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8)
2023(11568)
2022(9915)
2021(9006)
2020(7665)
2019(17695)
2018(17408)
2017(33260)
2016(18556)
2015(20693)
2014(21070)
2013(21098)
2012(20329)
2011(18759)
2010(19002)
2009(17558)
2008(17633)
2007(16170)
2006(14078)
2005(13047)
作者
(58658)
(49244)
(48999)
(46485)
(31221)
(23856)
(22509)
(19283)
(18538)
(17753)
(16846)
(16349)
(15890)
(15765)
(15622)
(15282)
(15123)
(14639)
(14233)
(14065)
(12664)
(12322)
(12073)
(11177)
(11156)
(11141)
(11114)
(10947)
(10159)
(9927)
学科
(83603)
经济(83523)
(48204)
管理(46938)
(36519)
企业(36519)
方法(34049)
数学(29960)
数学方法(29681)
中国(24454)
(23771)
地方(22886)
(18912)
(18475)
业经(17595)
农业(16217)
(15109)
贸易(15099)
(14952)
(14560)
(14410)
银行(14348)
(14167)
金融(14165)
(13847)
地方经济(12790)
(12136)
(12109)
环境(12096)
技术(11918)
机构
学院(273780)
大学(272990)
(111241)
经济(108751)
研究(102550)
管理(96921)
理学(82505)
理学院(81373)
管理学(79725)
管理学院(79214)
中国(75907)
科学(66581)
(59751)
(58427)
(55535)
(50851)
研究所(50595)
农业(46308)
中心(46206)
业大(46179)
(43215)
财经(39815)
北京(38144)
(37881)
师范(37427)
(36239)
(36028)
(34855)
经济学(34322)
(33947)
基金
项目(179242)
科学(138146)
基金(126872)
研究(125548)
(113804)
国家(112813)
科学基金(93281)
社会(77763)
社会科(73632)
社会科学(73607)
(72143)
基金项目(66887)
自然(61292)
(61082)
自然科(59828)
自然科学(59805)
自然科学基金(58738)
教育(57475)
资助(52946)
编号(50111)
(44038)
重点(41666)
成果(41600)
(38939)
(36602)
课题(36395)
计划(35199)
科研(34854)
创新(34420)
发展(34248)
期刊
(127475)
经济(127475)
研究(80827)
中国(58483)
(54415)
学报(51943)
科学(44851)
(39378)
大学(37332)
农业(36574)
学学(35454)
管理(34741)
教育(30335)
(27610)
金融(27610)
技术(22652)
业经(21861)
经济研究(20677)
(20034)
财经(19898)
问题(17146)
(17089)
(14596)
技术经济(13723)
科技(13381)
(13359)
业大(13291)
商业(13076)
统计(12759)
图书(12372)
共检索到418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曼  沈向  王超  董彦  韩甜甜  王荣  
【目的】研究童期长度不同的海棠叶挥发性物质,以确定其特有的香气物质,为海棠早期无损伤育种检测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别测定8株童期长度不同的早实海棠叶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对含量,并对不同植株叶特异挥发性成分进行探讨。【结果】8株海棠的叶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出8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叶挥发性物质有:2-氟乙酰胺、顺-3-己烯-1-醇、酸二乙酯、顺-3-己烯-1-醇乙酸酯;不同物质的含量在不同植株间差异较大,但所有植株均含有10种相同成分:罗勒烯、癸醛、月桂醇、酸二乙酯、2,6,10-三甲基十五烷、肉豆蔻醇、鲸蜡烷、2,6,10,1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荣  胡静静  王超  张贞  盖瑞  郭小静  沈向  
【目的】了解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释放的日变化动态和季节变化动态,对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株成年黄连木,分别于2008年春季(5月)、夏季(7月)、秋季(10月)选择天气晴朗的1天,在9:00,12:00,15:00,18:00和21:00采集树冠外围受光一致、健康无损的复叶,利用静态顶空进样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叶片释放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日动态变化和季节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黄连木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顺式-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香芹烯、3-蒈烯、α-松节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凤莲  夏延斌  欧阳建勋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对自然发酵剁辣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剁辣椒(食盐添加比率为10%的朝天椒、食盐添加比率为8%的朝天椒、食盐添加比率为10%的线椒,分别记为剁椒A、剁椒B、剁椒C)中共检测出了93种成分,其中24种为3种剁辣椒共有;剁椒A、剁椒B、剁椒C中的挥发性物质分别为74、53、36种;剁椒A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是烯烃类、酯类、醛类,剁椒C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醇类、烯烃类、酮类、酯类;剁辣椒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合物数量、相对含量与辣椒品种有关;同一原料不同食盐添加比率制作的剁辣椒,其挥发性成分的化合物数量与相对含量也不尽相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明  林乃铨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和比较了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对14种绿肥枝叶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罗顿豆、猪屎豆、铺地木蓝、杂三叶、黄花槐、伞房决明、圆叶决明等7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紫穗槐、黄花决明、小冠花、木豆、紫花苜蓿、白三叶等6种绿肥的引诱作用不显著;多花木兰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虫表现出显著拒避作用.进一步以茶梢为对照,测定了上述7种对叶蝉有明显引诱作用的绿肥的引诱活性差异,获知铺地木蓝、杂三叶、猪屎豆等3种绿肥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作用都显著低于茶梢;罗顿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活性极显著低于茶梢;只有圆叶决明对叶蝉的引诱活性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敏  刘方炎  李永和  
室内测定了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在云南松针叶不同部位的产卵量和雌蜂对松针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趋向反应,并运用GC-MS方法分析了健康松针和衰弱松针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在健康松针上的产卵量多于衰弱松针,且在健康松针中部的产卵量最高;健康松针中部挥发性物质对雌蜂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健康松针和衰弱松针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挥发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β-蒎烯、石竹烯、β-榄香烯、α-石竹烯、毕澄茄烯等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且健康松针和衰弱松针均产生了各自的特异性挥发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金顺  
The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in flower of Elaeagnus angustifolia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and extraction respectively from steam and water residue,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GC-M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nents from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铭钦  陈秋会  陈红华  
以河南、湖南、云南、贵州、吉林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为材料,采用美国HP5890Ⅱ-5972气质联用仪定性、内标定量法对国内不同香气风格烤烟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中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出的29种中性挥发性致香物质中,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中12种香气物质含量最高,其中11种明显高于国内烟叶,如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2-乙酰基吡咯、巨豆三烯酮(A、B、C、D)、2-壬烯醛、螺岩兰草酮等,其烤烟烟叶质量和风格表现出显著的焦甜香气息,香气浓郁。国内河南、湖南等浓香风格烤烟内茄酮、糠醛、糠醇、乙酰基呋喃、2-乙酰基吡咯等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较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国玲  李松涛  李振茹  亓丽萍  李天忠  
研究京白梨的香味成分,为今后利用多种方法开启京白梨次生代谢产物途径,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市房山、大兴和昌平3个区不同土壤和环境条件的京白梨后熟果实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果实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分别得到31、32和36种挥发性物质,3个地区总计得到挥发性物质54种,其中主要的香味物质有10种,分别为乙酸己酯、α-法尼烯、丁酸己酯、丁酸甲酯、乙酸丁酯、1-己醇、乙醇、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E)-丁酸-2-己烯酯。京白梨果实香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是由京白梨的遗传物质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光  金幼菊  骆有庆  沈应柏  陈华君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昆虫搜寻寄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文首次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 ,提取了光肩星天牛部分寄主树种合作杨、新疆杨、毛白杨、旱柳未损伤及遭受机械损伤后的挥发性物质 ,共鉴定出 56种化合物 ,包括醛类、酯类、醇类、萜烯类、脂肪酸类等 .结果表明 ,感光肩星天牛树种释放较多的酯、萜类物质 ,而抗性树种则释放较多的醇、醛类物质 .在遭受机械损伤后醛类和醇类物质的释放量增加 ,同时还产生大量的萜类物质 .这些物质释放的变化可能与光肩星天牛的取食习性有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哲辉  刘园  王江波  张红艳  吴翠云  徐娟  
为探究梨果皮挥发性物质和感官属性之间的潜在联系,为梨的风味品质育种和采后贮藏等提供理论支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雪花梨(P. bretschneideri)及黄冠梨(P. bretschneideri)果皮挥发性物质;组建15人的感官评价小组对3个品种梨果实香气品质进行快闪剖面分析;并进行感官评分与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品种梨果实中分别检测到50、48和37种挥发性物质,且均以醛类、萜烯类和脂肪酸类为主,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5%左右;库尔勒香梨以脂肪酸类及醛类含量占优,雪花梨以萜烯类含量占优,黄冠梨中各类物质含量均为最低。3个品种梨果实中属性强度最高的均为果香,属性强度最低的则为酸味;库尔勒香梨中,仅甜香属性显著高于雪花梨,而除莲雾味外的其他香气属性均显著高于黄冠梨。感官评分与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戊二酸二甲酯、丁香酚、2-十一烯醛、2-乙基-3-羟基己基-2-甲基丙酸酯、3-亚甲基-1-氧代螺环[4.5]癸-2-酮等8种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与花香、青草香和果香等多种感官属性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感官评价和代谢物的关联分析有助于解析影响梨果实风味的关键化合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圳  韩东  张春晖  李海  李侠  刘志斌  徐世明  
【目的】研究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和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分及含量,并详细阐明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呈香特征,为定量卤制风味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羽肉鸡鸡腿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测定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中4个阶段(滚揉、烤制1、蒸制、烤制2)与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含量,通过挥发性风味物质在水中的气味阈值计算其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定量卤制过程中的特征风味物质、主体风味物质和修饰风味物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鸿斌  王玉刚  张真  金幼菊  周淑芷  
The volatile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 are analyzed. The main turpentine volatiles are (R)-(+)-α-pinene, (S)-(-)-β-pinene, (S)-(+)-3-carene (the largest) which occupy more than 97% of the total. There are also myrcene, (+)-limonene, camphene, terpinen and phellandrene. In th...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思敏  刘园  王江波  邵建柱  张红艳  吴翠云  唐章虎  徐娟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采自新疆阿拉尔和河北保定商业成熟期的新梨7号(Pyrus sinkiangensis‘Xinli No. 7’)果皮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将其与来自新疆阿拉尔的早酥(P.bretschneideri Rehd ‘Zaosu’,父本)和库尔勒香梨(P.sinkiangensis‘Korla’,母本)进行挥发性物质谱差异分析,探索梨果实杂交后代挥发性物质谱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出119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在新疆和河北的新梨7号及其父母本中检测到55、53、56和100种挥发性物质。两地新梨7号果皮样本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分别是其父本的4.52和2.48倍,母本的0.47和0.26倍。同时,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分别较父母本减少了8和42种物质,但增加了(E)-2-辛烯醛、1-十二烯、柏木脑、2-庚酮、2-癸酮和1,2,4,5-四甲基-苯等6种物质。己醛、(E)-2-己烯醛是四者共有的含量最高成分,新梨7号果皮中(E)-2-己烯醛及己醛等7种物质含量偏向于高值亲本,30种物质含量接近低值亲本。总体来看,杂交后代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种类较父母本有所减少,但新增了6种;在总含量上高于父本、低于母本;不同产地对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谱有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英  陈金华  钟晓红  乔小燕  林海燕  陈栋  
以9份茯砖茶(分别于1975、1985、1991、1994、1996、1999、2004、2009和2012年生产)为试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检测结果表明:9份茯砖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05种,其中共有成分62种,不同年份茶样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为93、91、88、78、77、72、88、87和83种,以1975年生产的茯砖茶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数量最多,总含量最高(62.202%);挥发性成分以酸、醛、酮类为主;棕榈酸、壬酸、植酮、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正己醛是多个样品的主要化合物。主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茹  罗莎莎  王如月  杨梦思  孙雅丽  虎海防  张萍  
【目的】探索不同生长时期核桃叶片中挥发性有机物特征,明确核桃叶片的挥发性成分;比较不同时期核桃叶片中挥发性成分差异,构建不同生长时期核桃叶片的挥发性有机物气味指纹图谱,为开展核桃种质资源叶片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对4个不同生长时期(5、6、7和8月)8个核桃品种叶片的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检测;利用GC-IMS二维谱图、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比较不同生长时期核桃叶片的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GC-IMS对4个生长时期8个核桃品种叶片共检测出10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12种、酯类30种、醛类24种、醇类19种、酮类9种、其他类8种,其中32种挥发性物质是4个生长时期核桃叶片共同检测到的组分,包括芳香醇、壬醛、桉叶油醇、桉叶油醇二聚体、正己酸乙酯、正己酸乙酯二聚体、乙酸戊酯、正乙醇、2-已烯醛、正己醛、庚醛、异丁酸乙酯、丙酸乙酯、2-甲基丁醛、异戊醛、乙酸乙酯、乙醇、异戊酸乙酯、3-甲基-1-戊醇、1-戊醇、丁酸己酯、丁酸丙酯。核桃叶片生长程度对其挥发性组分影响很大,‘温185’、‘新新2’、‘纸皮’、‘美国红核桃’、和‘紫金’核桃的挥发性物质总含量5—8月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6月挥发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山核桃’、‘美国东部黑核桃’和‘小果黑核桃’的挥发性物质总含量5—7月呈上升趋势,7—8月呈下降趋势,7月挥发性物质含量达到最高。不同生长时期核桃叶片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变化明显,部分挥发性物质随核桃叶片生长逐步减少。【结论】不同生长时期核桃叶片挥发性成分在物质种类上差异较小,但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萜烯类和酯类物质随核桃叶片生长发育先增加后减少,醇类物质随生长时期变化先降低后升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