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1)
2023(6502)
2022(5106)
2021(4577)
2020(3949)
2019(8604)
2018(8405)
2017(16601)
2016(8828)
2015(9784)
2014(9656)
2013(9652)
2012(8676)
2011(7358)
2010(7594)
2009(7468)
2008(7780)
2007(7181)
2006(6488)
2005(6159)
作者
(24880)
(20813)
(20723)
(19342)
(13562)
(9789)
(9322)
(7922)
(7803)
(7589)
(7062)
(7013)
(6897)
(6584)
(6433)
(6207)
(6173)
(6096)
(5938)
(5923)
(5214)
(5042)
(5034)
(4865)
(4808)
(4727)
(4592)
(4535)
(4201)
(3971)
学科
(69162)
(66946)
企业(66946)
管理(48395)
(45853)
经济(45797)
业经(24062)
(19680)
方法(18876)
(18376)
(17446)
财务(17443)
财务管理(17438)
企业财务(16515)
技术(14419)
农业(14246)
(12120)
企业经济(11862)
数学(11647)
数学方法(11584)
(11305)
经营(11234)
(10810)
(10369)
技术管理(9916)
理论(9729)
(9252)
决策(8838)
体制(8453)
中国(8289)
机构
学院(136194)
大学(127720)
管理(61656)
(61215)
经济(60220)
理学(52512)
理学院(52146)
管理学(51776)
管理学院(51524)
研究(36671)
中国(32639)
(29430)
(26184)
财经(23177)
(23048)
(22243)
(20927)
科学(19735)
商学(18789)
商学院(18623)
业大(18129)
农业(17935)
(17782)
经济管理(17314)
经济学(17251)
(17243)
中心(17226)
财经大学(16659)
北京(16166)
经济学院(15641)
基金
项目(82696)
科学(68169)
研究(63559)
基金(61812)
(51552)
国家(50974)
科学基金(47087)
社会(42661)
社会科(40591)
社会科学(40579)
(34215)
基金项目(32861)
自然(29789)
自然科(29170)
自然科学(29165)
自然科学基金(28754)
教育(27654)
(27106)
(26063)
编号(25689)
资助(24099)
(21439)
成果(18980)
创新(18909)
(18534)
(18488)
(18135)
重点(17733)
国家社会(17558)
人文(16721)
期刊
(75466)
经济(75466)
研究(38498)
管理(29146)
(27930)
中国(25581)
(23090)
科学(16253)
业经(15988)
农业(15868)
技术(14602)
(13351)
金融(13351)
学报(13240)
财经(12076)
大学(11273)
学学(11116)
(11076)
经济研究(10770)
(10485)
技术经济(10335)
财会(10044)
问题(9581)
现代(8599)
教育(8457)
商业(8065)
会计(7844)
世界(7753)
经济管理(7465)
(6903)
共检索到207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丹  吉宏伟  郭晨  
在备受瞩目的软件行业,中小规模的企业在这个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中小软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引入“成长上限”的定义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讨论。首先总结中小企业“成长上限”的发展模型。归纳引起中小企业“发展上限”的四种基模,通过将中小软件企业分类总结其成长的一般规律。最后给出打破“成长上限”的方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巍  蒋青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洪涛  
文章以彼得.圣吉的系统思考及其"成长上限"系统基模为理论依据,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特点,基于安全绩效的影响因素如企业职工安全意识松懈、企业人力资源不足、企业决策层支持有限、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管理创新能力不足五个方面建构了一个企业安全管理"成长上限"系统基模。为了消除企业安全管理"成长上限",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泉  
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荣后,进入了一个徘徊不前的新阶段,即遇到了一个明显的成长上限。如何克服?本文应用系统基模的方法,提出了“成长与投资不足”系统基模及其不同于“症状解”的“根本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邢建国  
实现可持续成长是中小企业放大其经济功能的重要基础。按照“企业代”的概念,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包括“代内成长”与“代际成长”两种成长类型。企业理念更新、战略资源储备以及资本积累模式转换,是提高中小企业代内成长效率的基本要求。代际成长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现企业的代际推进,是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战略重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永亮  倪自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毓萍  
国有企业的改革再不要“头痛医头”了,必须在有效摆脱困境的前提下从以下关键环节入手,在入世后的内外冲击下,使国有企业力图通过竞争优势得以生存并取得更大地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孟雪辰  占迎  周吉峙  
为避免陷入因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产业关联的上游制造业新企业进入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造成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窘境,尝试从行业层面探索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效应的外部性。利用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研发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构造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跳跃性量化指标,以分配系数衡量不同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实证检验其如何影响新企业进入。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利于新企业进入,尤其是产业关联度高的上游企业,主要影响机制为使得产业关联度高的上游企业需求获取效率降低、技术转换频率增加,产生需求获取成本与技术转换成本吓阻效应;而且,中西部、高市场化水平的地区与低沉没成本、高规模经济的行业会受到更为显著的进入抑制作用,尤其长江经济带技术突破的新企业进入抑制力度远远高于样本总体平均水平。为了坚决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从优化重点区域高技术产业空间布局、鼓励新进企业与在位企业开展创造性合作、建设创新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与行政审批改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磊华  何海燕  常晓涵  袁伟  
大国战略博弈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背景下,推动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以《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实施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军民深度协同有助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当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它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军民深度协同通过提升军地联合技术研发能力与军民两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缓解军民协同企业创新资源压力等“三轮驱动”机制,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研究发现,军民深度协同可以助推军转民企业与民参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结论对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叶晓倩  
本文以外派管理人员(EMs)的职业生涯激励为切入点,在现有理论基础上构建了针对EMs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综合管理模型,并以中国远洋集团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中超  
企业各种成长理论从不同视角对企业持续成长的机制进行了解释,但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因至今存在争论,没有统一的结论,其成长机理也并不清楚,长期来企业持续成长的机制问题成为一个黑箱。本文试图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视角阐述导致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因和机理,揭秘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黑箱,从企业动态能力的角度提供一个企业可持续成长机制的整合分析框架,并为测度企业可持续成长性奠定相关理论基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树堂  
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问题成为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前因条件、所需要的动态能力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构建了动态能力作用于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机理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对于揭示动态环境条件下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刚  吴蔡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企业的外部社会关系对内部创新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对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却非常缺乏。基于战略决策理论,本文以江苏省420家高科技企业为被试对象,对企业外部关系对内部创新活动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外部关系(产业外关系和产业内关系)通过影响战略决策过程(信息多样性、决策质量和战略创造性)对内部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