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6)
2023(5592)
2022(4775)
2021(4619)
2020(4001)
2019(8789)
2018(8794)
2017(15550)
2016(9323)
2015(11047)
2014(11535)
2013(10565)
2012(9765)
2011(8982)
2010(9114)
2009(8445)
2008(8239)
2007(7814)
2006(6907)
2005(6461)
作者
(28522)
(23372)
(23314)
(22319)
(14714)
(11323)
(10912)
(9209)
(9152)
(8703)
(8114)
(8042)
(7648)
(7603)
(7545)
(7083)
(7033)
(6903)
(6899)
(6767)
(6216)
(5938)
(5793)
(5443)
(5403)
(5381)
(5354)
(5195)
(5050)
(4927)
学科
(27639)
经济(27596)
管理(20554)
(16978)
(14434)
企业(14434)
(13819)
(13343)
银行(13315)
(12444)
方法(11334)
中国(10334)
数学(9467)
数学方法(9298)
(8895)
制度(8888)
教育(8642)
(8328)
(8036)
金融(8029)
理论(7669)
业务(7495)
(7403)
(7374)
(7232)
银行制(6458)
地方(6334)
业经(5873)
教学(5375)
(5220)
机构
大学(126070)
学院(120348)
研究(48658)
(41853)
管理(40798)
经济(40508)
中国(40220)
理学(33284)
理学院(32751)
管理学(31885)
管理学院(31664)
科学(31133)
(29595)
(26931)
(26233)
研究所(23865)
中心(22258)
(21629)
(21351)
农业(21233)
业大(20492)
北京(19383)
(18698)
(18647)
师范(18399)
(16905)
(16750)
(16389)
银行(16128)
财经(16060)
基金
项目(78561)
科学(59215)
研究(57391)
基金(52346)
(47054)
国家(46638)
科学基金(37756)
(32636)
社会(32457)
社会科(30465)
社会科学(30452)
教育(28380)
(27996)
基金项目(26871)
自然(24657)
自然科(24070)
自然科学(24054)
编号(24007)
自然科学基金(23581)
资助(22528)
成果(21989)
课题(19120)
重点(18551)
(16790)
(16401)
大学(16233)
(15946)
计划(15642)
(15212)
科研(15031)
期刊
(49912)
经济(49912)
研究(43749)
中国(35968)
教育(27465)
学报(24857)
(24044)
(22637)
金融(22637)
科学(20276)
大学(19403)
(17331)
学学(16798)
管理(15776)
农业(14886)
技术(10920)
(8655)
财经(8188)
图书(8059)
经济研究(7680)
业经(7409)
(7068)
(6835)
科技(6744)
业大(6608)
职业(6506)
林业(6469)
(6282)
论坛(6282)
统计(5885)
共检索到210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荣  李联明  
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呼唤大学必须健全与实施立德树人专项评价指标体系,以解决长期存在的"重智轻育"之顽疾。大学所立之"德"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而立德的高度与水平终将铸就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高度。中西方在施行立德教育过程中,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挑战与困境。学校领导、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是立德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等无一例外地均应被赋予育人之思政功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昭明  
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是引导和促进立德树人落实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要体现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符合教育规律,反映人民期盼。要着力在社会、家庭和学校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许南  
立德树人视角下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是推动高校受资助学生改善生活条件以及顺利完成学业的有效方式,对学生成长发展和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高校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善,育人工作理念和工作平台建设存在不足,育人工作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升,这也影响了高校受资助学生的成长发展。所以,高校需要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提升资助信息化水平,更新育人理念,完善育人评价机制,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弘安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还指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习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满意  唐登蕓  
推动立德树人融入教育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需要在深刻把握这一系统工作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应对来自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挑战,以及处理好方法与目标之间错位等具体问题,进而通过更新理念、加快推进教育方法创新、构建高校思政大格局等创新路径,做好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新时代,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服务于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二者要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构建立德树人幸福教育新体系也就成了新时代的新课题。然而,如何构建?首先,要夯实根基——深挖和打牢立德树人幸福教育新体系的思想根基;其次,要五育并举——确立和强化立德树人幸福教育新体系的四梁八柱;第三,要系统优化——创新和健全立德树人幸福教育新体系的结构功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长青  
通过调查高校体育开展"立德树人"教学现状,了解"立德树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立德树人"育人存在的问题,创建"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实现育体育德双作用,为全面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优秀建设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立莹  刘晓君  
基于目标导向、协同育人、问责改进的思路,为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三点建议:(1)分层落实立德树人目标,通过公民素质教育、学术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精英;(2)利益相关者全程协同参与,通过导师示范、课堂德育、文化引领等多元路径推进实施;(3)建立问责机制,保障育人效果,基于多维标准,建立信任激励机制,形成具有监督约束作用的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信奉“知识就是力量”的人们,不知是否也听说过另两位西方学者的忠告:“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知识使好人更好,使坏人更坏”。相信善于理性思考者是能由此悟出一些成才之道的:一个人知识贫乏不可能成大器:但光有知识累积,而无德行、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莉莉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目标。在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为迎接时代挑战,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是时不我待的工作任务。本文首先论述了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创新的价值,而后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立德树人理念提出了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创新的策略,以期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冲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立德树人。那么,如何破解立德树人难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中国教科院孟万金教授在深入系统总结古今中外德育经验教训,尤其吸收新兴的具身认知观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具身德育"(EmbodiEd moral Education)新理念。"具身德育"是指基于具身认知的德育。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是植根于人的身体(包括大脑在内)及其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认知。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强  李子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09年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了"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要求。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势在必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献君  
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指引教育教学改革。201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时说:"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编者按:强国必先强教。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教师承担着光荣而重大的职责和使命。如何将个人理想更好地汇入"中国梦"的洪流中,用"教师梦"助力实现"中国梦"?在第2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期专门组约6篇文章,请大学教师说说心里话。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朝晖  
高校需要主动适应全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思潮,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树立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进一步创新全员育人的培养模式,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全过程的教育生态圈,加强课程教学、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4个课堂的协同培养。进一步打造全方位的教学新体验,深化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创新互动。充分调动人和组织的积极性,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一流的本科教育、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与特色的继续教育建设,从而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