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2)
2023(9159)
2022(8295)
2021(8033)
2020(6600)
2019(15472)
2018(15570)
2017(30063)
2016(16454)
2015(18584)
2014(18659)
2013(18292)
2012(16590)
2011(14812)
2010(14554)
2009(13093)
2008(12634)
2007(10768)
2006(9177)
2005(7755)
作者
(47135)
(38725)
(38590)
(36619)
(24766)
(18614)
(17536)
(15470)
(14753)
(13819)
(13471)
(12841)
(12142)
(12047)
(11889)
(11779)
(11668)
(11562)
(10989)
(10915)
(9651)
(9366)
(9325)
(8769)
(8724)
(8714)
(8582)
(8495)
(7768)
(7742)
学科
(61648)
经济(61584)
管理(46843)
(43776)
(37349)
企业(37349)
方法(31670)
数学(27358)
数学方法(26960)
(15409)
(14799)
中国(14764)
(14519)
业经(13622)
地方(12469)
理论(11878)
(10737)
(10720)
贸易(10715)
农业(10395)
(10385)
技术(10189)
(10117)
财务(10055)
财务管理(10038)
环境(9980)
(9694)
企业财务(9460)
教育(9086)
(8932)
机构
大学(227521)
学院(226703)
管理(94331)
(82996)
理学(82665)
理学院(81774)
经济(80979)
管理学(80223)
管理学院(79835)
研究(71486)
中国(51501)
(48894)
科学(47194)
(36583)
(35554)
业大(35459)
(35100)
研究所(32789)
中心(32358)
(31059)
北京(30889)
财经(30154)
(30065)
师范(29804)
农业(27590)
(27401)
(26407)
(26217)
技术(24866)
师范大学(24084)
基金
项目(161856)
科学(125974)
研究(118182)
基金(115915)
(100688)
国家(99828)
科学基金(86000)
社会(71384)
社会科(67551)
社会科学(67532)
(63973)
基金项目(62657)
自然(57697)
自然科(56331)
自然科学(56320)
自然科学基金(55270)
教育(54209)
(53653)
编号(49300)
资助(48218)
成果(39403)
重点(35416)
(34940)
(33602)
(33503)
课题(33260)
创新(31187)
科研(31063)
项目编号(30777)
大学(30284)
期刊
(87602)
经济(87602)
研究(62975)
中国(38827)
学报(37006)
科学(33509)
管理(33468)
(31346)
大学(27529)
教育(27069)
(26655)
学学(25775)
农业(22572)
技术(20795)
(14967)
金融(14967)
业经(14565)
图书(14492)
财经(13479)
经济研究(13106)
理论(12173)
科技(12165)
实践(11539)
(11539)
(11288)
(11249)
技术经济(11082)
问题(11027)
情报(10976)
(10351)
共检索到314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继艳  杜裕民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端午艺术符号是端午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如系五色缕、穿五毒肚兜、悬艾叶、挂菖蒲、贴门符等,这些符号凝聚着传统的民俗观念,潜隐着丰富的文化象征,蕴含着崇高的审美理想,表达了人们祈求天人合一、求真崇善、辟瘟除害的美好愿望。对端午艺术符号传承应用的客观基础、遵循原则等加以研究,旨在提炼核心价值,顺应时代发展,用活文化遗产,丰富传播形式,使其在"对接"现代节日生活的过程中,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马大康  
人类最初的符号活动即言语行为和行为语言,我们称之为"原生性符号",其他符号则是"次生性符号"。所有符号活动都同时存在两个最终解释项,即行为语言、言语行为,由此决定着体验、直觉、悟解和观察、分析、认知两种迥然不同而又交相影响的解释方式。艺术符号则强化了行为语言这一解释项,因而它才可能对"不可言说的"做出言说,而它自身也是言语行为所不能言说的。艺术的"氛围"、"神韵"是行为语言解释的成果,机械复制技术取消了行为语言的介入,也就从根本上消解了"氛围"和"神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侯霍玉  
日趋多元化的文化审美风尚激发了当代艺术发展的潜力与活力,而符号学作为极具现代化的包容性理论体系赋予了艺术学学者更加全方位的视角,帮助其脱离传统的具象化、实体化研究思维,为艺术发展提供了多元诠释与精准定位。由加拿大籍华人段炼编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视觉文化:从艺术史到当代艺术的符号学研究》一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金芊芊  
Emoji表情符号是一种可以代替文字的符号,这种符号具有象形化、符号化的特征。它通过再现人类的表情、社会生活中的事物表现了人的情感、文化之"气"。它可以激发观者再创造的想象,引发欣赏者的审美情感。它是一种新兴事物,缺少时间的沉淀,但与中国书法类似,属于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交融的艺术形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雅婷  王承  
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的艺术语言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它的题材大多来源于生活,主要包括吉祥图案、民间神话和戏文人物等。其图案符号的意义主要是通过象征、借比、谐音等手法表现,并借助人物造型、线条、色彩等形式体现出来。人物造型上,它不受人体美学透视原理的影响,通过夸张、变形等方式,借物象来表达本我的思想感情;线条遒劲均和、简洁流畅,具有自然朴素之美;色彩上大胆设色、直抒胸臆,透过画面体现出乐观旷达、生动传神的艺术特征。正是通过题材、人物造型、线条、色彩等形式,将人们的情感凝聚起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使人加深对苏奇木版灯笼画审美方式的认识和理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怡  
中原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华夏文明重要的传承区。文章着眼于中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分析了河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论述了中原文化的特性,提出了中原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应从根源性与基础性上加强对中原文化传统的认识,从包容性与开放性上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原创性上指导设计创新应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翠云  
民间文学艺术因为自古流传,其中大部分都是口口相授,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民间口头文学艺术占了民间文学艺术的绝大部分比例。民间口头艺术的权利主体是其所在的族群或国家,传承人并不是其权利主体,但因为民间口头艺术的现存现状,目前在实践当中,传承人的权利与权利主体的权利有所混淆,但基于两者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同,两者的权利义务应当有所不同,但传承人在民间口头艺术的创新性发展中至为重要,也需要赋予其必须的法定权利,如何平衡传承人的权利与非权利,有利于民间口头艺术的传承及发展是文章主要探讨的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昊臣  
鄂伦春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危机,许多传统文化现象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步消失。为了从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内核中探究保护对策,文章采用了符号学的视角,将鄂伦春族民族文化中的典型元素符号用皮尔斯意指三分式进行分析,指出如今鄂伦春族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并探究相应策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继富  
端午节习俗传承包含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包含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力。端午节习俗传承体现了人类价值的共同性,其多样性传统源于生活基础上的文化调适和包容性发展,端午节习俗传承体现了中国人基于民族、地方传统的自豪感,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昌平  张晓君  
南岭四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交融的灿烂文化,又是重要的抗日战争和革命根据地,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和民族民俗文化造就了特殊的城市文化和记忆,形成了丰富多彩和地方特色明显的地名文化。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南岭四省城市地名的消失和更替阻碍了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城市记忆的保留与传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对城市改造过程中南岭四省城市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城市记忆的保留与传承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出了城市改造质量、城市记忆保留与传承、城市记忆工程和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机理理论模型,针对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法规标准、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四个子体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及技术路径,并研究了基于城市记忆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昌平  张晓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瑶  李险峰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建成区内形成了生活环境差、日常活动缺乏、社会交往内倾的城市边缘社区。对此,城市建设需要利用柔性的手段去缓解人、环境和社会三者间的冲突。公共艺术作为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的新型城市建设方式,可灵活介入不同形态的社区空间中,通过发掘边缘社区的公共空间来弥补城市空间转变产生的裂痕,给社区群众提供生活便利和精神补给;同时,它也作为一种介质来刺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搭建边缘与中央的桥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志远  冯巍巍  
作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重要课程之一的"艺术实践课",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项目教学法"可以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完成教学过程。本文针对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白杨  卿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是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的密集表达,当代大学生要以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保护为己任,而高校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高校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重要举措以及高校在传统手工艺教育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优势与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尚巾斌  
教育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不言自明的,这已经成为很多学者的共识。任何教育行为的产生,都需要语言作为载体,建立在语言传导基础上的教育才会产生相应的价值,教育语言学的产生也正是基于此。但是学界真正将教育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系统地探讨和研究,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且最初开始于国外。我国教育语言学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