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60)
2023(11031)
2022(8828)
2021(8328)
2020(6715)
2019(15205)
2018(15671)
2017(28227)
2016(16103)
2015(18579)
2014(18981)
2013(17718)
2012(16169)
2011(14526)
2010(15057)
2009(13867)
2008(13917)
2007(13201)
2006(11707)
2005(10592)
作者
(44439)
(36766)
(36585)
(35180)
(23304)
(17436)
(16847)
(14179)
(14000)
(13799)
(12560)
(12423)
(12141)
(11711)
(11613)
(11266)
(11156)
(10875)
(10859)
(10626)
(9509)
(9099)
(8909)
(8765)
(8573)
(8396)
(8132)
(8120)
(7485)
(7481)
学科
管理(49585)
(47885)
经济(47782)
(39832)
(34486)
企业(34486)
中国(18070)
(17389)
(17075)
(16585)
业经(14540)
方法(14209)
理论(13778)
(12569)
教育(12192)
(11475)
地方(11310)
教学(11242)
(11015)
银行(10994)
(10490)
数学(10471)
数学方法(10269)
(10263)
财务(10206)
农业(10173)
财务管理(10167)
(10053)
金融(10046)
(9653)
机构
学院(215715)
大学(214352)
(74809)
管理(74768)
经济(72491)
研究(70109)
理学(61391)
理学院(60671)
管理学(59416)
管理学院(59009)
中国(55052)
(46760)
(42321)
科学(41847)
(38162)
(35052)
中心(33316)
(33210)
(31765)
师范(31395)
财经(30876)
研究所(30728)
(30476)
北京(29698)
业大(29440)
技术(28665)
(27538)
(26093)
农业(25577)
(24996)
基金
项目(132942)
研究(107019)
科学(101845)
基金(88492)
(75493)
国家(74711)
科学基金(63189)
社会(62653)
社会科(58815)
社会科学(58801)
(55717)
教育(52839)
编号(48218)
基金项目(45745)
(45534)
成果(43171)
自然(37648)
自然科(36681)
自然科学(36670)
自然科学基金(35980)
课题(35823)
资助(35438)
(30551)
重点(30514)
(29982)
项目编号(29542)
(28634)
(28585)
(28440)
(28179)
期刊
(97216)
经济(97216)
研究(68819)
中国(60644)
教育(45704)
(37079)
学报(32581)
(32247)
管理(31214)
科学(27459)
大学(25866)
技术(22736)
学学(22612)
(21603)
金融(21603)
农业(21324)
图书(18347)
业经(17199)
财经(15658)
职业(14788)
经济研究(13912)
书馆(13806)
图书馆(13806)
(13561)
(12113)
论坛(12113)
问题(11668)
(11330)
(10936)
财会(10810)
共检索到355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唯  张占龙  肖冬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实现新时代的奋斗目标,着眼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风建设要抓在前,党员队伍要经得住考验。作为新时代高层次人才灵魂工程师的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高校党员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与党风建设密不可分。新时代背景下党风建设遇到的既有新挑战也有新机遇,文章结合高校党员教师队伍的特点构建出了一种适应于新时期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并将其运用到支部建设工作中,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地加强高校党员教师的党员身份意识,使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整体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显著。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健武  周毅  田雅芳  
金融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性的专业,需要同时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切合实际的实践经验,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发,提出了以立体式实践培养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体系,其中包括教学场景、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四个维度。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应用和探索中,这一体系初见成效,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欢迎,也获得了学界同行的认可和业界的好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伟忠  
学风建设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文章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要求,从五个方面论述探索和实践行之有效的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宏  张书慧  
针对传统教材知识更新缓慢、编排设计缺乏人性化等问题,立体式实践教学教材建设需要打破传统按章节式编写的局限性,以全方位多样化的教学要素来保证教学内容的落实与实践教学过程的展开。为此,可围绕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生产实践和技能操作等因素,开发纸制、多媒体课件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资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新忠  邢晓  
在博士生教育改革政策推动与高校积极响应之下,我国博士生分流历经遴选分流、分流淘汰、分流退出等形态的更迭,不断朝着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成为高校改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优化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强化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举措。然而,现行以竞争与淘汰逻辑为主的单一式分流实践遮蔽了“分类培养与多元成才”的博士生分流的本质内涵与价值追求,致使分流成效不佳,亟待从分流目标、分流主体、分流方式、分流结果及分流保障等方面加以系统优化,构建以分流目标的人本性、分流主体的交互性、分流方式的多样性、分流过程的嵌套性、分流结果的发展性为本质特征的立体式分流模式,充分发挥教育分流在博士生教育改革中的功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兆珺  
大学生就业难备受社会关注,学者们针对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作为高校负责就业的教师,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全员参与的学生就业工作机制,促进了学生就业。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薇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致力于开展直达读者内心的阅读推广,创新、探索出"书香四季"阅读推广主题系列活动。在不同的季节,针对不同的主题,结合不同的特点,该学院图书馆推出不同的阅读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魅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精神,努力实现阅读推广常态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燕  陈文  
借鉴"翻转课堂"的理念,构建多维度立体式的文检课教学模式,将"慕课"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作为文检课教学的有益补充。该模式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文检课自身的特点,能克服"翻转课堂"、"慕课"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将该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可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国保   刘晓玉  
运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结合航空物流专业方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时间维、空间维、能力维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一个融合教学内容、条件、目标的航空物流专业方向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强  
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新的使命。面对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构建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榜样宣传教育"立体化",师德评价机制"系统化",师德奖惩机制"精细化"的"四化一体"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曦  石新明  潘小俪  刘丹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重要教育方针之一,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各高校努力按照中央要求,积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从2005年起,北京科技大学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开始了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索。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文波  熊经肇  李宗显  宋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呈周期性特点;国内资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刚性上升助推物价上涨将成为常态。价格调控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完善各级政府价格调控长效机制,成为迫切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勤勇  
本文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独特的“立体式管理体制”,其实质包括三个要素 :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分权——制衡”和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立体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概念的提出 ,有利于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所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晶晶  唐亚琦  
一、引言近年来,提高教育质量、夯实质量工程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对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孔夫子提出要因材施教。作为独立学院,其生源主要是二本录取线以下、专科录取线以上的学生,一般统称为三本学生。这些学生虽在学习成绩上与二本及以上学生存在差距,但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求新、求异意识强,乐意接受新事物,在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造力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三本院校培养的学生应与母体学校东南大学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区分开来,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