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
2023(21)
2022(15)
2021(15)
2020(13)
2019(43)
2018(24)
2017(36)
2016(22)
2015(11)
2014(11)
2013(14)
2012(16)
2011(15)
2010(4)
2009(7)
2008(9)
2007(6)
2006(8)
2005(5)
作者
(42)
(40)
(40)
(36)
(24)
(21)
(17)
(16)
(16)
(14)
(14)
(13)
(13)
(13)
(12)
(12)
(11)
(11)
(10)
(10)
(10)
(10)
(9)
(9)
(8)
(8)
(8)
(8)
(8)
(8)
学科
(88)
(83)
农业(78)
(70)
经济(70)
收入(59)
分配(58)
管理(42)
地方(39)
中国(26)
环境(25)
土地(24)
地方经济(22)
(20)
(20)
环境规划(18)
规划(18)
业经(17)
(17)
资源(17)
(16)
(16)
(16)
银行(16)
发展(15)
(15)
建设(15)
(15)
贸易(15)
农业经济(14)
机构
学院(235)
大学(230)
管理(89)
(81)
经济(80)
研究(78)
理学(76)
理学院(75)
管理学(75)
管理学院(74)
中国(66)
(54)
师范(50)
(50)
(46)
中心(45)
科学(45)
业大(44)
农业(43)
(42)
师范大学(39)
(35)
经济学(35)
(33)
(32)
经济学院(32)
农业大学(31)
发展(29)
(29)
(29)
基金
项目(193)
研究(167)
科学(156)
基金(141)
(125)
国家(124)
社会(106)
科学基金(104)
社会科(103)
社会科学(103)
(75)
基金项目(66)
(65)
教育(63)
编号(62)
(61)
(55)
自然(54)
自然科(51)
自然科学(51)
自然科学基金(51)
国家社会(50)
机制(49)
课题(49)
发展(47)
重点(47)
(45)
成果(44)
(43)
(39)
期刊
(117)
经济(117)
(79)
中国(64)
研究(58)
农业(55)
学报(38)
科学(36)
资源(36)
(33)
金融(33)
教育(31)
(30)
业经(27)
大学(27)
学学(26)
(24)
农村(23)
(23)
财经(18)
农业经济(17)
管理(17)
中国农业(16)
农村经济(15)
技术(15)
(15)
(14)
(14)
生态(14)
问题(14)
共检索到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课题组课题组  张方  侯振琪  程亮  张召娣  
论文以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为例,就农业银行如何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主动融入"四化"同步,实现经营转型;如何根据省情、行情探索出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县域支行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如何按照"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商业可持续"的目标,设计出效果好、回报高、影响大、易复制的服务模式,实现商业运作与国家意志的对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课题组  朱世强  兰耕云  吴承铭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宏  张天翊  
运用扎根理论,通过编码方式分析R县域电子商务定位情况,分别从政府和企业的视角识别出县域电子商务定位的核心要素,建立一套系统的县域电子商务定位框架,为县域政府相关人员和企业提供关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可靠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育安  张锐平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目前农业银行在县域的网点、人员布局和存贷款业务的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晓莹  郭涵  黄森慰  
当前,中国已进入精准扶贫攻坚阶段,兼具显著"扶志"与"扶智"功能的文化扶贫工作也进入到关键时期。而欠发达县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扶贫精准化逻辑的实践承接者,仍面临着结构性问题突出,"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基于2018年福建省欠发达县域农村调研数据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意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欠发达县域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需求意愿偏低,其需求意愿主要受习俗、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和收入水平等差异化因素影响。基于此提出构建"以县域为单位,以需求为导向,以供给为驱动"的欠发达县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晓峰  
沿着发展国家基础性权力的思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制度建设强调用现代公共治理规则替代因地而异的非正式制度。受此影响,县域治理中的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加快。但从当前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来看,行政体制科层化改革和普遍主义逻辑的制度建设遭遇乡村社会的反制,并没能取得理想的实践效果,某些地方政府陷入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的泥潭。为此,各级党委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把精准扶贫工作确定为特定阶段的重点工作和政治任务,以动员式治理等看似非制度的实践方式,破解科层制的内在弊端,推动扶贫政策落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县域治理中制度建设与非制度实践并存的现象将会长期存在,且具有实践的必要性和客观的合理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琼  丁云骏  聂小平  
银行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之后,县支行建设和出路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全面审视县支行履职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县支行现有人员配置,着重从匡正职能定位、优化岗位设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的设计框架,力图将县支行的潜能与作用充分释放出来,全面提升其履职效能,更好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许杰平  
本文从研究农业银行的企业使命及其市(县)城机构的市场定位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应建立起分层次明晰的业务发展战略,其市(县)域机构应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服务于当地的名优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及市(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以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邱玲玲  曾维忠  
[目的]为测算四川省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并探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缩小其农村收入差距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法]文章使用2013年《四川省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数据,运用离差法对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对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在所有分位数上均具有显著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作用;在0.25分位数上,劳动能力及道路交通便捷度对农村收入差距具有非常显著的缩小效应,但随着分位数的提高,道路交通便捷度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逐渐减小,劳动能力的收入贫困差距缩小效应也变得不再显著。[结论]无论是在农村收入差距小还是大的贫困县,实施农村教育振兴政策均有助于缩小农村收入差距;在农村收入差距较小的贫困县,在农村地区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和积极组织劳动力技能培训将有助于减小农村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邱玲玲  曾维忠  
[目的]为测算四川省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并探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缩小其农村收入差距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法]文章使用2013年《四川省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数据,运用离差法对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对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在所有分位数上均具有显著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作用;在0.25分位数上,劳动能力及道路交通便捷度对农村收入差距具有非常显著的缩小效应,但随着分位数的提高,道路交通便捷度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逐渐减小,劳动能力的收入贫困差距缩小效应也变得不再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新家  
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基层人民银行一度产生了“无所作为论、无权作为论和无力作为论”的困惑,影响了职责的充分行使和分支机构的作用、效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基层央行如何有效履行央行职责,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正确定位和把握职责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枣阳市支行为倒,对基层支行在发展县城经济中的职能定位进行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华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农业银行顺势而变,提出"面向三农,以县域为基础,城乡联动,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市场定位。对此,农行如何面向"三农",服务县域,商业运作,实现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农业银行,尤其是县域农行难以回避和必须破解的课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旭海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人民银行县支行积极履行职责,通过贯彻落实货币政策、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金融服务等手段,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然而,由于体制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树卓  高宏伟  彭徽  
在贫困的精准治理中,农村反贫困政策创新的合法性值得关注。经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归纳,构建了农村政策创新的合法性评价框架。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为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反贫困政策创新的合法性评价维度和结构。然后,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再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最终获得2个二阶因子8个一阶因子的测量量表。本文为新时期的政策治理"重心下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振振  王立剑  
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评估不仅是检验"真扶贫"和"扶真贫"的重要机制,也是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从能力视角出发,将"可持续生计"作为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评估的标准,将其解析为发展能力、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三部分,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以及26个四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本课题组在陕西省70个县(区)实地调研数据,本文运用TOPSIS对贫困户可持续生计进行量化并从贫困户整体和类型出发,运用方差分析探讨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第一,贫困户可持续生计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且一般贫困户、低保户和五保户可持续生计水平依次降低,体现了精准扶贫中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第二,精准扶贫对于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不显著,但对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三,不同的精准扶贫措施对于不同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作用不同,扶贫搬迁对不同类型贫困户提升可持续生计均不显著;第四,精准扶贫参与度对于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不显著,却显著提高了不同类型贫困户的社交能力。最后提出了增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