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8)
- 2023(13207)
- 2022(11258)
- 2021(10239)
- 2020(8443)
- 2019(19247)
- 2018(19295)
- 2017(35787)
- 2016(19845)
- 2015(22656)
- 2014(23221)
- 2013(22710)
- 2012(21386)
- 2011(19567)
- 2010(19900)
- 2009(18590)
- 2008(18024)
- 2007(16523)
- 2006(15047)
- 2005(14017)
- 学科
- 济(94220)
- 经济(94106)
- 管理(59492)
- 业(51147)
- 企(41809)
- 企业(41809)
- 方法(28545)
- 地方(26503)
- 中国(23829)
- 农(23779)
- 数学(23770)
- 数学方法(23527)
- 财(22254)
- 制(21005)
- 业经(20724)
- 学(20276)
- 农业(15971)
- 体(15721)
- 地方经济(15415)
- 环境(14701)
- 理论(14445)
- 银(14096)
- 银行(14066)
- 融(13893)
- 金融(13885)
- 行(13469)
- 贸(13450)
- 贸易(13436)
- 和(13137)
- 易(12876)
- 机构
- 学院(286174)
- 大学(283239)
- 济(119688)
- 经济(116899)
- 研究(102556)
- 管理(101074)
- 理学(84348)
- 理学院(83270)
- 管理学(81812)
- 管理学院(81258)
- 中国(79480)
- 京(61734)
- 科学(61257)
- 财(58938)
- 所(52670)
- 江(52149)
- 农(47007)
- 研究所(46862)
- 中心(46755)
- 财经(44490)
- 经(39779)
- 业大(39727)
- 范(39381)
- 师范(38963)
- 北京(38310)
- 州(37880)
- 院(37347)
- 经济学(37140)
- 农业(36301)
- 省(35456)
- 基金
- 项目(178974)
- 科学(139415)
- 研究(134874)
- 基金(126056)
- 家(109219)
- 国家(108248)
- 科学基金(91722)
- 社会(84851)
- 社会科(80105)
- 社会科学(80086)
- 省(72728)
- 基金项目(66050)
- 教育(62017)
- 划(59354)
- 自然(56759)
- 编号(55918)
- 自然科(55297)
- 自然科学(55281)
- 自然科学基金(54260)
- 资助(51141)
- 成果(47415)
- 重点(41171)
- 课题(41129)
- 发(40323)
- 部(38919)
- 创(36589)
- 制(36561)
- 性(34882)
- 国家社会(34572)
- 创新(34311)
- 期刊
- 济(152739)
- 经济(152739)
- 研究(92554)
- 中国(69144)
- 财(49430)
- 农(43540)
- 学报(43305)
- 管理(41574)
- 科学(39375)
- 教育(36405)
- 大学(32880)
- 学学(30744)
- 融(29114)
- 金融(29114)
- 农业(28605)
- 技术(27271)
- 经济研究(23665)
- 业经(23252)
- 财经(23168)
- 经(20167)
- 问题(19502)
- 业(15332)
- 贸(14623)
- 技术经济(14372)
- 资源(13949)
- 版(13611)
- 现代(13460)
- 图书(13390)
- 世界(13153)
- 国际(12879)
共检索到466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松年
本文联系江苏实际,从三个侧面对突破体制瓶颈作了探索:一是突破跨地区结构调整的体制瓶颈,使涉及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联动调整;二是突破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瓶颈,增强城市与区域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三是突破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体制瓶颈,激活、增强和保护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力。入世后冲击波,首当其冲是政府。这就首先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管理经济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和行为方式,在突破现存的各种不利于入世的体制瓶颈上超前动作、大力作为。
关键词:
江苏经济增长 体制瓶颈 突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雷
本文在简要介绍特色经济的组织内涵与特征之后,深入分析了制约沿海特色经济区增长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对优势资源的过度依赖、对模仿创新的过度偏好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是制约沿海区域特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瓶颈因素,并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特色经济区 增长瓶颈 突破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忠英
环境问题是制约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共性问题。江苏作为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省份之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生态环保发展机制,突破制约发展的环境"瓶颈",对于促进江苏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树超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与提高质量应互为前提。职业教育吸引力越低,提高质量就越困难。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是考不上普通高中后的无奈选择。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类型的选择,归根结底是对培养质量与今后发展空间的综合认可度。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者,就业环境与劳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造成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很多,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其中,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瓶颈”障碍则是重要原因之一。 所谓“瓶颈”一般是指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亦称短线。本来,由于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是客观规律,各个产业、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总会以不同的速度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自芳
我国第三产业目前存在的总量滞后、结构性滞后和增长速度滞后的突出矛盾已经构成产业升级和迈向现代化的瓶颈约束。本文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 ,并通过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较 ,分析了这种瓶颈约束的客观现状 ,提出解除这种瓶颈约束的四大关键 :转变忽视第三产业的观念 ;加速服务业市场化 ;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
第三产业 经济增长 瓶颈约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良谋 路通 李宇 张媛媛 曹雁翎 韩雪莲 高杰
发达国家以"先污染后治理"的线性增长模式实现工业化的道路,这已经背离了当今的经济和资源条件。当前,环境污染日益成为抑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转变线性增长方式,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并以辽宁为例分析了节能减排对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作用,最后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环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江苏富民战略研究课题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德秀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成绩有目共睹。《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权威公布,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排名第29位,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但是,在创新制度(包括监管环境、商务环境等)、市场成熟度(包括信贷、投资等)等方面,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差距仍较大。实际上,就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而言,"创新驱动乏力"仍是转型阶段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并未伴随着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从而无法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金仁淑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和实践者。人才资源已成为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国家、企业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源泉,因此,如何解决东北经济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既是调整东北产业结构的深层次基础,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
东北经济振兴 人才瓶颈 人才战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东皇 孟范昆
投资和出口在江苏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特别重要角色,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在持续下降。作为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江苏的公共支出并未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江苏公共支出转型总体上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但也存在相关的问题。因此,应加快推进公共支出转型,增强江苏经济增长的消费驱动力。
关键词:
消费需求 居民消费 公共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莹莹 张明之
强势国家的能源控制是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中的能源瓶颈的首要原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单一性加剧了传统能源需求缺口,为强势国家控制全球能源流向提供了便利。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强势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构筑起符合其利益的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并通过国际产业转移、能源价格、消费导向等能源控制手段,将本国经济发展的能源约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普遍进入工业化阶段更是加大能源需求规模,全球能源紧张局势将长期存在。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摆脱全球经济增长能源瓶颈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玉光,杨京英
一、要重新认识基础产业的瓶颈问题 需求膨胀与经济调整、经济的过热与冷却、资源的短缺与缓解这一周期性的波动现象,似乎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法则。这一周期性的波动现象,从理论层次来看,根源在于宏观上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约束型、微观上广大企业层利益与风险不对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振宇 郭艳娇
计划单列体制是中国现行五级行政管理体制下对政府资源如何配置的一个有益尝试。这一改革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但对其研究却明显不足。本文采用历史演进主义的视角,分析了计划单列体制的改革属性,定量测度计划单列体制的分权程度,利用1978—2016年数据,实证分析计划单列体制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分析结论如下:(1)计划单列体制增强了中央的权力,倾向于集权而不是分权;(2)计划单列体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3)计划单列体制城市越多、财政单列项目越多,越倾向于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4)1994年之后,计划单列体制的集权特质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山东、浙江、辽宁三省的负向激励机制更大。
关键词:
计划单列体制 集权-分权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