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
2023(819)
2022(636)
2021(594)
2020(494)
2019(998)
2018(901)
2017(1196)
2016(794)
2015(960)
2014(913)
2013(909)
2012(863)
2011(814)
2010(780)
2009(680)
2008(680)
2007(617)
2006(472)
2005(497)
作者
(3823)
(3114)
(3101)
(3089)
(2238)
(1646)
(1341)
(1248)
(1247)
(1224)
(1211)
(1211)
(1169)
(1163)
(1063)
(1050)
(1009)
(989)
(969)
(926)
(870)
(866)
(849)
(810)
(740)
(738)
(734)
(731)
(724)
(718)
学科
(2403)
(2022)
经济(2020)
水产(1547)
管理(1528)
动物(1263)
动物学(1104)
(1003)
中国(950)
(705)
企业(705)
业经(697)
地方(652)
(610)
(607)
森林(607)
(594)
(592)
税收(592)
产业(541)
理论(541)
(535)
研究(532)
(518)
方法(509)
及其(491)
教学(484)
文化(469)
人事(460)
人事管理(460)
机构
学院(12994)
大学(12965)
研究(7050)
科学(5960)
中国(4758)
(4688)
(4537)
研究所(4335)
农业(3865)
业大(3323)
(3236)
(3203)
(3179)
实验(3150)
实验室(2981)
研究院(2978)
(2887)
技术(2833)
重点(2803)
水产(2764)
经济(2764)
(2730)
管理(2728)
(2692)
中心(2672)
科学研究(2511)
(2417)
农业大学(2304)
理学(2288)
理学院(2249)
基金
项目(10418)
(7017)
国家(6970)
科学(6897)
基金(6377)
研究(5840)
科学基金(4700)
(4180)
(4176)
自然(3629)
自然科(3523)
自然科学(3522)
自然科学基金(3449)
科技(3217)
计划(3155)
基金项目(3067)
资助(3025)
重点(2999)
(2650)
社会(2611)
专项(2523)
教育(2511)
科研(2451)
社会科(2443)
社会科学(2443)
(2185)
(2095)
(2087)
创新(1990)
技术(1983)
期刊
学报(5753)
大学(3987)
学学(3929)
科学(3846)
(3374)
研究(2945)
中国(2912)
(2881)
经济(2881)
农业(2413)
林业(1905)
业大(1898)
渔业(1679)
水产(1573)
农业大学(1507)
教育(1435)
管理(1165)
科技(1125)
(1100)
(1030)
(1030)
淡水(1030)
技术(981)
(968)
自然(946)
(929)
科技大(820)
科技大学(820)
自然科(819)
自然科学(819)
共检索到20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德志  肖慧  吴恢碧  
选择网箱养殖的笋壳鱼 ,经长途运输、暂养后催产。要求水温 2 8 2~ 2 9℃ ,催产剂为HCG和LRH-A2 +DOM合剂 ,单独使用HCG剂量 90 0~ 10 0 0IU/kg ,效应时间 5 0~ 5 4h ;使用LRH -A2 +DOM合剂剂量4 0~ 5 0 μg +10~ 15mg/kg ,效应时间 4 8~ 5 2h。催产 14组亲鱼 ,催产成功率 85 7% ,平均受精率 95 % ,孵化率90 % ,出水花 2 9 7万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福林  
进行了牛蛙人工催产药物、剂量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催产1龄亲蛙HCG的适宜剂量为4000IU/kg;催产2龄亲蛙尽量避免使用与第一次相同的催产药物;催产药物剂量与亲蛙的成熟度和水温密切相关;牛蛙的人工催产2龄亲蛙最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柳凌  张洁明  郭峰  鲁大椿  
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产后亲鱼的恢复培养全过程包括:产后亲鱼的海水淡化、诱导开口以及亲鱼培育。对2种不同淡化方式的结果比较发现,日本鳗鲡亲鱼的海水淡化方式以缓慢连续的方式较好,即每天换水1次,每次淡化量为总盐度的3%~4%,总淡化时间为1个月。淡化后的亲鱼存活率分别为:自然产卵的产后亲鱼达到100%,人工授精的产后亲鱼为86.3%,而难产的产后亲鱼则为81.5%。在各种开口驯养方式中,以水蚯蚓为开口饵料的驯养效果较好。诱导亲鱼开始摄食所需时间最短,为18d;摄食量也最大,达到平均体重的2.5%。从水蚯蚓逐步转为全人工饵料后,进行日常亲鱼培育。经18个月的恢复培养后,使产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光明  方奕波  徐先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邦杰  梁仁杰  张瑞瑜  李本旺  莫介化  李春枝  黄永强  
对尖塘鳢属 (Oxyeleotris)主要种的分类位置以及引进我国的云斑尖塘鳢 (O marmoratus)和线纹尖塘鳢 (O Lineolatus)繁养殖生物学进行了综述 ,并对其发展制约因素、前景进行报道和探析 ,为尖塘鳢养殖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嘉敏  姜仁良  张继平  
通过对催产和未催产的长吻鮠脑垂体中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GTH 细胞) 的分泌活动分析,证实了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 A) 50μgkg 加DOM5mgkg 混合注射催产长吻鮠,能有效地促使GTH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催产效果显著。超微结构的进一步观察,揭示了长吻鮠脑垂体GTH 细胞中存在两种分泌颗粒,即分泌小球,直径1200~2000nm ,电子密度低;分泌颗粒直径300 ~500nm ,电子密度高。分泌小球释放与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有关,分泌颗粒的释放则与排卵相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鉴毅  肖汉兵  林锡芝  杨焱清  
在人工生态下强化培育大鲵亲本,确定性腺成熟指标,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进行催产,大鲵的催产率从1989年(♀)28.6%(♂)36.8%提高到1992年(♀)65%(♂)65.7%。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剑光  张红林  王雪骏  宣国荣  冯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钢春  杜富宽  黎燕  张勇  徐跑  
为了丰富刀鲚人工繁殖理论,探明LHRH-A2对刀鲚的催产效果及其雌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2冬龄人工养殖刀鲚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LHRH-A2进行人工催产,并分析催产效果;同时应用放射性免疫、化学发光等方法,对人工催产过程中刀鲚雌鱼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按照雌鱼30μg/kg、雄鱼减半的剂量注射LHRH-A2,刀鲚亲鱼死亡率为16.67%±3.34%;存活刀鲚亲鱼群体中,效应时间为21~24 H,催产率为83.33%±3.34%,受精率为75.06%±6.19%。注射催产素21 H内,血浆中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永久  吴兴兵  何勇凤  杨德国  
2012—2015年,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了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技术研究。结果显示:3年间长鳍吻鮈均能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培育成熟,2014年5月—2015年4月间培育存活率和成熟率最高,分别为85.3%~100%和77.3%~100%;对培育成熟的亲鱼进行了4种不同外源激素(PG、HCG、LRH-A2、LRH-A2+DOM)催产实验,结果为LRH-A26μg/kg+DOM 5 mg/kg合剂催产率最高,达88.3%;14、16、18、20和22℃5个温度组的受精卵孵化实验结果显示,孵化时间(H)与温度(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H=0.573T2-30.393T+418.178,R2=0.982,P<0.01),18℃和20℃组的孵化率分别为54.27%和56.0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表明长鳍吻受精卵适宜孵化温度范围为18~2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雅静  孙爱东  孙红男  高雪娟  
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细胞的关键酶,为了探讨竹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对竹笋壳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纯化,并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笋壳黄酮提取物导致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5.6和4.6mg/mL;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8.0mg/mL的笋壳黄酮提取物可使单酚酶的迟滞时间从1.4min延长到4.2min;笋壳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可逆抑制,笋壳黄酮提取物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i)为3.1mmol/L,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柴雪良  方军  张炯明  肖国强  仇建标  林志华  李昌达  周志明  
2003-2005年,进行了宽壳全海笋繁殖的初步观察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通过观察,揭示了宽壳全海笋繁殖和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筛选出了受精卵孵化、幼虫生长和采苗的适宜环境条件。在浙南沿海,宽壳全海笋的自然繁殖时间是每年的4-6月份,水温为18~22℃。壳长6 cm以上的雌性成熟个体1次产卵可超过2 000万颗,成熟卵的卵径约50μm。受精卵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2~26℃,盐度21~26,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8 h左右发育至D形幼虫。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2~26℃,而盐度范围为16~26;幼虫前期培育的最适宜饵料为球等鞭金藻;经26~50 d培育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钱嘉达  宣国荣  翁士乔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言鑫  杨爱国  吴彪  孙秀俊  周丽青  李东明  董迎辉  
为探究江珧亲贝的最佳催产方法及减少工厂化育苗过程中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现象,分别研究了不同催产方法对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的效果,不同培育密度和培育方式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阴干4 h后用升温3℃的次氯酸钠中和海水,可诱导亲贝大量排放精卵。并且对卵子受精及胚胎发育影响较小。幼虫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幼虫最适培育密度为1 ind/ml,在降低幼虫培育密度的同时,在培育池内安装造浪泵,使培育水体流动起来,能够有效减少幼虫的相互粘连提高幼虫的成活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