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5)
- 2023(15307)
- 2022(12929)
- 2021(12070)
- 2020(10166)
- 2019(23142)
- 2018(22777)
- 2017(43533)
- 2016(23203)
- 2015(26098)
- 2014(25640)
- 2013(24472)
- 2012(22220)
- 2011(19353)
- 2010(19505)
- 2009(17736)
- 2008(16675)
- 2007(14527)
- 2006(12231)
- 2005(10804)
- 学科
- 济(83169)
- 经济(83027)
- 管理(71412)
- 业(63675)
- 企(54130)
- 企业(54130)
- 方法(37079)
- 数学(31668)
- 数学方法(31244)
- 财(28500)
- 农(24247)
- 中国(23684)
- 制(23202)
- 业经(20042)
- 体(17381)
- 地方(16726)
- 务(16715)
- 财务(16655)
- 财务管理(16584)
- 银(15938)
- 银行(15916)
- 学(15727)
- 企业财务(15690)
- 融(15675)
- 金融(15667)
- 农业(15531)
- 行(15179)
- 技术(14340)
- 理论(14202)
- 贸(13865)
- 机构
- 大学(306181)
- 学院(305531)
- 济(122535)
- 管理(121045)
- 经济(119884)
- 理学(104594)
- 理学院(103517)
- 管理学(101838)
- 管理学院(101246)
- 研究(96561)
- 中国(75767)
- 财(63907)
- 京(63737)
- 科学(55894)
- 财经(49709)
- 中心(47470)
- 江(46229)
- 经(45295)
- 所(45256)
- 农(44530)
- 业大(42463)
- 研究所(40425)
- 范(39290)
- 师范(38881)
- 北京(38496)
- 经济学(38181)
- 财经大学(37277)
- 院(36265)
- 州(36007)
- 农业(34609)
- 基金
- 项目(213633)
- 科学(170154)
- 研究(160902)
- 基金(156620)
- 家(135620)
- 国家(134178)
- 科学基金(116831)
- 社会(104124)
- 社会科(98566)
- 社会科学(98540)
- 省(83246)
- 基金项目(83128)
- 教育(74944)
- 自然(73817)
- 自然科(72081)
- 自然科学(72060)
- 自然科学基金(70743)
- 划(69675)
- 编号(65382)
- 资助(61901)
- 成果(53622)
- 部(48391)
- 重点(47843)
- 创(45512)
- 制(45111)
- 课题(44952)
- 发(44833)
- 国家社会(43587)
- 创新(42588)
- 教育部(42522)
- 期刊
- 济(132331)
- 经济(132331)
- 研究(89204)
- 中国(66071)
- 财(53901)
- 管理(44715)
- 学报(43833)
- 科学(40864)
- 农(40372)
- 大学(35373)
- 教育(34540)
- 学学(33247)
- 融(28742)
- 金融(28742)
- 农业(27337)
- 技术(27076)
- 财经(24451)
- 业经(21799)
- 经(21008)
- 经济研究(20904)
- 问题(17357)
- 财会(15768)
- 版(15156)
- 会计(14437)
- 理论(14120)
- 业(14112)
- 科技(13772)
- 图书(13366)
- 现代(13110)
- 技术经济(12779)
共检索到452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玮 袁广达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监督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国家审计与各专业经济监督形式之间出现的不协调问题亟待解决。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监督的重要形式。要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经济监督功能,就应当创新立足政府预算监督由国家审计为唯一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的新型国家审计监督机制。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经济监督 政府预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董大全
国家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离不开审计监督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监督法律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如审计机关独立性不强、审计结果公告不透明、绩效审计尚未开展等,这些已严重影响到政府审计的功能发挥。借鉴国外审计监督立法成熟经验,对现阶段中国政府审计监督法规的状况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肃昌
加强人大立法监督,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的重要举措。改革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是加强人大立法监督的需要。由于受权限和体制等因素影响 ,国家审计在实践中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所以 ,为强化人大立法监督和国家审计监督 ,国家审计组织应由当前的行政型模式向立法型模式转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彰
政府审计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在从严治党的要求下,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外部监督亦是不可或缺的。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37条为研究起点,通过对国家监督体系类型化的比较可以发现,政府审计与其他外部监督手段相比,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对党的监督主要通过独立性、专业性、全面性和法定性四方面的优势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关键词:
审计监督 政府审计 党内监督 从严治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彰
政府审计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在从严治党的要求下,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外部监督亦是不可或缺的。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37条为研究起点,通过对国家监督体系类型化的比较可以发现,政府审计与其他外部监督手段相比,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对党的监督主要通过独立性、专业性、全面性和法定性四方面的优势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关键词:
审计监督 政府审计 党内监督 从严治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国常
"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议题。"监督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监督"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保证。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审计本质属性认识的偏误,导致当前审计学科定位和审计专业设置的"尴尬",严重影响审计服务国家治理功能作用的发挥。本文从历史回顾、理论分析和现实考察三个层面论证了审计"监督"的本质属性,并从审计功能特征、经济舞弊防范和腐败治理的角度,探讨了审计学归属于"监督学"的理论根据及其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薛芬
政府预算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国家治理理念推动政府预算朝着规范、透明、绩效、民主的方向变革。国家治理离不开审计监督,预算执行审计要适应政府预算变革的形势,以改革的思维进行战略转型,从而顺应政府预算规范、透明、绩效、民主的变革发展需要。对预算执行审计在审计范围、层次上重新作出战略定位,并以预算绩效审计为战略重点,积极推动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是预算执行审计战略转型的重要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长信
政府审计独立性直接关系到政府审计监督权威和政府治理效果。对美英两国政府审计外部监督机制进行引介和解读,希望对我国政府审计外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有所启示。
关键词:
政府审计 监督机制 同业复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肃昌
审计体制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一种制度安排,对其的任何变革都需要考虑周全、稳妥推进。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和我国审计事业多年来发展实践以及现行审计体制,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应能够增强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应回归和突出国家审计基本职能,应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方向,应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应兼顾我国特有的政治关系和政治主体,应能够完善现行《宪法》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于此,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新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李福 邓菊香
国家审计是对政府职能履行及其行为监管的有效方式。现阶段,在履行受托责任的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机构)的作为与不作为,都可能导致债务的出现。实施科学的债务监管审计程序,构建政府债务监管——国家审计制度,可以有效监管政府债务的运作与管理,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的膨胀,发挥债务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等方面的资金杠杆作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轶群
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党的统一领导是审计监督的根本,全面覆盖是审计监督的目标,权威高效是审计监督的导向;二是增强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都要认识到审计监督的严肃性,要推动审计监督自身协同和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同,要通过科技强审、制度强审和人才强审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审计监督要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幸福,审计监督通过推动权力运行的决策科学以及关注扶贫、支农等民生项目,进一步推动科学决策的坚决执行,以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幸福。
关键词:
十九届四中全会 审计监督 监督体系 完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马志娟 刘世林
审计的本质属性问题一直是审计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中,在政府部门整体层面构建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行政模式已经初露端倪。目前,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这三套权力在我国行政运行系统中是失衡的,其直接后果是造成国家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因而有必要整合国家行政监督系统的力量,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按横向划分监督范围的监督力量整合模式不够理想,而以监督过程的不同阶段划分监督权力、责任范围的监督力量整合模式比较理想。审计机关在政府行政运行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本质特征。国家审计的本质首先是权力制衡的支持系统,在权力制衡中,审计又以信息系统的方式发挥着作用。因此,国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敏
对财政赤字的监督,是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政府预算的编制及其执行实施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就其中几个有关问题做一初步探讨。一、关于预算赤字的概念所谓财政赤字,是指年度预算总支出大于预算总收入的差额部分。也可称为是预算中没有相应的收入来源的那部分支出。这个概念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财政预算编制来说,是通行的。但是,对于我国的财政预算而言,这一概念并不完全适用。这是因为我国财政预算编制方式是把国家债务列为国家年度财政收入的,这就等于以债务收入冲销(弥补)了一部分本来是没有收入来源的预算支出。比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长鲜
法定税收是议会决定和监督财政的起点和前提,尽管世界各国议会的财政权相差很大,但代议机构已演进成为各国公认的预算监督主体。尤其是经过近三百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发达国家议会形成了议会中心主义、财政支出议会法定等重要体制特征,且对财政预算的编制、绩效审计等程序都有严格规范。因此,借鉴西方议会的积极经验,进而反思我国预算绩效监督的立法设计、程序完善、组织协调等机制的建构,将有助于推进人大预算监督由形式向实质的重要转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晏维龙
随着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重要。国家治理的权力运行,决定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组成。高质量发展更加突显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要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升党和国家监督能力,同时要更加重视审计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