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3)
- 2023(8606)
- 2022(7308)
- 2021(6688)
- 2020(5530)
- 2019(12042)
- 2018(11885)
- 2017(22545)
- 2016(11867)
- 2015(13034)
- 2014(12343)
- 2013(11839)
- 2012(11041)
- 2011(10068)
- 2010(10483)
- 2009(10038)
- 2008(9319)
- 2007(8549)
- 2006(7827)
- 2005(7187)
- 学科
- 济(70232)
- 经济(70173)
- 管理(37133)
- 业(28541)
- 企(24849)
- 企业(24849)
- 方法(22707)
- 数学(19491)
- 数学方法(19380)
- 地方(18020)
- 中国(14923)
- 财(13694)
- 业经(13213)
- 农(12537)
- 地方经济(12427)
- 学(11475)
- 制(10321)
- 贸(9258)
- 贸易(9252)
- 易(8905)
- 环境(8472)
- 融(8402)
- 金融(8401)
- 体(8310)
- 理论(8294)
- 农业(8206)
- 和(8151)
- 银(7876)
- 银行(7864)
- 策(7688)
- 机构
- 学院(170701)
- 大学(168470)
- 济(82725)
- 经济(81325)
- 管理(65325)
- 研究(57183)
- 理学(56481)
- 理学院(55919)
- 管理学(55108)
- 管理学院(54782)
- 中国(43493)
- 财(37842)
- 京(33307)
- 科学(30967)
- 财经(29673)
- 所(27471)
- 经济学(27295)
- 经(26983)
- 中心(25580)
- 江(25242)
- 研究所(24432)
- 经济学院(24252)
- 财经大学(21927)
- 农(21009)
- 范(20989)
- 师范(20817)
- 北京(20488)
- 业大(20336)
- 院(20296)
- 州(19744)
- 基金
- 项目(108763)
- 科学(87561)
- 研究(81797)
- 基金(81034)
- 家(68774)
- 国家(68245)
- 科学基金(59983)
- 社会(55965)
- 社会科(53151)
- 社会科学(53140)
- 基金项目(42059)
- 省(41830)
- 教育(37307)
- 自然(36225)
- 自然科(35468)
- 自然科学(35463)
- 自然科学基金(34836)
- 划(33944)
- 资助(33126)
- 编号(32733)
- 成果(26559)
- 部(24121)
- 发(24019)
- 重点(23963)
- 国家社会(23797)
- 创(22330)
- 课题(22281)
- 人文(21746)
- 教育部(21708)
- 大学(21019)
共检索到260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扶扬 吴立元 龚六堂
通过制度梳理和数据分析,本文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程度逐步上升,这增强了地方政府参与辖区经济的程度,并对宏观经济具有深刻影响。基于这一观察,本文在DSGE框架内引入了地方政府竞争,研究了竞争对地方政府内在动机和最优行为的影响。本文模型的分析表明:第一,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波动具有加速器效应,这一效应在传统冲击下仍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第二,地方政府行为,诸如土地财政、政府债务、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不仅是地方政府竞争的结果,更是其影响经济波动的重要渠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芊 赵扶扬
本文在一个小国开放DSGE模型中,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刻画了地方政府内生最优行为和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为了缓解外需萎缩对辖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提高对财政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需求,这一过程会要求其调整土地在出让和抵押之间的配置策略以维持房价;中央政府的宏观逆周期调控政策,包括宽松货币、刺激房地产、放宽地方政府债务管制、提高土地的审批供给等,会放宽地方政府的政策空间;最终,虽然两级政府行为叠加能够极大地稳定产出负向波动,但会不可避免地放大地方政府债务、房价等方面的波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志军 刘友金 谌莹
利用国民收入核算公式,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得到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各变量增长率的波动项,并依此构建了一个计量模型。然后利用各变量在1990-2004年间的分省数据,分析了各省GDP增长率波动的原因。结论表明,在我国的大多数省,投资增长率的波动是引起GDP增长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为剔除地域差异的影响,做了分区域的实证分析,其结果依然显示投资波动是各省GDP增长率波动的主要决定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竞争是导致各省投资冲动、进而造成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投资冲动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慧珺 傅春杨 王忏
本文构建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两地区多部门波动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机制在房产需求冲击传导和溢出中扮演的角色。研究表明:单个地区的房产需求冲击首先通过房地产部门传导至该地区财政收入,导致当地公共支出波动。在两级政府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有动机开展对公共支出和人力资本的竞争,因此,另一地区的公共支出也会同向波动,产出、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同步受到影响,冲击带来的影响随之溢出。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地区间竞争的机制将可以传导和放大整体经济波动。更换居民效用函数形式、在非房地产部门引入工业用地作为生产要素等稳健性检验均不会改变结论。此外,基于现实情况,本文还在模型中引入了劳动力供给时长的内生决策、劳动力的行业间配置、央地税收分成等拓展机制,阐释了拓展机制对模型结果的影响。这一研究将为地区间竞争机制如何影响中国经济波动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昌 李词婷
厘清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和制度性激励因素的关系,是治理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基于29家上市钢铁企业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行业产能利用率,通过构建P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探究了经济增长以及政府补贴、金融支持等制度性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冲击,利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产能过剩的"贡献度",结果显示: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与GDP周期不完全一致,在经济下行周期产能过剩有所加剧;在经济上行周期,产能过剩受到抑制,但该抑制效果不具有可持续性。冲击效应方面,产能过剩对自身的影响在各期都是最高的,说明产能过剩具有很强的逐期积累效应。除自身冲击以外,政府补贴对产能过程的冲击最明显;金融支持在短期内缓解了产能过剩,但长期内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实证结果说明,制度性因素在导致产能过剩症结中的作用很强,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是改变政府治理模式。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防止制度性因素激励企业过度投资,彻底改变无效产能难以退出的体制基础。同时,要明确政府补贴的范围和用途,评估补贴效应。此外,应注意金融支持政策的进入、退出时机选择,防止企业对金融支持的过度依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明辉
针对当前文献在研究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时主要从需求或供给角度入手而很少考虑地方政府投资因素的缺陷,本文选取1978年至2008期间的相关数据,以地方政府投资等因素为控制变量,重点从考察宏观经济变量间相互关系的角度,研究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为使数据更为精确,采用HP滤波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从短期冲击和长期均衡两方面较全面地考察我国经济波动的内在规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庆
自凯恩斯主义诞生以来,作为对市场缺陷的一种弥补,政府逐渐远离古典主义所信奉的市场"守夜人"角色,并作为经济活动主体越来越广泛地介入和参与到实际经济生活之中。经济危机使经济学家们和公众更加关注自由市场本身的缺陷以及市场失灵问题,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政府失灵问题,而政府失灵却是导致危机爆发并长期持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回顾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政府的行为,认为在这一系列的经济波动事件背后均隐藏着政府失灵的影子。但是对于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由于市场失灵的动态性、政府相机抉择政策的长期影响和短期效果的差异问题以及广泛存在的政府"俘获"现象,事实上是一个...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边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翟乃森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房地产资产、信贷约束、名义粘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根源以及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传导机制。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房地产需求冲击是房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数值模拟发现,竞争性需求与内生信贷约束机制支撑房价不断上涨,并且放大了房地产市场波动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的政策分析表明,从宏观审慎的角度来看,盯住房价的贷款价值比规则能够有效的缓解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骋骋 傅勇
中国经济改革经历多次"放权—收权"的周期循环,这不仅体现在财政改革上,也体现在金融改革上。文章从财政—金融交织的视角,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及其宏观绩效。研究发现,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在反复博弈中形成财政分权和金融集权的体制框架,由此影响到地方政府行为和资源配置,并最终改善了宏观经济运行。中央一方面通过财政分权激励地方为经济增长而竞争;另一方面为限制地方竞争的金融杠杆及其引发的经济过热,在金融体制上仍维持相对集权以保留调控抓手。中央与地方在财政金融体制设计上的成功,可以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绩效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周期的平稳化趋势,给出有力解释。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金融集权 中国式分权 经济周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郝毅 李政
本文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决策嵌入DSGE框架下,以投融资平台净值作为度量其债务风险的指标,讨论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累积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体系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绕开监管的主要融资渠道,经济下行是投融资平台债务累积的主要客观原因。房价上涨短期内可以改善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但长期不能解决其债务问题,反而会造成经济更大波动。模拟发现,一旦投融资平台债务倒逼货币政策,将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加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政策冲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郝毅 李政
本文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决策嵌入DSGE框架下,以投融资平台净值作为度量其债务风险的指标,讨论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累积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体系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绕开监管的主要融资渠道,经济下行是投融资平台债务累积的主要客观原因。房价上涨短期内可以改善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但长期不能解决其债务问题,反而会造成经济更大波动。模拟发现,一旦投融资平台债务倒逼货币政策,将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加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政策冲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宋鹭 陈金至 刘璐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带有偶然性约束的DSGE模型,研究了逆周期政府投资调节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政府投资的逆周期调节对于稳定产出具有积极作用;第二,由于向下刚性特征的存在,政府投资的扩张产生了棘轮效应,这可能导致政府债务攀升和对民间投资的抑制,进而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第三,政府越重视产出水平,公共品投资对于产出的促进作用就越强,当经济遭遇负向冲击后,棘轮效应越显著;第四,相比于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品投资,减税政策和跨周期投资调节政策不仅缓解了政府投资的棘轮效应,对于稳定经济波动也具有更好的政策效果。据此,本文从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强减税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完善跨周期政策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投资 棘轮效应 逆周期调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猛 沈坤荣
中国经济波动可能是由多种冲击因素共同引发。本文沿着"条条块块"思路对中国经济波动冲击源进行完整的分解,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波动有大约30%的部分来源于地方政府冲击。对于地方政府冲击表现出的跨时差异和地域差异,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角度探寻了根源,并拓展了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激励的研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本文发现,官员腐败对地方政府短期化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而现有文献所强调的财税激励和政治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短期化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官员腐败 地方政府行为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本田 王一杰
基于2007~2017年全国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方法考察了政府行为、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整体上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均表现出稳健的部分中介效应,即政府行为可以直接或通过资源错配间接地影响经济波动,且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呈现出"U"型特征;分区域来看,资源错配的中介效应在东、中部分别为完全中介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在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则不显著。由此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政府应重视地方政策对资源要素配置的辐射效应,以便稳定经济增长。
关键词:
政府行为 资源错配 经济波动 中介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在澄清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冲击的一般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3阶段序贯博弈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在财政利益和政治晋升的双重激励下,总是有利用违规优惠政策进行引资的强烈动机,从而引发企业投资冲动,导致投资过热,进而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巨大冲击。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行政查处力度来有效遏制投资过热,但面临着力度不够则调控效果不佳,力度太大则经济“硬着陆”的两难困境。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 投资冲动 宏观经济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