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24)
- 2023(6060)
- 2022(5060)
- 2021(4454)
- 2020(3579)
- 2019(8145)
- 2018(7884)
- 2017(15711)
- 2016(8273)
- 2015(9148)
- 2014(9345)
- 2013(9198)
- 2012(8968)
- 2011(8460)
- 2010(8938)
- 2009(8473)
- 2008(8125)
- 2007(7530)
- 2006(7200)
- 2005(6673)
- 学科
- 济(59419)
- 经济(59385)
- 管理(24793)
- 业(20637)
- 地方(16872)
- 企(15943)
- 企业(15943)
- 方法(15407)
- 数学(13885)
- 数学方法(13743)
- 中国(12474)
- 地方经济(12355)
- 农(11339)
- 业经(10064)
- 学(9276)
- 财(9211)
- 策(8923)
- 制(8284)
- 农业(7536)
- 环境(7456)
- 贸(7366)
- 贸易(7361)
- 及其(7300)
- 融(7125)
- 金融(7125)
- 易(7063)
- 经济学(7027)
- 银(6869)
- 银行(6866)
- 行(6708)
- 机构
- 学院(128889)
- 大学(126328)
- 济(69137)
- 经济(67863)
- 研究(48929)
- 管理(47689)
- 理学(39826)
- 理学院(39416)
- 管理学(38935)
- 管理学院(38675)
- 中国(37656)
- 财(30714)
- 京(25577)
- 科学(25332)
- 所(24362)
- 财经(23398)
- 经济学(22561)
- 研究所(21565)
- 中心(21358)
- 经(21048)
- 江(20822)
- 经济学院(19846)
- 院(17175)
- 财经大学(16861)
- 北京(16702)
- 范(16340)
- 农(16322)
- 师范(16256)
- 州(15940)
- 科学院(14578)
- 基金
- 项目(74544)
- 科学(59519)
- 研究(58328)
- 基金(54147)
- 家(45343)
- 国家(44953)
- 社会(39377)
- 科学基金(38749)
- 社会科(37427)
- 社会科学(37420)
- 省(28529)
- 基金项目(26905)
- 教育(25763)
- 编号(23306)
- 划(23269)
- 资助(23194)
- 自然(22059)
- 自然科(21512)
- 自然科学(21507)
- 自然科学基金(21115)
- 成果(19971)
- 发(18338)
- 课题(16960)
- 部(16914)
- 重点(16650)
- 国家社会(16415)
- 发展(15988)
- 展(15745)
- 济(15521)
- 经济(15376)
共检索到213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东琪 刘雪燕 李世刚 杨长湧 刘志成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长期陷入增长停滞和通货紧缩泥潭。安倍政府上台后,大力推行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新经济政策,意图重振日本经济活力。"三支箭"出台之初,部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确实达到了日本政府预期目标。但2015年日本经济再度陷入低迷,通缩压力萦绕不去,实际工资增长乏力,信贷需求依然疲弱,就连日元也进入升值通道,这与当局意愿背道而驰,因此"老三支箭"效果受到广泛质疑。2015年9月,安倍在自民党总裁连任发言中提出了着眼于长期、侧重于供给侧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的"新三支箭"。但"新三支箭"仍缺少实质性政策举措,要实现其目标也面临多重制约。总体看来,安倍经济政策是一场大型社会实验,一度...
关键词:
安倍经济学 政策效果 经济前景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戴晓芙
"安倍经济政策"①在参院大选之前匆匆出台,借助媒体的大肆炒作以及扭转通缩的响亮口号,"安倍经济政策"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该政策出台之前缺乏事前的充分酝酿和讨论,因此,大选大胜之后,"安倍经济政策"的软肋逐渐被释放。第一,超宽松货币政策与通胀目标的绑定决定了不分好坏通胀目标的设定,存在潜在风险,其政策结果未必会形成经济的良性复苏。第二,集中式财政刺激政策的前提条件是实现财政健全化,然而,围绕提升消费税率的时间设定,安倍内阁内部意见分歧严重,财政健全化步履艰难。第三,"安倍经济政策"之核心支柱的经济增长战略的空洞化使得其政策的可行性备受质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柏松
全球对有关日本经济究竟病在何处一直迷惑不解,有泡沫经济论、流动性陷阱、借贷平衡表危机、金融系统性风险等,从不同角度分析给出结论。系统性诊断日本经济病,还需借助医学原理,从日本经济久病不愈分析,日本经济根源性问题应该发生在"基因"层面。为此,需要从战后日本经济周期演变规律切入,寻找贯穿始终的主要因素,诊断"基因的病理",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所在。战后日本经历了一次长周期、三大阶段演变,其中政党执政理念、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投资与消费对日本经济盛衰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而不动产、人口老龄化因素发挥了次重要作用。对照"三主两次"的"基因病状",安倍政府的经济政策不过是缓解症状而已,未来日本经济前景还将重回下降通道,甚至崩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马学礼
安倍经济学以超常规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但从通胀率、就业工资和经济增长等主要经济指标来看,这种刺激政策基本无效,其根源在于日本人口因素的制约,并具体体现在供给环路与需求环路中。通过历史增长核算模型对日本1992—2009年经济增长进行的分析可以证明: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受制于人口因素的变动,并抵消掉了其他因素的贡献;人口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的绝对减少和深度人口老龄化已经并将继续从根本上削弱日本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这是历史矛盾积累导致的必然趋势。安倍经济学的结构性改革内容旨在缓解或解决这一矛盾,但由于人口变动的历史惯性,安倍经济学结构性改革的前景极有可能也是无效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晗
若将安倍经济学机动的财政政策定义为中性的财政政策,并根据安倍经济学机动的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可以判定安倍经济学机动的财政政策是有效的。但从其他角度来看,安倍经济学机动的财政政策未必有效。由于选举等政治因素的干预导致日本政府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最终导致扩张政府支出的效果极其有限。日本以消费税上涨、个人所得税征收额降低为核心的税收制度改革具有冒险性和试验性等特点,并且没有充分考虑到日本经济社会的实际状况,对日本财政重建起到的积极作用十分有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有限。财政扩张、税制改革的目的是实现日本经济的增长和财政重建,但解决经济增长与财政重建的深层次矛盾才是日本政府应该思考的重大课题,中性的财政政策无法将日本带回土地神话时代。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晗
为解决日本经济低迷的难题,日本银行实施了相机选择性的货币政策。运用TVP-SV-VAR模型分析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2014年第四季度、2016年第一季度和2016年第三季度这三个时变点,作为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的"通过国债收益率曲线调节,压低国债长期利率政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扩大对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购买数量政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扩大对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的购买数量政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调节短期利率政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子涵
2012年底,安倍晋三出任日本第96任首相,其为摆脱日本经济困境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被称为"安倍经济学"。"安倍经济学"旨在通过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机动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让日本经济走上发展正轨。然而,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却导致潜在风险积聚,并产生了一系列外溢性风险。一、"安倍经济学"主要内容安倍经济学包括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龙艳
"安倍经济学"是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宽松货币政策是"安倍经济学"最引人瞩目的主轴。自2013年4月4日日本央行推出超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日元已迅速贬值2 0%以上,牵动世界经济神经。本轮日元贬值背后的逻辑,是日本近几年贸易条件恶化,出现大幅逆差,政府债务压力巨大,通货紧缩和强势日元不利日本竞争力回升。短期看,本轮日元贬值对提振日本经济产生积极效果;长期看,本轮日元贬值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其尴尬的经济逻辑,需要不断拓展量宽规模。这不仅可能造成日本金融经济环境动荡,还会威胁全球货币环境,削弱周边亚洲国家竞争力。
关键词:
安倍经济学 量化宽松 逻辑 前景 影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陈刚
安倍政府的财政政策带有以企业成长、公共投资优先的特征,同时在分配上希冀以支持企业成长的方式,借助涓滴效应的发挥,实现经济红利的逐层渗漏。作为安倍经济学重要的一环,安倍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所起的作用主要在于引起市场先期反应、扭转市场预期,不过也承担了因市场利率提高引起的国债支付利息的增加和政府债务的攀高等风险。消费税增税背景下,安倍政府财政政策的特征暴露了政策性缺陷。日本面临着实施安倍经济学刺激景气和财政稳健运营并行的难题。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振民
梭子蟹等高值海鲜资源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救救梭子蟹,不要再吃子孙饭!”已成为沿海渔区尤其是梭子蟹主要产区和出口基地嵊泗列岛广大渔民、水产企业和渔村干部共同的强烈呼声。 梭子蟹是东海渔场主要海鲜品种之一。嵊泗渔场的三疣梭子蟹,不仅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繁殖较快,可捕量大。自1985年冬汛,在嵊山镇获得活梭子蟹人工暂养出口试验成功后,至1992年底,该镇共出口活蟹近8000吨,企业创利税千余万元,创汇近2800万美元,渔民在销售环节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鹏 马志达
作为国家财政收入支柱之一,非税收入拥有高度自主性特征,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利用非税自主权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实现资源要素在各个部门间合理配置,推动部门结构升级。文章利用2011-2019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非税自主权对部门结构升级的影响。进一步以非税比重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门限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非税自主权显著促进了部门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推动了部门结构升级;(2)非税自主权与部门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这表明只有将地方非税自主权控制在合理边界内,才能“细水长流”;(3)门限效应检验显示,非税自主权与部门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税比重的门限效应。(4)机制分析表明,非税自主权的提升提高了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部门结构升级。文章的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非税收入及其自主权的作用,进而为非税收入制度改革和部门结构优化提供经验支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鲁政委
"安倍经济学"的初步成效"泡沫经济"后陷入"失落"状态的日本,因为2012年12月开始的"安倍经济学"而再度热闹起来。由图1所示,此前大幅上涨的日经225指数(相对去年10月低点的涨幅超过77%),自5月23日开始出现连日下跌,从最高点算起已下跌了25%。而日本十年期国债利率则从2013年初最低的0.5%左右上升到了6月初的接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洪洋
安倍晋三再次执政之后,提出"安倍经济学"。其基本目标是促使日本经济摆脱通缩泥潭,实现真正的经济复苏。"安倍经济学"与"安倍政治学"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寻求日本的经济、政治与安全方面的重新崛起。对于"安倍经济学"能否成功,人们持有一定程度的怀疑态度。但对于日本政治与军事大国化"安倍政治学"背后的战略崛起,国际社会却没有给予应当持有的警惕。可以说,"安倍经济学"体现了和平主义的包装,民粹主义的驱动的特征。2014年9月,安倍改组内阁,预计安倍会继续实施强硬路线,加快提速安倍路线。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田中景
安倍经济学基本方针包含3个方面,即"三支令箭"。其中,前两支箭——大胆的金融政策和机动的财政扩张政策,从政策内容表面来看与80年前的高桥财政并无多大区别,但从吸取高桥财政的深刻教训角度来看,两者存在着较大差别,而第三支箭即增长战略也缺乏新意。要想使日本经济真正步入回升轨道,确立经济好转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本出路还在于尽快与中韩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易宪容
近期安倍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金融改革措施,我们称之为"安倍经济学",其目的就是通过"量化及质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帮助日本走出当前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走出日本经济"迷失了的20年"困境,提振日本经济信心。这一系列改革对国际市场将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冲击。中国作为其邻国,对这种影响和冲击不容小视,我们必须紧密关注安倍政府的改革动向,加深对改革的理解,以金融的视角,深刻分析改革的背景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安倍经济学 金融 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