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6)
2023(1495)
2022(1230)
2021(1328)
2020(1038)
2019(2323)
2018(2314)
2017(4065)
2016(2219)
2015(2544)
2014(2510)
2013(2442)
2012(2376)
2011(2234)
2010(2409)
2009(2361)
2008(2314)
2007(2075)
2006(1803)
2005(1825)
作者
(6269)
(5236)
(5140)
(4946)
(3468)
(2542)
(2382)
(2299)
(1969)
(1949)
(1933)
(1867)
(1805)
(1802)
(1793)
(1688)
(1619)
(1607)
(1572)
(1533)
(1518)
(1417)
(1318)
(1315)
(1254)
(1248)
(1185)
(1170)
(1125)
(1102)
学科
(10323)
经济(10310)
(6839)
(5053)
管理(4897)
(4506)
企业(4506)
教育(4301)
中国(3023)
理论(2925)
方法(2901)
政治(2888)
思想(2667)
经济学(2643)
(2311)
地方(2310)
数学(2093)
数学方法(2060)
(1965)
思想政治(1901)
政治教育(1901)
治教(1901)
德育(1882)
业经(1801)
(1753)
(1653)
(1465)
财务(1463)
财务管理(1460)
图书(1454)
机构
大学(35859)
学院(33585)
研究(12804)
(12170)
经济(11886)
管理(10473)
理学(8676)
中国(8564)
(8556)
理学院(8548)
管理学(8374)
管理学院(8290)
科学(7665)
(7394)
(6579)
(6523)
师范(6478)
(6178)
研究所(5972)
(5612)
浙江(5598)
师范大学(5394)
中心(5259)
(5094)
财经(4986)
北京(4842)
(4672)
教育(4630)
经济学(4444)
(4428)
基金
项目(19334)
研究(15039)
科学(14728)
基金(13300)
(11364)
国家(11229)
社会(9666)
科学基金(9180)
社会科(8902)
社会科学(8900)
(7935)
教育(7653)
基金项目(6628)
成果(6487)
(6417)
编号(6320)
资助(5603)
自然(5437)
自然科(5297)
自然科学(5296)
自然科学基金(5224)
课题(4870)
重点(4553)
(4495)
(4307)
大学(4153)
(4114)
(4097)
项目编号(3987)
教育部(3980)
期刊
(16946)
经济(16946)
研究(12326)
中国(8512)
教育(8116)
学报(7469)
(5428)
科学(5402)
大学(5320)
学学(4503)
管理(4441)
(4418)
图书(3933)
财经(3204)
书馆(3097)
图书馆(3097)
农业(2906)
(2705)
技术(2538)
经济研究(2527)
(2374)
金融(2374)
社会(2188)
(2151)
(2088)
业经(2052)
经济学(2018)
问题(1855)
(1802)
论坛(1802)
共检索到57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闫云  
在儒家经典中,《春秋》作为体现文明原理、王道宪章的“制作”,蕴含着儒家的法度意识和为后世立法的精神。南宋浙东学派政治思想家的《春秋》学论述,对他们道法一体、法度本位的经制事功学的建构起了催化作用。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陈亮等为代表的浙东诸儒,其《春秋》学思想与经制事功学之间呈现出一种政学相维的互动效果。他们将《春秋》中的立法精神落实在对宋代立国本旨的追溯和对纪纲法度的再造之上,倡导在南宋政治秩序重建中守护古典宪章统绪而塑造理想治体结构。由《春秋》学和经制事功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可见,浙东学者推进了宋代政治思想中有关国本意识、宪章统绪的理论自觉,并且对当代政治传统中的治体模式、纪纲法度进行了反思和再造,从而系统地建构了华夏文明立国所依赖的根本治道精神、宪制规模架构和秩序统合机制。南宋浙东政治思想家的此种努力,既表彰了近世儒家政教传统中隐没的宪章国本传承统绪和道法相维的治理模式,也丰富了中华文明传统中有关圣王宪章、立国根本、治体规模、经制成法的古典政治理论叙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坦  
本文首次提出实学伴随新儒学 (即宋学 )而生 ,不仅有“经世致用”之实学 ,而且有“躬行践履”之实学。经济思想是实学的重要内容与学理体现 ,宋代浙东学派讲求实利功效 ,开明清事功实学之先河。文章考辨宋代浙东实学赖以产生的地域经济文化背景与学术思想传承 ,通过个案考察具有代表意义的叶适的经济思想诸要论 ,阐释浙东实学经济思想的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 ,及其在社会形态演进中的历史作用 ,试图对实学的深入研究进行新的尝试。本文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 ,提出诸多不同于以往学术界成论的认识 ,希望对经济思想史、中国学术史、思想史、经济史、宋史、东南区域史等领域的研究有所促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范立舟  
浙江思想学术,始盛于南宋。因政治中心之转移而人才荟萃于东南,"浙学"遂趋繁荣,而以学派之成立及其学术传承之相对的系统性为鲜明特色,浙江遂为蔚为明清两代人文渊薮。南宋"浙学",以"事功学派"之突起及其郁勃繁兴最具思想魅力,其与理学思潮相关联而又独具特色的学术新领域的开拓,代表了某种新的价值形态的确立,并由此而对中国此后的思想文化产生深刻而久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黄鹏程  
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复古与立身志意融合统一。首先,浙东文人以体、法浑融的三代之文为起点,建构起宗经、尊古而审时的文学史观,“文”的历时叙述与“时”的现实关切紧密结合。其次,浙东文人聚焦古律之变,提倡诗歌音调的尚古。尊尚古体诗的创作风气与讲求协和音调、反对诗歌律化的理论旨趣相辅相成,寄寓了浙东文人的政治理想。再次,浙东文人的立身志意与文学正变观念相互交织,君子之志彰显文学师古的主体价值,形成“人”与“文”的精神同构。最后,“流而为文人”、正变诗风、复古气象等论说,关涉明代文学复古路径的意、辞分衍。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复古与明中后期转向审美化、精细化的文学复古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晓鹏  
尽管宋代道学曾经构成南宋浙学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但南宋浙学与道学并不属于同一个思想派别,更不能说它是道学的一个分支学派。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根本的差别,甚至构成了相互批判的思想对立和竞争。而南宋浙学恰恰正是在对宋代道学展开直接或间接的批判中实现了自己的发展演变和超越。它们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反映了转型期的唐宋社会变革的许多基本特征,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同时也展示了南宋浙学作为没有严格意义上传承师从的学脉关系和门户形式的独特学派所始终追求的"自为门庭"的学术独立性和思想转型的范式创新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邹晓翔  
试论日本明治中期“国民论派”陆羯南的政治思想邹晓翔陆羯南(1857—1907),日本明治中期著名的记者、国粹主义思潮代表性思想家之一。他提倡国粹主义,主张对外国民独立和对内国民统一的协调发展,强调政治的道德性,开展尖锐的政治批判。在当时众多的思想家中...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何斌  
明清的吴中与浙东两地在文学领域体现出地域优势,同时又具备辐射全国的力量,明初的浙东文人宋濂更是具有超越宗派、引领一代的影响力。在他之后,不同地域文学各自发展,吴中归有光、王世贞等以自己的理论创作影响文坛,钱谦益更是努力秉守正脉,努力融合不同地域传统的优势,为明代文学的总结与清代文学的开拓做出贡献。黄宗羲与清代全祖望等浙东后学在继承地域传统的同时,也对吴中等地文学进行了批判学习。两地文人在继承各自道统、文统的基础上就学术、思想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不断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根据各自时代的特点提出新的见解,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学不断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汉文  
印度政治文化传统和现代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构成了印度地缘政治思想的两大历史渊源。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历经了独立前、冷战时期与冷战后三个发展阶段,印度所在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是其研究重点,其主要理论观点呈现出极强的继承性,体现出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印度地缘政治思想融合了浓厚的地理受害者意识和基于地理基础之上的大国自信,反映出近现代以来印度国内社会集体心态的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对印度对外战略决策过程发挥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根良  束克东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崛起过程中,美国学派经济学家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成功赶超英法等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功不可没。该学派的核心思想表现为:制造业立国;贸易保护主义;政府的重要作用;高工资战略;教育、智力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美国学派不仅作为技术创新经济学、李斯特经济学说和庞巴维克-费雪资本利息理论的先驱等在经济思想史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而且其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特别是高工资战略对当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新文  戴芬园  
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基础。本文以农村公共服务网格化供给为研究对象,基于"政府-村庄"的双向分析框架对浙东"全科网格"的个案考察发现:农村全科网格一方面以权力下沉为建构动力,从层级结构、人财物资源、技术手段三方面强化自上而下的政府供给机制,使全科网格成为乡镇政府自村向下延伸的一级结构,并扮演着"公共服务代理人"角色;另一方面,以公共服务流程再造重塑运行逻辑,依托于需求表达、问题处理、配套机制的再造,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格局,纵横交错间完善自下而上的村民诉求表达与流转处理,在双向互动中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网格化供给的实践,但仍存在一些实践性矛盾,如主体单一、经费不足、一元化一刀切、技术理性膨胀等。为此,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需从"网格化供给"走向"网络化供给",其发展路径是在融合社会多元力量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明晰公私边界,同时规避碎片化、一刀切供给,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细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彭鹏  
自汉代至赵宋王朝建立,儒家探讨经权问题大多认同《春秋公羊传》"祭仲知权"的论断,并以"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作为经权关系的经典表述。北宋儒者在"尊王"思想指导下,对《公羊传》"祭仲知权"的判定大力批驳,否定《公羊传》的经典地位,动摇了自汉以降儒家探讨经权问题的经典依据。程颐顺应此潮流,明确反对"反经合道为权"这种观点,主张回归《论语》《孟子》,重新诠释经权理论,提出"权亦是经也"的观点。他的经权思想,是政治立场先于理论论争,改变了《论语》《孟子》以及汉儒探讨经权问题豫设的语境,回避了对《论语》当中记载的孔子行权之事及《孟子》书中涉及的行权之例的探讨,存在理论缺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婷  
阶层分化村庄中,村庄自治为密集利益引发的派性斗争所主导,上层经济精英掌控了话语权。在选举层面,大多数村民尤其是中下层的村民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在决策层面村民自治却超越了上层的主导,大部分村民的意志在决策的过程中得以表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决策。在选举的过程中,村民参与对于选举结果的影响无非是哪一边的上层来当村干部,自身没有办法参选,不同的选举结果与大多数的中下层村民之间的利益关联并不强。而在利益密集的阶层分化村庄,决策往往意味着利益分配方案的制定,这与村民的直接利益存在较强关联性。而且村民能够通过国家在场的力量,影响决策方案的制定,维护自身的利益,对上层主导的派性斗争进行制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婷  
阶层分化村庄中,村庄自治为密集利益引发的派性斗争所主导,上层经济精英掌控了话语权。在选举层面,大多数村民尤其是中下层的村民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在决策层面村民自治却超越了上层的主导,大部分村民的意志在决策的过程中得以表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决策。在选举的过程中,村民参与对于选举结果的影响无非是哪一边的上层来当村干部,自身没有办法参选,不同的选举结果与大多数的中下层村民之间的利益关联并不强。而在利益密集的阶层分化村庄,决策往往意味着利益分配方案的制定,这与村民的直接利益存在较强关联性。而且村民能够通过国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东耳  
提起浙江绍兴,人们大都知道这里的咸亨酒店、三味书屋、古桥行道和鲁迅、闰土、祥林嫂等……。却很少有人晓得在绍兴近郊的南宋六陵;在这里,先后埋葬着六位南宋皇帝的遗骸。 南宋六陵位于今天绍兴市东南约20公里的攒宫山,距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约六、七十公里。此地埋葬的是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之前的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