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8)
- 2023(11075)
- 2022(9830)
- 2021(9193)
- 2020(7694)
- 2019(17776)
- 2018(17452)
- 2017(34535)
- 2016(18561)
- 2015(20709)
- 2014(20476)
- 2013(20257)
- 2012(18540)
- 2011(16610)
- 2010(16278)
- 2009(14791)
- 2008(14466)
- 2007(12325)
- 2006(10645)
- 2005(9053)
- 学科
- 济(75705)
- 经济(75616)
- 管理(56245)
- 业(53339)
- 企(44765)
- 企业(44765)
- 方法(39514)
- 数学(34861)
- 数学方法(34543)
- 财(20361)
- 农(19909)
- 中国(18103)
- 业经(16329)
- 学(14986)
- 地方(14680)
- 务(13784)
- 财务(13723)
- 财务管理(13696)
- 农业(13239)
- 制(13137)
- 企业财务(13114)
- 贸(13101)
- 贸易(13097)
- 易(12661)
- 理论(11945)
- 环境(11840)
- 技术(11755)
- 和(11606)
- 划(10604)
- 融(10178)
- 机构
- 大学(262402)
- 学院(259670)
- 管理(109319)
- 济(103183)
- 经济(101008)
- 理学(96186)
- 理学院(95230)
- 管理学(93777)
- 管理学院(93321)
- 研究(81469)
- 中国(59442)
- 京(54719)
- 科学(49488)
- 财(47990)
- 财经(39564)
- 所(38980)
- 业大(38054)
- 农(37544)
- 中心(37091)
- 经(36151)
- 研究所(35560)
- 江(35373)
- 北京(34356)
- 范(33511)
- 师范(33251)
- 经济学(31023)
- 院(30055)
- 财经大学(29824)
- 农业(29288)
- 州(29281)
- 基金
- 项目(184939)
- 科学(146348)
- 研究(136984)
- 基金(135764)
- 家(117038)
- 国家(116081)
- 科学基金(100995)
- 社会(86996)
- 社会科(82494)
- 社会科学(82472)
- 基金项目(72579)
- 省(71020)
- 自然(65547)
- 自然科(63995)
- 自然科学(63984)
- 自然科学基金(62864)
- 教育(62863)
- 划(59752)
- 资助(56002)
- 编号(55732)
- 成果(44754)
- 部(41589)
- 重点(40602)
- 创(38421)
- 发(38097)
- 课题(37603)
- 教育部(36275)
- 创新(35771)
- 国家社会(35687)
- 人文(35640)
- 期刊
- 济(105421)
- 经济(105421)
- 研究(75322)
- 中国(42437)
- 学报(39565)
- 管理(37878)
- 科学(36254)
- 财(35503)
- 农(33409)
- 大学(30502)
- 学学(28681)
- 教育(27770)
- 农业(23565)
- 技术(21464)
- 融(20465)
- 金融(20465)
- 财经(19019)
- 业经(17210)
- 经济研究(16927)
- 经(15959)
- 图书(13923)
- 问题(13911)
- 理论(13737)
- 实践(12715)
- 践(12715)
- 技术经济(12465)
- 科技(12454)
- 版(11591)
- 现代(11461)
- 业(11332)
共检索到359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魏占军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份1992年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盗窃罪立案标准调整对犯罪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受盗窃罪立案标准调整的净影响,我国总体刑事犯罪率下降约10%,但立案标准调整降低犯罪率的效果存在较大区域差异,表现为西部地区受影响显著,东部和中部省份不显著。从总体看,调整立案标准的政策未能有效控制犯罪率上升的趋势。实证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当前还不能过度放松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而收入对犯罪率的影响呈"U"形也意味着单纯发展经济不是解决犯罪问题的良药。
关键词:
立案标准 犯罪率 双重差分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魏占军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份1992年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盗窃罪立案标准调整对犯罪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受盗窃罪立案标准调整的净影响,我国总体刑事犯罪率下降约10%,但立案标准调整降低犯罪率的效果存在较大区域差异,表现为西部地区受影响显著,东部和中部省份不显著。从总体看,调整立案标准的政策未能有效控制犯罪率上升的趋势。实证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当前还不能过度放松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而收入对犯罪率的影响呈"U"形也意味着单纯发展经济不是解决犯罪问题的良药。
关键词:
立案标准 犯罪率 双重差分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斌 熊秉元
民间借贷时常引发犯罪行为,这是民间借贷利率管制和高利贷入罪的重要理由。本文采用中国裁判文书网刑事一审判决书的犯罪数据,基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和高利贷入罪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对犯罪的影响。结果显示,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提高会增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赌博罪,而高利贷入罪不但没有遏制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反而增加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强迫交易罪和敲诈勒索罪。基于两项结果的解释,进一步分析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对主要的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都产生了负向影响,即小额贷款公司对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具有抑制作用。基于溯因推理,对于这三方面事实的最佳解释是,民间借贷引发犯罪的重要机制在于民间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防治民间借贷相关犯罪问题的主要政策措施应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一方面,通过支持受到监管的民间贷款主体,增加融资借款渠道充分供给借款人;另一方面,也要打击存在暴力催收行为的职业放贷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游士兵 吴圣涛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普遍性已得到大家的认同,然而通过样本分析的结果是: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在证券违法犯罪中的比重分别只有5.5%和2.6%,排名分列第6位和第8位,显然与现实存在差异。这也证明现阶段监管部门还没有找到有效治理市场操纵、内幕交易行为的方法,对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摸索。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刚 冯萌萌 周春
在理论上,犯罪活动可能通过弱化财产安全和交易契约的有效性、阻碍社会资本的形成和成长以及恶化投资环境等渠道阻碍金融的深化。本文基于中国1997—2009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证实,在控制住经济变量、法律环境等变量之后,犯罪率显著地阻碍了中国的金融发展。总体而言,每万人的犯罪人数每增加一例,当地金融中介的私人贷款占GDP的比例将下降1.6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分地区考察的结果还发现,在金融深化水平更高的东部地区,犯罪率对金融发展的阻碍作用也更大,意味着犯罪率对金融发展的阻碍程度与金融发展水平有关。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犯罪 社会资本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许玲丽 周亚虹
文章利用江苏省"十五"期间的面板数据对警力与犯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与以往文献不同,我们把一线民警从整体警力中剥离出来,认为一线民警的数量与犯罪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通过对联立方程组进行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3SLS),我们发现,刑事案件以及治安案件案发数对一线民警比重没有显著的影响;增加一线民警比重能够显著减少刑事案件相对数,而对治安案件却没有显著影响;此外,警察总量对刑事案件以及治安案件的发生都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济社会环境不同的地区(例如苏南、苏北),尽管案发绝对数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警力与犯罪的相互关系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一线民警 刑事案件 治安案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屹立 张卫国
通过构建破案率、逮捕率、起诉率和重刑率四个指标来衡量惩罚的确定性和严厉性,借此研究惩罚对犯罪的威慑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无论是惩罚的确定性还是严厉性均对总犯罪率、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产生了显著的威慑作用。其中破案率的威慑力最强。而无论惩罚的确定性还是严厉性对暴力犯罪的威慑作用均小于财产犯罪。这些结论对治理犯罪及刑事政策的完善都颇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
惩罚 犯罪 威慑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梁甄桥 李志 丁从明
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国有企业下岗改革是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成本。基于1990—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与犯罪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因果识别。研究发现,下岗职工人数越多的省份,其后经历了更高的犯罪水平。在考虑了可能存在的衡量偏误和遗漏变量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既为国有企业改革历史补充了实证注脚,也为当下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见解——改革在为大多数人创造经济福利的同时,也应为“改革受损者群体”建立保障机制,以缓解
关键词:
国有企业下岗改革 失业 犯罪率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君阳
公诉事实同一性本身究竟如何进行界定是一个经常被人忽视的问题。在被告人同一认定并无较大理论争议的情况下,犯罪事实同一与否的判断标准之争成为了界定公诉事实同一性的关键所在。通过梳理社会事实同一标准与罪名同一标准的理论脉络,可以发现社会事实同一标准与罪名同一标准对于犯罪事实同一性的认定趋于理论上的两极,两标准的理论缺陷致使其皆不可取。相比之下,具有折中性质的规范性事实同一标准可以避免前两种标准的理论缺陷,适宜作为我国判断犯罪事实同一性的依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乐明旺 王忠明
本文将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妨害证据制度方面的犯罪作为一个罪群(罪族)从整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立法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的完善方案。
关键词:
妨害证据 立法缺陷 完善方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士炜; 汪小勤;
本文基于2000-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经济学视角对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与犯罪治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探究其传导机制。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各省犯罪治理成本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且东中西部地区空间差异性相对较大。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对犯罪治理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政府社会福利支出有助于降低犯罪治理成本,此外,空间系数项、被解释变量滞后项、通货膨胀率、城镇化率等因素对犯罪治理成本存在影响。鉴于此,本文提出为有效降低社会犯罪率与犯罪治理成本,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改革户籍制度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士炜 汪小勤
本文基于2000-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经济学视角对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与犯罪治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探究其传导机制。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各省犯罪治理成本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且东中西部地区空间差异性相对较大。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对犯罪治理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政府社会福利支出有助于降低犯罪治理成本,此外,空间系数项、被解释变量滞后项、通货膨胀率、城镇化率等因素对犯罪治理成本存在影响。鉴于此,本文提出为有效降低社会犯罪率与犯罪治理成本,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改革户籍制度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杰
目前,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呈现出触犯罪名多、人员牵涉广、社会危害大等特点,但是有关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认定涉及许多问题,如会计行为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以及量刑等问题。具体来说,衡量会计人员职务犯罪首先要全面分析会计犯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四个要件。只有对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才能真正地理解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确切内涵,从而对其进行正确的定罪量刑。
关键词:
会计人员 职务犯罪 会计犯罪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宣喻 陈金 余秀江
本文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广东省各地村干部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增加,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增加更快;村干部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容和性质都与土地有关,主要是贪污行为,在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村委会主任犯罪的几率比村支书高;最近几年村干部集体犯罪的趋势非常明显;村干部违法犯罪的事实主要通过举报这条途径被发现,但是,被发现的时间距最初的犯罪时间要滞后4年多;网络披露是相关案件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关键词:
村干部 违法犯罪 广东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