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
- 2023(1301)
- 2022(1194)
- 2021(1221)
- 2020(1039)
- 2019(2287)
- 2018(2347)
- 2017(4187)
- 2016(2559)
- 2015(3038)
- 2014(3147)
- 2013(3025)
- 2012(3147)
- 2011(2838)
- 2010(2984)
- 2009(2969)
- 2008(3197)
- 2007(3147)
- 2006(2827)
- 2005(2557)
- 学科
- 济(9265)
- 经济(9245)
- 管理(7701)
- 业(6442)
- 企(5849)
- 企业(5849)
- 方法(4028)
- 学(3817)
- 数学(3032)
- 数学方法(2898)
- 中国(2712)
- 理论(2483)
- 制(2455)
- 财(2448)
- 农(2411)
- 贸(1880)
- 贸易(1877)
- 业经(1870)
- 教育(1838)
- 易(1821)
- 体(1764)
- 教学(1744)
- 策(1715)
- 银(1679)
- 银行(1671)
- 和(1618)
- 行(1577)
- 融(1549)
- 金融(1548)
- 务(1546)
- 机构
- 大学(41728)
- 学院(40399)
- 研究(15088)
- 济(12249)
- 管理(12183)
- 经济(11809)
- 中国(11763)
- 科学(11155)
- 理学(10020)
- 京(9894)
- 理学院(9868)
- 农(9791)
- 管理学(9403)
- 管理学院(9340)
- 所(8819)
- 研究所(7932)
- 农业(7916)
- 业大(7640)
- 江(7087)
- 中心(7064)
- 财(6437)
- 北京(6291)
- 范(5963)
- 师范(5853)
- 省(5776)
- 州(5696)
- 技术(5619)
- 院(5216)
- 农业大学(5162)
- 财经(4819)
共检索到67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熊春华 吴扬
在NaAc-HAc缓冲体系中研究竹炭对Ni(Ⅱ)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介质pH、粒径大小、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吸附存有影响,在298K、pH=3.0、初始浓度C0=0.113mg·mL-1、反应时间为24h、竹炭粒径为0.2~0.4mm等条件下,每克竹炭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55.57mg;与一级动力学相比,竹炭的动态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吸附平衡时间为100min;竹炭对Ni(Ⅱ)的吸附更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竹炭粒径越小,吸附量越大。吸附热力学参数为:ΔH=8.19kJ·mol-1,ΔS=78.12J·mol-1K-1,ΔG298K=-15.08kJ·mol...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珊 胡泽友 颜伟 单胜道
研究对硝基苯酚在竹炭上的吸附能力以及粒径、吸附pH值、吸附平衡时间、竹炭投加量、吸附温度等因素对竹炭吸附对硝基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下,20.0g平均粒径为0.106~0.090mm的竹炭振荡吸附处理1L初始浓度为50mg.L-1的对硝基苯酚水样120min后,对硝基苯酚最大吸附率可达82.5%,最大吸附量为2.06mg.g-1;竹炭粒径、竹炭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竹炭吸附能力有明显影响;酸性条件下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率明显高于中性和碱性条件;升高温度不利于对硝基苯酚在竹炭上的吸附;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对硝基苯酚在竹炭上的吸附过程。
关键词:
竹炭 吸附性能 对硝基苯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启伟 王桂仙
研究不同竹炭对溶液中Hg2 +的吸附能力,包括接触时间、pH值、投料量、吸附温度和溶液中汞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能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汞;在pH值3·2 ~6·2的范围内,竹炭对溶液中的汞均有较大的吸附能力,最佳的吸附酸度为pH=5·9 ;吸附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小,说明吸附是放热过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用水和微波加热的方法对吸附后的竹炭进行再生试验,竹炭的吸附能力可恢复到原来的97 %以上。竹炭可作为理想的除汞吸附材料。
关键词:
竹炭 汞 吸附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吕景才 赵元凤 赵睿
用天然麦饭石吸附海水及水溶液中重金属Cu(Ⅱ )、Zn(Ⅱ )、Cd(Ⅱ )。结果表明 ,吸附率随 pH变化曲线呈“S”型 ,在天然水 (pH 7.5~ 8.5)中 ,麦饭石对海水及水溶液中Cu(Ⅱ )、Zn(Ⅱ )、Cd(Ⅱ )均有较高饱和吸附量。对 3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顺序为Cu(Ⅱ ) >Zn(Ⅱ ) >Cd(Ⅱ )。
关键词:
麦饭石 吸附 重金属 Cu Zn C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元继 唐亚 刘本洪 张清东
为了研究香菇菌渣在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的效果,将香菇菌渣加入含重金属铅的水溶液中,在转速120 r.min-1,温度为25℃的振荡器中进行振荡吸附,然后,用G2玻璃砂芯漏斗过滤,PE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滤液中的铅浓度,分别测定了不同吸附时间、菌渣用量、菌渣粒径、pH、Pb2+浓度条件下香菇菌渣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菌渣用量为3.0 g.L-1,Pb2+浓度为80 mg.L-1时,吸附2 h就基本达到吸附平衡;菌渣用量4.0 g.L-1,Pb2+浓度为80 mg.L-1时,菌渣对铅的吸附率为87%;菌渣用量为2.0 g.L-1,Pb2+浓度为50和100 mg.L-1时,菌渣粒径的变化对铅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晓东 娄本勇
采用硫脲改性榴莲壳,制备新型的改性榴莲壳吸附剂,研究其对Pb2+、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Pb2+、Cd2+的适宜条件为:pH 6.0,吸附时间60 min。改性后榴莲壳吸附剂对Pb2+、Cd2+的吸附容量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Pb2+、Cd2+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53.63、34.84 mg.g-1。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方程。
关键词:
榴莲壳 硫脲 改性 吸附 重金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超 蔡亚非 龚仁敏 邵登辉 孙影芝
采用莴苣皮粉剂为生物材料吸附剂对亚甲蓝(MB)、亮甲酚兰(BCB)、中性红(NR)3种阳离子染料进行了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剂量、吸附剂粒径、吸附时间、染料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染料吸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显示,莴苣皮粉剂对3种阳离子染料的去除率均较高,当初始pH值等于或大于4时,用2.0 g 60~80目的莴苣皮粉剂对浓度为100 mg.L-1的3种阳离子染料处理60 m in后的去除率都在85%以上;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 ir或Freun-d lich模式,用Lagergren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模拟,拟合良好。上述结果表明,莴苣皮可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阳离子染料...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钱钱 杨兴 郭明 秦鹏 徐颂 王海龙
#N/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玲 乔玉辉 李花粉
为探究在废水处理中针对不同重金属吸附特征选择合适的生物炭修复方案,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00和500℃下热裂解得到2种生物炭,通过试验模拟研究生物炭在单组分溶液体系和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体系中,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并用等温吸附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同种重金属而言,500℃下得到的生物炭的吸附能力更强;2)对于同种吸附材料,单组分与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对重金属离子饱和吸附量的顺序均为:Ni ~(2+)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炭 重金属 吸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安兰芝 卢祥 刘祖广
为研究木质素胺在稀酸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采用表面张力仪、紫外分光光度仪、激光纳米粒度分析仪等方法测定了木质素胺在稀酸水溶液中的表面张力、吸光度、粒径和Zeta电位,探讨了无机盐及pH值对其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胺溶液的临界聚集质量浓度(CAC)为0.10 g·L(-1)。当质量浓度低于CAC时,木质素胺主要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当质量浓度大于CAC时,木质素胺主要以多分子聚集体的状态存在。木质素胺的Zeta电位随质量浓度升高先快速增加到最大值37.6 m V,随后略有降低。木质素胺呈现出一定的表面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赖晓丹 韦蕾 杜良伟 冯家勋
【目的】通过研究乙草胺在水溶液中的光降解反应,为有效去除水体中的乙草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乙草胺水溶液(不添加任何试剂、添加H_2O_2、添加H_2O_2/Fe(2+))在氙灯和汞灯照射条件下的降解行为进行研究。【结果】10mg/L乙草胺在氙灯照射600 min后降解了95.33%,在汞灯照射10 min后降解了95.15%;在氙灯照射240 min后,不添加任何试剂、添加H_2O_2和添加H_2O_2/Fe(2+)的乙草胺分别降解了70.61%、84.28%和92.16%。【结论】乙
关键词:
光降解 乙草胺 光催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祖彬 朱建国 褚海燕 曹志 洪曾青
采用不同用量外源稀土镧 ,研究其在红壤上的吸附及对红壤阳离子交换量和溶液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壤对La3 + 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具有较高的可解吸性。当外源La3 + 浓度小于 40 0mg/kg时 ,被吸附的La3 + 具有较高的非交换性。阳离子交换量受外源镧的影响不显著 ;当外源镧浓度大于 30 0mg/kg时 ,土壤盐基饱和度与有效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降低 ,而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显著增加。浸出液中的盐基离子浓度随外源镧浓度提高而增加 ,且当外源镧浓度大于 5 0mg/kg时呈极显著差异
关键词:
镧 吸附 阳离子代换量 溶液组成 红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晖 康琅 刘卫琴 汪良驹
研究了浓度、pH值、温度等因子对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A水溶液初始浓度、pH值以及贮藏温度的升高,ALA的稳定性迅速下降。提示ALA贮藏应采用原药形式,密封避光保存于干燥处;溶液配制时,浓度不宜过高;配好的溶液尽量一次性用完,且不宜与碱性试剂混合使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林恒 李湘洲 刘艳新 张胜 王玲芝 栾芳菲
采用高锰酸钾与硫酸锰联合对竹炭进行改性,并将改性前后的竹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进行探讨。分析了甲醛溶液的初始浓度、改性前后竹炭的用量、温度、时间等条件对吸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和红外光谱表征了竹炭改性前后的表面构型、比表面积与官能团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甲醛溶液浓度42 mg/m L,改性竹炭用量17 mg/m L、温度313 K,吸附时间5 h的条件下,甲醛的吸附效果最好,达到了50.25 mg/g;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和红外光谱等手段的分析表明,竹炭经改性后微孔结构增多、比表面积增大、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多,改性竹炭比未改性竹炭具有更为良好的吸附性能。
关键词:
改性 竹炭 吸附 甲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桂仙 王慕华 张启伟
研究竹炭对水溶液中苯胺的吸附特性,包括接触时间、pH值、吸附剂质量、吸附温度及溶液中苯胺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360min;在pH值4.0~6.4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竹炭对苯胺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其中最佳吸附酸度为pH=5.90;当苯胺的初始浓度为0.060mg.mL-1时,平衡吸附量为44.5mg.g-1,竹炭能有效地除去水相中的苯胺;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大,说明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竹炭对苯胺的吸附行为服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式;在0.8mol.L-1H2SO4中,对使用过的竹炭采用微波加热处理法进行再生,竹炭的吸附能力恢复到原来的97%...
关键词:
竹炭 苯胺 吸附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