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6)
2023(7175)
2022(5939)
2021(5583)
2020(4629)
2019(10319)
2018(10210)
2017(19646)
2016(10020)
2015(10895)
2014(10062)
2013(9762)
2012(8605)
2011(7594)
2010(7639)
2009(7139)
2008(6834)
2007(5940)
2006(5064)
2005(4422)
作者
(24386)
(20587)
(20453)
(19167)
(13100)
(9751)
(9273)
(7760)
(7749)
(7206)
(6806)
(6793)
(6559)
(6426)
(6197)
(6183)
(6139)
(5920)
(5912)
(5746)
(5025)
(4775)
(4738)
(4668)
(4500)
(4496)
(4490)
(4410)
(4071)
(3990)
学科
(36208)
管理(34710)
(34115)
经济(34084)
(30921)
企业(30921)
(15139)
贸易(15132)
技术(14965)
(14816)
方法(13793)
(13671)
技术管理(11822)
数学(11181)
数学方法(11078)
中国(10616)
(9810)
业经(9615)
(9420)
(8108)
出口(8100)
出口贸易(8099)
(7875)
(7500)
银行(7490)
(7137)
农业(7094)
(6844)
金融(6844)
理论(6653)
机构
学院(129684)
大学(127921)
(58720)
经济(57767)
管理(55393)
理学(48154)
理学院(47737)
管理学(47248)
管理学院(46973)
研究(39083)
中国(33449)
(26471)
(24957)
财经(21120)
科学(20279)
(20148)
中心(20084)
(19263)
(18627)
经济学(18368)
(17402)
业大(16625)
经济学院(16619)
商学(16185)
(16043)
商学院(16022)
财经大学(15859)
研究所(15474)
(15302)
师范(15179)
基金
项目(89355)
科学(73430)
研究(69847)
基金(66463)
(56672)
国家(56159)
科学基金(50291)
社会(47172)
社会科(44949)
社会科学(44938)
(35950)
基金项目(35291)
教育(31791)
自然(30516)
自然科(29948)
自然科学(29944)
自然科学基金(29469)
(29197)
编号(27230)
(26059)
资助(25019)
创新(23157)
成果(21166)
(20289)
国家社会(20021)
重点(19679)
(19636)
(19369)
(18786)
课题(18553)
期刊
(62197)
经济(62197)
研究(41051)
中国(26869)
管理(22868)
(20546)
(18569)
金融(18569)
(17170)
科学(15500)
教育(15418)
学报(14294)
大学(12093)
技术(11954)
业经(11855)
学学(11246)
农业(10927)
经济研究(10533)
财经(10442)
(9128)
(9078)
科技(8481)
问题(8461)
技术经济(7634)
国际(7257)
商业(6648)
(6611)
(6248)
论坛(6248)
世界(6215)
共检索到197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绪江  王文岫  
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存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经济意义。在宏观面,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体现了中央银行窗口指导政策的有效性;在微观面,助学贷款的推广模式代表了行政推动型产品创新。立足于这两个层面,本文对湖北咸宁的助学贷款发展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助学贷款存在较大的供求缺口,直接原因是行政推动型金融产品创新对金融机构的激励不足和公共品式的过度需求;第二,中央银行窗口指导的“社会效益”目标与商业银行利润目标间的不一致是影响政策有效性的基本原因;第三,作为窗口指导,业务推广必须与利益导向相结合才能切实起到政策激励作用;作为产品创新,仍应坚持自发创新为主,行政推动为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莉  石晓春  
由于信用障碍,商业银行目前普遍不愿发放助学贷款。由政策性银行发放助学贷款,虽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助学贷款难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助学贷款的风险,最终可能形成大量坏账,由政府买单。助学贷款只能选择交易成本最小的制度。利用社保基金,通过社保卡向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贷款难和风险控制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尤玉平  卢太耀  张岳恒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是一个涉及众多利益主体的复杂系统行为,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多目标冲突下的困境。现代大学与助学贷款的特殊经济性质决定了高校助学贷款主要是知识贸易贷款,而金融产品的可分性使其业务主要是知识贸易金融合约,具有个人和社会双重知识型人力资本投融资性质,而且存在知识市场失灵的可能。助学贷款的成功发展既需要银行借助细分产品加强业务管理,参考知识周期确定还贷期限,依托信息优势拓展协同贷款,根据风险来源确定担保方式,同时也需要政府为平衡贷款利率实施差别财政补贴。高校助学贷款实质是基于知识贸易的教育金融工具和政策工具。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秀清  
调整信贷结构,实现贷款结构的合理化,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握好新贷款的发放,做到投入贷款的合理化和高效益;另一方面是要把原有的贷款充分搞活。因此,在当前调整信贷结构的过程中,要尽力排除那种以为优化信贷结构就是优化现有贷款投向,忽略对已放贷款的调整和管理的现象和做法。要搞活过去那些因为多种原因造成的呆滞、沉淀的贷款是有些困难的,但也是很可观的,以我市农行系统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楠  
文章采用单案例研究法,从机会窗口视角研究主业创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通过追踪案例企业60年发展历史发现,案例企业价值观从重长期利益转变为重短期利益,战略变革从重主业自主式技术创新转变为重技术模仿式创新和多元化战略,使企业价值形成了从高到低的下降趋势。从案例研究中得出如下结论:当机会窗口出现时,企业必然会作出战略变革来回应机会窗口;主业创新战略是应对机会窗口首要选择的方向;重长期利益的价值观会引导企业的资源配置向能够形成长期价值的主业创新战略倾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则祥  
我国自1999年6月正式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国家助学贷款工程不断推向深入。但是,这种以"政策性目标、商业化运作"为模式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其加以修正和创新,使之不断完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涛  
助学贷款的实行通过两条路径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一是助学贷款的实行会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进而通过人力资本的增加,作用于研发产出,提升了国家创新能力;二是助学贷款政策也是公共创新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会带来公共创新基础设施的改进,进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对代表国家创新能力的授权专利数和助学贷款指数单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助学贷款完善指数每提高1,国家创新能力会提高2%左右。对模型进行扩展,来探究不同年份的滞后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发现滞后一年的助学贷款指数对国家创新能力影响不大;而滞后2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建胜  刘向耘  
本报告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理论出发,探讨了助学贷款制度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分析了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特征及其问题。报告认为,我国助学贷款的最大问题是制度设计没有考虑供给方的市场主体利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设计。政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政策扶持力度小,助学贷款的收益与成本、风险不对称是导致目前助学贷款供需缺口巨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充分考虑供给方的市场利益、给予适当刺激是关键;提高政府的参与度,向银行提供必要的担保,调整贷款合同内容是促进此项业务发展的重大因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闫禹彤   史桂芬  
抑制“两高”企业过度投资,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是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2007~2021年,“绿色”窗口指导通过限制信贷投放以及强化融资约束遏制了“两高”企业的粗放扩张,减少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绿色”窗口指导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对劳动密集型“两高”企业的影响大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绿色”窗口指导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对经济增长总量和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倒U型影响。以“绿色”窗口指导为代表的非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在优化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关键作用,但长期而言,政府还应积极主动构建市场、完善市场机制,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司晓悦  王超敏  
大学生贷款还款率低最主要的问题是诚信缺失问题。笔者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解决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可以全面推行生源地贷款。这是既可以保证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够上学,也可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只要有能力,就会争取按期还款的好办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维  沈红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7年多来,始终未能解决其个人金融服务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政策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因此,基于金融"机构范式"的改革道路已走到尽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需要进行范式转换和新的路径选择。创新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整体思路,就是金融"功能范式"。据此思路,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应注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对现有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功能重新定位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社区银行参与国家助学贷款,并在开发二级市场前提下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竞争机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华模  
丰城市金融支持低碳循环经济的4+1模式,实质是指绿色信贷的窗口指导,加上组织保障、环保监督、绿色信贷、效能考评四大工作机制。创新窗口指导、促进绿色信贷的4+1模式,为丰城市低碳循环经济的崛起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全面推广绿色信贷,特别是为基层央行创新绿色信贷的窗口指导,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