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6)
- 2023(10484)
- 2022(8889)
- 2021(7826)
- 2020(6272)
- 2019(14239)
- 2018(13914)
- 2017(27275)
- 2016(14349)
- 2015(16143)
- 2014(16234)
- 2013(16353)
- 2012(16011)
- 2011(14945)
- 2010(15409)
- 2009(14270)
- 2008(13961)
- 2007(12295)
- 2006(11466)
- 2005(10620)
- 学科
- 济(94615)
- 经济(94538)
- 管理(40294)
- 业(37139)
- 方法(32085)
- 数学(28963)
- 数学方法(28818)
- 企(27734)
- 企业(27734)
- 地方(27222)
- 中国(26591)
- 农(19054)
- 业经(17241)
- 地方经济(16228)
- 财(15256)
- 学(14117)
- 农业(13633)
- 制(13088)
- 发(13069)
- 融(13051)
- 金融(13051)
- 环境(12568)
- 贸(12477)
- 贸易(12466)
- 银(12017)
- 银行(12009)
- 易(11847)
- 行(11702)
- 产业(9989)
- 和(9762)
- 机构
- 学院(219434)
- 大学(219053)
- 济(106582)
- 经济(104486)
- 研究(82567)
- 管理(81125)
- 理学(68471)
- 理学院(67614)
- 管理学(66824)
- 管理学院(66386)
- 中国(62464)
- 京(47606)
- 财(47149)
- 科学(45230)
- 所(40861)
- 财经(36903)
- 中心(36422)
- 研究所(36180)
- 经济学(34934)
- 江(33974)
- 经(33434)
- 农(31324)
- 经济学院(31205)
- 北京(30828)
- 院(30027)
- 范(29928)
- 师范(29695)
- 州(27422)
- 财经大学(27149)
- 业大(26784)
- 基金
- 项目(136292)
- 科学(109221)
- 研究(101864)
- 基金(100199)
- 家(85476)
- 国家(84750)
- 科学基金(73643)
- 社会(69405)
- 社会科(66077)
- 社会科学(66063)
- 基金项目(52493)
- 省(52282)
- 教育(45888)
- 自然(44178)
- 划(43966)
- 自然科(43171)
- 自然科学(43165)
- 自然科学基金(42406)
- 资助(41295)
- 编号(39155)
- 发(35664)
- 成果(32261)
- 部(30920)
- 重点(30673)
- 发展(29832)
- 国家社会(29459)
- 展(29383)
- 课题(28749)
- 创(27656)
- 教育部(27293)
- 期刊
- 济(130007)
- 经济(130007)
- 研究(77505)
- 中国(47095)
- 财(34887)
- 管理(32266)
- 农(29187)
- 科学(28216)
- 学报(27505)
- 融(25165)
- 金融(25165)
- 经济研究(22091)
- 大学(22003)
- 教育(21263)
- 学学(20731)
- 财经(20119)
- 农业(19744)
- 技术(19397)
- 业经(19250)
- 问题(18266)
- 经(17492)
- 贸(12980)
- 技术经济(12951)
- 世界(12357)
- 国际(11352)
- 商业(11329)
- 统计(11284)
- 发(11275)
- 现代(10982)
- 经济问题(10563)
共检索到354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楠 高明 杨琳
城市内部行政区划的合理分布和有效组合对要素配置效率以及协调平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城市采用区界重组的方式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界限、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谋求地区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市辖区之间的空间边界调整,采用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并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这一集约型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区界重组显著促进了经济发展,并且对相邻辖区存在溢出效应;相较于辖区细碎和辖区数量不变,辖区整合的政策效应更为明显;辖区整合通过激发边界地带活力、简政惠企和优化资源配置带来经济收益。本文研究为最优辖区规模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关键词:
区界重组 辖区整合 经济发展 行政边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玲玲 孙海鸣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区域调整非常频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是其重要动机。本文整理了全国1992~2012年间2245次地市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行政区划调整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1992~2012年整个时间段内全国行政区划调整对经济增长仅有微弱的正效应,东部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非常明显,中西部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1~2012年间表现为显著的正面效应,但在1992~2000年间表现为负面效应。可见行政区划调整并不总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时期甚至可能阻碍经济增长。换言之...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区域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士兵 祝培标
文章主要探究改革开放以来县市级行政单位改革(即"撤县设区"政策)对改革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采用1997—2014年长江流域192个县级市的统计年鉴数据。使用了PSM核匹配下的双差分方法分析县改区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县改区"政策确实能够给县域经济注入活力,并且通过研究随着时间推移各大经济指标的变化规律,发现政策实施时间越早,对经济促进作用越明显,最后通过双差分和PSM后的双差分结果的对比,表明匹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撤县设区 PSM 双差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士兵 祝培标
文章主要探究改革开放以来县市级行政单位改革(即"撤县设区"政策)对改革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采用1997—2014年长江流域192个县级市的统计年鉴数据。使用了PSM核匹配下的双差分方法分析县改区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县改区"政策确实能够给县域经济注入活力,并且通过研究随着时间推移各大经济指标的变化规律,发现政策实施时间越早,对经济促进作用越明显,最后通过双差分和PSM后的双差分结果的对比,表明匹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撤县设区 PSM 双差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君德 舒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行政区划、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在当前经济转轨、新旧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体制交替的新形势下,研讨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仅要打破传统思路,用新观念、新思维去探讨这一重大课题,而且要突出研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为 王媛
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央推动城市化的有力工具,而政府主导的城市空间扩张能否带来人口的集聚,有待实证检验。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地级市数据,本文利用2000—2004年发生的撤县设区实验回答该问题。采用熵平衡法和匹配法解决选择性偏误问题后,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显著提高了撤并城市市辖区城镇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这一变化并非源于户籍人口的增加,而主要来自本县(区)内和外省的人口迁入;同时,东部和市场潜力更大的城市获得了更高的人口集聚效应。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撤县设区促进人口集聚的实现机制,指出撤并后的区域市场融合和城市集聚经济有助于提升被撤并县市的企业生产率与就业,利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证实了上述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钊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四川地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分析这种影响。从1993年到1998年,先后对原南充地区、达县地区、乐山市和内江市进行了拆分,在保留原有四个地级行政区建制的同时,新设了广安地区、巴中地区、眉山地区和资阳地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自区域拆分后,新设地区和保留地区经济均取得了高于周边同类地区的发展速度,而这种拆分对新设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有更大的推动。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区域经济 四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军,温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薛华培
南通市地处江苏省沿江沿海经济发展轴交汇处,是省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东部重要的现代化港口、工业、贸易、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江苏省江海联运的枢纽和实施"海上苏东战略"的重要城市。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南通市在国内率先实现人均产值超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刚 盛誉 陈玥 吕杰
在我国经济整体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不均衡依然存在,不同行政区域间仍面临明显的市场分割,并催生出城乡信贷分割等严重危害企业发展的问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推动区域一体化、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实际举措及其经济后果成为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企业间融资趋同为切入点考察了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在微观企业层面的效果。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区域间的信贷市场壁垒被打破,被撤并县域公司与市辖区公司的融资结构明显趋同,且该趋同效应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此外,这种融资趋同也受到企业之间学习效应的影响,并主要表现为长期债务决策上的趋同。本文的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能有效打破行政区域间的行政壁垒,促进信贷资源流动,加速市县企业间融资协同,从而有力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行政区划调整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行政区划调整是否会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为此,本文利用2004年江苏省宿豫县实施的撤县设区这一事件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合成控制法分析撤县设区对宿豫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实施显著降低被撤并县的粮食产量。造成被撤并县粮食产量降低的原因来自政策的实施,并不存在其他偶然因素。撤县设区政策实施主要是通过降低被撤并县粮食播种比例和政府扶持农业力度两条途径对粮食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需要警惕撤县设区政策实施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行政区划调整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行政区划调整是否会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为此,本文利用2004年江苏省宿豫县实施的撤县设区这一事件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合成控制法分析撤县设区对宿豫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实施显著降低被撤并县的粮食产量。造成被撤并县粮食产量降低的原因来自政策的实施,并不存在其他偶然因素。撤县设区政策实施主要是通过降低被撤并县粮食播种比例和政府扶持农业力度两条途径对粮食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需要警惕撤县设区政策实施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淳 吕杰 盛誉 耿春晓
在国内市场分割的现实情境下,如何推动区域一体化,进而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成为重要命题。本文从微观企业入手,考察了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的区域一体化效果。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被撤并县域企业与市辖区企业的投资行为显著趋同,这一结果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本文从整体投资趋同中分离出了市县企业之间的投资学习效应。本文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能有效促进市县企业联动,推进区域一体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毅 冯奎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划调整使高等级城市可以利用行政手段调动和集聚更多的资源,获得了优先发展机会。然而,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当前逐步显现,表现为城镇空间过快扩张、中小城市发展活力受到抑制、不同层级城镇差距扩大等。文章认为,当前行政区划调整模式的制度红利已充分释放,制度运行成本增大,已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改革的基本条件,亟需通过行政区划改革,减少行政等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建立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机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模式创新。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城镇化 改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金龙
影响和制约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较多 ,其中行政区划就是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合理地调整与改革西部各省 (区 )的部分行政区划 ,将有力地促进西部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就目前来说 ,应重点调整和改革的主要有 :适当增设特别行政区或直辖市问题、自治州改地级市的可行性与积极培育城市群带的问题、撤并少数乡镇或个别县制问题以及个别行政中心需重新选择的问题等等
关键词:
西部社会经济 超常规发展 行政区划杠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