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8)
- 2023(7923)
- 2022(6638)
- 2021(6042)
- 2020(5056)
- 2019(10993)
- 2018(11195)
- 2017(20034)
- 2016(11444)
- 2015(13077)
- 2014(13537)
- 2013(12832)
- 2012(11947)
- 2011(10662)
- 2010(10915)
- 2009(9714)
- 2008(9553)
- 2007(8835)
- 2006(7633)
- 2005(6885)
- 学科
- 济(43797)
- 经济(43757)
- 管理(36253)
- 业(32474)
- 企(25780)
- 企业(25780)
- 方法(15955)
- 农(14033)
- 数学(13740)
- 数学方法(13579)
- 技术(13577)
- 财(12481)
- 地方(12453)
- 中国(12437)
- 学(12065)
- 环境(11045)
- 农业(9815)
- 理论(9510)
- 业经(9223)
- 制(9135)
- 体(7726)
- 务(7709)
- 财务(7680)
- 财务管理(7665)
- 划(7430)
- 教育(7297)
- 企业财务(7229)
- 地方经济(7166)
- 技术管理(7139)
- 教学(7127)
- 机构
- 学院(160991)
- 大学(156601)
- 研究(60998)
- 济(60105)
- 经济(58599)
- 管理(54827)
- 理学(46109)
- 理学院(45524)
- 管理学(44555)
- 管理学院(44280)
- 中国(43580)
- 科学(40229)
- 农(35528)
- 京(35164)
- 所(32662)
- 研究所(29845)
- 业大(28957)
- 财(28510)
- 农业(28221)
- 中心(27257)
- 江(27075)
- 技术(23376)
- 院(22503)
- 北京(22036)
- 省(21890)
- 范(21866)
- 财经(21534)
- 师范(21532)
- 州(21016)
- 经(19392)
- 基金
- 项目(111149)
- 科学(85308)
- 研究(79929)
- 基金(76373)
- 家(69514)
- 国家(69013)
- 科学基金(56727)
- 社会(47676)
- 省(47158)
- 社会科(45115)
- 社会科学(45106)
- 基金项目(40626)
- 划(39290)
- 教育(37690)
- 自然(37252)
- 自然科(36217)
- 自然科学(36205)
- 自然科学基金(35470)
- 编号(32543)
- 资助(30529)
- 重点(26900)
- 成果(26154)
- 发(25386)
- 课题(24771)
- 创(24131)
- 部(23435)
- 创新(22662)
- 计划(22199)
- 科技(20610)
- 科研(20608)
共检索到251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从党 李刚华 李贵勇 夏琼梅 邓安凤 刘正辉 王绍华 凌启鸿 丁艳锋
【目的】检验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RP)的适应性,并探索其增产机理。【方法】于2008—2009年在云南省6个生态区,以当地的主栽品种为材料,设置RP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调查叶龄、茎蘖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在6个生态区RP技术显著增产,2008年籼、粳稻分别增产16.0%和15.8%;2009年分别增产18.3%和15.3%;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RP技术增加穗肥的用量促进了颖花的分化并降低了颖花的退化,从而促进大穗的形成,提高了穗粒数。【结论】RP技术通过降低基本苗和高峰苗提高茎蘖成穗率,获得更多的有效穗,通过重施穗肥促进大穗的形成,显著扩大库容量,最终获得高产。基于此提出了...
关键词:
水稻 立体生态区 水稻定量促控 增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义丰,王大生,刘勇
水稻稻茬小麦因水稻收获晚、适耕期短、整地困难、播种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很难适期播种,加之水稻稻茬土壤板化,理化性状差,导致稻茬小麦的单产长期低而不稳,在200kg上下徘徊。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以旱作水稻替代水稻,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作水稻比水稻早熟10天,并能调整土壤理化性状,旱作水稻稻茬小麦比水稻稻茬小麦增产100kg。
关键词:
旱作水稻,稻茬小麦,增产栽培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太一梅 袁琼芬 杨从党 徐光辉 毕艳芳 金振华
2009年至2010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小区试验和多点对比试验,以当地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稻瘟病发病程度。结果表明,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叶瘟和穗瘟均有控制作用,在发病前期、中期较明显,并可推迟10 d左右发生叶瘟,其中在水肥调控的前提下,扩行处理(26.4 cm×9.9 cm、33 cm×16.5 cm、29.7 cm×13.2 cm、19.8 cm×19.8 cm)对穗瘟的控制率在36.04%~53.15%,与其他处理控制率差异显著;而到发病后期,尤其是在稻瘟病偏重发生年份和感病品种中,差异则不明显。生产上应用该技术作为控制稻瘟病的综合措施之一,对减少农...
关键词:
稻瘟病 水稻精确定量技术 控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康荣 汪晓春 刘军 罗显树
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是改造低产水田、促进水稻高产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对10个试验点产量的统计分析,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比对照增产1291.5kg/hm2,增19.7%,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因子的分析表明: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有效穗、穗总粒和穗实粒,分别增加11.3%、10.7%和10.5%,而千粒重的提高则不明显。该项技术在具体操作上,要严把杂交种、旱育秧、全层肥、湿润管、群体优5个技术关键。
关键词:
水稻 全程地膜覆盖 湿润栽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友斌 叶永印 Ibrahim
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对水稻旱种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播种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与基肥施氮比例和播种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播种密度一定和施氮水平较低时,氮肥应先满足中、后期群体之需要而作穗肥施用,基肥施氮比例不应超过50%;而在施氮水平较高时,氮肥施用应以基肥深施为主,基肥施氮比例应占总施氮量的72·5%右左,其余视苗情作穗肥施用较佳。选择生育期较短、高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是水稻旱种成攻的关键;选用适当的除草剂并进行有效除草是水稻旱种成攻的保证。
关键词: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播种密度 穗肥 生育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景蕻 李刚华 张应贵 罗启荣 杨从党 王绍华 刘正辉 王强盛 丁艳锋
【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
关键词:
水稻 精确定量栽培 高海拔 株型 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朴
生态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本文论述了杂交水稻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将其概括为:在优化种植模式和选用优良组合的基础上,采用培育壮秧、适龄早栽、壮秆健身栽培、科学水肥管理和协调库源矛盾实现高产;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水稻专用肥和改进施肥措施实现减量精确施肥;运用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辅之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污染。2005—2008年在浙江省温州市推广应用该项技术174500hm2,产量增加745.5—873.5kg/hm2,累计增产稻谷143700t,增加效益3.36亿元;同时较大幅度减少了稻作过程对环境的面源污染,实现生态高效栽培的目标。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生态 高效 栽培技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粱作为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主要作物,在谷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淀粉是高粱子粒的主要成分,高粱子粒的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决定着高粱子粒的品质,并对子粒的出米率、适口性及酿造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该项目通过分析高粱子粒淀粉积累规律以及与淀粉积累有关的内(品种)、
关键词:
生态区 高产栽培技术 高淀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董洋阳 倪晓诚 杨波 龚金龙 常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栽培方式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区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4种类型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采用手栽、机插和直播3种栽培方式,在苏南太湖稻区常熟(31.4°N)、苏中里下河稻区姜堰(32.3°N)与兴化(32.6°N)和苏北淮北稻区东海(34.5°N)3个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直播最低;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每667 m2分别减产20—50 kg和8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饶鸣钿 蔡龙淼 苏迎平
水稻软盘育秧抛栽的效益及配套栽培技术福建省沙县农业局饶鸣钿蔡龙淼福建省三明市农技站苏迎平水稻利用塑料软盘育秧进行抛栽移植是一项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法。沙县1994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取得成功。1995年在双季早稻、再生稻、单季稻上示范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国 张大学 张鸿
在四川盆地的春、夏旱常发区,秧苗受旱后不能及时移栽,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通过模拟和实际受旱两种条件,研究了迟栽对秧苗及其本田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旱地培育长龄大苗秧的栽培技术对策,可显著增强秧龄弹性,早插增产,迟栽亦能获得较高产量,减轻灾害损失,变被动受旱减产为主动抗旱减灾增产。
关键词:
水稻,迟栽,秧龄弹性,旱育大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国 谭中和
针对四川的生态特点,提出了四川水稻生态适应性栽培对策:抗灾避灾高产稳产的旱育秧技术;避高温伏旱和耐迟栽的栽培技术以及充分利用晚秋光热资源,提高全年生产力的复种技术。同时,本文总结了大面积高产(7.5t/ha)和超高产(9.0t/ha)的基本技术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勇 宁波 刘玉文 胡慧 王安东 李加华 夏琼梅 邓安凤 杨从党
2010~2011年,在临沧市以再生力强的高产组合宜优673为材料,在头季稻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创造高产的基础上,设置播期、促芽肥用量及施用时期、留桩高度、不同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探索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种植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均比当地高产栽培技术增产,两季增产3.21 t/hm2,增22.22%,其中再生稻增产2.16 t/hm2,增132.90%。在云南再生稻头季应在2月20日以前育秧,4月中旬前移栽,8月中旬前收获,再生季于10月中旬收获;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的产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要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必须确保头季稻的高产。在云南省再生季的精确定量栽培技...
关键词:
再生稻 精确定量 栽培技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树东
为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温、光、水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挖掘单位面积的生产率,提高棉田的综合效益,致富农民。笔者于1997、1998年连续两年进行了棉田的“双百三千”(棉花亩产200斤,产值3000元)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并研究出一套适应本地棉田“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冬林 屠乃美 关广晟 邓小华
水稻少免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技术,对中国水稻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综述了稻田免耕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免耕对稻田土壤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微生物和酶等方面的影响,免耕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免耕的生态、经济效益.
关键词:
免耕 稻田 土壤肥力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