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3)
- 2023(10314)
- 2022(8676)
- 2021(7910)
- 2020(6401)
- 2019(13720)
- 2018(13721)
- 2017(24952)
- 2016(13759)
- 2015(14764)
- 2014(14092)
- 2013(13207)
- 2012(11541)
- 2011(10317)
- 2010(10189)
- 2009(9533)
- 2008(8811)
- 2007(7637)
- 2006(6576)
- 2005(5425)
- 学科
- 济(44369)
- 经济(44302)
- 管理(38405)
- 业(33938)
- 企(26950)
- 企业(26950)
- 方法(18512)
- 数学(16044)
- 数学方法(15871)
- 农(15156)
- 中国(13219)
- 财(13175)
- 学(11654)
- 业经(11113)
- 贸(10571)
- 制(10570)
- 贸易(10569)
- 易(10293)
- 农业(9814)
- 环境(8719)
- 体(8456)
- 地方(8338)
- 银(8182)
- 银行(8136)
- 务(8012)
- 理论(7986)
- 财务(7983)
- 财务管理(7971)
- 技术(7738)
- 行(7731)
- 机构
- 学院(182619)
- 大学(178742)
- 济(68560)
- 经济(67152)
- 管理(66630)
- 研究(61732)
- 理学(58397)
- 理学院(57739)
- 管理学(56473)
- 管理学院(56184)
- 中国(45240)
- 科学(41655)
- 农(40316)
- 京(36842)
- 业大(33542)
- 农业(32283)
- 所(31853)
- 财(30657)
- 研究所(29561)
- 中心(28242)
- 江(26650)
- 财经(24659)
- 范(22786)
- 院(22772)
- 经(22449)
- 技术(22384)
- 师范(22346)
- 北京(22115)
- 农业大学(21673)
- 州(21121)
- 基金
- 项目(132355)
- 科学(102561)
- 基金(94762)
- 研究(91269)
- 家(86037)
- 国家(85313)
- 科学基金(71671)
- 社会(57679)
- 社会科(54594)
- 社会科学(54583)
- 省(53809)
- 基金项目(50417)
- 自然(48071)
- 自然科(47024)
- 自然科学(47006)
- 自然科学基金(46169)
- 划(45337)
- 教育(42050)
- 资助(37164)
- 编号(36519)
- 重点(30262)
- 创(28452)
- 发(28441)
- 成果(27884)
- 部(27378)
- 计划(26699)
- 创新(26609)
- 科研(26090)
- 课题(25788)
- 业(24006)
共检索到256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喜振 贾海军 刘洋
非凝性气体对蒸汽冷凝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能够大大增加蒸汽冷凝过程的传热热阻,减小传热系数。为研究非凝性气体对竖直管道内蒸汽冷凝的影响,基于Nusselt理论建立了强迫循环条件下蒸汽冷凝的传热传质类比模型。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竖直管道内蒸汽冷凝传热系数。模型中非凝性气体为空气,空气的入口质量分数对蒸汽冷凝传热系数具有较大影响。当入口空气的质量分数从8.73%到22.45%变化时,入口处冷凝传热系数从4.8kW/(m2·K)到1.2kW/(m2·K)变化,且沿着管道
关键词:
非凝性气体 冷凝 传热传质 强迫循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金华 李涛 赖彩如 安凤平 宋洪波
研究并建立了饱和蒸汽加热球形物料过程中冷凝水质量变化的通用模型,以苹果为验证材料,研究了样品初始含水率以及饱和蒸汽温度对冷凝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度好(R2>0.97),冷凝水主要产生于加热初期的60 s内.采用390430 K的饱和蒸汽加热初始含水率为15%55%的苹果,其湿基含水率提高4.5%8.5%,孔隙率下降2.6%4.0%.
关键词:
苹果 饱和蒸汽 冷凝 含水率 孔隙率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家豪 代守宝 张归华 王雄师 赵艳伟 吴玉新
管侧冷却水在流向和横向(垂直于流向)上的分布对管壳式蒸汽冷凝器内部各物理量的分布和冷凝器的设计优化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该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冷却水横向分布的准三维CFD模拟算法,并基于自主开发的二维CFD冷凝过程数值计算代码Con Des ign-2D对已有算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冷却水沿流向的温升不容忽略,它直接降低了换热温差,进而影响到了冷凝速率等物理量的分布,冷却水的横向分布也使得冷凝速率分布更加均匀。相比二维模拟,该算法能解析出流场在冷却水流向上的第三维分布信息,又避免了全三维模拟带来的高昂计算成本,可以应用于实际冷凝器的模拟计算。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苏明清 多英全 陈思凝 魏利军
研究粉体抑爆剂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对工业粉尘爆炸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利用自主搭建的爆炸火焰抑制管道实验系统开展了质量浓度1 000 g/m3聚乙烯粉及其与不同占比ABC粉、MPP粉和MCA粉的混合爆炸研究,并利用同步热分析对粉体抑爆剂影响聚乙烯粉的热解过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三种抑爆剂的抑制效果中ABC粉最佳,当ABC粉占比为10%,MCA和MPP的占比为15%时火焰可以传播,继续添加抑爆剂粉则不会发生爆炸。当混合体系中分别加入20%的ABC、MCA和MPP时,聚乙烯粉的初始分解温度由约286℃分别降低至约267、271、270℃,说明粉体抑爆剂会与聚乙烯竞争体系热量用于自身分解,从而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对爆炸起到抑制效果。研究结果对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研究和聚乙烯粉尘爆炸灾害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聚乙烯 粉尘爆炸 火焰传播 抑爆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温荣福 杜宾港 杨思艳 刘渊博 李启迅 程雅琦 兰忠 马学虎
蒸气冷凝传热强化对于实现能源系统的高效化与集成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众多工业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建筑节能、食品加工、海水淡化等领域。其中,利用界面结构调控凝液的形成、输运与移除是强化冷凝传热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随着微纳加工技术和新材料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开发了大量的功能结构表面,并发现了许多新的界面传递现象,从新视角拓展了蒸气冷凝传热机理和强化技术。该文从蒸气冷凝中气-液-固界面间热量传递的基本过程出发,首先介绍了冷凝传热的关键控制因素和强化原理,然后总结了近年来在界面调控方面强化冷凝传热的新策略和典型的代表性工作,最后讨论了强化传热表面在工业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温荣福 杜宾港 杨思艳 刘渊博 李启迅 程雅琦 兰忠 马学虎
蒸气冷凝传热强化对于实现能源系统的高效化与集成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众多工业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建筑节能、食品加工、水淡化等领域。其中,利用界面结构调控凝液的形成、输运与移除是强化冷凝传热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随着微纳加工技术和新材料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开发了大量的功能结构表面,并发现了许多新的界面传递现象,从新视角拓展了蒸气冷凝传热机理和强化技术。该文从蒸气冷凝中气-液-固界面间热量传递的基本过程出发,首先介绍了冷凝传热的关键控制因素和强化原理,然后总结了近年来在界面调控方面强化冷凝传热的新策略和典型的代表性工作,最后讨论了强化传热表面在工业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海涛 梅雪松 顾红芳 王海军
通过模型实验的方法对直接空冷系统排汽管道内湿蒸汽的流体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系统地研究并确定了含液率、环境温度、系统背压等因素对排汽管道内流动阻力和流量分配的影响;得到了各组件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给出了进入自模化区的最小雷诺数为1.5×10~5,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变化趋势与经典的莫迪图基本吻合。该实验系统依托实际项目,不仅可以指导排汽管道工程设计,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称福 陈正法 李文祥 徐龙铁 黄光荣 周国全
以拱顶钢架塑料薄膜温室为试验温室,分别设置空气循环式冷凝除湿、土壤地面地膜覆盖降湿和对照三个处理,探讨与研究了空气循环式冷凝除湿的效果。结果表明:晴天各处理温室内各层的空气与室外大气相对湿度,最低点均出现在14:00-15:00时段;晚19:00至上午10:00之间,各处理温室内各层和室外大气的相对湿度变化较平稳,但均呈现为室外<冷凝<覆盖中层>下层。阴雨...
关键词:
南方 温室 空气循环式 冷凝除湿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幸文婷 朱赤 兰秋华 叶晓明 成晓北 曹浩然
蒸汽凝结换热实验装置是为配合"工程传热学"课程而研制的实验装置。该文从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的原理分析出发,描述了该实验装置的基本构成和使用功能,并对在教学实验中完成的主要实验项目进行了相关介绍。测量结果显示,该实验装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测量精度,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
凝结换热 膜状凝结 珠状凝结 教学实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奇志 李新华 李华 初海波 刘旭 潘云
通过对在模拟条件下的汽蚀试验过程和试验数据等方面的分析比对,提出冷凝泵非标模式的试验方法,并从理论与实际运用上分析其可行性,最终获得汽蚀试验的一种优化方案.根据优化方案提出改善冷凝泵汽蚀性能的实际运用实例以及其可行性.
关键词:
冷凝泵 非标模式 汽蚀试验方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幸文婷 朱赤 叶晓明 吴杰俊
测定自然对流下蒸汽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实验是将蒸汽通过一组表面状态各不相同的管道,测定管道在大空间空气介质中自然冷却过程中的蒸汽凝结表面传热系数。由于管道的材质、几何形状、接触方式及管外空气流动状况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换热效果,因此测定每根管道的表面传热系数值,可条理性和系统性地分析影响传热过程的各因素。该文设计了自然对流下蒸汽凝结表面传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可开展管道材质、肋片结构、管道横截面几何形状、管道保温材料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研究。应用实践表明,实验项目内容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盛敬峰 于影霞 龙丹
针对ZY公司冷凝器焊接过程质量故障居高不下的问题,用六西格玛改进型DMAICY模型(项目界定(D)、项目测量(M)、项目分析(A)、项目改进(I)、项目控制(C)、项目收益(Y))制定一套质量业绩改进方案,并使用Minitab软件对质量数据统计分析;通过案例实施,冷凝器焊接直通率由原来的91.4%上升到99.77%,六西格玛水平由1.33提升到2.84,工序能力明显增强。实证表明,DMAICY模型在焊接生产线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成功实现了预期目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收益。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朱赤 幸文婷 叶晓明
为了增强能动专业本科生对相变换热过程的理解,提高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开设了"大容器沸腾和冷凝换热过程"教学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包括"三种沸腾模式的可视化"等两种演示实验,以及"恒定压力下的热流密度和表面换热系数测定"等五种研究型实验,并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多种开放性实验项目。所用实验装置具有可视性,有助于学生观察沸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以及对应参数的变化过程。实验教学采用小班授课形式,教师亲自演示并指导学生操作,以确保教学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世华 冯永顺 母军 吕兆林 张艺蓝
为了评价废弃人造板热解冷凝液的应用活性,对不同热解条件下所得刨花板和纤维板热解冷凝液进行抑菌实验,采用抑菌圈法观察其抑菌效果,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造板热解冷凝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抑菌圈直径最大分别可达23.48和20.54mm。人造板热解冷凝液中含氮化合物较多,而木醋液中酸、酮、酚、酯类化合物较多,这种成分上的差异使得人造板热解冷凝液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较弱。人造板热解冷凝液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虽然比竹醋液和木醋液稍弱,但因其来源广泛,而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刨花板 纤维板 热解冷凝液 抑菌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志军 张璧光 刘智
对间歇和连续微波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温度、蒸汽压力的变化以及二者相互关系进行探索。结果表明:木材在连续微波干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大致分为快速升温段、恒温段和后期升温段;微波辐射功率增加,升温速度加快,恒温段温度提高,时间缩短;内裂通常在高含水率木材高功率连续加热时出现;在木材温度上升到100℃之后,适当减少微波功率输入,或采用间歇输入微波能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内裂的发生;炭化通常出现在木材干燥后期,适当控制木材中含水率,避免过低,减少微波能输入或采用间歇输入微波能的方法,可有效防止木材炭化。
关键词:
干燥缺陷 能量 汽化 干燥速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