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5)
- 2023(5896)
- 2022(4929)
- 2021(4348)
- 2020(3284)
- 2019(7532)
- 2018(7366)
- 2017(13473)
- 2016(7454)
- 2015(8301)
- 2014(8436)
- 2013(8376)
- 2012(8223)
- 2011(7738)
- 2010(8023)
- 2009(7322)
- 2008(7148)
- 2007(6577)
- 2006(6129)
- 2005(5873)
- 学科
- 济(38092)
- 经济(38060)
- 业(18030)
- 管理(16946)
- 地方(16321)
- 中国(14828)
- 农(12201)
- 企(12041)
- 企业(12041)
- 业经(9902)
- 地方经济(9427)
- 发(8704)
- 农业(8613)
- 融(7929)
- 金融(7929)
- 方法(7819)
- 银(7717)
- 银行(7702)
- 行(7628)
- 学(7124)
- 发展(6522)
- 展(6501)
- 环境(6480)
- 制(6472)
- 数学(6326)
- 数学方法(6257)
- 贸(6199)
- 贸易(6189)
- 技术(5956)
- 易(5876)
- 机构
- 学院(109294)
- 大学(105584)
- 研究(45636)
- 济(44843)
- 经济(43808)
- 管理(35900)
- 中国(34887)
- 理学(29089)
- 理学院(28626)
- 科学(28314)
- 管理学(28128)
- 管理学院(27921)
- 所(24669)
- 京(24448)
- 农(22382)
- 研究所(22162)
- 财(20642)
- 中心(19997)
- 江(19202)
- 农业(17222)
- 范(17078)
- 师范(16869)
- 院(16726)
- 省(16393)
- 北京(16274)
- 业大(16097)
- 州(15642)
- 财经(15038)
- 科学院(14068)
- 技术(13829)
- 基金
- 项目(66457)
- 科学(51253)
- 研究(50181)
- 基金(44503)
- 家(39238)
- 国家(38821)
- 科学基金(31877)
- 社会(30616)
- 社会科(28967)
- 社会科学(28961)
- 省(28545)
- 划(23442)
- 基金项目(22873)
- 教育(22212)
- 发(21825)
- 编号(20771)
- 自然(19016)
- 自然科(18504)
- 自然科学(18499)
- 资助(18286)
- 自然科学基金(18139)
- 发展(17630)
- 成果(17467)
- 展(17295)
- 课题(16282)
- 重点(15849)
- 创(13800)
- 部(13436)
- 年(13226)
- 创新(12899)
共检索到190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在10~30℃之间的5种恒温下观测了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taiwanus的发育历期,测得其1~4龄若蚜及全若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 76℃,9 24℃,7 28℃,6 45℃和8 10℃,有效积温分别为19 66d·℃,19 88d·℃,28 52d·℃,36 49d·℃和115 82d·℃,可供当地预测该蚜虫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参考。表2参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环照 陈金安 徐运清 盛继群
研究了双带夜蛾NarangaaenescensMoore在实验室条件和稻田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 18~ 34℃范围内设置 6个温度处理对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 18~ 32℃之间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均呈直线关系。用直线回归法测得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0 .5 0 ,9.2 3,12 .0 2 ,12 .2 6℃ ,有效积温分别为 6 0 .0 7,348.5 4 ,91.92 ,2 9.2 9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0 .0 7℃ ,有效积温为 5 5 8.36日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玉 孙嵬 董辉 丛斌 白鸿岩 类成平 胡志凤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21,25,28,31,34℃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对其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用线性方程拟合了黄胫小车蝗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本试验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黄胫小车蝗各虫态(龄)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蝗卵、1~5龄蝗蝻、整个蝗蝻期、雌成虫期、雄成虫期、雌虫全世代及雄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5.57,17.22,17.04,17.19℃,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德 田小青 赵博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柳蓝叶甲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柳蓝叶甲的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9、10.33、11.26、11.38℃,有效积温分别为43.04、132.86、38.74、74.95 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11℃,有效积温为317.87 d.℃;柳蓝叶甲在南京市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8.36~8.91代.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洪木 林勇 谢宝林 林乃铨
橄榄星室木虱是橄榄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研究测定了橄榄星室木虱的发育起点温度 :卵 (7.1 61 6± 1 .0 873 )℃、一龄若虫 (6.0 1 0 1± 1 .42 5 7)℃、二龄若虫 (6.760 3± 1 .6978)℃ ,三龄若虫 (5 .40 3 1± 1 .0 5 78)℃、四龄若虫 -拟蛹 (6.5 62 5± 1 .3 3 5 4)℃、成虫产卵前期 (6.8440± 1 .0 3 60 )℃、全世代 (6.1 62 9± 1 .4883 )℃ ;有效积温 :卵 (1 89.9493± 1 4.7983 )℃、一龄若虫(1 1 9.3 81 6± 6.2 784)℃、二龄...
关键词:
橄榄星室木虱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Through experiment, th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for development of \%Chouioia cunea\% Yang (Hymenoptera:Eulophidae), a powerful pupa endoparasitoid of the intruded insect pest-fall webworm, \%Hyphantria cunea\% Drury (Lepidoptera:Arctiidae), are 365.12 degre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虹 石宝才 牛玉志 张芝利
通过解剖、观察、记录烟蚜茧蜂(AghidiusgifuensisAshmead)与菜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M’Intosh)各个虫态、接蜂至形成僵蚜和接蜂到出蜂的发育历期,依据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两种蚜茧蜂各上态及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由此推算出在北京地区烟蚜茧蜂常年平均发生17代,最多19代;菜蚜茧蜂平均17代,最多18代,最少16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振刚 王金耀 祝丽英
管侧沟茧蜂是寄生甜菜夜蛾和粘虫等害虫的低龄幼虫寄生蜂。本文以粘虫幼虫为繁殖寄主,对管侧沟茧蜂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发育历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卵-结茧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 1℃,有效积温为115 15日度,茧-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 47℃,有效积温为99 47日度。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寄生蜂最适发育温度为23~27℃,在25℃条件下全世代发育历期为14 64d。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文通
在18、21、24、27、30、33℃6个恒温条件下观察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蛹以及卵-蛹的发育历期,计算刺桐姬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40、13.93、15.11、14.47℃,有效积温分别43.82、186.36、109.43、338.45 d℃,由此建立了发育历期预测式与Logistic模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国良 俞彩珠 楼君芳 陈小忠 徐惠
竹梢凸唇斑芽在浙江临安 1a繁殖 5 0余代 ,无越冬阶段 ,月月危害竹子。若蚜有红色和绿色 2种颜色 ,有翅孤雌蚜绿色为多。有翅孤雌蚜和若蚜常成堆地聚集在嫩竹叶背面、笋尖和未伸展的幼竹叶上刺吸危害。气温是影响竹梢凸唇斑蚜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防治可采用烟熏、喷雾和刮干涂药等多种方法 ,防治效果达 97%以上。参 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研究了3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REBb01,B12和Bxs对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生殖力的影响。感染的成蚜在死亡前能正常产仔。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球孢白僵菌后,就群体而言,由于部分感菌成蚜的死亡导致在观察时限内平均产仔量明显下降,但就单个蚜虫个体而言,感菌与否对其死亡前的产仔量并没有太大影响。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后其内禀增长力虽比对照要小,但下降不是很明显。图1表2参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测试来自不同虫源的5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的毒力。结果表明:5个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都表现出一定的致病力。根据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考查不同菌株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的指标值lg(LC50)和LT50,菌株B12,Bxs,REBb01,Zhe-B和F-263在接种后第9天的lg(LC50)值分别为4·0549,4·4620,4·6261,4·9290和5·1580;在1×106个孢子·mL-1浓度下LT50分别为3·63,3·70,4·31,4·34和5·20d。根据该蚜虫累积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变化的三维曲面图综合评价,5个菌株的毒力从强到弱依次为B12,Bxs,REBb01,Zhe-B...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根芳 许式见 方爱萍
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作为寄主鱼,研究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过程、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等重要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背瘤丽蚌钩介幼虫在黄颡鱼的鳃丝、鳍条或须上均能完成变态发育。在水温(25±1)℃时,寄生期为8 d。钩介幼虫腹缘先与寄主鱼体表组织接触,寄生后5 h,大部分被鱼体组织包裹;第2天,内幼虫足丝消失,钩介幼虫全部被包在包囊中;随着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进行,其壳颜色逐渐加深;第7天,变成黑色不透明,并有少量钩介幼虫变态为稚蚌;第8天,稚蚌脱落达到高峰期;第9天,稚蚌全部脱落。在寄生阶段,钩介幼虫壳长、壳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修报 杨健 闻海波 刘洪波 赵颖 苏彦平
显微观察椭圆背角无齿蚌原肠胚期的受精卵、双壳期的钩介幼虫、成熟的钩介幼虫以及刚脱落稚贝的形态特征,并统计研究了钩介幼虫寄生在黄颡鱼鳃丝上发育到刚脱落稚贝过程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在常见淡水双壳类中属大型;钩介幼虫寄生发育到稚贝的生物学零度为8.89℃,有效积温为86.39℃·d;寄生前后,稚贝的壳长和铰合线长生长显著(P0.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大伟 马良进 周湘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蚜科专化菌暗孢耳霉对竹梢凸唇斑蚜的侵染特征。孢子附着在蚜虫体表后可迅速萌发直接侵入虫体,24 h后即有蚜虫感病死亡。在寄主死亡6 h内,假囊状体先突破体壁,分生孢子梗随后出现,后者可通过产孢启动新一轮的侵染循环。毒力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暗孢耳霉对竹梢凸唇斑蚜具有高毒力。在高剂量接种浓度(192.6±20.3)个孢子·mm-2时,92.8%的接种蚜虫5天内死亡。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第5天的半致死浓度低至51.6个孢子·mm-2,半致死时间在接种浓度100个孢子·mm-2时仅为2.3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