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2)
- 2023(9777)
- 2022(8069)
- 2021(7792)
- 2020(6724)
- 2019(15405)
- 2018(15147)
- 2017(30751)
- 2016(16224)
- 2015(18295)
- 2014(17985)
- 2013(17675)
- 2012(16347)
- 2011(14558)
- 2010(15338)
- 2009(14938)
- 2008(14301)
- 2007(12896)
- 2006(11620)
- 2005(10765)
- 学科
- 济(65090)
- 经济(65014)
- 管理(54765)
- 业(52353)
- 企(45906)
- 企业(45906)
- 方法(32488)
- 数学(28901)
- 数学方法(28390)
- 融(27504)
- 金融(27503)
- 财(27278)
- 银(26382)
- 银行(26379)
- 中国(25701)
- 行(25378)
- 制(19321)
- 务(18090)
- 财务(18049)
- 财务管理(17999)
- 企业财务(17263)
- 农(17029)
- 业经(15315)
- 贸(13057)
- 贸易(13041)
- 易(12806)
- 体(12559)
- 地方(12504)
- 理论(11837)
- 中国金融(11393)
- 机构
- 学院(229278)
- 大学(227822)
- 济(98678)
- 经济(96610)
- 管理(92390)
- 理学(79232)
- 理学院(78556)
- 管理学(77287)
- 管理学院(76867)
- 研究(68742)
- 中国(63252)
- 财(54498)
- 京(46735)
- 财经(41845)
- 经(37803)
- 科学(35945)
- 中心(34170)
- 江(33318)
- 所(32801)
- 财经大学(31291)
- 经济学(31279)
- 北京(29906)
- 研究所(28652)
- 经济学院(28363)
- 州(27812)
- 农(27688)
- 业大(26702)
- 融(26376)
- 范(26219)
- 师范(26004)
- 基金
- 项目(140385)
- 科学(111569)
- 研究(107009)
- 基金(103257)
- 家(87025)
- 国家(86351)
- 科学基金(75623)
- 社会(69627)
- 社会科(66319)
- 社会科学(66303)
- 省(53618)
- 基金项目(53601)
- 教育(50044)
- 自然(46622)
- 自然科(45590)
- 自然科学(45582)
- 自然科学基金(44779)
- 编号(44744)
- 划(44603)
- 资助(44062)
- 成果(37623)
- 部(32340)
- 重点(30971)
- 课题(29932)
- 创(29592)
- 发(29059)
- 教育部(28908)
- 国家社会(28763)
- 项目编号(28704)
- 人文(28421)
- 期刊
- 济(107229)
- 经济(107229)
- 研究(72428)
- 财(45270)
- 中国(43093)
- 融(40134)
- 金融(40134)
- 管理(35113)
- 学报(26403)
- 科学(26318)
- 农(25012)
- 大学(21952)
- 教育(21658)
- 财经(21516)
- 学学(20778)
- 技术(19710)
- 经济研究(18256)
- 经(18240)
- 业经(17217)
- 农业(15985)
- 问题(14187)
- 理论(13117)
- 统计(12794)
- 财会(12165)
- 贸(12096)
- 实践(11766)
- 践(11766)
- 技术经济(11634)
- 策(11526)
- 商业(11399)
共检索到351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淑娟
以"经济增长"竞争为实质的"晋升锦标赛"有效地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但这种竞争模式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扭曲了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行为,也带来社会矛盾的加剧。基于中国财政分权、政治集权的制度前提,本文提出地方政府应为"居民满意"而竞争,该竞争模式使得地方政府在为政治晋升竞争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辖区居民的利益,促使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行为发生改变。这种竞争模式,加强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政府的监督,促进地方债务向更注重效率、结构更合理和管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淑娟
我国地方政府竞争不同于国外联邦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中国式分权下地方政府的竞争是投资驱动型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资金的竞争。以中央政府满意和地方经济控制权为利益函数的地方政府更重视短期性的、显性的经济增长,这就异化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地方政府并不把依靠培养税基而增加的税收作为重要的资金来源,而是首选债务融资。地方政府的这种融资需求在政府垄断金融资源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并不断膨胀。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融资行为 垄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蕴 胡金瑛 徐策
尽管我国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融资,但面对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只能采取迂回策略,通过组成各种城投公司等各类机构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现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融资格局,面临加大财政与银行风险的难题,迫切需要改变。"城投债"作为标准化的债务性融资方式,需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尽快给予其合法的地位,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基于"十二五"时期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考虑,"城投债"要向项目收益债券引导,以便更好地满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武彦民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筹集资金发挥了枳极作用。然而在其髙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平台债务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规范、债务风险激增等问题。2011年,国家收紧银行贷款监管,实行"名单制"管理。然而2012年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券融资和信托融资规模继续扩大,导致债务风险显著增加。2014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英
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经历的初期尝试、地方投融资平台多元化融资探索和初步规范化运作的三个阶段,并分析相应阶段所映射出的我国财权改革的基本逻辑为放权让利——分权(分税制)——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再界定。在此逻辑推演下对地方政府债券规范化发展的预期与建议为扩大发行主体范围,赋予市县级地方政府相应的举债权,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完善其他配套机制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佳嵋 李茜
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成果之一,有效推动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平台发展模式及其运营的特殊性使各商业银行在与其信贷业务往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如何创新平台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模式,探索出一条高效且合法合规的银政合作之路,成为当前平台发展的核心问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封北麟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与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三者之间存在一个紧密的因果循环。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地方政府财力增长有限和体制法律约束下,催生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出现,为地方政府借用银行资金和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地区城市建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彦坤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提供了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企业融资、投资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经验证据。研究发现: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地方政府债务率偏高已成为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因素,并使得企业融资成本尤其是债务资本成本显著上升;投资行为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率上升使得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显著缩小,并减少了企业的投资机会,其中,民营企业、弱政企关联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低和法治环境程度低地区的企业、PPP非鼓励性行业中的企业受到所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更大,整体债务层级中的县级政府债务对企业融资和投资行为的影响最大;进一步从企业发展来看,地方政府杠杆率的过快上升,会加剧所在地区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企业经营绩效受到不利影响。管控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县级政府债务,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和完善法治环境,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对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改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促进地方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转变为"引致"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易玄 刘诗若
以我国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注册所在省份政府债务规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影响,结果显示:从产权性质来看,地方政府债务会加重国有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而非国有企业并没有受到地方政府债务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可能通过挤占地区信贷配额,推高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而加剧国有企业短贷长投行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传华 叶小媛 吕晓彤
近几年是地方政府发展的关键时期,带动城市圈发展和中心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压力迫使很多城市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改善地方政府巨额负债的现状已迫在眉睫。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立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为了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仍需从投融资平台市场机制、融资渠道、内部控制等多层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以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为背景,通过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基本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引发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的原因,最后对能影响其偿债能力的各方面不足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 债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宁
债务融资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公共经济权利,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中,对地方政府解决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增加而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模式,然后对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地方政府成熟的债务融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从融资机制、融资成本以及偿还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国际比较,力求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融资模式 国际比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刚 朱凯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明确了"去杠杆"究竟应去谁的"杠杆"问题,对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转变为"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刚 朱凯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航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反映了分税制下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窘困局面,为解决这一难题,债务融资成了地方政府最可行的手段。因预算管理制度制约债务融资模式,因此在一个制度均衡的框架下,两者共同形成制度均衡,并存在联动变化的机制。随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获得债务资金的模式将会由以间接融资为主转向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