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3)
2023(6947)
2022(5868)
2021(5675)
2020(4651)
2019(10735)
2018(10376)
2017(19797)
2016(10402)
2015(11950)
2014(11977)
2013(12166)
2012(11436)
2011(10743)
2010(10581)
2009(9717)
2008(9583)
2007(8235)
2006(7332)
2005(6747)
作者
(29753)
(25158)
(25004)
(23940)
(15989)
(12047)
(11438)
(9959)
(9603)
(8736)
(8629)
(8462)
(8183)
(8143)
(8021)
(7760)
(7598)
(7280)
(7201)
(6942)
(6432)
(6043)
(6028)
(5724)
(5541)
(5535)
(5532)
(5188)
(4994)
(4962)
学科
(58007)
经济(57962)
管理(27355)
(25629)
方法(23496)
数学(21097)
数学方法(20982)
(20435)
企业(20435)
中国(17194)
地方(13707)
(12885)
贸易(12877)
(12526)
(12058)
业经(10037)
(9688)
(9207)
地方经济(8977)
(8932)
关系(8746)
环境(8223)
农业(8009)
(7935)
(7873)
金融(7872)
(7663)
银行(7652)
(7611)
(7505)
机构
大学(159956)
学院(156254)
(77561)
经济(76402)
研究(62909)
管理(58876)
理学(51020)
理学院(50344)
管理学(49734)
管理学院(49433)
中国(47828)
科学(35157)
(34316)
(31752)
(30800)
研究所(29212)
中心(26187)
经济学(25488)
财经(25283)
(23379)
经济学院(22948)
(22920)
(22740)
北京(22147)
(21231)
(21177)
师范(21096)
业大(19404)
科学院(19303)
财经大学(18970)
基金
项目(105814)
科学(85786)
基金(80664)
研究(77856)
(70834)
国家(70365)
科学基金(60000)
社会(53615)
社会科(51042)
社会科学(51036)
基金项目(41899)
(36986)
自然(36670)
自然科(35876)
自然科学(35865)
自然科学基金(35280)
教育(35082)
资助(33228)
(32808)
编号(28830)
(25621)
重点(24429)
(23955)
国家社会(23835)
成果(23692)
中国(23624)
教育部(22239)
(21792)
人文(20777)
创新(20614)
期刊
(83828)
经济(83828)
研究(49447)
中国(31211)
科学(23179)
管理(22442)
学报(21714)
(20745)
(20631)
大学(16711)
学学(15690)
教育(14686)
经济研究(14543)
农业(14529)
(14390)
金融(14390)
财经(13040)
(12402)
技术(12276)
国际(12003)
世界(11797)
问题(11532)
(11467)
业经(11092)
(9086)
资源(8455)
技术经济(7918)
统计(7586)
(7523)
论坛(7523)
共检索到238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邓芳  
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开始积极推动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等领域的地区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增强发展经济和共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目前,多层次、多领域的"10+3"东亚合作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中国在2002年11月正式启动了"中国-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伟  张齐  
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迅猛发展,互补性很强。2005年纺织品服装配额制度取消,东盟国家正在加紧整合纺织业。我国纺织业同样将迎来业内重组,泛珠三角区域正好处于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和中心区位。本文通过对泛珠三角区域纺织品面临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兰芬  林琳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已开始驶入快车道。从整体上来看,可以笼统地认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当前在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基本上均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出口商品结构和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方面存在较强的竞争性。但是,从产业间和产业内分工细化方面分析,事实上,各国尚存在较大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的空间。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且指出了进行产业间和产业内分工协作的必要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望波  邵允振  
新时期,东盟以其组织的日益壮大、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是东盟的邻国,如何调整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巩固传统友谊,发展友好合作,共同限制竞争,搁置争端分歧,才能探索和构建新型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燕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产业关系做出了细致的分析 ,指出其产业关系存在明显的竞争性 ,但是也有互补与合作的发展前景。因此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得双方更有力推动中国与东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协调与合作 ,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丹鹭  
珠三角与长三角之间的动态比较优势正在发生迅速变化。由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援性产业、地方政府政策和战略的不同,导致了区域竞争优势的动态变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怕地区垄断和封锁,而不怕竞争或竞赛。地区之间激烈的以争夺经济地位为特征的竞赛或竞争,是中国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经验证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区域竞争关系,绝对不可能是所谓的“零和博弈”,而必然是“双赢博弈”,由此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起飞。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永林  
文章对东盟和泛珠三角之间的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证实双方区域经济合作虽会扩大区内贸易份额,但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显著。双方贸易关系的互补性能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在优势互补的产品上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形成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新萍  苟天来  黄杰  毕宇珠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和各方面合作处于不断升温的趋势。中国"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在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其农产品无论在质量和产量方面,均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农业发展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境况中,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发挥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成为各国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季剑军  
东盟各国在金融危机后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显示出其巨大的增长潜力,在全球经济萎靡的背景下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作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东盟投资环境的改善、竞争力的提升使得其在吸引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方面正加速赶超中国。同时,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机制正日趋成熟,随着东盟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双方竞争力水平的相对变化不仅对传统的经贸合作方式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和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彬  董波  赵鹏飞  
本文通过运用偏离份额法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表明,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两大区域在电子通信制造业领域都拥有了领先全国的结构与区域竞争优势。然而,在其他制造业领域,珠三角由于未能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及时提升产品技术层次和劳动生产效率,致使原有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迫切需要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加强城市职能分工等角度寻求转型之路。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的制造业结构偏差问题更加突出,纺织业等传统制造业亟需提高发展质量,增强产业转移之后的升级能力与价值链治理能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小彬  
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的港口物流业存在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两地在航运交易、船舶租赁、金融保险、物流加工、航运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与广阔的合作空间;在对远洋航线、远洋集装箱资源、国际采购中心客户的争夺和发展中转航运中心方面则存在竞争关系。珠江三角洲,一方面应瞄准两地港口物流业的互补性,积极创造条件拓展二者的合作空间;另一方面应加快区内物流业改革开放的步伐,缩小与香港的差距,在与强大竞争对手的角逐中求得长足的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宋光辉  刘长风  
广东经济的整体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区域竞争力,而区域竞争力与产业集聚有着重要的关系,产业集聚能够带来行业的规模经济,有助于本区域产业获取竞争优势。但集聚效应的发挥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套支持。“泛珠三角”概念的提出为广东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操作平台,广东要利用此平台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的效应,必须对关联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解决好“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区之间合作机制问题、区域内的资源整合问题,以及行政壁垒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钟业喜  赵海云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和广东韶关三市,同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力水平较低。正视落后,培育企业核心能力,承接梯度转移,加强与珠三角的联系以及壮大区域经济等措施,是提升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明全  胡武贤  
本文从经济综合实力、社会发展程度、资源禀赋状况三个方面,设计出由10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出泛珠三角内地各省区间的核心竞争力指数。总体来看,以大珠三角为中心,区域核心竞争力向东、向北、向西渐次降低,越远离珠三角核心竞争力越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