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49)
- 2023(18986)
- 2022(16222)
- 2021(15037)
- 2020(12585)
- 2019(28263)
- 2018(28157)
- 2017(52786)
- 2016(29209)
- 2015(32562)
- 2014(32246)
- 2013(31536)
- 2012(29184)
- 2011(26439)
- 2010(26480)
- 2009(24393)
- 2008(23495)
- 2007(20712)
- 2006(18383)
- 2005(16241)
- 学科
- 济(112628)
- 经济(112501)
- 管理(81383)
- 业(76502)
- 企(61768)
- 企业(61768)
- 方法(46082)
- 数学(39071)
- 数学方法(38606)
- 中国(33635)
- 农(32826)
- 财(28014)
- 地方(27528)
- 学(27326)
- 业经(27071)
- 农业(22107)
- 制(21828)
- 贸(21151)
- 贸易(21138)
- 易(20450)
- 理论(19953)
- 银(19092)
- 银行(19009)
- 环境(18621)
- 技术(18550)
- 和(18249)
- 行(18231)
- 融(18172)
- 金融(18163)
- 务(17403)
- 机构
- 学院(408195)
- 大学(407766)
- 管理(155193)
- 济(155067)
- 经济(151540)
- 研究(143383)
- 理学(133293)
- 理学院(131694)
- 管理学(129186)
- 管理学院(128458)
- 中国(105899)
- 科学(93006)
- 京(88534)
- 农(78206)
- 所(74355)
- 财(71010)
- 研究所(67972)
- 业大(67122)
- 中心(64796)
- 江(61781)
- 农业(61715)
- 财经(56109)
- 范(55946)
- 北京(55832)
- 师范(55228)
- 院(52027)
- 经(50900)
- 州(50071)
- 技术(47029)
- 省(45162)
- 基金
- 项目(280419)
- 科学(217436)
- 研究(200840)
- 基金(199275)
- 家(177006)
- 国家(175480)
- 科学基金(148119)
- 社会(123629)
- 社会科(116874)
- 社会科学(116845)
- 省(111941)
- 基金项目(105736)
- 自然(97891)
- 自然科(95600)
- 自然科学(95571)
- 划(94726)
- 自然科学基金(93837)
- 教育(92525)
- 编号(82831)
- 资助(81442)
- 成果(67462)
- 重点(63448)
- 发(62621)
- 部(59653)
- 创(58365)
- 课题(58027)
- 创新(54459)
- 科研(53936)
- 计划(52804)
- 项目编号(50856)
- 期刊
- 济(174530)
- 经济(174530)
- 研究(117829)
- 中国(85252)
- 学报(74761)
- 农(71648)
- 科学(64436)
- 管理(56669)
- 大学(54636)
- 财(53512)
- 教育(51469)
- 学学(51363)
- 农业(49281)
- 融(35495)
- 金融(35495)
- 技术(34868)
- 业经(31004)
- 经济研究(27957)
- 财经(26567)
- 业(25517)
- 图书(24720)
- 经(22753)
- 问题(22450)
- 科技(21287)
- 版(20876)
- 业大(19848)
- 理论(18948)
- 技术经济(18508)
- 商业(18466)
- 现代(17509)
共检索到609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旭 李阳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情境下谣言信息更易在网络上肆意横行,提高社交媒体辟谣信息传播效果,对于更好地发挥辟谣信息的影响力,抑制谣言信息传播、净化舆论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新冠疫情社交媒体辟谣信息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计算辟谣信息的综合影响力,利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融合信息传播主体特征和信息内容结构特征,探讨辟谣信息传播效果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进而提出若干思考和启示。[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内容结构均会对辟谣信息传播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别下的影响因素对辟谣传播效果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不尽相同,其中粉丝数、会员认证和链接比其他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强度更大,除链接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对辟谣信息传播呈现正向影响。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何音 夏志杰 翟玥 罗梦莹
【目的/意义】本文研究突发事件情境下媒体官方微博传播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媒体官方微博提供相关建议,有助于网络舆情传播的有序进行。【方法/过程】以"天津危险品仓库爆炸"事件为背景,以新浪官方微博为平台收集数据,选取了用户特征、文本特征和时间特征三个层面,并利用多分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各个因素对微博转发水平的影响、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对于媒体官方微博不同的转发水平,其各自的影响因素不同,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仁彪 尹春晓
[目的/意义]网络辟谣作为一种应对谣言传播问题的有效途径,增强辟谣信息的传播效果显得尤为重要。辟谣信息的传播效果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并且与谣言产生与传播的现实情境紧密相关,所以探讨多元情境中辟谣信息高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从多元情境视角出发,通过搜集微博与短视频辟谣信息相关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谣言类型、辟谣主体和辟谣渠道三个维度分别探究不同情境下辟谣信息高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差异。[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不同谣言类型、辟谣主体以及辟谣渠道中网络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不同情境下部分辟谣信息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这为现有研究中不统一的结论提供了区别于传统方差视角的解释机制。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1)探究多情境下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差异;(2)为人们理解现有研究中不一致的结论提供新的理论视角;(3)为组态分析方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辟谣效果 组合因素 多情境视角 组态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贾若男 王晰巍 孙玉姣
[目的/意义]从多角度分析网络辟谣信息主体的类型、相互关系、社区结构和辟谣信息传播效果,有助于发现关键的辟谣信息主体和有效的网络辟谣信息扩散模式,对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舆情引导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选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双黄连”辟谣事件,通过Neo4j构建辟谣主体关系网络,利用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划分网络社区;通过内容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网络辟谣信息主体的内容特征和辟谣策略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构建“主体-内容”二模网络,以分析不同信息主体和网络社区如何推动社交媒体中的辟谣信息传播以及行之有效的辟谣方式和辟谣策略。[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政府和大众媒体是网络辟谣中的主要行为者。政府最普遍使用反驳谣言的策略,大众媒体则与之相反。内容特征对辟谣信息传播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玥琪 王晰巍 王小天 邱程程
全球灾害事件频发,突发事件情境下的社交媒体风险管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对国内外突发事件情境下社交媒体风险管理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更好地为国内外相关学者提供风险管理的研究视角和启示,并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各类突发事件中应急管理体系和风险响应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借鉴。文章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为文献分析数据来源,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进行主题挖掘,呈现突发事件情境下社交媒体风险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内容,并分析突发事件社交媒体风险管理的新机遇及新应对。研究发现:从研究热点主题来看,社交媒体风险分析、社交媒体风险响应、社交媒体危机沟通及风险下的用户行为等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风险管理研究的新机遇包括社交媒体风险精准预警研究、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分析研究及社交媒体风险监测与决策协同研究;突发事件社交媒体风险管理的新应对包括风险应对理论研究、风险响应体系建设研究以及风险情报智能挖掘研究。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社交媒体 风险管理 研究热点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陈娟 刘燕平 邓胜利
【目的/意义】探究政务微博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引导网络舆情、治理网络危机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过程】运用八爪鱼软件采集影响力靠前的十大新浪政务微博数据,以转发数和评论数为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衡量指标,构建辟谣信息内容特征、文本特征对传播效果的回归模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谣言类型、辟谣方式、是否为原创、图片数量、是否有@符号对转发数有显著影响;谣言类型、情感程度、辟谣方式、是否为原创、内容长度对评论数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政务微博 辟谣信息 传播效果 影响因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宇桐 王晰巍 王楠阿雪 乌吉斯古楞
[目的 /意义]鉴于社交媒体推荐算法所带来的众多算法负面问题,研究社交媒体用户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算法抵抗行为,对我国的应急管理和舆情治理具有应用价值。[方法 /过程]基于福格行为模型(FBM模型)和风险信息寻求与处理模型(RISP模型)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的算法抵抗行为影响机理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触发维的感知风险变量正向影响负面情感反应;动机维的信息不充分变量正向影响算法抵抗行为。能力维的算法功能感知会通过信息不充分影响算法抵抗行为,算法FEAT感知直接影响算法抵抗行为。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算法抵抗行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对推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交媒体算法治理和应急舆情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邱程程 贾若男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期间,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并扰乱社会秩序。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辟谣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网络辟谣效果提供决策参考,从而有效规避网络谣言带来的社会风险。[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辟谣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得到22项初始概念、12项范畴、6项主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和MATLAB矩阵分析各项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结果/结论]基于编码结果将辟谣效果影响因素归纳整合为主体、信息和渠道3个维度,且以此构建辟谣效果影响因素SIC模型分析框架,分析各项主范畴对于辟谣效果的作用路径,构建辟谣效果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模型,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基础层、调节层和作用层。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阳长征
为了探索社交媒体用户黏性、情感负荷和信息共生之间动态影响机制,本文使用2015—2020年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1起突发事件面板大数据,以新浪微博社交平台为例,采用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面板数据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对用户黏性、情感负荷和信息共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在信息共生过程中,情感负荷和用户黏性对信息共生的冲击影响效应均较大,且情感负荷的影响大于用户黏性的影响;在情感负荷波动中,情感负荷自相关效应的影响最大,信息共生和用户黏性的冲击影响较大。(2)用户黏性对信息共生的边际影响大于情感负荷的边际影响,信息共生对情感负荷的边际影响大于用户黏性的边际影响,情感负荷对用户黏性的边际影响大于信息共生的边际影响。(3)情感负荷对信息共生波动的贡献率大于用户黏性的贡献率,情感负荷对用户黏性波动的贡献率大于信息共生的贡献率,信息共生对情感负荷波动的贡献率大于用户黏性的贡献率。(4)情感负荷、用户黏性和信息共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在不同人口统计学群体间存在差异。根据研究结论,可制定有针对性的情感引导策略以及危机信息共生行为的管控和预防措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晰巍 邢云菲 王楠阿雪 李师萌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成为当前政府和行业机构面临的新问题。对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方法/过程]根据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建立舆情传播模型,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南海仲裁案"为数据源,获取47749条网络舆情信息,使用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获取微博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规律、预警规律、演化模型及用户工具端使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移动端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徐元 毛进 李纲
当前,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突发事件态势感知的一种重要信息来源,其中包含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信息,可广泛应用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近年来,作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向突发事件的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分析已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突发事件中的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分析研究展开综述,从内容、时空和传播三个维度解析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的多维特征,并从信息获取、信息整合和信息挖掘三个方面归纳多模态信息分析的关键方法和技术。最后,本文在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情境-应对"模式下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目标,构建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分析框架,并从信息获取、描述、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面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分析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引,以期通过方法创新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兰月新
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发生机制,以网民数量变化为研究对象,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利用MATALB数值仿真和相轨线分析,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探讨控制谣言传播的因素,并为政府控制网络谣言传播制定长期策略和近期策略。
关键词:
网络谣言 数学建模 传播模型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张会平 郭昕昊 郭宁
在突发事件中,"满天飞"的网络谣言会引发"次生灾害",严重影响政府的应急处置;大多数网民主动识别谣言,才能阻断谣言扩散的网络通道。本文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风险感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威慑理论,构建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识别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网络渠道收集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民的态度、社会资本,惩罚的确定性、严厉性和敏捷性显著正向影响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识别行为意向;网民的社会资本显著负向其感知风险,网民的感知风险显著正向影响其态度。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付少雄 苏一琦 孙建军
短视频辟谣的关键在于提升辟谣信息传播力。为此,分析辟谣短视频的内容设计与发布技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可以提升辟谣短视频传播效果,深化网络信息生态治理。本研究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965条有效官方辟谣短视频进行人工编码,基于启发-系统式模型(heuristic-systematic model,HSM),将启发式线索(辟谣短视频发布技巧)和系统式线索(辟谣短视频中枢内容、边缘内容)进行短视频平台内的情景化,以点赞数、评论数、收藏数以及分享数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指标,分析启发-系统式线索对辟谣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点赞数,启发式线索中的主题类型,以及系统式线索中的信息完整度、信息独特性、标题符号与模态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对于收藏数,启发式线索中的时长、发布时间段、主题类型与背景音乐波动性,以及系统式线索中的信息完整度、信息独特性、标题样式与标题符号具有显著影响;对于评论数,启发式线索中的发布时间段与背景音乐波动性,以及系统式线索中的信息独特性与标题符号具有显著影响;对于分享数,启发式线索中的发布时间段与联动性,以及系统式线索中的信息独特性与信息陈述方式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延展了辟谣短视频的研究角度,拓展了启发-系统式模型的研究情境,明晰了辟谣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宗乾进 黄子风
[目的/意义]从时间纵向维度展现社交媒体辟谣信息扩散的演化脉络,有助于厘清辟谣信息扩散的内在机理。[方法/过程]将"@人民网"官方微博发布的"全国暴雨"辟谣信息作为起点,收集该辟谣微博发布后7天内的转发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社交媒体辟谣信息扩散的演化网络,并分析其扩散的内在机理。[结果 /结论 ]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社交媒体辟谣信息从爆发期、高潮期到消退期的演化路径为:辟谣信息被政府官方微博发布后,会在极短时间内在其发布者的"紧密型"社交圈中(政府机构用户间)迅速扩散;随后,辟谣信息主要经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