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81)
2023(2551)
2022(2273)
2021(2205)
2020(1824)
2019(4301)
2018(4243)
2017(8365)
2016(4403)
2015(4871)
2014(4742)
2013(4548)
2012(4190)
2011(3820)
2010(4031)
2009(3626)
2008(3776)
2007(3632)
2006(3274)
2005(3029)
作者
(11906)
(9971)
(9780)
(9371)
(6533)
(4716)
(4397)
(3897)
(3752)
(3582)
(3269)
(3253)
(3235)
(3224)
(3173)
(3038)
(2977)
(2921)
(2905)
(2851)
(2436)
(2412)
(2375)
(2307)
(2304)
(2226)
(2185)
(2148)
(1981)
(1952)
学科
(18839)
(18292)
经济(18269)
(17871)
企业(17871)
管理(17363)
方法(7905)
数学(5881)
数学方法(5799)
业经(5573)
(4840)
(4803)
贸易(4800)
(4791)
(4712)
(4619)
(4505)
(4311)
经营(4243)
中国(4180)
理论(3881)
地方(3768)
技术(3759)
决策(3752)
计划(3711)
(3486)
(3343)
供销(3336)
(3270)
财务(3257)
机构
学院(65929)
大学(65001)
管理(30537)
(28240)
经济(27675)
理学(26867)
理学院(26602)
管理学(26303)
管理学院(26150)
研究(19248)
中国(14586)
(13097)
(11824)
科学(10071)
财经(9852)
(9849)
(8899)
商学(8653)
(8621)
商学院(8577)
中心(8531)
(8209)
师范(8150)
北京(7963)
(7861)
研究所(7767)
(7728)
经济管理(7705)
经济学(7629)
业大(7584)
基金
项目(42242)
科学(35060)
基金(32456)
研究(31563)
(27444)
国家(27227)
科学基金(24722)
社会(21040)
社会科(20051)
社会科学(20047)
基金项目(17168)
自然(16443)
自然科(16160)
自然科学(16158)
自然科学基金(15931)
(15690)
教育(15073)
编号(13348)
(13296)
资助(13262)
成果(10662)
(9757)
人文(9023)
重点(8941)
(8926)
教育部(8861)
课题(8648)
(8545)
项目编号(8541)
国家社会(8394)
期刊
(31465)
经济(31465)
研究(17745)
管理(13126)
中国(11438)
(8893)
科学(8464)
(6800)
教育(6599)
学报(6461)
业经(6042)
技术(5602)
(5508)
金融(5508)
大学(5507)
学学(5195)
财经(5095)
经济研究(4705)
农业(4489)
(4368)
问题(4108)
(4064)
商业(3920)
现代(3648)
技术经济(3488)
国际(3471)
图书(3364)
(3196)
论坛(3196)
经济管理(3121)
共检索到94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朋波  
为什么那些竞争意识强、极具竞争力的企业会在极短时间里失去市场地位?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恐怕是这些企业对"竞争"的认知出现了偏差——竞争意识越强就败得越快。长期以来,竞争都是社会的一种基本形态和活动,尤其是工商企业间的竞争由于关系到它们的生死存亡和市场地位更是显得异常激烈和残酷。如今,"竞争"这个词在商界更是变得炙手可热,可以说,现在的企业家在公开场合如果不谈谈市场竞争之激烈和自己企业的竞争力,很有可能会认为是不懂得洞察环境、甚至是不合格的表现,而波特教授提出的"三大竞争战略"也成为了MBA和EMBA课堂上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伯灿  宋安平  章舜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德珠  连玉君  黄有光  李东辉  
本文放松了理性经济人假设,在行为经济学双曲线贴现模型框架下,以"自我控制"认知偏差及相应的模型参数设定对东西方消费文化差异进行了技术表达,进而阐明了消费过度(欧美国家)和消费不足(东亚国家)这两类消费行为偏差的形成机制。本文采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以儒家虚拟变量和性生活指数作为消费文化的替代变量检验了文化与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解释东西方消费率差异时,预防性储蓄等传统理论的解释力远低于不可观测的国家个体效应。儒家虚拟变量和性生活指数能分别解释国家个体效应的28%和58%。这表明消费文化等不随时间改变的个体因素比传统变量更能解释各国居民的消费差异。实践层面上,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自杰  
产权理论认为,不完备的产权不仅影响利用资产创造价值的程度,也使得人们花费资源用于攫取和保护产权。本文把交易成本看做是与攫取、保护和转移产权相联系的成本。由于攫取和保护行为会耗散企业的价值,企业可以凭借影响攫取和保护的成本来创造价值。本文在产权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竞争战略的产权分析框架,并且比较了这一观点与其他竞争战略观点的区别与联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郑伟  徐紫光  
竞争的真正含义不应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我。眼睛向内,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美,就能把握先机,处于不败之地。一、从竞争到协作世界充满了"争",这是资源有限性带来的必然结果。有史以来,人类每年都有战斗,甚至每天都有战斗,就是典型的"争",途径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晁纲令  马勇  
一、速度竞争时代的到来 这是个超速发展的时代,技术在日新月异,顾客需求在不断变化。无论是技术的推动还是需求的拉动,当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雷吉斯·麦肯纳在《时间角逐》一书中把新时期的顾客称为“永不满足的顾客”。深刻理解并适应顾客需求的变化,是企业营销的基本前提。应对这种变化,企业的惟一策略只能是迅速反应,甚至是即刻反应。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咨询专家小乔治·斯托克(George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培育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我国各地区在谋求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从竞争的角度 ,把握有关产业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本文提出“地区竞争战略”的概念 ,用竞争分析充实我国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分析的内涵。借鉴企业竞争战略的基本形式以及波特教授的竞争优势分析框架 ,探索构建我国地区竞争战略的基本分析框架 ,包括地区竞争战略的基本形式和条件分析、实施地区竞争战略的价值链分析和阶段性分析 ,并就有关产业发展思路和政策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引旺  
企业的风险决策,深受乐观主义、损失规避和捷径思维的认知偏差影响。在此之下,企业决策出现系统性偏差,偏好风险。矫正认知偏差是企业纠偏的关键所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爱保  赵鑫  
过度自信是个体过高估计自身判断精确度的一种认知偏差。研究表明,我国金融行业管理者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现象。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投资决策、公司的并购以及管理者的薪酬和晋升都会产生影响。经济心理学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将会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大趋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波涛  李延喜  栾庆伟  
本文从行为金融视角对资本结构决策中的财务保守行为进行了解释。通过基于前景理论和权衡理论,建立考虑递减敏感性心理和厌恶损失感两种认知偏差的资本结构决策模型,并求解财务保守行为发生的条件,发现:如果决策者的厌恶损失感足够强烈,而递减敏感性心理不太严重,或者财务困境成本足够低,他会选择财务保守。最后得出结论:决策者的心理认知偏差和企业较低的财务困境成本是导致资本结构决策中财务保守行为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对于促进企业融资决策的科学化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雨明  
认知偏差是人们在认识和判断事物时,与事实本身所产生的某种差别或偏离,是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问题决策时情境的依赖性以及情绪情感等因素影响产生的。认知偏差的产生虽然具有不可避免性,但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进行干预和纠正,以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的实现决策和判断。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汤向东  
沃尔玛连续50年超常规发展,每隔10年上一级台阶,稳坐零售业第一把交椅,其低价策略、供应链策略、会员制策略等市场竞争战略和效率非常值得借鉴。沃尔玛市场竞争战略的核心是成本领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兆龙  丁晓  
顾客满意理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了重视。但这种重视可能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即我们仅仅关注顾客满意本身而忽略真正应该关注的部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讨论了顾客满意相关理论的薄弱环节,建立了新的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是对原有理论的一个完善。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我们对不同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进行了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勇  郑垂勇  
本文提出了企业生态位的概念,并运用生态位理论对企业生态位宽度和企业生态位重叠的内涵、测度作了尝试性的探索。在一个环境资源有限的企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与其生态位重叠的程度成比例关系。企业不仅要选择恰当的生态位,而且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生态位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企业可以通过生态位分离来实现生态位共生,从而避免由于生态位的严重重叠而引起的过度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