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5)
- 2023(9028)
- 2022(8098)
- 2021(7755)
- 2020(6529)
- 2019(15233)
- 2018(15242)
- 2017(29406)
- 2016(16122)
- 2015(18147)
- 2014(18120)
- 2013(17991)
- 2012(16343)
- 2011(14625)
- 2010(14404)
- 2009(13031)
- 2008(12428)
- 2007(10575)
- 2006(9084)
- 2005(7693)
- 学科
- 济(61126)
- 经济(61061)
- 管理(44167)
- 业(41633)
- 企(35328)
- 企业(35328)
- 方法(30016)
- 数学(25757)
- 数学方法(25464)
- 学(18361)
- 农(15266)
- 中国(14600)
- 财(14073)
- 业经(13235)
- 地方(12159)
- 理论(11605)
- 和(10664)
- 农业(10270)
- 贸(10074)
- 贸易(10069)
- 技术(9929)
- 环境(9811)
- 易(9745)
- 教育(9533)
- 务(9327)
- 财务(9270)
- 财务管理(9256)
- 制(9178)
- 企业财务(8773)
- 划(8500)
- 机构
- 大学(227809)
- 学院(224319)
- 管理(91748)
- 济(82449)
- 经济(80514)
- 理学(80440)
- 理学院(79535)
- 管理学(78120)
- 管理学院(77723)
- 研究(73673)
- 中国(51487)
- 科学(49561)
- 京(48543)
- 农(37918)
- 所(37179)
- 业大(37037)
- 财(35805)
- 研究所(34492)
- 中心(32831)
- 江(31013)
- 北京(30466)
- 范(30303)
- 师范(29971)
- 农业(29923)
- 财经(29766)
- 经(27099)
- 院(26873)
- 州(25623)
- 技术(24595)
- 师范大学(24427)
- 基金
- 项目(162033)
- 科学(125674)
- 研究(116552)
- 基金(116256)
- 家(102083)
- 国家(101246)
- 科学基金(86184)
- 社会(70413)
- 社会科(66513)
- 社会科学(66493)
- 省(63889)
- 基金项目(62868)
- 自然(58194)
- 自然科(56778)
- 自然科学(56763)
- 自然科学基金(55718)
- 划(54086)
- 教育(53278)
- 编号(48022)
- 资助(47855)
- 成果(38770)
- 重点(36031)
- 部(34833)
- 发(33877)
- 创(33686)
- 课题(32570)
- 科研(31450)
- 创新(31335)
- 计划(30214)
- 大学(30175)
共检索到309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绪艮 周成刚 刘玉美 由春香 于波
竹裂爪螨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孙绪艮,周成刚,刘玉美,由春香,于波(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关键词竹裂爪螨,生物学特性,有效积温,发生代数竹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bambusaeReck是危害竹叶的重要害螨。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
关键词:
竹裂爪螨,生物学特性,有效积温,发生代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秋锦 张飞萍 钟景辉 刘巧云 张艳旋
研究结果表明,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 Rimando) 营两性或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产雄卵;雌螨日产卵1 ~2 粒,一生平均产卵9-8 粒;林间自然性比为2-35∶1 ;该螨以雌成螨和卵滞育,11 月中旬入蛰,3 月上旬出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各螨态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变短,从卵到成螨产卵有效积温为280-76 日度,发育起始温度为13-32 ℃。该螨还可取食苦绿竹( Dendrocalam usbasihirsuta) 、长毛米筛竹( Bambusa pachinensis) 、半耳箬竹( Zndrocalmuslongiaurtus) ,并完成其生活史,在麻竹( De...
关键词:
竹缺爪螨 有效积温 灰色关联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天森 王浩杰 徐企尧 华正媛 林长春
竹蝉在浙江省为 6a1代 ,若虫于地下吸食竹子鞭、根的汁液 ,以卵在竹上枯枝中和各龄若虫在土下越冬。成虫发生在 6月底、7月初到 9月上中旬 ,刺吸竹、树枝汁液为补充营养 ,有扑灯、鸣叫习性 ;7~ 8月在竹上已死 2~ 3年的枯竹枝上产卵 ,每产卵孔中有卵 12~ 2 1粒 ,卵于下年 7月上旬孵化。若虫 5龄 ,生活于土下 5~ 4 0 cm深的竹鞭两侧 ,每穴 1虫 ,虫穴与地面有垂直的通气孔 ;若虫性好斗 ,两虫相遇 ,常争斗致伤或致死。天敌较多 ,重要的有竹蝉卵旋小蜂 ,3 8.3 %~ 4 1.4 %的产卵孔中发现有旋小蜂的幼蜂 ,1头幼蜂可食竹蝉卵 2~ 4粒。竹蝉履甲取食若虫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超宗 张建明 胡明强
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本文总结报道了雷竹形态特征、出土生长、秆形生长、枝叶生长、花的生长发育、结实和种实的特性,并根据雷竹生物学特性,相应提出雷竹的培育管理措施。
关键词:
雷竹 生物学特性 笋用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艳玲 胡军华 王帆 陈若霓 陈仕江 卿玉玲 秦绍蓉
室内测定了粉棒束孢(Paecilomyces farinosus)菌株nq1–1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毒力,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nq1–1菌株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LC_(50)和LT_(50)分别为1.59×107/mL和7.9 d;菌株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分别为萨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蔗糖和有机氮源(赖氨酸)有利于该菌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均为20℃,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528℃;菌丝生长、产孢以及孢子萌发的最适pH均为6.0;nq1–1菌株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石纪茂 余华星 俞建新 黄照岗 郑建国
余杭植绥螨是竹裂爪螨的重要天敌。室内20℃恒温饲养余杭植绥螨需21.2 d完成一个世代、28℃则10.4 d 就可完成,30℃以上出现死亡。幼螨、第1若螨和雄成虫捕食量相对较少,雌成螨每天平均捕食竹裂爪螨5.5头,最多可捕食13头,雌成螨期最多可捕食165头。雌成螨捕食量大,发育即加快,产卵量增加,产卵期延长,卵粒个体也加大。一头雌成螨一生产卵量7-15粒,卵产于竹叶背面基部茸毛丛中或竹裂爪螨的丝网内。余杭植绥螨随竹裂爪螨种群数量的消长而消长,竹裂爪螨在浙江有二个明显的高峰期,其每个高峰期5-7 d后,余杭植绥螨也出现明显的高峰期;而余杭植绥螨每次高峰期后6-9 d,竹裂爪螨发生量就明显下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傅华君 范婷婷 杨蒙 万雅雯 丁雨龙 林树燕
[目的]研究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花期生物学特性、花粉形态等,完善竹子开花生物学相关研究及其理论体系。[方法]在开花翠竹林中选取样方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结合形态观察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探究翠竹花序生长规律,对花粉进行解剖观察,综合评估翠竹开花不同时期的群体与个体变化。[结果]翠竹属于成片开花类型,开花后部分竹秆死亡,在开花翠竹中,从笋芽到老竹均有可能开花,花芽在10月下旬开始分化,盛花期为次年3月下旬至4月初,一天之中上午时间段开花最多,开花顺序为一个小穗内由基向顶依次开花;小花为颖花,雌雄同熟,内、外稃各1,雄蕊3,浆片3,雌蕊1,果实为颖果;翠竹花粉粒外形近球形,外壁纹饰大多为细颗粒状,单个萌发孔。[结论]翠竹作为混生地被竹种,具有明显的成片开花特性,成花转变前期发育速度较慢,次年温度回暖后开花过程加快,成片开花后竹林趋于衰败,可结实且种子可育,具有一定的自然复壮能力。
关键词:
翠竹 开花特性 花粉形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婉琪 吴正春 肖姣 国春策 杨光耀 于芬
[目的]探讨笔竹(Pseudosasa viridula)开花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和解剖观察研究笔竹的开花林相、开花动态、花器官构造、结实情况等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笔竹为连续开花型竹种,花期为1—5月,盛花期为3月初至4月中旬,开花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分为老竹开花型、新竹开花型、不开花型3种类型;自然条件下结实率极低,仅为0.12%,花后竹林更新主要通过无性繁殖。花序由3~4枚小穗组成,每枚小穗上具小花8~10朵,小花含1枚外稃、1枚内稃、3枚浆片,雄蕊多数为3枚,极少数为6枚,1枚雌蕊,柱头3裂,羽毛状;整个花序的开花顺序为自上而下,各小穗上小花的开花顺序为自下而上,为混合花序;雌雄同熟,果实为颖果。[结论]本研究为竹类植物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笔竹 开花 生物学特性 林相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宇明 辉朝茂
本文根据作者在云南南部筇刺竹集中分布地区所做的调查观测,对筇刺竹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个体结构规律和发笋率与竹丛结构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筇刺竹是我国南部热区的适生竹种,尤其适于在河谷地带、盆地边缘和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筇刺竹秆形指标(f1.3)为0.695,明显大于其它相近竹种或树木;竹秆最大直径和最长节间出现于秆之中部;胸径与秆高呈指数函数关系,可用H=2.246473D0.926725来表达;胸径与秆重呈正线相关,可用W=0.193395(D2H)0.690404来表达;竹丛发笋率、成竹率与秆丛密度和竹丛平均秆径有较密切的关系。本文对竹笋采收指数与老秆采伐...
关键词:
筇刺,竹生物学特性,个体结构规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新婷 傅懋毅 肖贤坦
竹类植物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控制授粉技术的研究是开展竹类有性遗传改良的必要前提.该文以设在福建省南靖县国营苗圃的29丛90根麻竹开花亲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的方法,观测了其开花预兆、开花周期及持续时间、开花季节和初花时间、花枝类型及结构、小穗形态及结构、花器构造和发育特性及竹花开放顺序等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了麻竹控制授粉时不同气候条件和花枝位置对结实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控制授粉时气候及花枝位置对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及时利用竹子田间自然开花并适时地进行人工授粉是可行的.
关键词:
麻竹 开花 生物学特性 控制授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连喜 陈家骅 黄居昌 陈乾锦
在福州地区对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潜蝇茧蜂进行了初步研究 ,田间调查表明 :潜蝇茧蜂是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生性天敌 ,寄生率达 7% -66% ;在 (2 5± 1 )℃、相对湿度 70 %的条件下 ,该蜂完成 1个世代需 1 4.3 d,成虫开始羽化后的第 3天为羽化高峰期 ;该蜂可行两性生殖 ,其子代雌雄性比为 1 .2 3∶ 1 .0 0 ,也可营孤雌产雄生殖 ;寄生过程搜索时间较长 ,为 4-1 0 min,而产卵时间较短 ,为 2 0 -40 s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潜蝇茧蜂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余德才 邹力骏 吴美芳 汪国华 翁素红 沈健旗
竹广肩小蜂和竹瘿长尾小蜂是竹瘿小蜂的优势种。研究表明竹广肩小蜂每年 1代 ,以蛹在虫瘿内越冬 ;成虫在 3月下旬至 4月下旬出瘿 ;幼虫 5龄 ,发生期在 4月上旬至 9月中旬。竹长尾小蜂每年 1代 ,以幼虫在虫瘿内越冬 ;成虫于 4月中旬至 5月上旬羽化出瘿 ,产卵于已被竹广肩小蜂产卵的芽中 ;幼虫孵化后占据竹广肩小蜂的虫瘿 ,幼龄时可食竹广肩小蜂幼虫尸体 ;幼虫 5龄 ,发生期有 5月上旬至次年 3月下旬 ,9月后渐入老熟越冬。对这 2种小蜂的卵形态和各虫态生活习性也作了观察研究。表 1参 3
关键词:
竹广肩小蜂 竹长尾小蜂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巧云
control methods were used for preventing and curing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they were bamboo cavity injection, bamboo cavity_injection+organic manure, pesticide+fertilizer, and organic man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method of bamboo cavity_injection was best, it was economi...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药肥 竹腔注射 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浩杰 徐天森 林长春 刘若平
竹广肩小蜂和竹长尾小蜂是竹林瘿小蜂类的优势种。研究表明广肩小蜂1a一代,以蛹在虫瘿内越冬:成虫2月中旬至4月中旬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瘿,产卵于萌动小枝芽基部的节间内并形成虫瘿,在虫瘿内完成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幼虫发生期4月上旬~9月中旬,5龄,以虫瘿内壁组织为食。长尾小蜂1a一代,以幼虫在虫瘿内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羽化、出瘿,产卵于已被广肩小蜂产卵的芽中;幼虫孵化后占据广肩小蜂的虫瘿,幼龄时可食广肩小蜂幼虫虫体,但以植食为主;幼虫5龄,发生期5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11月后渐渐老熟、越冬。
关键词:
竹广肩小蜂,竹长尾小蜂,生物学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国良 俞彩珠 楼君芳 吴继来 蔡晓虹 徐炳潮
Metamacropodaphis sp.was a new species belonging to Callaphididae of Homoptera.It was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Lin'an of Zhejiang Province. Metamacropodaphis damaged the bamboo species for shoot production such as Phyllostachys praecox and P.prominens and caused severe effect on shoot ba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