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4)
- 2023(4592)
- 2022(3687)
- 2021(3579)
- 2020(2690)
- 2019(6085)
- 2018(5966)
- 2017(9182)
- 2016(5333)
- 2015(6009)
- 2014(5646)
- 2013(5499)
- 2012(5294)
- 2011(4797)
- 2010(4973)
- 2009(4213)
- 2008(4155)
- 2007(3719)
- 2006(3390)
- 2005(3194)
- 学科
- 济(15394)
- 经济(15360)
- 管理(11570)
- 业(9744)
- 企(8058)
- 企业(8058)
- 学(6558)
- 中国(6458)
- 方法(5499)
- 理论(5133)
- 农(4941)
- 教育(4934)
- 数学(4287)
- 教学(4225)
- 数学方法(4183)
- 业经(4148)
- 财(4087)
- 制(3885)
- 农业(3291)
- 和(3114)
- 地方(2931)
- 银(2903)
- 融(2883)
- 金融(2883)
- 银行(2875)
- 学法(2805)
- 教学法(2805)
- 行(2787)
- 贸(2737)
- 贸易(2731)
- 机构
- 大学(72973)
- 学院(71249)
- 研究(31028)
- 中国(22738)
- 济(22505)
- 经济(21777)
- 科学(21332)
- 管理(20149)
- 京(17604)
- 农(17472)
- 所(17130)
- 理学(16433)
- 理学院(16130)
- 研究所(15711)
- 管理学(15608)
- 管理学院(15495)
- 农业(13906)
- 业大(13533)
- 中心(13344)
- 江(12822)
- 院(12202)
- 北京(11649)
- 技术(11398)
- 财(11298)
- 范(11132)
- 省(11102)
- 师范(10880)
- 州(10069)
- 研究院(9691)
- 教育(9679)
- 基金
- 项目(48603)
- 科学(35707)
- 研究(33973)
- 基金(32383)
- 家(31043)
- 国家(30747)
- 科学基金(23747)
- 省(19334)
- 社会(18426)
- 划(17488)
- 教育(17280)
- 社会科(17093)
- 社会科学(17087)
- 自然(16303)
- 基金项目(15924)
- 自然科(15877)
- 自然科学(15866)
- 自然科学基金(15586)
- 编号(13715)
- 资助(13611)
- 成果(12426)
- 重点(12218)
- 课题(11534)
- 发(10554)
- 计划(10299)
- 部(10203)
- 创(10087)
- 科研(9609)
- 科技(9591)
- 年(9502)
共检索到120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力 金昕
立德树人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与发展,深度契合了新时代国家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要从立德树人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多重意义中把握其历史进路;从认识维度与方法维度总结其时代意涵;从培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及"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要求中明确其实践指向。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历史进路 时代意涵 实践指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艳玲 孙德伟
高职院校承担着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重大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就是要聚焦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直面当前高职院校以德为先的立德树人培养理念不够突出、开放协同的立德树人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与时俱进的立德树人实施载体不够丰富的问题,立足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进一步明晰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理论内涵和价值内涵,并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载体、人才培养主体、人才培养评价上体现立德树人的元素和要求,推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建立适应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工作机制和实现路径,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 内涵 问题 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丛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关键词:
研究案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丁智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历史建筑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高校在构建立德树人机制时可充分利用地方历史建筑文化资源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将历史建筑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进行历史建筑参观与考察,举办主题讲座和专题研讨,进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作与创新探索等。然而,历史建筑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机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通过将历史建筑文化资源与高校立德树人机制结合起来,可据此加以更具地方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探讨,从而为高校培养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研究明确教育系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任务举措,教育部召开党组会,对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部署、提出要求。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集体学习并讲话。陈宝生指出,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和纪念五四运动
关键词:
根本任务 五四运动 陈宝生 时代内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兴军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我国高校的主要任务,也给青年学者指明了方向: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青年学者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王爱萍
中国高等教育的魂在于"立德树人"和"办好中国大学"。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必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其中自然包含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如果说中国高等教育的根在于"扎根中国大地",那么中国高等教育的魂则在于"立德树人"和"办好中国大学"。在新时代,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诺
"立德树人"是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立德树人"是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潮流。"立德树人"是当今高等教育共同面对的重大时代命题。去年12月7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春梅 罗志文 吴薇 申健 杨金铭
在高校教学中强调"立德树人"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内在的需求,可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影响我国高校"课程思政"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首先要挖掘资源素材,其次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关键是教师群体,基础是教学中使用的教材。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教育改革实践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茂聪 刘含宇 侯洁
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重要论述。具身德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同时,形成自身鲜明的发展逻辑:在德育发展中,从身心分离状态走向"群己利群、天人和谐"的一元共生;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继承超越的态势,传统德育的"不变"与现代德育的"变"并存;在个体发展中,"正心立德、劳动树人、厚德载福"的精髓体现出刚性与柔性诉求的交织;在实践取向中,迸发出课内、课外的联动合力。这些发展逻辑彰显出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经验,日益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道德基础,并象征着德育理论实践的不断优化,揭示出未来具身德育研究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具身德育 发展逻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礼平
数字社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研究生导师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数字社会拓展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在认知、知识、技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内涵,但也导致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主体地位的边缘化、育人动力的衰减化、育人场域的复杂化以及导生关系的疏离化等实践困境。为此,建议从加强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地位,强化数字社会导学环境的合理规制和制度设计,强化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职责,缩短数字社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实效。
关键词:
数字社会 立德树人 导生关系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生/动/实/践/指/南教师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在破除“五唯”痼疾、重构教师评价体系的转型中,探寻能真实反映教师工作实质,体现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情境性等特征,并促进教师专业实践改善和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师评价,是教师评价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追求。而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基于真实教育教学情境的教师表现性评价为引导教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关键词:
教师表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正聿
从导师的形象和工作两方面论述导师的立德树人。导师的形象就是人格化的学术。人格化的学术形象体现在五个方面,导师的品德:要有大气、正气和勇气;导师的基础:要有文献积累、思想积累和生活积累;导师的能力:包括洞察力、概括力和思辨力;导师的心态:同行之间要做到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学问上相互欣赏、在学术上相互批评;导师的著述:有深刻、厚重、优雅的著作和论文。导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研究,体现在为学生提出研究课题、提示知识背景、提升核心理念、提高理论思维、提供学术典范。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导师 形象 工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车先礼 张然 许盈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服从服务于高校党的根本任务,是实现高校党的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紧紧把握"五个关键",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思政教育全过程,探索构建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特色路径和有效机制。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实现路径 工作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沈壮海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与学生的成长、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我国目前大学生在学总规模3000多万,数量居世界第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