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4)
2023(167)
2022(158)
2021(147)
2020(103)
2019(206)
2018(178)
2017(304)
2016(182)
2015(197)
2014(167)
2013(200)
2012(158)
2011(193)
2010(170)
2009(152)
2008(135)
2007(96)
2006(99)
2005(93)
作者
(610)
(537)
(533)
(444)
(332)
(243)
(229)
(216)
(194)
(185)
(183)
(175)
(173)
(152)
(149)
(143)
(141)
(141)
(140)
(139)
(136)
(130)
(130)
(126)
(125)
(124)
(121)
(118)
(117)
(114)
学科
(2095)
农业(1549)
(1510)
经济(1510)
(1070)
业经(743)
农业经济(685)
(497)
发展(465)
(465)
方法(457)
建设(452)
数学(448)
数学方法(446)
农村(390)
(390)
经济建设(389)
管理(345)
(341)
劳动(341)
农业劳动(338)
生产(313)
地方(298)
人口(240)
技术(238)
动力(234)
劳动力(234)
农业人口(231)
土地(227)
环境(226)
机构
学院(3187)
大学(2956)
(1967)
(1935)
经济(1911)
管理(1563)
农业(1548)
理学(1427)
理学院(1424)
管理学(1416)
管理学院(1414)
研究(1270)
业大(1184)
农业大学(1064)
经济管理(969)
中国(949)
科学(726)
(671)
(650)
(649)
(630)
研究所(602)
发展(598)
(598)
中心(584)
科学院(514)
(469)
(450)
(441)
研究中心(432)
基金
项目(2367)
科学(2002)
基金(1889)
(1805)
国家(1788)
研究(1748)
科学基金(1547)
社会(1218)
(1213)
社会科(1144)
社会科学(1143)
基金项目(1003)
自然(961)
自然科(946)
自然科学(946)
自然科学基金(938)
(881)
编号(829)
(816)
农业(784)
(729)
国家社会(635)
教育(606)
资助(599)
(584)
重点(548)
(545)
(519)
中国(497)
(495)
期刊
(1941)
(1775)
经济(1775)
农业(1407)
中国(842)
(752)
研究(679)
学报(648)
科学(609)
大学(557)
学学(555)
农村(442)
(442)
技术(432)
业经(407)
业大(362)
(357)
农业大学(356)
技术经济(351)
资源(345)
农村经济(339)
社会(339)
社会科(330)
社会科学(330)
问题(325)
农业经济(322)
中国农业(293)
经济问题(288)
农业技术(256)
管理(234)
共检索到4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进先  
几年来,卢龙县委、县政府把以水兴农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1989年以来,抓住农业升温的有利时机,掀起以引青灌渠配套、续建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经过两年多的奋战,在地势崎岖的半山区,建成了总长67公里、引水8.1秒立米的四条分干渠。这四条分干渠共有各种建筑物447座。其中隧洞暗涵78座,总长6889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俊鹏  冯中朝  吴清华  
利用可变折旧率,估算了1991~2016年我国省际农田水利设施资本存量。借助超越对数成本函数,采用迭代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农田水利设施的粮食生产成本节约效应。研究发现:农田水利设施对粮食成本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且粮食主产区替代效应大于非主产区;农田水利设施通过对资本的互补效应和对劳动的替代效应推动农业技术变迁,且推动作用在作物与地区间呈现明显差异;种植规模的差异导致农田水利设施与物质资料的弹性关系存在异质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冰  
生产条件现代化是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入门钥匙。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主要指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对山区农业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科技条件进行现代化改造,由此促进山区农业整体迈向现代化,其中最主要、最实用的是整治山坡农地、改造基础条件、改进基础设施、运用现代机械。通过分析,发现立地条件、基础条件较差及现代设施短缺制约了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山区条件较差改造不易,落后的山区农业发展观念以及缺乏改造的资金和相应的技术。经过生产条件的改造,山区农业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完全可以成为富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冰  
生产条件现代化是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入门钥匙。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主要指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对山区农业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科技条件进行现代化改造,由此促进山区农业整体迈向现代化,其中最主要、最实用的是整治山坡农地、改造基础条件、改进基础设施、运用现代机械。通过分析,发现立地条件、基础条件较差及现代设施短缺制约了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山区条件较差改造不易,落后的山区农业发展观念以及缺乏改造的资金和相应的技术。经过生产条件的改造,山区农业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完全可以成为富民产业。应该从破解约束生产条件改造的主要难题入手,通过树立发展新理念、加大规模化经营、创新改造投入机制、增强技术支撑、培育经营主体及更多建设农业园区等路径,加快推进山区生产条件改造,促进山区现代农业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长征  李嘉雯  孙杰  
粮食生产离不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支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会导致农户粮食生产陷入“效率损失”陷阱之中。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9—2018年数据为样本,以秦岭—淮河为界,将全国划为南方、北方和秦岭—淮河3个区域,构建缺口测度模型和EBM模型,分别测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和粮食生产效率损失,并基于Tobit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南方<北方<秦岭—淮河的空间特征;(2)南方和秦岭-淮河区域的粮食生产效率损失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损失,而北方区域主要源于规模效率损失;(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对粮食生产综合效率损失和规模效率损失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经营收入和人口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综合效率损失和纯技术效率损失存在显著负向影响;(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缺口的粮食生产效率损失效应存在功能区差异。对此,应实行功能区策略,即在主产区走“农田水利+技术创新”路径、在非主产区走“农田水利+技术不掉队”路径,并与提升农业经营收入和城镇化水平协调配合,以提升中国粮食生产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春凤  朱启臻  
本文以德州郭庄葡萄专业村形成过程调查素材为基础,认为传统农村集体组织在动员、形成专业化生产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专业化生产条件下,传统集体组织很难适应市场要求,这是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农民比非专业化条件下农民合作意愿强烈的原因所在。在专业化生产条件下农民迫切要求由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代替旧的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在服务生产、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方面更能适应市场要求和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开放性、不平衡性和非线性等特点是新型合作组织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基本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子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对于东北的粮食大省这一问题就显得格外明显。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者认为,引入“精细农业”等高技术生产模式是我国东北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从分析“精细农业”的概念和开发方式入手,探讨东北地区农业产业调整的基本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长进  关志华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的农业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 ,并对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 )生产潜力及灌溉调节后的光温水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 ,在此基础上 ,对提高柴达木盆地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讨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晓梅  
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化、农业化学化和农业电气化 4个方面。本文根据山东省近 2 0年的统计资料 ,全面分析了山东省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 ,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明显存在的问题。如农业机械发展结构欠合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化肥施用构成比例不当等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实现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1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2狠抓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 ;3加大对磷肥使用宣传力度 ,降低化肥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4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享光   张志强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在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变革需要农业特殊生产条件、一般生产条件和自然生产条件现代化建设的一体推进。资本能够按其固有的逻辑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能够通过对可带来利润的生产条件的投资和对自然条件的利用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但农业一般生产条件与自然生产条件的建设短期内难以产生满意的利润,难以吸引私人资本,进而制约农业一般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发展和自然条件的改善,甚至恶化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这是以资本主导的西方农业现代化模式的顽疾。我国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制度优势和举国体制优势能够为解决西方农业现代化的顽疾,进而为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障。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变革,关键在于引导资本有序下乡,同时发挥公有资本优势,以协调推进农业特殊生产条件、一般生产条件和自然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突破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生产条件瓶颈制约,在新的生产条件基础上建立其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建宾  姜志德  
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发放钱粮补助开启农业生态—经济联合生产,但补偿激励效果乃至整个工程的可持续性仍不确定。通过引入生态—经济联合生产概念,构建退耕农户模型并分析工程的补偿机制及其激励功能。研究表明:联合生产动态的互补—竞争关系条件下,刚性的补偿机制具有弱激励性,只有生态—经济生产呈互补关系时,退耕补偿才能促使农户继续参与退耕还林。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孟霏  
某村村民甲因种粮食收入较低,决定将其承包的20亩耕地通过出租的方式流转给当地企业乙。乙在取得土地经营权后便开始在其耕地上种植果树,这一行为遭到了该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阻拦。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为乙种植果树的土地属于永久基本农田,不能用来发展林果业,乙应当移除果树并恢复耕地原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永久基本农田土地经营权流转后是否能够用来发展林果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雷玲  苏夏琼  王礼力  
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条件。本文分析了陕西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了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各指标因素对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机化水平对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电气化水平,而农药和农用薄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小。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并结合陕西农业的现状,提出了促进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钱凤魁  张琳琳  贾璐  王善维  
良好的耕地自然质量条件和稳定的立地条件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重要基础条件。目前对基本农田的研究多偏重耕地自然质量条件评价方面,而对耕地立地条件研究较少,基本农田被频繁调整,稳定性差。论文以东港市为研究区域,在保障耕地自然条件良好、均一的基础上,从耕地立地条件角度探讨基本农田划定问题,由耕地区位条件因素和耕作便利条件因素构建耕地立地条件评价体系,采用指数衰减法等计算立地条件因素影响作用分值,利用相关性分析等数学模型分析立地条件因素对基本农田划定影响风险范围以及稳定区域,并以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立地条件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本农田的稳定性影响较大;2)区位因素对基本农田划定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枭  王秀茹  汤怀志  
为科学地评价基本农田现状及合理地安排其建设布局与时序,本文以绵竹市为例构建了"自然禀赋—利用条件—经济社会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与要求,通过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农业特性等级获取定量指标,经专家评议法获取定性指标,共遴选出17个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得出指标权重并计算综合得分,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对绵竹市基本农田评价分级。结果表明:绵竹市各村评价综合得分为0.01~3.05,可分为4个等级。综合评价值2.35~3.05为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1.80~2.35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备选建设区;1.00~1.80为限制建设区;0.01~1.00为禁止建设区,它们所占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