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61)
2023(17081)
2022(14611)
2021(13493)
2020(11174)
2019(25225)
2018(25150)
2017(47763)
2016(26076)
2015(28973)
2014(28842)
2013(28850)
2012(26894)
2011(24683)
2010(24807)
2009(22747)
2008(21974)
2007(19403)
2006(17342)
2005(15658)
作者
(78645)
(65340)
(64964)
(61726)
(41687)
(31378)
(29367)
(25674)
(24965)
(23321)
(22265)
(22079)
(20933)
(20850)
(20162)
(20090)
(19391)
(19377)
(18699)
(18572)
(16600)
(16238)
(15820)
(15053)
(14789)
(14500)
(14490)
(14382)
(13351)
(12790)
学科
(120701)
经济(120589)
管理(71973)
(67518)
(53952)
企业(53952)
方法(45873)
数学(39379)
数学方法(39005)
中国(32581)
(30085)
地方(29728)
(26595)
业经(25713)
(24830)
农业(20645)
(19970)
贸易(19957)
(19525)
(19244)
环境(17937)
(17276)
(17265)
金融(17264)
(17245)
理论(17227)
银行(17207)
地方经济(17087)
技术(16826)
(16572)
机构
大学(377875)
学院(375436)
(155844)
经济(152603)
管理(144746)
研究(135817)
理学(124657)
理学院(123166)
管理学(121111)
管理学院(120441)
中国(99425)
科学(84952)
(81837)
(70147)
(68611)
(67782)
研究所(63956)
中心(59590)
业大(59160)
(55463)
财经(54417)
农业(53197)
北京(52250)
(50690)
师范(50114)
(49394)
(48662)
经济学(46883)
(44866)
经济学院(41934)
基金
项目(253754)
科学(197612)
基金(182614)
研究(181680)
(161313)
国家(159951)
科学基金(135329)
社会(114817)
社会科(108785)
社会科学(108757)
(99343)
基金项目(97203)
自然(88281)
自然科(86164)
自然科学(86142)
自然科学基金(84580)
(84052)
教育(82033)
资助(74657)
编号(73123)
成果(59385)
(57936)
重点(57146)
(54923)
(52394)
课题(50848)
创新(48919)
科研(48317)
国家社会(47119)
计划(46635)
期刊
(179276)
经济(179276)
研究(115417)
中国(74632)
学报(65139)
(62111)
科学(57981)
管理(54100)
(49969)
大学(48207)
学学(45521)
农业(42689)
教育(40849)
(33193)
金融(33193)
技术(31562)
经济研究(29329)
业经(28703)
财经(26971)
(23210)
问题(23049)
(21741)
图书(21360)
科技(19342)
技术经济(19171)
理论(17619)
(17590)
商业(17406)
(16867)
现代(16860)
共检索到566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文进  廖荣荣  刘静  
从宏观经济政策角度来看,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策目标层面,包括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二是政策传导层面,包括微观经济主体渠道(个人和家庭、企业)和宏观经济渠道(消费、投资、进出口)。在这一框架下对已有的突发公共事件经济影响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可以提示突发公共事件的宏观经济属性,进而突出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密切关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纲  陈璟浩  
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回顾,目前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生命周期、网络舆情技术与系统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控制等方面,研究发现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理论与实践有待进一步融合,缺乏量化分析的体系与框架,微观层面分析有待深入,缺少网民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研究,可视化展示和监测技术将大有作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俞峰  颜菁  
人工收集和整理2012—2018年在中国市场上映的首轮院线电影信息数据,构建电影需求的嵌套logit回归模型,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准自然实验,来量化突发公共事件对电影行业复产复工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关于上映时间选择,在恢复营业后,如果所有因为疫情尚未上映的电影选择顺延上映能有效避免过度竞争的局面。第二,关于上映节奏控制,控制好未定档电影的上映节奏,保持适当的竞争能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其中,从11月份开始以每周两部的频率上映未定档电影的经济效益最佳。第三,关于上映方式选择,与线下播放相比,疫情期间选择线上播放能及时收回成本并有利于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实现。研究结论为电影行业制定复产复工策略提供依据,为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长琨  
突发公共事件事发突然、社会危害程度高,在审计全覆盖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救灾款物进行审计、及时公布审计报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应急审计实务现状,对目前我国应急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晓军  王开元  何泮  
针对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趋势,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对突发公共事件通过产业网络跨区域传播引发宏观经济风险进行分析。首先,本文使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网络模型,设定不同模拟情形对湖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扩散宏观经济风险的因素,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跨区域传染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传染对中间品的替代性、企业的破产阈值非常敏感,传染过程具有突变性,传染路径与产业网络结构有关。其次,本文重点考察不同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引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否相同,发现不同省(区、市)面临冲击表现出风险传播的异质性,总体上我国抗风险的能力逐渐上升;东部地区传染风险能力最强,东北、中、西部则较弱;最后,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下的风险传播能力具有高度相关性,供需两端冲击叠加会极大加剧宏观经济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跟踪审计已经成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主流模式。现有文献对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各主要问题已有不少讨论,但缺乏深度,且有些文献未贯穿审计逻辑。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各主要问题,从概念、原因、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及审计结果应用等方面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理论框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袁博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客体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存在多种情形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不同情形的委托代理关系各有其特征,相应的审计客体也不同。在这些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可能出现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因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针对代理人的审计制度,代理人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客体,其既可能是一个组织单元,也可能是这个组织单元的主要领导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的理论框架。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分为宏观时机和微观时机。宏观时机是指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全过程的哪些阶段进行审计;微观时机是指何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某个阶段进行审计。宏观时机选择有三种模式,从整体成本效益性来说,事前与事后审计模式最佳,全过程审计模式次之,事中与事后审计模式最次。微观时机选择有跟踪审计、年度定期审计、常规事后审计三种方式。基于成本效益原则,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和监测与预警阶段最适宜采用年度定期审计,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最适宜采用跟踪审计,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时效性要求很强的,采用跟踪审计,时效性要求有所降低的,采用年度定期审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结果可从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方式/审计时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阶段等多个角度来考察。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监测与预警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非应急事项)阶段,审计时机/审计方式是年度定期审计,审计业务类型有多种,不同审计业务类型的审计结果及其应用不同。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事项)阶段,审计时机/审计方式是跟踪审计,审计结果有实时性的审计情况通报、审计信息,以及定期性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移送决定书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准则是一个体系,可以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阶段、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时机和审计方式等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非应急状态下的审计准则采取业务类型模式,采用年度定期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总则、通用准则及各种业务类型的准则等内容。应急状态下的审计准则采取综合模式,采用跟踪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总则、审计内容、审计方案、审计跟踪、审计结果及其应用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主题、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标的和审计载体五个层级。其中,审计对象是代理人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审计主题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关注的中心事项,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的体现;审计业务类型是以审计主题为基础形成的;审计标的是对各个审计主题的细分;各审计标的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审计载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审计目标的正确定位是实现高效率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基础,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目标是委托人、代理人及审计机构希望通过审计得到的结果,委托人、代理人期望得到的结果是终极目标,审计机构期望得到的结果是直接目标。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终极目标是抑制代理人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以促使代理人更好地履行其责任。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直接目标是发现代理人履行其责任时存在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推动审计结果的应用。不同的审计主题,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的类型不同,相应的审计直接目标也不同,与审计主题相对应的审计直接目标是总目标,与审计标的相对应的审计直接目标是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分解。终极目标决定了直接目标的方向,如果在突发公共事件审计过程中无法实现直接目标,也就无法实现终极目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按委托代理关系及应对责任、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审计需求及其定位的逻辑顺序,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并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存在多种以资源托付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为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并将这些治理机制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审计作为治理机制之一,不直接履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职能,而是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主体的应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其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推动这些问题得到整改,其具体定位为制衡机制、监督机制和监视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主题、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标的和审计载体五个层级。其中,审计对象是代理人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审计主题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关注的中心事项,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的体现;审计业务类型是以审计主题为基础形成的;审计标的是对各个审计主题的细分;各审计标的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审计载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主要从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管理阶段、审计业务类型三个视角来考察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依据的总体框架,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依据的理论框架。突发公共事件的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和制度审计分别有各自的审计依据,将多个审计主题置于一个审计项目的综合性审计业务时,要按不同的审计主题来选择审计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