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4)
2023(11738)
2022(9833)
2021(9311)
2020(7716)
2019(17373)
2018(17137)
2017(32831)
2016(17125)
2015(19000)
2014(18075)
2013(17161)
2012(15361)
2011(13478)
2010(13161)
2009(11460)
2008(10832)
2007(9243)
2006(7589)
2005(5751)
作者
(42045)
(35295)
(34925)
(33127)
(22405)
(16699)
(15828)
(13642)
(13498)
(12095)
(12008)
(11625)
(11005)
(10981)
(10572)
(10383)
(10345)
(10189)
(10098)
(9845)
(8301)
(8277)
(8202)
(8183)
(7950)
(7706)
(7560)
(7553)
(6900)
(6900)
学科
(66517)
经济(66456)
管理(53252)
(49863)
(42442)
企业(42442)
方法(30759)
数学(27270)
数学方法(26922)
中国(21450)
(17708)
技术(17576)
(16827)
地方(15657)
业经(15109)
技术管理(12560)
农业(11821)
(11362)
理论(10849)
环境(10624)
(10598)
财务(10556)
财务管理(10536)
(10170)
贸易(10163)
企业财务(10055)
(9841)
(9770)
(9702)
(9691)
机构
学院(217499)
大学(215952)
管理(92439)
(91262)
经济(89395)
理学(80821)
理学院(80023)
管理学(78787)
管理学院(78340)
研究(65988)
中国(49289)
(43303)
(40248)
科学(37496)
中心(32775)
财经(32655)
(31189)
(30093)
业大(29164)
经济学(28411)
(28214)
(27798)
师范(27557)
(27298)
北京(25818)
经济学院(25711)
研究所(25654)
(25515)
(24789)
财经大学(24760)
基金
项目(159875)
科学(129996)
研究(120637)
基金(118210)
(101173)
国家(100302)
科学基金(90065)
社会(79986)
社会科(75966)
社会科学(75951)
基金项目(63866)
(63489)
自然(57159)
教育(56358)
自然科(55988)
自然科学(55979)
自然科学基金(54985)
(52594)
编号(47834)
资助(45382)
(39299)
成果(36323)
创新(35855)
(35706)
重点(35606)
(34831)
国家社会(33741)
课题(32800)
教育部(31778)
人文(31364)
期刊
(92856)
经济(92856)
研究(60883)
中国(42622)
管理(35436)
(31114)
科学(27073)
学报(25759)
教育(25755)
(24247)
技术(22536)
大学(21820)
学学(20284)
(17375)
金融(17375)
农业(16949)
业经(16000)
财经(15526)
经济研究(14637)
(13469)
问题(13443)
科技(12063)
技术经济(11271)
图书(10484)
现代(10138)
(9975)
(9789)
(9510)
理论(9410)
(9392)
共检索到308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刚  王宁  
提高有效科技供给能力推动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根本途径。与要素驱动不同,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涉及技术研发,而且涉及市场、组织和制度等因素。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再到规模生产,创新充满不确定性,被喻为"达尔文海"。如何降低不确定性和增加有效科技供给,是创新型国家和城市建设的方向。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培育促进多元创新主体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突破创新的"达尔文海"效应和持续提升有效科技供给能力的关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栾惠  吕拉昌  黄茹  
创新驱动战略提出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积极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深圳是我国首个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其发展经验值得学习。本文梳理深圳本土创新型企业腾讯的发展阶段,分析深圳在产业政策、创新氛围、高交会与风投体系、人才政策和城市创新环境方面对腾讯的影响。发现深圳浓厚的创新氛围为腾讯诞生提供宽容环境,而高交会和风投体系的完善给腾讯的成长创造条件,而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和创新环境建设则贯穿了腾讯全部的发展阶段。最后,基于深圳建设经验,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尤建新  卢超  郑海鳌  陈震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内在的路径和模式。上海和深圳是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典范,在城市创新战略和驱动要素方面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构建完整的城市创新体系的基础上,以上海和深圳为例,对两市的城市创新战略和驱动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上海模式"和"深圳模式",可以为国内其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辜胜阻  杨嵋  庄芹芹  
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深圳作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模式"。深圳创新发展得益于其富有开放、包容、多元的创业文化,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的集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和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总结深圳创新发展的经验,本文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从培育创业创新文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配套金融支持体系、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营造创业创新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多方协同,最终形成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共建创新型城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瑜  
深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创新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当前改革存在着非国有股权对企业创新投资的效力提升能力不够,国有资产监管运营受层级设置限制,控制股东权利制衡机制需完善等问题。应树立落实混合所有制企业经济与社会责任法治理念,完善员工持股制度、实施优先股和黄金股制度,同时建立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深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推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杰  刘业青  
高等教育外部治理,尤其是政府与高校间的矛盾关系一直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深圳特区建立以来,其高等教育已在规模和质量、社会服务、合作办学与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高原多、高峰少",与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困境。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发现深圳高等教育存在办学条件、招生培养、办学自主权受限等深层问题,其根本症结指向外部治理的府学关系,也折射出国家治理的基本矛盾。当前,深圳面临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国家战略需求,为其高等教育突破外部治理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大学外部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深圳高等教育需要调整顶层设计,联动高校内部改革,培养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实现深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示范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德勇  李超  李项佑  
将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8年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存在滞后性;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政府战略引领、创新人才支撑、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而城市空间扩张的机制不显著;对于东部地区城市、"两控区"城市和规模较大的城市而言,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深圳市南山区产业人才资源调查与研究"课题组  
政府部门对提升区域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课题组以南山区企业为样本,调查企业在吸引和保留高素质核心人才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可供参考的建议,值得其他城市的有关政府部门学习借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佳  顾小龙  辛宇  
基于2008—2016年中国23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来自2363家上市公司的16566个观测值,利用三重差分方法的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的设立推动了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出向实质性创新调整;该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其对市场化程度较弱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财政政策和金融引导政策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初期地方政府发挥政策效应的两个重要工具;通过增加政府补贴中的发展型财政补贴,以及在社保基金的支持下实现了实质性创新的提升。研究结论为政府的"有为之手"在促进地区及其企业创新产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尤其是在市场的"无形之手"相对较弱的地区更是如此。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种照辉  高志红  覃成林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翟俊生  徐建国  徐广  
苏州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保障,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和行动计划,在制度创新上作出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苏州社会建设制度创新(一)实践大病补充医保模式1.以基本医保制度为基础,以大病商业保险为补充。坚持政府主导、机会公平、互助共济、可持续发展、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义霞  
滨海新区与深圳特区作为国家级发展战略,都担负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任,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赋予天津滨海新区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分析借鉴深圳特区的开发开放经验,对于滨海新区实现功能定位,发挥增长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概述深圳特区与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近期综合配套改革措施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文江  周吉萍  李林军  
本文梳理了世界产业革命与世界城市的形成过程,发现产业革命是世界城市形成的推动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深圳创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深圳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关于特色产业园区、风险投资、创新驱动、消费与产业升级、国际竞争产品与服务、国际语言环境及深港一体化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坚  
本文阐述了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论述了深圳创建国家创新城市的条件、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深圳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经谋  张书帮  
郑州商品交易所经历了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两个发展阶段。八年来,郑州商品交易所在交易方式、交割、信息系统、风险管理、运作机制、价格体系等方面的实践创新,以及在理论上的突破,使“郑州模式”成为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