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72)
- 2023(13018)
- 2022(11386)
- 2021(10543)
- 2020(8767)
- 2019(19778)
- 2018(19544)
- 2017(37557)
- 2016(20715)
- 2015(22902)
- 2014(22692)
- 2013(22473)
- 2012(20368)
- 2011(18360)
- 2010(17909)
- 2009(16194)
- 2008(15557)
- 2007(13292)
- 2006(11469)
- 2005(9566)
- 学科
- 济(81751)
- 经济(81667)
- 管理(57503)
- 业(53660)
- 企(43708)
- 企业(43708)
- 方法(38358)
- 数学(33663)
- 数学方法(33338)
- 农(21783)
- 地方(19850)
- 中国(19771)
- 学(19344)
- 财(18594)
- 业经(17735)
- 农业(14956)
- 贸(14942)
- 贸易(14938)
- 易(14468)
- 环境(14460)
- 和(13468)
- 技术(12928)
- 理论(12305)
- 制(12187)
- 务(11827)
- 财务(11769)
- 财务管理(11753)
- 划(11237)
- 地方经济(11144)
- 企业财务(11115)
- 机构
- 大学(290754)
- 学院(289869)
- 管理(116288)
- 济(110310)
- 经济(107949)
- 理学(102545)
- 理学院(101352)
- 管理学(99519)
- 管理学院(99027)
- 研究(97575)
- 中国(69116)
- 科学(66155)
- 京(61344)
- 农(54416)
- 业大(50372)
- 所(49850)
- 研究所(46502)
- 财(46456)
- 中心(43629)
- 农业(43350)
- 江(39595)
- 财经(38625)
- 范(38157)
- 北京(38119)
- 师范(37661)
- 院(35627)
- 经(35216)
- 州(32993)
- 经济学(32149)
- 技术(30775)
- 基金
- 项目(213811)
- 科学(166636)
- 基金(154424)
- 研究(149263)
- 家(137772)
- 国家(136651)
- 科学基金(116011)
- 社会(93134)
- 社会科(88230)
- 社会科学(88205)
- 省(84913)
- 基金项目(83742)
- 自然(78676)
- 自然科(76793)
- 自然科学(76770)
- 自然科学基金(75349)
- 划(71933)
- 教育(67306)
- 资助(62538)
- 编号(59934)
- 重点(48147)
- 成果(46160)
- 发(46044)
- 部(45547)
- 创(44494)
- 科研(41587)
- 创新(41532)
- 计划(41427)
- 课题(40957)
- 大学(38491)
- 期刊
- 济(112943)
- 经济(112943)
- 研究(77853)
- 学报(54721)
- 中国(48401)
- 农(48225)
- 科学(47625)
- 大学(39629)
- 管理(39043)
- 学学(37788)
- 农业(33673)
- 财(32402)
- 教育(28188)
- 技术(22904)
- 业经(19821)
- 融(19375)
- 金融(19375)
- 经济研究(18286)
- 财经(17465)
- 业(17088)
- 科技(16354)
- 问题(14968)
- 业大(14961)
- 资源(14820)
- 版(14773)
- 经(14773)
- 图书(14471)
- 理论(13832)
- 技术经济(13508)
- 商业(13139)
共检索到395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晓辉 谷晓伟 何宏谋
黄河流域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赋存和循环条件产生严重影响,并影响入黄径流量,研究煤炭开采对水循环的影响,揭示河川径流变化机理,这对于研究黄河水沙变化机理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黄河中游窟野河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和建立YRWBM模型(Yellow River Water Balance Model,简称YRWBM模型)的方法,研究了窟野河流域煤炭开采对水循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开采是窟野河径流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1997—2006年,窟野河煤炭资源开采量为5 500×104t/a,减少水资源量为2.9×108m3/a,占这阶段径流变化的54.8%。吨煤对径流开采的影响量约为...
关键词:
水循环 YRWBM模型 煤炭开采 窟野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慧娟 师长兴 马小晴 刘慰
窟野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砒砂岩分布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是黄河中游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近几十年来该流域径流和输沙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深入探究窟野河流域产流产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对推进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突变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窟野河流域1955—2015年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弹性系数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定量估算了不同时期气候变化(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①61年间窟野河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并在1996年发生突变,且自2012年以来其水沙关系发生明显变化。②该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8.53%和81.47%,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59%和96.41%。以植被恢复和煤炭开采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该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减少的重要原因。③该流域多年的水土保持和其他人类活动已较大程度地减少了流域产沙,但同时也大幅度地降低了本已短缺的水资源量,未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参考之前的治理成效规划未来的水土保持工程和调整流域产业结构,达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秋艳 蔡强国 方海燕
风蚀在黄土高原风水蚀复合区的侵蚀产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窟野河流域神木水文站水沙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分析了风蚀对窟野河神木水文站以上流域产沙贡献的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风力的侵蚀搬运对窟野河流域产沙起着重要的作用。月时间尺度上,风沙入河量存在"存储—释放"的过程;风蚀产沙贡献在3月和11—12月出现高峰值,4—9月风蚀贡献率逐渐降低;冬春季节淤积的泥沙,在夏季逐渐被冲走,到了9月,把淤积的泥沙最大限度冲走而开始新的淤积过程;月时间尺度上风蚀贡献率与风蚀气候因子分布趋势一致;7、8两月的风沙贡献量占年风蚀贡献总量的80.5%,风沙贡献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约7.75×106t。季尺度上,夏季...
关键词:
风蚀产沙 风蚀气候因子 风水复合侵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昌明 郑红星
根据月降水、径流资料进行水循环要素分解,并应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7个主要的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对于兰州控制断面而言,地表径流有明显的减少趋势,而其它水循环要素变化的趋势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对于花园口控制断面而言,天然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的趋势十分明显,而降水、蒸散发、壤中流和土壤水分通量也都呈减少趋势,但变化并不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了用水量的增加、降水减少以及径流系数减小与黄河流域水循环变化的关系。水循环是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基本依据,黄河流域地处半干旱地区水循环具有垂向运动的特征,蒸发旺盛。因此,对黄河流域来说,应从其水循环的特征,考虑用水结构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纲胜,夏军,谈戈,吕爱锋
在广泛了解有关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资料条件和问题,提出了一种"水文循环机理-系统理论"相耦合的分布式水循环模型——时变增益分布式水循环模型(DTVGM),并建立了潮河流域分布式水文循环模型。实例研究表明,DTVGM的应用是比较成功的,基本上能够满足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
分布式水循环模型 系统理论 潮河流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文恒 姜银苹
研究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对于科学地制定区域农村用能政策,更好地认识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区域新农村、促进人地协调与社会和谐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陕西渭北"黑腰带"白水县的调查数据,深入探究采煤对农户生活用能造成的影响。研究认为,煤炭开采破坏耕地,农户的非商品用能大减,多依靠煤炭、电能等商品能源,户均与人均用能的数量较非采煤区少;煤炭开采影响农户收入,影响农户生活用能的费用支出、结构与水平、行为与模式以及用能的正常机理,造成生活用能的贫困,影响生活质量;采煤区的农户生活用能受农业生产影响小,煤炭与电能的利用受家庭总收入影响大,非采煤区的农户农业收入(农业生产)与非商品能源作物秸秆、薪柴显著正相关,家庭总收入与商品能源煤炭、电能、液化气、太阳能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反映了采煤对区内农户生活用能造成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农户生活用能 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道峰,刘昌明
本文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学研究中的一般模式,应用GIS与水文模型松散结合的方式,采用MS-VisualBasic可视化开发语言,以ESRI-MapObject地理信息系统组件为基础,构建了黄河流域水循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所涉及到的黄河流域水循环各类数据统一坐标、统一格式储存到平台中,为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和水文过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程浩 刘雪华
通过遥感解译识别煤矿区矿地的空间分布,利用G IS的空间分析,以遥感植被指数为基础,对山西省阳泉市煤炭开采活动对矿区植被的影响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区周边的植被指数随着与矿区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增大的幅度与距离呈现对数曲线关系,并在400~500 m的距离开始趋于稳定。从植被条件来看,阳泉地区煤炭开采活动的影响范围是在煤矿生产区边缘往外500 m的空间区域。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工作不应仅限于煤矿生产区,还应往外扩展至其对周边生态和环境产生强烈影响的空间范围。
关键词:
生态保护 3S技术 煤矿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玉 翟晓燕 张永勇 李淼 刘晓洁
水生态产品实物量计算是水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及价值实现的基础。为客观反映水生态产品价值量与水循环过程的联系,论文以黄河上游湟水河流域为例,采用流域水循环多过程模拟、情景分析和社会经济调查等手段,核算了1986—2015年水生态产品(水资源供给、水资源存量、土壤保持、洪水调蓄、水质净化)实物量及其价值,系统分析了水生态产品价值量组成及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湟水河流域1986—1995年水生态产品总价值量为604.81亿元/a,1996—2005、2006—2015年分别增加了10.87%、24.49%。水生态产品价值主要由水资源存储贡献(占比66.59%~69.53%),水库防洪价值、水资源供给、水质净化价值次之(分别占比18.91%~23.54%、5.08%~5.53%、4.77%~6.12%),土壤保持贡献最小(占比约0.02%)。从上游到下游子流域水生态产品价值量通常呈减小趋势,个别子流域由于有水利工程,水生态产品价值量明显增加。研究可为黄河上游流域水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翟禄新 冯起 张永明 郭瑞
水文循环的变化趋势分析是水文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武威盆地的水分循环与转化直接影响全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特别对下游民勤盆地的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根据武威盆地1956年~2000年降水、径流系列资料和农田灌溉用水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对盆地水循环要素进行分解,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检验分析了9个主要的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武威盆地1956年~2000年降水量和年总蒸散量没有明显增加;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盆地入流量、盆地出流量、盆地净入流量和土壤水分净通量均有明显的减少趋势;盆地内年土壤水分通量则变化趋势不明显。人类活动强化了盆地内水分循环,并没有使武威盆地水资源消耗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静洁 宋献方 刘相超 杨聪 唐常源 李发东 佐仓保夫 近滕昭彦
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作为水循环研究的示踪剂,揭示了永定河流域中下游地下水循环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并对浅层和深层地下水采样,进行室内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测定,分析了流域内深层和浅层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揭示了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是山前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在接受降水的补给后经过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山区受蒸发影响较小,平原区较大,尤其是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呈现出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水化学特征表现为自西部山区到山前平原至滨海平原,自浅层到深层,地下水的矿化度逐渐升高;平原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含水层之间存在明显的越流补给现象;沿海地区未发现海水入侵...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嘉欣 朱永楠 彭少明 赵勇 李海红 姜珊
社会水循环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密集区,深入研究其各个环节的能耗和碳排放空间分布及强度特征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社会水循环碳核算体系及碳排放综合测算模型,以黄河流域66个地市(州)为例,估算社会水循环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研究发现:2017年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最大,约是上游地区的7.4倍;在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四大环节中,用水环节碳排放量最大,其中居民生活用水的碳排放量最大,占用水环节碳排放的59.7%,占社会水循环总碳排放的54.7%,是社会水循环碳减排的重点环节;黄河流域社会水循环各环节碳排放强度依次为:用水>排水>供水>取水。针对碳减排重点区域和环节,提出了社会水循环节能降碳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水循环 生命周期 碳足迹 黄河流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永均 张绍良 侯湖平 李效顺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地域矿区煤炭开采引起的生态效应及其地域分异现象,为差异性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述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煤炭开采扰动生态系统要素,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其生态效应明显;这种效应在矿区内和矿区间表现程度和形式不尽相同,存在分异现象;影响生态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采矿扰动因子和本底生态条件。研究结论:开展矿区生态监测和修复需要分区对待,并探索其敏感性指标或建立综合性指标评价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县民 王喜莲
煤炭是我国主力能源,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经济新常态下的煤炭开采必须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的思想。文章在综合考虑煤炭开采中资源储量、开采成本、煤炭价格、技术进步、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炭跨期最优化开采模型,应用VC可视化编程、数值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煤炭开采产量分情景进行了模拟预测。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最优产量 优化模型 不确定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县民 王喜莲
煤炭是我国主力能源,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经济新常态下的煤炭开采必须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的思想。文章在综合考虑煤炭开采中资源储量、开采成本、煤炭价格、技术进步、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炭跨期最优化开采模型,应用VC可视化编程、数值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煤炭开采产量分情景进行了模拟预测。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最优产量 优化模型 不确定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