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83)
- 2023(8762)
- 2022(7942)
- 2021(7568)
- 2020(6379)
- 2019(14938)
- 2018(15007)
- 2017(29233)
- 2016(16098)
- 2015(18136)
- 2014(18154)
- 2013(18051)
- 2012(16431)
- 2011(14680)
- 2010(14457)
- 2009(13007)
- 2008(12503)
- 2007(10636)
- 2006(9119)
- 2005(7695)
- 学科
- 济(60881)
- 经济(60809)
- 管理(44774)
- 业(42548)
- 企(35967)
- 企业(35967)
- 方法(30769)
- 数学(26521)
- 数学方法(26216)
- 农(15483)
- 学(15126)
- 财(14622)
- 中国(14466)
- 业经(13410)
- 地方(12581)
- 理论(10937)
- 贸(10845)
- 贸易(10841)
- 和(10758)
- 易(10514)
- 农业(10421)
- 技术(9976)
- 环境(9829)
- 务(9555)
- 财务(9498)
- 制(9486)
- 财务管理(9483)
- 教育(9051)
- 企业财务(8988)
- 划(8622)
- 机构
- 大学(226316)
- 学院(223493)
- 管理(92630)
- 济(83287)
- 理学(81394)
- 经济(81371)
- 理学院(80500)
- 管理学(79100)
- 管理学院(78715)
- 研究(72702)
- 中国(51215)
- 京(48257)
- 科学(48100)
- 农(36718)
- 所(36594)
- 业大(36447)
- 财(36411)
- 研究所(33879)
- 中心(32594)
- 江(30657)
- 北京(30409)
- 财经(30187)
- 范(29592)
- 师范(29299)
- 农业(28941)
- 经(27474)
- 院(26663)
- 州(25456)
- 技术(23933)
- 师范大学(23862)
- 基金
- 项目(161745)
- 科学(125812)
- 研究(116902)
- 基金(116281)
- 家(101763)
- 国家(100926)
- 科学基金(86277)
- 社会(70901)
- 社会科(67057)
- 社会科学(67037)
- 省(63513)
- 基金项目(62968)
- 自然(58093)
- 自然科(56700)
- 自然科学(56686)
- 自然科学基金(55627)
- 划(53676)
- 教育(53221)
- 资助(48179)
- 编号(48156)
- 成果(38624)
- 重点(35752)
- 部(35128)
- 发(33886)
- 创(33590)
- 课题(32564)
- 科研(31291)
- 创新(31241)
- 大学(30034)
- 项目编号(30029)
共检索到307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欧晓红 陈方 和秋菊
竹蝗属 (Ceracris)昆虫是东洋区特有成分。着重从地理分布、形态数量性状和染色体特征几个方面 ,对竹蝗属物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竹蝗属昆虫在我国由南往北种类趋于减少 ,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长翅种类被短翅种类替代趋势。迄今已知的 7种中有 3个为多型种 ,云南省分布有 7种(亚种 ) ,已成为竹蝗的现代分布中心。竹蝗属昆虫的性染色体位次在种间表现出差异 ,染色体数目2 n♀ =2 4 (2 n =2 3)与竹类中最低倍性的一些现存原始种的染色体数目相一致。此外 ,根据测量数据 ,首次提出竹蝗形态类型划分的数量性状标准
关键词:
竹蝗属 分布 形态数量性状 染色体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加德 王梅 冯丹 冯志伟 文亦芾 陈鹏
[目的 ]为比较同域混合发生的两种竹蝗属昆虫,即黄脊竹蝗与青脊竹蝗形态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异同点。[方法 ]采自同一地理区域的两种竹蝗的成虫,在大棚内饲养,对其形态特征:体长、触角、后足股节、头幅、外生殖器等,及生活习性:活动规律、交尾习性、寄主植物取食习性等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黄脊竹蝗雌成虫体长36.55±1.42 mm,触角23.46±1.29 mm,后足股节21.68±0.28mm,头幅5.33±0.2 mm;雄成虫体长31.35±0.75 mm,触角23.22±0.9 mm,后足股节17.86±0.23mm,头幅4.08±0.19 mm。青脊竹蝗雌成虫体长34.63±0.44 mm,触角18.34±0.56 mm,后足股节18.67±1.62 mm,头幅4.61±0.18 mm;雄成虫体长26.82±2.77 mm,触角17.75±1.58 mm,后足股节16.09±0.47 mm,头幅3.5±0.29 mm。同种竹蝗间雌雄成虫体长差异显著,两种竹蝗比较时雌雄体长、触角、后足股节以及头幅差异显著,雌性成虫的体长变化趋势相似,雌雄外生殖器结构相似。黄脊竹蝗交尾高峰期为14:00—17:00时,青脊竹蝗交尾高峰期为9:00—12:00时。两种竹蝗成虫在面对3种不同的寄主植物时表现出相同的取食偏好,均是最喜食毛竹,其次是芭蕉,最后是无芒雀麦,但青脊竹蝗的取食量大于黄脊竹蝗。[结论 ]两种竹蝗形态和生物学习性表现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两种竹蝗能够同域发生的基础,研究结果为监测和防控两种竹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信息支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哲民 姚艳萍
研究了分布于中国拟凹背蝗属的种类,记述了1个新种,即无齿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adenta-tussp.nov.,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蝗总科 斑腿蝗科 拟凹背蝗属 新种 中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贺学礼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3种绢蒿属Seriphidium(Bess.)Poljak.植物(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Poljak.)Poljak.、新疆绢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Krasch.)Poljak.和西北绢蒿Seriphidiumnitrosum(Web.ex Stechm.)Poljak.)的千粒重、种子生活力、天然种衣形态、种子吸水曲线及发芽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千粒重均较小,伊犁绢蒿、新疆绢蒿和西北绢蒿的千粒重分别为0.331,0.455和0.313 g;种子吸水曲线均呈现“快-慢-稳”的格局;伊犁绢蒿和西北...
关键词:
绢蒿属 种子 千粒重 天然种衣 萌发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太佐
红头芫菁防治竹蝗的研究张太佐(江西省靖安县林业局靖安330600)关键词红头豆芫菁,褐边齿爪芫菁,黄脊竹蝗,泡桐黄脊竹蝗是竹子的重要害虫,大发生时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肖刚柔教授在湖南进行黄脊竹蝗的研究时,就已发现红头芫菁幼虫取食竹蝗卵块[1],但未进...
关键词:
红头豆芫菁,褐边齿爪芫菁,黄脊竹蝗,泡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练佑明 周灵甫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是我国竹产区的主要食叶害虫。前人在黄脊竹蝗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尚没有一个系统的防治指标可指导防治该虫的工作。为了提高防治效果,1986~1991年,着重对与防治指标有关的竹蝗食叶量与危害叶量、一般毛竹林分株均叶面积、竹林受害后对新生竹的影响、现今采
关键词:
黄脊竹蝗 防治指标 防治系列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脊竹蝗研究课题组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是毛竹林的主要害虫,我国南方毛竹产区常遭大面积危害,严重影响毛竹的生产。过去对此虫的生物学、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曾有人作了不少研究,但对防治指标尚未进行研究,常有盲目进行防治的现象。我们自1987年起开展了这项工作。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不同眉径及不同龄级的毛竹叶片蓄积量(见表1、图1)
关键词:
黄脊竹蝗 防治指标 毛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哲民 李鑫 许姝娟 张小静 孙慧敏
记述分布于中国的3种赤翅蝗属昆虫,其中有1个新种:短翅赤翅蝗Celes brachypterasp.nov.,附有分种检索表和种类分布情况。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蝗总科 斑翅蝗科 赤翅蝗属 新种 中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春奇
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了黄豆亚属3种植物种皮的表面结构和解剖结构.野生大豆的种皮结构和栽培大豆明显不同,半野生大豆介于二者之间,为野生大豆经半野生大豆逐渐演化成栽培大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黄豆亚属 种皮 表面结构 解剖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练佑明 黄向东 李建华 夏建华
在测定黄脊竹蝗产卵量的基础上,观察黄脊竹蝗的迁飞落脚交尾地、鸟啄卵块留下的痕迹、立竹下方枝盘竹叶被害症状等产卵地的直观识别特征,可快速准确识别黄脊竹蝗集中产卵地。根据黄脊竹蝗造成的立竹下方枝盘竹叶被害程度制定了卵粒密度查定表,可测报集中产卵地卵粒密度和次年跳蝻发生面积、危害程度;根据集中产卵地上跳蝻先喜取食立竹顶梢竹叶造成的危害程度制定了立竹上已有跳蝻密度查定表,可测报跳蝻发生面积与危害程度。
关键词:
黄脊竹蝗,产卵量,集中产卵地,测报方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艺 王娜 马颖杰 王奎玲 刘庆华 刘庆超
本研究以转子莲(Clematis patens)、棉团铁线莲(C.hexapetala)、大叶铁线莲(C.heracleifolia)和齿叶铁线莲(C.serratifolia)4种种子为材料,研究激素及浸种温度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莲最适浸种温度为35℃,棉团铁线莲、大叶铁线莲和齿叶铁线莲最适浸种温度均为25℃,其发芽率分别为24.87%、93.24%、80.94%和68.21%。400mg·L~(-1)赤霉素(GA3)有利于转子莲种子萌发,其发芽率为19.17%;棉团铁线莲在5mg·L~(-1)细胞分裂素(6-BA)和500mg·L~(-1) GA3中萌发情况最好,其发芽率为90.56%和90.50%;10mg·L~(-1)6-BA能显著促进大叶铁线莲种子萌发,其发芽率为88.26%;5mg·L~(-1) GA3有利于齿叶铁线莲萌发,其发芽率为53.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天森 王浩杰 徐企尧 华正媛 林长春
竹蝉在浙江省为 6a1代 ,若虫于地下吸食竹子鞭、根的汁液 ,以卵在竹上枯枝中和各龄若虫在土下越冬。成虫发生在 6月底、7月初到 9月上中旬 ,刺吸竹、树枝汁液为补充营养 ,有扑灯、鸣叫习性 ;7~ 8月在竹上已死 2~ 3年的枯竹枝上产卵 ,每产卵孔中有卵 12~ 2 1粒 ,卵于下年 7月上旬孵化。若虫 5龄 ,生活于土下 5~ 4 0 cm深的竹鞭两侧 ,每穴 1虫 ,虫穴与地面有垂直的通气孔 ;若虫性好斗 ,两虫相遇 ,常争斗致伤或致死。天敌较多 ,重要的有竹蝉卵旋小蜂 ,3 8.3 %~ 4 1.4 %的产卵孔中发现有旋小蜂的幼蜂 ,1头幼蜂可食竹蝉卵 2~ 4粒。竹蝉履甲取食若虫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超宗 张建明 胡明强
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本文总结报道了雷竹形态特征、出土生长、秆形生长、枝叶生长、花的生长发育、结实和种实的特性,并根据雷竹生物学特性,相应提出雷竹的培育管理措施。
关键词:
雷竹 生物学特性 笋用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哲民
记述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地区小车蝗属1个新种,即黑翅小车蝗Oedaleus nigripenni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台湾小车蝗Oedaleus formosanus(Shiraki),主要区别为:后翅除基部淡黄色外,其余部分全黑色;雌性下生殖板后缘中央三角形突出;腹基瓣片狭长,上具较大的粗糙颗粒;下产卵瓣腹面观外侧缘明显凹陷。文中附有中国小车蝗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车蝗属 蝗总科 斑翅蝗科 新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威 舒金平 孟海林 张守科 吴鸿 王浩杰
[目的]优化黄脊竹蝗引诱剂配方,更好地实现黄脊竹蝗的有效控制。[方法]配制不同的引诱剂,通过林间诱杀试验测定不同配方毒饵对黄脊竹蝗的诱杀效果。[结果]Na Cl 2%+NH_4HCO_3 10%+INdOle 5‰配方所制成毒饵诱杀黄脊竹蝗效果最好,24 H内的诱杀量可达639.4±48.14头·诱捕器-1,其次是2%Na Cl+10%NH_4HCO_3 配方,平均诱杀量达580.8±40.36头·诱捕器-1,与发酵人尿的诱杀量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时间显著影响各配方的诱杀效果。Na Cl和NH_4HCO_3 是人尿引诱黄脊竹蝗的关键物质,挥发物INdOle对诱杀具有增效作用。[结论...
关键词:
趋尿行为 黄脊竹蝗 诱杀剂 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