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0)
- 2023(12131)
- 2022(10160)
- 2021(9627)
- 2020(7893)
- 2019(17798)
- 2018(17721)
- 2017(33253)
- 2016(18490)
- 2015(20755)
- 2014(20801)
- 2013(20629)
- 2012(19547)
- 2011(17601)
- 2010(17997)
- 2009(16622)
- 2008(17112)
- 2007(15546)
- 2006(13944)
- 2005(13043)
- 学科
- 济(73309)
- 经济(73219)
- 管理(57073)
- 业(54152)
- 企(42986)
- 企业(42986)
- 方法(25673)
- 中国(25045)
- 地方(22360)
- 农(21488)
- 数学(21046)
- 数学方法(20729)
- 财(20606)
- 业经(18032)
- 制(17491)
- 银(16951)
- 银行(16931)
- 行(16139)
- 学(15600)
- 融(15159)
- 金融(15157)
- 农业(14604)
- 务(13623)
- 财务(13578)
- 财务管理(13533)
- 企业财务(12819)
- 理论(12737)
- 贸(12621)
- 贸易(12608)
- 易(12115)
- 机构
- 学院(255997)
- 大学(254577)
- 济(97692)
- 管理(95232)
- 经济(95099)
- 研究(90650)
- 理学(77906)
- 理学院(76844)
- 中国(75577)
- 管理学(75406)
- 管理学院(74870)
- 京(57110)
- 科学(56924)
- 财(51703)
- 所(47413)
- 农(45861)
- 中心(43214)
- 江(42638)
- 研究所(42311)
- 财经(38407)
- 业大(37080)
- 北京(36706)
- 范(35716)
- 农业(35661)
- 师范(35322)
- 州(35033)
- 经(34626)
- 院(32812)
- 省(32594)
- 技术(28497)
- 基金
- 项目(159361)
- 科学(123724)
- 研究(116768)
- 基金(112517)
- 家(98304)
- 国家(97342)
- 科学基金(82614)
- 社会(71689)
- 社会科(67600)
- 社会科学(67579)
- 省(63941)
- 基金项目(59197)
- 自然(53715)
- 划(53573)
- 教育(53004)
- 自然科(52424)
- 自然科学(52411)
- 自然科学基金(51451)
- 编号(47864)
- 资助(46714)
- 成果(40106)
- 发(38341)
- 重点(35887)
- 课题(34506)
- 部(33914)
- 创(32428)
- 性(30790)
- 创新(30379)
- 科研(30237)
- 发展(30236)
共检索到424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华强 范春梅 贾建民 王顺洪 郝辽钢
突发性灾害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灾害所导致的巨大风险感知是引发人们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反应的核心中介变量,是应急风险管理应考虑的中心问题。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基于重灾区的实际调研数据,分析重灾区公众在地震中的风险感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险感知理论模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风险感知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应对行为的作用机理,并为政府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和应急反应策略制定提供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淼
城乡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监管,不仅直接关系到应急决策政令的执行程度和执行效果,也关系到灾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但应急监管机制建设却进展缓慢,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并确立的监管模式,由于只是一种常态监管模式,其在应急状态下的监管力量、动力机制、方式手段、组织体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立足现有工作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应急监管模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监管机制 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淼
城乡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监管,不仅直接关系到应急决策政令的执行程度和执行效果,也关系到灾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但应急监管机制建设却进展缓慢,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并确立的监管模式,由于只是一种常态监管模式,其在应急状态下的监管力量、动力机制、方式手段、组织体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立足现有工作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应急监管模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监管机制 建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卫星 周洪建
大量事实表明,每发生一种重大灾害总会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形成破坏力远超单一灾种的灾害链现象。要有效防范灾害链风险,理清其形成过程、构建其评估模型是前提。在梳理国内外链式风险评估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链案例,初步提出灾害链风险评估的概念模型。①孕灾环境敏感性是致灾因子链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决定灾害链风险的链发概率,确定影响孕灾环境敏感性的因素及定量关系是评估关键;②灾害链中承灾体重复受灾导致脆弱性增大,脆弱性变化评估的引入将提高灾害链风险评估结果的精度。本文旨在为完善区域灾害系统理论,进一步推动灾害链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关键词:
灾害链 风险评估 概念模型 汶川地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华强 王顺洪 范春梅 贾建民
突发性灾害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使人们经历了巨大的恐惧心理过程。本文以汶川特大地震的实际调研数据为例,研究了突发性灾害中不同人群的恐惧心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受灾区域中风险感知、无助感和恐惧心理对公众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并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突发性灾害中公众恐惧心理的应急管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突发性灾害 恐惧 心理健康 应急管理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2008年5月13日,审计署作出开展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的决定;5月14日,审计署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做好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5月15日,审计署制定下发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工作方案;5月16日,审计署召开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动员会议,全面布置审计工作;5月19日,第一批审计组陆续开始对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和民政部、中国红十字总会等十一个中央级部门和单位的救灾款物进点审计。5月31日,审计署党组果断决定,从昆明特派办、重庆特派办紧急抽调30名业务骨干充实到四川重灾区审计组。与此同时,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取消了所有原定在四川省开展的审计项目及成都特派办在外地的审计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炼 贾建民
面对突发性灾害事件,及时、全面了解公众的风险感知水平对于实现有效的风险沟通和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网络搜索作为反映公众在突发性灾害事件下风险感知水平的指标,利用搜索引擎关键词分析方法,以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雅安地震为对象,从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两个维度分析了地震后公众风险感知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突发性灾害事件发生后,公众风险感知迅速跳上高位,并且集中在受灾害事件直接影响地区,之后呈指数形式快速下降,同时逐渐向非受灾地区扩散。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危机管理要针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动态变化进行调整,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公众的风险感知特征,引导公众积极克服危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汤敏 李仕明 刘斌
以"5.12"汶川地震重灾区代表性国有企业——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从能力、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研究了案例企业在地震中的灾害响应和恢复重建,分析了不同阶段组织韧性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中国管理情景下组织文化和社会网络在灾害应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案例企业的组织韧性具有内在"适应能力",呈现出"递进式"演化的特征。
关键词:
突发灾害 组织韧性 灾害应对 恢复重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霞
从熵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突发性自然灾害救援中社会组织管理熵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社会组织特定情形下管理熵值的测定模型,并结合日本经验,提出了增加负熵值减少正熵值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社会组织救援行为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熵 管理熵 突发性自然灾害 社会组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玲 宿洁 杨华东
对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递与理想的信息需求之间进行契合度分析,不仅可以规范媒体自身行为,还能帮助提高应急决策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本文以200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汶川紧急救援》的全部音频资料为研究素材,针对应急物资这一主题,选择"应急物资种类"和"应急物资接收方"这两个能够直接将广播报道与地震灾情开展契合度对比研究的核心要素,对历时19天共395万字的文字资料开展内容分析。由此了解我国应急广播信息传递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从而为提高媒体危机沟通效率和政府应急决策信息质量提出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兰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严绍兵 吕怀涛 万丛颖 刘畅 郭晓丹 刘丹丹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时间之长、涉及工作之繁、施行难度之大均为救灾活动之最,也决定了其成为救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战役,必然要求以大战略和长效机制保证救灾活动取得最终胜利。本文首先给出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研究综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出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时期全国性长期机制的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弘久 张捷
基于汶川"5.12"大地震前后(2008和2011年)分别进行的2次九寨沟景区实地问卷调研,将这2年的游客群作为2个样本组,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合感知可进入性测量模型,从组内、组间2个角度研究突发危机事件对游客感知可进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8年"5.12"大地震前的感知可进入性要好于2011年地震后;②游客出游后对于感知可进入性的评分都出现下降,说明当地实际感知可进入性较好,与游客出游前的感知可进入性存在较大偏差;③突发危机事件前,游客对于"人身安全"最为担心;突发危机事件后,游客对于"交通通畅"最为担心;④"5.12"大地震造成游客的感知可进入性明显下降,对于当地旅游业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造成了消极影响。
关键词:
突发危机事件 可进入性 感知 九寨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吉多 周荣 朱清海
在汶川大地震的应急管理中,各参与主体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在实际的运行中也会存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唯有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彼此信任、资源整合、互相协调、权责统一、共同合作机制,才能促进自然灾害有效的管理。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协同治理 汶川大地震 比较优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露 陈曦 陈宏 彭岷
汶川地震造成了极为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救灾过程中,应急物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汶川地震物资供给状况,分析总结了应急物流的五大特点:突发性、不确定性、供方主导性、弱经济性和非程序化决策。利用累计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从成都市运往灾区的救灾食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汶川地震中食品供给具有阶段性、相关性、需求层次性三大特点。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应急状态下如何合理供给物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应急物流 供给特点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