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
2023(1004)
2022(977)
2021(855)
2020(861)
2019(1651)
2018(1669)
2017(2951)
2016(1687)
2015(1994)
2014(2045)
2013(2064)
2012(1975)
2011(1709)
2010(1815)
2009(1804)
2008(1867)
2007(1694)
2006(1595)
2005(1542)
作者
(7102)
(5903)
(5881)
(5677)
(3890)
(3066)
(2710)
(2409)
(2355)
(2282)
(2114)
(2050)
(2042)
(2039)
(1953)
(1882)
(1866)
(1834)
(1800)
(1758)
(1601)
(1568)
(1502)
(1419)
(1391)
(1390)
(1381)
(1356)
(1317)
(1306)
学科
(6233)
经济(6227)
管理(4426)
方法(4160)
(3642)
数学(3448)
数学方法(3269)
(3252)
企业(3252)
(3034)
(1855)
(1696)
(1656)
(1641)
(1590)
虫害(1480)
(1444)
银行(1432)
病虫(1387)
病虫害(1387)
(1324)
理论(1319)
及其(1304)
中国(1227)
(1202)
(1199)
财务(1191)
防治(1188)
(1182)
财务管理(1181)
机构
大学(27867)
学院(27232)
研究(11308)
科学(9103)
管理(8952)
中国(8931)
(8556)
(8189)
经济(7834)
理学(7430)
理学院(7303)
(7136)
(6946)
管理学(6888)
管理学院(6847)
农业(6808)
研究所(6548)
业大(6538)
(5440)
中心(5279)
(5112)
北京(4468)
农业大学(4279)
(4197)
(4183)
技术(4003)
(3937)
科学院(3934)
(3903)
(3824)
基金
项目(18773)
科学(13614)
基金(13164)
(12851)
国家(12787)
科学基金(10223)
研究(10205)
自然(8090)
自然科(7923)
自然科学(7915)
自然科学基金(7750)
(7446)
资助(6691)
(6442)
基金项目(6249)
社会(5334)
社会科(5069)
社会科学(5066)
科技(4964)
计划(4818)
重点(4451)
教育(4417)
科研(3931)
专项(3666)
编号(3594)
(3577)
(3496)
(3289)
创新(3177)
成果(3153)
期刊
学报(8943)
(8894)
经济(8894)
(7553)
研究(6896)
中国(6741)
科学(6433)
大学(6111)
学学(5949)
农业(5143)
管理(3515)
统计(3438)
(3238)
业大(3065)
(2717)
(2710)
决策(2633)
技术(2590)
(2589)
金融(2589)
农业大学(2548)
林业(2431)
(2251)
教育(1952)
技术经济(1705)
自然(1675)
科技(1650)
图书(1613)
中国农业(1601)
情报(1533)
共检索到44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君芳  胡国良  俞彩珠  游龙德  叶玉珠  
笋用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竹疯病。该病发生普遍而严重 ,当前已成为发展笋用竹生产的一大障碍。研究结果表明 :在 3月底到 4月中旬或 9月 ,清除林中病枝 ,集中林外烧毁 ,防治效果达 92 % ;清除病枝后喷洒 50 %多菌灵 50 0倍液或 2 5%三唑酮 50 0倍液 ,防治效果分别可达 99%和 97% ;仅喷洒 50 %多菌灵 50 0倍液或 2 5%三唑酮 50 0倍液 ,每周 1次 ,连续 3次 ,防治效果均达 1 0 0 %。表 3参 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国良  俞彩珠  楼君芳  陈小忠  吴继来  
1998年至 1 99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锦城、横板和青山等 3镇食用笋竹园进行竹冠喷雾和竹林放烟等方法防治食用笋竹蚜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用 2 0 %杀灭菊酯、 5 %蚜虱净或2 5 %功夫乳油 1 0 0 0~ 2 0 0 0倍液竹冠喷雾防治竹色蚜、矢竹斑蚜、竹后粗腿蚜、竹精凸倍斑蚜等食用笋竹蚜虫 ,防治效果在 94%以上 ,用上述农药固定放烟和流动放烟 ,防效在97%以上。竹冠喷雾和竹林放烟 ,尤其是人工流动放烟 ,是防治食用笋竹蚜虫在操作上最为方便经济上最为合理防治上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表 4参 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梦玮   陈晓霞   廖礼彬   李婧怡   张楠楠   石福孙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联合2种拮抗菌对花椒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效果,为解决花椒根腐病这一植物病害难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草酸青霉HB21-1(Penicilium oxalicum)、枯草芽孢杆菌HX11(Bacillus subtilis)以单独或联合接种的方式,开展花椒根腐病的盆栽防效试验,以评价不同组合处理下的防治效果,并以染色镜检法测定AM真菌侵染率,再分别测定花椒根部防御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初步探究生防机制。【结果】病原菌单独处理下的花椒根腐病发病率为86.67%,AM真菌+HB21-1+HX11联合处理下的花椒根腐病发病率最低,为13.33%,防治效果达78.89%,其次为HB21-1+HX11、AM真菌+HB21-1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62.78%和57.12%。AM真菌+HB21-1+HX11处理下的AM真菌侵染率最高,为52.22%,而AM真菌单独处理下的侵染率最低,为24.89%。60 d时AM真菌+HX11处理下的花椒根部SOD、PAL酶活性最高,AM真菌+HB21-1处理下的花椒根部POD酶活性最高,且植株防御酶活性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AM真菌、枯草芽孢杆菌HX11能促进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随时间显著升高,草酸青霉HB21-1能促进土壤蔗糖酶活性的显著升高。【结论】AM真菌+草酸青霉HB21-1+枯草芽孢杆菌HX11 3种生防菌联合处理对花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该菌株组合处理下的AM真菌侵染率最高。随时间推移,AM真菌和拮抗菌处理下的花椒根部POD、SOD和PAL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也呈上升趋势,土壤蔗糖酶活性稍有下降,但均高于病原菌处理组,表明AM真菌、HB21-1和HX11能不同程度地诱导花椒植株防御酶活性、土壤酶活性的升高,具备一定的生防应用潜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伯温  孔祥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毓银  梁光红  梁鸿燊  蔡晓明  
The silvicultur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asures were employed respectively to control the larva of Kumasia kumaso (Sugi) of Acidosasa edulis. :The silvicultural measures mainly included weeding & deeply burying, weeding combined with burning , weeding & deeply burying combined with DDVP.A...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焕华  邵识烦  陈拓  童国建  赖友明  刘清浪  
对茶秆竹竹笋夜蛾的综合防治,在虫口密度较高时,应以化学防治为主,重点保护好第一批笋;在劈青的前提下,使用复配的25%笋虫灵1号、18%笋虫灵2号乳剂地面喷药,每次用药量为1 5L·hm-2,兑水75L喷洒,若在出笋初期和盛期各喷药1次,防治效果达80 0%以上;若喷药1次,应在出笋初期,防治效果亦可达64 8%;林间使用垦土、施肥等营林措施,还能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在虫口密度明显下降后,应以营林措施、物理措施持续控制,从而达到控制茶秆竹竹笋夜蛾危害,改造低产林,培育丰产林的目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志龙  林立  王国良  祝志勇  徐湾湾  
为了明确浙江省红枝鸡爪槭枝枯病的病原种类,在浙江省四明山区域采集红枝鸡爪槭枝枯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炭疽病菌落进行纯化和单菌丝段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Sutton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病样中共分离到6个炭疽病菌菌株。菌株的分生孢子圆柱形,单孢无色,具1个油球,两端钝圆,大小(18.23~11.76)μm×(4.46~2.94)μm(平均14.79μm×4.06μm);附着孢淡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平滑,大小为8.67μm×4.52μm,与胶孢炭疽病菌相似。按照柯赫氏法则对红枝鸡爪槭植株上的当年生枝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胶孢炭疽菌对红枝鸡爪槭的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刚  吴小芹  
竹丛枝病是竹类植物产生丛枝状病害的总称,是竹林退化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竹针孢座囊菌Aciculosporium take,异香柱菌属Heteroepichlo觕,竹暗球腔菌Phaeosphaeria bambusae以及植原体(phytoplas-ma)等均能引起竹丛枝病。长期以来这些病原物所处分类地位的变化较大且它们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这对竹丛枝病的防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对上述病原物所处分类地位的演变过程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竹丛枝病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参2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素轩  张宁  陈震云  陈勤华  严伟德  
报道毛竹基腐病(Arthriniumphaeospermum)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1)40%拌种双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对病菌的生长有极强的抑制力;(2)通过栽培技术措施培育和留养个大体壮的中期笋,使其快速生长,具有避病的效果;(3)及时剥除已感病竹笋基部的笋箨,有利于病情的控制;(4)一套以栽培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在大面积竹林内试验,防治效果达924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孔令晓  罗畔池  闫兴明  闫春萍  赵有林  
玉米疯顶病的发病植株多数雌、雄穗小叶状增生畸形 ,叶片变厚、有明显的条状突起。鉴定结果表明玉米疯顶病是由霜霉科指疫霉属大孢指疫霉侵染所致 ,是玉米霜霉病的一种。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浇水、防止大水漫灌、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杂草和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治本病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一平,毛东伟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改善STD(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处理方法作为一种有效、廉价的控制HIV-1(人免疫缺陷病毒-1)战略方法来提倡。英国的L·Gilson等在坦桑尼亚姆瓦扎地区的随机实验最早在大数量人口中用干预治疗STD的方法来防治HIV-1感染,以此来支持WHO的推荐方法。他们将12个非城市社区的各级医疗单位随机分为干预治疗组及对照组,干预治疗对于HIV-1的作用,在由15~54岁的成年人所组成的群体中测量,经过两年的追踪调查,并把HIV-1感染的比率在干预和对照组中进行比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利平  郝变青  秦曙  乔雄梧  
试验表明,芽孢杆菌B96-II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9.62%,对孢子产生的抑制率为99.65%;对芦笋茎枯菌的田间防治效果为93.10%。研究表明,B96-II的拮抗蛋白对芦笋茎枯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对芦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有激活和诱导作用。B96-II处理后30 d,芦笋组织的SOD活力较对照提高254.98%,CAT活力提高81.84%,POD活性提高22.13%,PPO活力提高146.67%,PAL活力提高171.6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太佐  
红头芫菁防治竹蝗的研究张太佐(江西省靖安县林业局靖安330600)关键词红头豆芫菁,褐边齿爪芫菁,黄脊竹蝗,泡桐黄脊竹蝗是竹子的重要害虫,大发生时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肖刚柔教授在湖南进行黄脊竹蝗的研究时,就已发现红头芫菁幼虫取食竹蝗卵块[1],但未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练佑明  周灵甫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是我国竹产区的主要食叶害虫。前人在黄脊竹蝗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尚没有一个系统的防治指标可指导防治该虫的工作。为了提高防治效果,1986~1991年,着重对与防治指标有关的竹蝗食叶量与危害叶量、一般毛竹林分株均叶面积、竹林受害后对新生竹的影响、现今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