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3)
2023(5676)
2022(4964)
2021(4337)
2020(3863)
2019(9283)
2018(9211)
2017(18323)
2016(10436)
2015(11908)
2014(12372)
2013(12485)
2012(12003)
2011(10975)
2010(10923)
2009(9803)
2008(9823)
2007(9095)
2006(7616)
2005(6750)
作者
(32215)
(27183)
(26990)
(25944)
(17069)
(13055)
(12483)
(10750)
(10172)
(9598)
(9246)
(9217)
(8833)
(8623)
(8570)
(8570)
(8488)
(8040)
(7932)
(7882)
(6902)
(6746)
(6640)
(6290)
(6133)
(6076)
(6067)
(5988)
(5622)
(5456)
学科
(47044)
经济(47007)
管理(29768)
(26576)
方法(24930)
数学(22707)
数学方法(22527)
(20529)
企业(20529)
(12420)
环境(11921)
(11671)
(11594)
中国(10555)
(8886)
贸易(8886)
地方(8858)
(8619)
农业(8153)
(8090)
业经(7912)
(7332)
(7215)
(7188)
财务(7174)
财务管理(7152)
企业财务(6743)
(6416)
银行(6390)
(6280)
机构
大学(156277)
学院(155151)
(65050)
经济(63711)
管理(58180)
研究(52735)
理学(50513)
理学院(49953)
管理学(48874)
管理学院(48594)
中国(39049)
科学(34641)
(32697)
(31509)
(28476)
(28096)
业大(26720)
研究所(25811)
农业(25160)
中心(25041)
(23619)
财经(23176)
(20894)
经济学(20695)
北京(20435)
(19430)
师范(19183)
经济学院(19013)
(18737)
(18181)
基金
项目(104499)
科学(80412)
基金(74900)
研究(72952)
(66256)
国家(65763)
科学基金(54860)
社会(45070)
社会科(42761)
社会科学(42745)
(41708)
基金项目(40153)
自然(36372)
自然科(35472)
自然科学(35459)
(35220)
自然科学基金(34786)
教育(33668)
资助(31515)
编号(29308)
重点(24056)
(23449)
成果(23370)
(23058)
(21283)
科研(21070)
计划(20714)
课题(20052)
创新(20034)
教育部(19530)
期刊
(66700)
经济(66700)
研究(40868)
学报(28419)
(27517)
中国(26330)
科学(24551)
(22693)
大学(20661)
学学(19713)
农业(18316)
管理(18038)
技术(13260)
教育(12506)
(12268)
金融(12268)
财经(11224)
业经(10909)
经济研究(10780)
(10256)
(9634)
问题(9542)
统计(8976)
技术经济(8639)
(8382)
理论(7675)
(7664)
(7570)
资源(7423)
商业(7389)
共检索到218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鹏飞  顾蕾  彭维亮  周宇峰  李翠琴  刘红征  
通过对竹展开砧板从原材料、生产到分配(B2B)过程的跟踪调查,采用英国PAS2050产品碳足迹评估标准,一方面计测运输、加工、储存和供应链投入品等所有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另一方面计测竹展开砧板产品碳储存效益的大小,综合得到竹展开砧板碳足迹(净碳排放当量),并进一步分析了碳足迹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块规格为360 mm×240 mm×17 mm的竹展开砧板的碳足迹为0.168 3 kg二氧化碳当量,其中运输过程碳排放为0.041 7 kg二氧化碳当量,加工过程碳排放为0.180 5 kg二氧化碳当量,附加物隐含碳排放为0.063 3 kg二氧化碳当量;竹展开砧板产品碳储存效益为-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宇峰  顾蕾  刘红征  周国模  李翠琴  施拥军  韩笑  林海  
全程跟踪209株不同胸径分布的毛竹利用竹展开技术生产去青(5种规格)和带青(2种规格)2类竹板材的过程,探讨竹展开板材生产过程的碳转移特征。结果表明:1)2种不同规格带青竹板材的总计碳转移率平均为73.49%;5种不同规格去青竹板材的总计碳转移率平均为61.24%,其中长度840mm比1300mm段竹材总计碳转移率高,且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劳万里   李晓玲   段新芳  
气候变化是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估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工作,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碳足迹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测度指标,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开展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是我国木竹加工企业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核心工作,对木竹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分析锯材、改性材、人造板及其制品、结构用集成材和胶合木等主要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碳足迹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目前,生命周期评价法是国际主流的碳足迹评价方法,依据的标准主要为ISO/TS 14067、GHG Protocol和PAS 2050;在木竹产品中储存的生物碳及其延迟碳排放效应的评估方法,以及计入产品碳足迹评价结果的形式等方面尚未形成国际共识;因不同国家木竹加工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有所不同,同一类别产品碳足迹差异显著。此外,不同科研人员采用的评价标准和研究假设等各异,导致同一产品碳足迹评价结果可比性不强。未来应该:1)研制木竹产品延迟碳排放效应的评估方法,科学量化木竹产品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贡献;2)制定适于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国际统一的产品种类规则,进一步增强碳足迹核算结果的可比性,推动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结果国际互认;3)建立木竹产品全生命周期回溯跟踪体系,助力木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4)构建契合我国木竹产业特点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为准确计量木竹产品碳足迹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兴  赵鑫  王钰乔  薛建福  张海林  
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农业生产对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影响,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而稻田又是CH_4的主要排放源,因此研究其生产过程的碳足迹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具有意义。本研究基于2004-2014年水稻生产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碳足迹评价方法核算了中国水稻生产碳足迹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稻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面积碳足迹呈逐年增长,而单位产量碳足迹则出现下降趋势,年均增长量分别为21.24亿kgCO_2-eq、32.58kgCO_2-eq/hm2和-2.82kgC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兴  赵鑫  王钰乔  薛建福  张海林  
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农业生产对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影响,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而稻田又是CH_4的主要排放源,因此研究其生产过程的碳足迹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具有意义。本研究基于2004-2014年水稻生产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碳足迹评价方法核算了中国水稻生产碳足迹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稻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面积碳足迹呈逐年增长,而单位产量碳足迹则出现下降趋势,年均增长量分别为21.24亿kgCO_2-eq、32.58kgCO_2-eq/hm~2和-2.82kgCO_2-eq/t;②不同省份由于水稻生产条件差异,其碳足迹存在较大差别,如年均单位面积碳足迹最高的江苏达7411.91kgCO_2-eq/hm~2,最低的黑龙江为4305.87kgCO_2-eq/hm~2;③年均单位产量碳足迹方面,最高海南为1419.35kgCO_2-eq/t,最低吉林为602.12kgCO_2-eq/t;④综合比较单位面积与单位产量碳足迹发现,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广西、广东、福建等),华中双季稻稻作区(江苏、湖南、江西等),其单位碳足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⑤水稻生产碳足迹组成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为稻田CH_4排放,达85.05%,农资投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仅占14.95%,其中化肥投入占总碳足迹的10.25%。最后,本文建议通过改进农田管理措施(如间歇性灌溉、改进施肥、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效率来有效减少水稻温室气体排放。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胡淼  周应祺  
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不断深入,生态足迹理论逐渐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热点。成分法作为生态足迹分析模型中应用于微观单位的一种算法,能够较为简便形象地估算微观单位对各种资源的消耗程度,为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对该算法的基本思想、分类方法、计算方法和优势缺陷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利用成分法进行生态足迹分析尚需根据国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在我国应用生态足迹的成分法分析模型的主要困难是数据的收集和均衡因子的取得,但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需求,成分法分析模型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凌志  
近年来贸易开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采用人均碳足迹与碳足迹强度作为生态环境指标,利用中国2000~2010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及区域层面看,贸易的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均加剧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压力,其中对西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强;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并处于曲线的上升阶段;环境政策力度仅在中部地区降低了污染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逐渐成为推高环境污染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镠  祖强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足迹,得出以下结论:碳排放强度最大的四个产业部门依次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8年的碳足迹为5995 92万t,人均碳足迹为3.518t/人;碳足迹影响力和碳足迹感应力排名前三的产业部门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三个产业部门的行业垄断程度都较高,充分表明了高垄断行业的碳足迹引申出了其它行业的碳足迹;基于碳足迹指标选择基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应以鄱阳湖为核心,以南昌作为经济增长极,以现代建筑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琦峰  方恺  徐明  刘庆燕  
随着全球变暖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碳足迹旨在测度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与能源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受到学界、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碳足迹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清单因子法、生命周期评价和投入产出分析。论文首先阐述了这3种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单区域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历程,重点就投入产出分析在国际贸易、产业、消费者、区域和组织等尺度碳足迹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采用SWOT分析框架探讨了该方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展望了其在混合核算方法、多尺度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情景分析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传明  周霞  
本文基于中观及微观研究视角,从多粒度层次、全生命功能周期及供应链责任体3个维度,构建面向不确定性的多粒度产品供应链碳足迹分析模型。利用鱼刺图法和结构方程法设计静态产品碳足迹量化公式,改进粗糙集法动态解析不确定性。选取液晶显示器为实证进行分析,再拓展研究对象样本集,运用统计方法三维解析样本集碳足迹,绘制影响热度图,寻找优化产品供应链碳足迹的关键环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巧玲  杨刚  邹兰  张荣萍  马鹏  白银萍  黄晶  
【目的】四川盆地“油菜—水稻”复种模式下油菜秸秆还田是秸秆高效处理的重要途径。明确不同油菜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碳足迹的影响,对秸秆低碳绿色利用及“油菜—水稻”复种系统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油菜秸秆不还田(CK)为对照,采用基于LCA土壤碳库法的碳足迹计算方法分析比较了油菜秸秆覆盖还田(S1)与油菜秸秆翻埋还田(S2)处理下的水稻碳足迹。【结果】①CK、S1与S2处理下水稻碳足迹分别为0.12、-0.08、0.02 kg CO_(2)-eq/kg,尽管油菜秸秆还田增加了194.5 kg/hm~(2)的CH_(4)排放,但与CK相比,S1和S2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其增量分别为2193.0、2019.3 kg C/hm~(2);②稻田CH_(4)排放是水稻碳足迹的重要构成,其次是农资生产和使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复合肥投入是农资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因素,占总农资温室气体排放的73.9%。【结论】与油菜秸秆不还田相比,油菜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储量从而减少了水稻生产碳足迹,如何减少因油菜秸秆还田和化肥投入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进一步减少水稻碳足迹、促进水稻低碳生产的重要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文献  陈兴鹏  贾卓  
能源消费是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行为之一,对能源消费导致的碳足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计算得到了甘肃省1990年-2009年的总碳足迹、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碳足迹生态压力;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最后通过脱钩指数分析进一步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碳足迹从1990年的0.091hm2/人上升为2009年的0.191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构成中,煤和石油占据了绝对地位,其中又以煤...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翁智雄  沈月琴  吕秋菊  赵胜君  马银芳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公众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众"碳足迹"直接反映了公众低碳生活状况。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选择杭州、嘉兴、慈溪、临安作为调查地点,随机选择481名公众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73份。通过统计描述和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案例点公众的年平均碳排放水平。结果显示:①碳足迹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密切相关;②不同地区碳足迹差异明显,在碳足迹结构中,交通碳足迹所占的比例较大;③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影响公众碳足迹的主要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家庭能源使用量和交通出行量。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结论和建议,以期公众实现低碳生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淑艳  谢高地  
研究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综合分析了2007年中国52个产业部门碳足迹的流动情况。该年中国产业部门完全碳足迹为71.0亿tCO2,其中直接碳足迹与间接碳足迹分别为52.5亿与18.5亿tCO2;支持本国终端消费发生的碳足迹为47.0亿tCO2,支持出口发生的碳足迹为24.0亿tCO2。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碳足迹是赤字的,赤字幅度达5.5亿tCO2,占本国源碳足迹总量的10.5%。产业部门之间的碳足迹流动非常活跃,82.3%的完全碳足迹发生了产业部门再分配。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B1组)与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B2组)的产业部门是中国碳足迹流动的主体部门,也是碳足迹管理的核心对象。B1组部门的间接碳足迹是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强  沈玉志  
以逆向物流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逆向物流各环节的碳排放情况,给出了逆向物流碳足迹和碳生态压力的测算方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逆向物流碳足迹与回收产品的数量、产品再制造率、产品废弃率、能源利用率、能源结构、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结果显示逆向物流企业的碳足迹和碳生态压力方面有持续增加的压力,同时逆向物流系统的回收产品数量、产品再制造率、产品废弃率等因素均与碳排放有直接的关系。最后针对如何有效的降低逆向物流碳足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