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5)
- 2023(14581)
- 2022(12496)
- 2021(11630)
- 2020(9491)
- 2019(21642)
- 2018(21342)
- 2017(40181)
- 2016(22574)
- 2015(25661)
- 2014(25951)
- 2013(25073)
- 2012(23534)
- 2011(21513)
- 2010(22410)
- 2009(20908)
- 2008(20941)
- 2007(19283)
- 2006(17486)
- 2005(16439)
- 学科
- 济(91717)
- 经济(91591)
- 管理(70179)
- 业(64825)
- 企(54713)
- 企业(54713)
- 方法(32666)
- 中国(29822)
- 数学(27197)
- 数学方法(26652)
- 农(26398)
- 财(24880)
- 地方(23444)
- 制(23353)
- 业经(22974)
- 银(17847)
- 银行(17823)
- 农业(17214)
- 行(17207)
- 学(17183)
- 理论(17175)
- 策(16825)
- 融(16806)
- 金融(16803)
- 贸(16753)
- 贸易(16735)
- 易(16215)
- 体(15653)
- 技术(15000)
- 务(14503)
- 机构
- 学院(319759)
- 大学(319444)
- 济(129003)
- 经济(125912)
- 管理(118920)
- 研究(111052)
- 理学(99693)
- 理学院(98505)
- 管理学(96512)
- 管理学院(95876)
- 中国(86256)
- 京(69045)
- 财(65904)
- 科学(64211)
- 所(55984)
- 江(53496)
- 中心(50732)
- 研究所(49372)
- 财经(49317)
- 农(48544)
- 范(45365)
- 师范(44954)
- 北京(44598)
- 经(44322)
- 州(42600)
- 业大(41816)
- 院(40452)
- 经济学(38266)
- 农业(37055)
- 省(35977)
- 基金
- 项目(195881)
- 科学(154780)
- 研究(151136)
- 基金(138231)
- 家(117706)
- 国家(116599)
- 科学基金(100658)
- 社会(94160)
- 社会科(89127)
- 社会科学(89107)
- 省(79029)
- 教育(72425)
- 基金项目(70732)
- 划(65418)
- 编号(64045)
- 自然(62246)
- 自然科(60818)
- 自然科学(60809)
- 自然科学基金(59675)
- 资助(57845)
- 成果(55481)
- 课题(46825)
- 发(45891)
- 重点(44534)
- 部(43485)
- 创(41412)
- 制(40153)
- 性(39203)
- 项目编号(39000)
- 大学(38443)
- 期刊
- 济(160765)
- 经济(160765)
- 研究(106914)
- 中国(78987)
- 财(52514)
- 教育(52375)
- 管理(50382)
- 农(47053)
- 学报(43711)
- 科学(41524)
- 融(36669)
- 金融(36669)
- 大学(35330)
- 学学(31565)
- 农业(31380)
- 技术(30269)
- 业经(27257)
- 财经(24829)
- 经济研究(24656)
- 经(21418)
- 问题(20254)
- 图书(17853)
- 贸(17189)
- 业(16155)
- 坛(15759)
- 论坛(15759)
- 技术经济(15563)
- 国际(15557)
- 现代(15202)
- 统计(14880)
共检索到524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茹宁 李薪茹
院系单位制是制约我国跨学科机构规模化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开始在院系之外设置与之平行发展的跨学科机构,开辟了跨院系"外延型矩阵"、跨校区"三级构造"和跨校际"虚拟知识联盟"3种典型的外延型跨学科组织。外延型跨学科组织不仅克服了内置于院系的跨学科机构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而且在整合跨学科教育与研究、多校区建设方面显示出优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连生 文少保 方运纪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学科间的条块分割,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创新源泉也成为大学科研竞争力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大学认识到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在大学内部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晶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不断综合化和复杂化,高校中的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已成为高校实现其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高校跨学科组织的发展既离不开外部动力的推动,也离不开高校自身的重视。当前,我国高校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存在速度缓慢、缺乏活力、绩效不高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动力发生异化、组织发展动力逐渐减弱以及组织的目标动力出现虚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高校跨学科组织在动力方面的这些问题,就必须构建相应的组织平衡机制,通过有效的平衡机制促进跨学科组织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高校 跨学科组织 发展动力 平衡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申超
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我国大学中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困境主要是由于包括政府、高校、企业和专业学术团体在内的有关行为体,在促进跨学科组织发展的规制、规范和文化—认知制度要素上供给不足,以及现有制度要素内部的冲突和制度要素间的不协调所导致的。制度要素的供给不足与冲突主要表现在:政府旨在推动高校跨学科发展的规制无法得到大学内部及时而有效的规制响应;受传统系科制的影响,大学内部的学科规范仍然强势地挤压着跨学科规范的确立与实施;企业等民间机构作为跨学科研究重要助力者,其活力和效力尚未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实现;保守的学科文化与认知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跨学科共识的形成。
关键词:
跨学科组织 制度供给 新制度主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洋磊 张应强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成为学术组织创新的重要形式。我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在发展中面临着制度环境、组织架构、文化价值等多重冲突。工程化的大学治理思维、学科张力与权力冲突是其重要成因。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亟须向"内生性制度创新"变革,需要创设"共同抉择"的府学关系,构建跨学科协同创新体系,形成多元参与的资源竞争和成果评价机制,营造开放、信任的跨学科合作场域。
关键词:
学科制度 大学治理 跨学科学术组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连生 文少保
跨学科研究组织是当今大学研发创新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而以问题为中心的制度又是促进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为了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和难题,是学科至上还是问题优先,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张力相持。大学内部传统学术组织以学科为导向,虽有其优势,但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却陷入了困境。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进行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发展的制度安排,建立以问题为中心、任务为导向、团队为研究单位、基于合同管理的一种独立于院系的跨学科研究组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童欣欣
在清晰界定跨学科和跨学科学术组织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制约因素。针对现存问题,笔者从我国大学的管理体制、跨学科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投入机制、评价机制和社会网络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创新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跨学科学术组织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龙献忠 王静
为保障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顺利运行,必须了解跨学科组织的研究进展、特征情况以及运行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四个维度分析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运行的现状,并构建出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运行的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投入保障、文化保障、人才技术保障等体系。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跨学科组织 运行 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凡丰 项伟央 李文静
近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普遍把促进跨学科研究作为学校战略,设立支持跨学科的种子基金,建立研究中心,以吸引外部科研资助。这些策略是促进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条件,但可能会因外部科研资助情况的变化而波动。为了使跨学科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俊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当今大学进行知识创新的一项重要方略,女性研究就是西方大学中一项典型的跨学科学术,它的影响力已不容低估。但是,在以学科为建制的大学组织中生存,女性研究依然面临着许多组织上的困境。深度剖析女性研究这一跨学科的个案,可以为我们今天大学中的跨学科尝试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
大学 跨学科研究 组织策略 女性研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逸平
生态服务型经济是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是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生态服务型经济的缘起及特点;其次梳理了当前我国生态服务型经济的实践情况,考察了国内外实践经验,以此为基础,指出现阶段中国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面临的主要困境,即政策设计有待完善、生态修复体系尚未健全、生态资源转化效率偏低、内外监督体系不到位;最后提出我国未来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需以政策服务体系为支撑、以生态修复为先导、以资源转化为核心、以多层次监管为保障,推动地区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坤 王方芳 王振维
从促进大学跨学科组织成长发展的视野出发,运用访谈研究、扎根理论、问卷调查、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了由组织战略、组织任务、组织资源、制度设计、组织能力、组织运行、学科文化7个治理因素及21个项目共同构成的大学跨学科组织共同演进治理因素体系。研究表明:评价制度、利益分享制度、交流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政策法规、组织结构、发展模式、学科方法、问题导向、学科价值、战略定位、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学科导向、信息资源、认知优化能力是影响跨学科组织共同演进的关键项目,为大学跨学科组织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大学 跨学科组织 治理因素 共同演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坤 王方芳 王振维
从生态共同演进的视角,借鉴生态学及其共同演进的理论观点,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大学跨学科组织建设管理实践与共同演进的契合性,界定了大学跨学科组织共同演进的内涵,阐释了其特征与治理因素,并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治理策略,为大学跨学科组织共同演进的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忠英
环境问题是制约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共性问题。江苏作为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省份之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生态环保发展机制,突破制约发展的环境"瓶颈",对于促进江苏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建卿 李孟刚
在资源紧缺且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和国际竞争激烈的巨大压力下,我国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视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急需从制度建设层面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规范化发展。建议以政策引导促产业市场化发展;以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以PPP合作模式实现政企双赢;以国家合作为纽带,实施"引进来"战略;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关键词:
节能环保产业 核心技术 标准化 PP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