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1)
2023(8519)
2022(7019)
2021(6234)
2020(4852)
2019(10952)
2018(10940)
2017(19944)
2016(11090)
2015(12415)
2014(12747)
2013(12352)
2012(11938)
2011(11101)
2010(11413)
2009(10424)
2008(10195)
2007(9297)
2006(8586)
2005(7995)
作者
(34326)
(28463)
(28238)
(26686)
(18275)
(13533)
(12849)
(11134)
(11016)
(10249)
(9792)
(9552)
(9368)
(9049)
(9014)
(8752)
(8403)
(8259)
(8206)
(8131)
(7313)
(7098)
(6948)
(6620)
(6487)
(6439)
(6315)
(6201)
(5881)
(5862)
学科
(51823)
经济(51759)
管理(27285)
(24243)
中国(22017)
地方(20728)
(16664)
企业(16664)
(15458)
业经(12312)
方法(11489)
(11034)
地方经济(10883)
(10779)
农业(10633)
(10354)
(10218)
金融(10211)
(10103)
银行(10085)
(9928)
数学(9297)
环境(9275)
数学方法(9210)
(8619)
(8037)
理论(7932)
发展(7821)
(7794)
(7569)
机构
学院(159872)
大学(156161)
研究(64453)
(63508)
经济(61742)
管理(54423)
中国(48545)
理学(44505)
理学院(43839)
管理学(43032)
管理学院(42725)
科学(39967)
(36579)
(33637)
(30422)
研究所(30193)
(29495)
中心(28573)
(27108)
(24910)
师范(24619)
(23948)
北京(23755)
农业(23584)
业大(23375)
(22223)
财经(21877)
(21422)
技术(19680)
(19617)
基金
项目(101284)
科学(78876)
研究(76067)
基金(69311)
(60815)
国家(60233)
科学基金(50488)
社会(47166)
社会科(44563)
社会科学(44554)
(42004)
基金项目(36407)
(35045)
教育(33981)
编号(31688)
自然(30728)
自然科(29988)
自然科学(29981)
自然科学基金(29369)
(28783)
资助(27330)
成果(26497)
课题(24314)
发展(23355)
重点(23321)
(22969)
(20769)
(20692)
(19518)
创新(19416)
期刊
(84378)
经济(84378)
研究(54286)
中国(42384)
(29706)
学报(24982)
教育(23986)
科学(23697)
管理(21659)
(21094)
农业(20157)
大学(18596)
(18117)
金融(18117)
学学(17375)
业经(15655)
技术(14857)
经济研究(13092)
问题(12327)
财经(10489)
(10175)
(9773)
(9176)
图书(8193)
(8177)
论坛(8177)
现代(8050)
资源(8023)
商业(7918)
科技(7856)
共检索到268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宁  陈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涉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由平面化向立体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立体城市是对空间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下运用立体交通和高效的城市运作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人口的集中化、生活的便利化以及生态平衡。立体城市注重地上和地下的空间利用,发展方式的创新以及立体交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它能较好地解决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立体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形态,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浒  李琦  承继成  
“数字城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数字城市的研究和建设将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共享、综合决策、技术集成的需求 ,是一个理想的平台。本文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并在研究数字城市产生背景、国内外现状之后 ,提出了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城市研究框架。并对数字城市所包含的关键技术和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耿小庆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研究数字城市的内涵及功能,建立从城市基础数据资源到宏观政策法规的数字城市系统模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方法与工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维波  
分析了现代城市发展背后掩盖的各种问题、矛盾及其生态学实质 ,指出建立生态文明观是现代城市摆脱困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最后 ,提出实施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雷黎  申金升  徐一飞  
一、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目前,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已逐渐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交通已成为北京21世纪城市交通的基本模式。 要达到交通可持续发展,应促使人们对交通需求管理进行深入地思考,特别是作为交通需求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客运结构,并在交通消费观念、提高交通效率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以及交通的资源环境利用等方面进行显著的变革,以期实现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彬  陈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经营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的辩证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林泉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这种滞后性 ,源自于认识上的误区 ,二元结构社会结构的束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观和城市发展中的现实矛盾。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解放思想 ,积极推进城市化 ,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管理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永林  王要武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概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系统结构,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对我国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宏  
建立 一 种能 综合 地 、完 整地 体现 城 市可 持续 发 展的 指标 体 系 ,是 一 项极 具 挑 战 意义 的 工 作 。本 文 在 对 国内 外现 有的 可持 续 发展 指标 体 系进 行梳 理 的基 础上 ,探 讨 了构 建城 市 可 持续 发 展 指 标体 系 的 基 本原 则 ,提 出 了 新 的城 市可 持续 发展 评 价指 标体 系 。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凡  苗韧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在现有国内外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评估体系,从资源安全、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创新驱动五个方面建立18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成51个二级指标,从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并提出基于物理概念和经济概念中能量流、经济流等相关模型的体系指标优化方法,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提供方法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凤中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城市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提出了真实储蓄率、多元综合指标、复合价值、可持续发展度的概念及模式。关于可持续发展城市指标值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求完善信息的采集,完备的监测系统,建立必要的评价程序和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凡  苗韧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在现有国内外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评估体系,从资源安全、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创新驱动五个方面建立18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成51个二级指标,从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并提出基于物理概念和经济概念中能量流、经济流等相关模型的体系指标优化方法,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提供方法支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鼓励。在发展指标上,不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德发  
可持续发展与统计黄德发改革新思维可持续发展与统计,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其实大谬不然。本文试图在阐述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揭示现有统计核算体系的偏失与改进办法。一、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抉择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似乎结成了孪生兄弟,它们正在这"二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