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4)
2023(8318)
2022(7022)
2021(6440)
2020(5425)
2019(12020)
2018(11627)
2017(23020)
2016(11618)
2015(13072)
2014(12242)
2013(12229)
2012(11560)
2011(10310)
2010(10494)
2009(9653)
2008(9553)
2007(8514)
2006(7342)
2005(6391)
作者
(30278)
(25339)
(25328)
(23890)
(16396)
(11910)
(11322)
(9648)
(9604)
(9055)
(8542)
(8511)
(8012)
(7960)
(7898)
(7625)
(7367)
(7310)
(7263)
(7024)
(6157)
(6079)
(5964)
(5751)
(5668)
(5665)
(5524)
(5434)
(4946)
(4919)
学科
(60348)
经济(60298)
(45521)
管理(41274)
(39775)
企业(39775)
方法(28643)
数学(25110)
数学方法(25021)
技术(17327)
业经(15364)
中国(15118)
(14422)
(13666)
地方(12617)
技术管理(12476)
产业(11809)
(11264)
(10991)
贸易(10984)
(10610)
农业(9496)
(8932)
财务(8930)
财务管理(8912)
(8910)
金融(8910)
(8749)
银行(8744)
企业财务(8540)
机构
学院(166703)
大学(165525)
(81504)
经济(80403)
管理(73104)
理学(64178)
理学院(63683)
管理学(63182)
管理学院(62855)
研究(50135)
中国(39003)
(36983)
(32203)
财经(29735)
(27256)
经济学(26390)
科学(24650)
(24408)
经济学院(24055)
中心(23356)
财经大学(22376)
商学(21985)
(21963)
商学院(21785)
北京(19950)
经济管理(19864)
研究所(19472)
业大(19245)
(19205)
(18771)
基金
项目(112668)
科学(93324)
研究(87226)
基金(85057)
(71194)
国家(70639)
科学基金(64235)
社会(60575)
社会科(57992)
社会科学(57983)
基金项目(45068)
(44593)
教育(39865)
自然(38444)
自然科(37683)
自然科学(37679)
自然科学基金(37156)
(35831)
资助(33814)
编号(32782)
(30512)
创新(27442)
(26231)
国家社会(26020)
成果(25625)
(25392)
重点(24635)
人文(23992)
教育部(23988)
(23630)
期刊
(85782)
经济(85782)
研究(52299)
中国(32556)
管理(30527)
(28062)
科学(18822)
(17307)
金融(17307)
学报(17206)
(16719)
教育(16656)
财经(15711)
技术(15462)
经济研究(15335)
大学(15113)
业经(14952)
学学(14131)
(13698)
农业(11346)
问题(11068)
技术经济(10705)
商业(10189)
科技(9664)
(9597)
(8866)
世界(8072)
统计(8032)
经济管理(7816)
现代(7563)
共检索到245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振雷  吴淑娥  
基于动态竞争理论的AMC模型,运用逻辑回归和零胀泊松模型对汽车零部件500强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战略导向因素中的技术强度和市场强度对企业识别创新机会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结构因素中的企业规模和集群规模不仅促进了企业对创新机会的认识,而且强化了其创新的动机;能力因素中的吸收能力则促进了企业学习和应用新的知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荣  李从刚  
本文首次考察了两院院士及其候选人担任独立董事发挥的治理职能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院士(候选人)独立董事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控制企业个体效应、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Heckman两阶段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院士(候选人)独董的任期越长、兼职公司数量越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好,女性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海归经历的院士(候选人)并没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3)影响渠道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战略风格越保守、管理层短视程度越严重的公司聘请院士(候选人)独董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表明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通过战略咨询有效缓解保守战略和管理层短视对企业创新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院士(候选人)独董发挥了"桥梁科学家"作用,增加了企业未来两年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4)与其他公司治理变量的交叉影响分析发现,院士及其候选人在非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集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和高管不持股的公司中更能发挥促进创新的作用。本文对于充分发挥顶尖科学家作用以及推动企业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毕金玲  蒋睿  杨雨婷  
本文研究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基于融资约束、产权性质及公司规模深入分析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定向增发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同时还发现定增促进企业创新是由于定向增发能够缓解融资约束,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公司和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中效果更加明显。本文首次检验了定向增发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融资—企业创新"问题的研究做出了增量贡献,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选择和监管层关于定向增发的监管政策都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品奇  杨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信东  李娟  
从2009—2014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质量报告中提炼出多个维度的股票流动性衡量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深入细致地探究我国企业的股票流动性对其创新投入的影响,发现股票流动性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进一步分析与检验中,替换创新投入的衡量,并且将不同维度的流动性衡量指标综合起来构建股票流动性综合得分,发现上述结果依然成立,此外,股票流动性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中均显著,非国有企业中的促进作用更为强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云龙  刘佳鑫  
本文基于2009—2017年创业板上市的340家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自贸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创新路径而言,其往往会通过"内源性创新+外延式创新"双路径方式实现自身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就创新机制而言,自贸区试错式的制度设计及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所带来的企业家风险容忍度的提升以及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将在驱动企业创新投入中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整体而言,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找到了自贸区挂牌建设对企业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经验证据,为我国继续推行自贸区战略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理论依据。同时,从制度创新视角揭示了自贸区建设这一政策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果与影响路径,为解读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提供了来自制度变革角度的解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玉萍  王伦  周文杰  
本文基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节能低碳"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节能低碳"政策带来的环境规制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排他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该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节能低碳"政策引致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据此从环境规制视角解释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事实与机制。本文的研究为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政策推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晓宇  秦永  
文章以科技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银企关联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产权性质和制度环境两个维度对这一影响进行分组检验。研究发现:银企关联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相比国有企业,银企关联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银企关联对企业创新的正向效果更大。文章同时考虑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股权关联和高管关联,综合分析银企关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建顺  匡浩宇  
地方债治理是完善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实践。本文基于2008—2018上市公司与城市宏微观匹配数据,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施行作为外生冲击,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地方债治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债治理有效促进企业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6.13%,促进企业专利申请数增加3.51%。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安慰剂检验后依然成立。动态效应分析表明,地方债治理的创新激励效应具有持久性。平行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强度双重差分的模型设定是合理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债治理通过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防止企业经营金融化两条路径对企业创新产生激励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玉萍  王伦  周文杰  
本文基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节能低碳”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节能低碳”政策带来的环境规制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排他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该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节能低碳”政策引致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据此从环境规制视角解释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事实与机制。本文的研究为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政策推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淑娥  黄振雷  仲伟周  
基于人力资本创新动机和创新能力的视角,首次区分了创新型人力资本与效率型人力资本对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运用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以及683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对这两类人力资本的创新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创新型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而效率型人力资本会抑制企业创新,但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性绩效;创新吸收能力较弱和研发投入较低的企业都倾向于选择不创新。这一结论对企业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配置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孟庆斌  李昕宇  张鹏  
本文以2011~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管理层之外的重要人力资源——员工为研究主体,考察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且在考虑内生性、测试回归模型敏感性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利益绑定"功能,提升了员工在创新过程中的个人努力、团队协作和稳定性,提高了创新效率。进一步地,基于员工特征的拓展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员工、高学历员工较多或员工薪酬水平较高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产出的促进更强;基于员工持股计划制度设计的拓展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员工持股,而非管理层持股;非杠杆型、购买折价高、锁定期长的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产出的促进更强;员工持股计划持股人数的扩大可能引发"搭便车"问题,不利于创新产出。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员工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并拓展了以员工为主体的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同时对完善员工持股计划制度设计与促进本土企业转型升级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芳  
本文基于1995年至2013年50个国家(地区)45758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发现,股票市场开放能够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创新数量,并提高其创新质量。采用股票市场开放和企业创新替代度量以及控制模型内生性、样本选择偏差和专利分布特征的影响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对上述影响的机制检验表明,股票市场开放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强风险共担及改善公司治理的途径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道国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和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从企业创新视角提供了股票市场开放影响微观企业实际经济后果的因果证据,并且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持续推进股票市场开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俊青  谢芳  
基于1995—2015年28个国家(地区)的845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以研发投入度量的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能够显著提高东道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对企业创新的边际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政府干预较多以及法治环境较差的国家(地区)中更加显著。本文从跨国视角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企业创新的影响,为理解外资银行进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来自企业创新活动层面的新经验证据,也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加快银行业对外开放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殷俊明  
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深市上市公司投资者实地调研数据,检验了实地调研活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对企业的实地调研活动会显著提升其创新水平,表现在投资者对企业的实地调研频度、广度及深度越高,企业创新水平越高。进一步研究证实,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有效抑制较差的信息环境和较高的融资约束程度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即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频度、广度及深度越高,较差的信息环境和较高的融资约束程度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越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