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7)
2023(13891)
2022(12198)
2021(11673)
2020(9861)
2019(22892)
2018(22304)
2017(41049)
2016(23023)
2015(25850)
2014(25582)
2013(25477)
2012(23166)
2011(20916)
2010(20570)
2009(18922)
2008(18570)
2007(15989)
2006(13886)
2005(12117)
作者
(69633)
(57823)
(57307)
(54423)
(36704)
(27882)
(25937)
(22924)
(22002)
(20453)
(19742)
(19581)
(18369)
(18283)
(17951)
(17844)
(17767)
(17162)
(16586)
(16425)
(14787)
(14014)
(13993)
(13017)
(13012)
(12953)
(12907)
(12573)
(11825)
(11530)
学科
(81266)
经济(81179)
管理(70330)
(63456)
(54068)
企业(54068)
方法(39536)
数学(33799)
数学方法(33434)
(23872)
(22158)
(22025)
中国(21889)
业经(18975)
(16797)
贸易(16791)
(16344)
(16333)
(15964)
财务(15894)
财务管理(15862)
地方(15860)
企业财务(14996)
农业(14821)
理论(14377)
(14171)
技术(13509)
(13342)
环境(13231)
(12894)
机构
大学(318876)
学院(315039)
管理(126692)
(117338)
经济(114444)
研究(109414)
理学(108813)
理学院(107512)
管理学(105563)
管理学院(104978)
中国(81517)
科学(73834)
(69678)
(62307)
(57283)
业大(55872)
(53654)
研究所(52937)
中心(49966)
农业(49100)
(46596)
北京(44081)
财经(42306)
(40879)
(40582)
师范(40297)
(38628)
(37657)
(35682)
技术(35167)
基金
项目(224613)
科学(173054)
基金(161044)
研究(155349)
(145014)
国家(143829)
科学基金(120777)
社会(94467)
社会科(89382)
社会科学(89355)
(88487)
基金项目(86865)
自然(83191)
自然科(81166)
自然科学(81139)
自然科学基金(79671)
(75753)
教育(70892)
资助(66042)
编号(62189)
重点(50900)
成果(48897)
(47690)
(46800)
(46493)
计划(44501)
科研(44446)
创新(43414)
课题(43285)
大学(40675)
期刊
(128249)
经济(128249)
研究(88693)
中国(63643)
学报(63062)
科学(54386)
(54055)
管理(46669)
大学(46088)
学学(43596)
(41842)
农业(37010)
教育(33866)
技术(25948)
(24812)
金融(24812)
业经(21487)
(21307)
财经(19868)
经济研究(19799)
科技(17951)
图书(17867)
林业(17389)
业大(17343)
(17071)
(16890)
问题(16103)
理论(15616)
资源(14766)
技术经济(14636)
共检索到464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少辉  廖祖辉  应金花  杨旭静  何宗明  林光耀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在 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 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 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 ,试验表明 :(1)BL3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 )处理方式对 4年生 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 ,对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pH值的作用最大 ,是最佳的立地管理措施 ;(2 )BL1BM0 (清理树木的所有部分 )处理生长最慢 ;(3)BL0 BM0 (清除地上所有有机质 )处理的杉木在 1~ 2年生时生长为次好 ,但对土壤肥力的维持最为不利 ,3年生后杉木生长略为落后 ;(4)BL2 BM1(商业性收获加炼山 )处理的杉木生长比BL2 BM0 (商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少辉  林光耀  何宗明  卢善土  杨旭静  
关于现有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在世界林学界范围内已得到基本一致的认同,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有的将2代人工林的多种表现称之为“第2代效应”,包括品种改良和施肥等措施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常规措施导致的负面影响在内,造成认识不同的原因在于试验的方法和数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光耀  范少辉  何宗明  杨旭静  应金花  卢善土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在 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 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 ,试验表明 :( 1) BL3 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填加采伐剩余物 )处理方式对 3年生 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 ,其次为 BL0 BM0 (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 )处理 ;( 2 ) BL1BM0 (清走树木的所有地上部分 )处理生长最慢 ;( 3 ) BL2 BM1(商业性收获加炼山 )处理的杉木生长比 BL2 BM0 (商业性收获 )的略好 ,但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 4 )除了 BL3 BM0 处理与BL1BM0 处理间的杉木单株总生物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宗明  陈清山  范少辉  杨旭静  应金花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开展 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 1片 2 9a生第 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 4a生第 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5种处理的第 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 1代相比均略有下降。BL3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 )处理的 4a生 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 ,地位指数仅比 1代下降 0 6 7;其次为BL0 BM0 (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 )处理 ,地位指数比 1代下降 0 85 ;BL1 BM0 (清走树木的所有部分 )处理杉木生长最差 ,地位指数下降 1 6 7。炼山处理 (BL2 BM1 )与保留相同数量采伐剩余物而不炼山的处理 (BL2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少辉  何宗明  卢镜铭  潘瑞民  杨旭静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开展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1片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5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5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和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处理,BL1(全树收获)和BL0 (移走地上所有有机残留物)处理杉木生长最差。除了BL3与BL1处理的树高生长量差异显著外,其余任何处理间杉木生长指标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宗明  范少辉  卢镜铭  杨旭静  翁贤权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进行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6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6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BL1(全树收获)和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和BL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杉木生长最差。5种处理的第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1代相比,BL3和BL0处理分别上升0.56和0.27,其余3种处理则有下降。BL1、SB和BL2处理地位指数分别比1代下降0.39、045和0.63。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康文星  
采用小集水区技术和定位研究方法 ,根据连续 3a观测所取得的数据 ,对湖南会同第 2代杉木幼林的水量平衡和养分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森林生态系统年降雨输入为 1170 6mm ,其中 3 5 3mm以树干茎流形式进入林地 ,占降雨量的 0 3% ,林内穿透水为 10 17 3mm ,占 86 9% ,另外林冠年截留量为 149 77mm ,占年降雨量的 12 8%。以径流形式流出该系统的水量为 42 8 0 5mm ,占年降雨量的 36 5 7% ,其中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分别占总径流的 4 31%和 95 6 9%。系统另一输出形式蒸散量为 86 2 6 4...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文东  李凯  何宗明  陈清山  范少辉  翁贤权  林文清  
为探究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设置固定试验地,皆伐后开展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立木蓄积量表现为BL2(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保留采伐剩余物)>BL3(采伐剩余物加倍保留)>BL1(地上部分全树收获)>BL0(地上部分全部清理)>SB(收获树干和树皮,火烧采伐剩余物),其中BL2具有最大立木蓄积量528.96 m~3·hm~(-2),且比相同位置上种植的前茬(第1代29年生杉木)林立木蓄积量大1.44 m~3·hm~(-2),其平均胸径23.95cm,平均树高21.04 m,平均单株材积0.433 8 m~3,地位指数22.60.BL0和SB处理表现最差,其立木蓄积量分别为486.27和492.02 m~3·hm~(-2),是BL2立木蓄积量的91.92%和93.01%,但各处理间生长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贵平  徐金良  徐永勤  陈永辉  沈凤强  徐卢雨  
通过对不同立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家系的生长差异研究,了解杉木家系生长性状与立地的互作效应,选出生长快、稳定性好和适应性强的杉木家系进行推广。用营造在浙江余杭长乐林场和开化县林场的3年生杉木家系(21个家系,1个对照)区试验林,开展了不同立地杉木家系生长性状的差异、互作效应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家系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以及同一立地不同区组间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余杭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采伐迹地)3年生杉木家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树高为3.21 m,胸径为4.31 cm)比开化点(杉木林采伐迹地,树高为2.33 m,胸径为2.31 cm)分别高出37.77%和86.58%。树高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胸径性状在家系与地点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通过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的速生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评价,选出在两地幼林期表现良好的杉木家系7个,它们可在两地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表5参1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巫流民  李贻铨  胡炳堂  纪建书  陈道东  张瑛  
1991~1995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西分宜花岗岩残积物发育的黄红壤上,杉木幼林施N、P、K及配合处理,使树高、胸径、蓄积总生长量指标分别达到5.67~6.59m、8.35~9.28cm、67.922~96.417m3/hm2,较对照增长5.6%~20.2%、7.4%~17.5%、21.6%~56.2%。在各种施肥处理中,以50kg/hm2P2O5的效果最佳,其连年生长量效应显著持续到第5年;将同等剂量的N分两次各半施用,其连年生长效应在第5年时才有显著表现;K的连年生长效应仅表现在低剂量分两次隔年施用上;试验未看出N、P、K各种配合的交互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何智英  黄宝龙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 ,并且在后期更为明显 ;地径则基本上表现出全垦抚育 >块状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多重比较表明 :除了不抚育外 ,其他 4种抚育技术均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 ,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总单株生物量分别为不抚育的 3 4 6、3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怡  景美清  阳胜男  朱宁华  周原驰  
为更好地协调农业用地与林业用地之间的关系,探讨杉木-花生林农间作模式,本论文选取广西种源2.5代实生苗(简称"广西-2.5")杉木、福建种源无性系扦插苗-020(简称"福建-020")以及福建种源无性系扦插苗-061(简称"福建-061")杉木幼林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花生间作对相应种源杉木幼林的成活率、光合特性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花生-杉木间作模式下的广西-2.5、福建-020、福建-061杉木的成活率分别提高了4.02%、6.06%、7.39%;树高总增长量分别增加了8.31%、28.57%和6.55%;地径、冠幅和新枝分支角度均略低于于未进行花生间作的对照组;不同种源的杉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均为不对称双峰曲线,其中净光合速率Pn的大小依次为:广西-2.5>福建-020>福建-061;花生间作模式和未间作的杉木纯林的光响应曲线趋势一致,依次为:广西-2.5>福建-020>福建-061。研究结果可为科学优化杉木幼林套种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刘化桐  蔡宏明  
By taking split plot design,two year ol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lones were tested.Six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and ten clones were u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nese fir clones.The difference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思祖  林开敏  吴擢溪  
根据5a长期定位观察结果,本文应用两模型参数t检验、弹性分析及边际分析法,探讨年时间序列对炼山与对照的杉木人工幼林养分流失的效应。t检验表明,不同处理在年时间序列上的铵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磷酸盐、钾、有机质流失模型的B、A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表明,年时间对不同处理的上述养分效应呈负效应,在炼山条件下,上述养分流失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215%、-1.214%、-1.215%、-1.215%、-1.241%、-1.214%,上述养分流失的边际量分别为-0.394kg、-0.033kg、-0.365kg、-0.023kg、-30.010kg、-59.421kg。在不炼山处理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振  吴凯  李智  吴明晶  马祥庆  吴鹏飞  
选择炼山造林后2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对所选取的平均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并测定各营养器官的C、N、P、K含量,分析炼山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炼山对杉木人工林地生产力具有不利影响.尽管炼山在初期对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有积极影响,但从第7年开始,不炼山的杉木林树高、胸径超过炼山后的杉木林,并且差距逐渐增大;至炼山后第27年,不炼山杉木林树高、胸径仍大于炼山杉木林.从生物量来看,不炼山处理林分生物量与炼山处理之间的差异虽未达显著水平,但叶、皮和根的生物量均明显大于炼山处理.未炼山的林分养分及C积累量均大于炼山处理后的林分,两种处理对于养分及C积累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对其他器官均未有明显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