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91)
- 2023(19287)
- 2022(16459)
- 2021(15432)
- 2020(12844)
- 2019(29080)
- 2018(28925)
- 2017(54571)
- 2016(30331)
- 2015(33727)
- 2014(33868)
- 2013(33175)
- 2012(31141)
- 2011(28183)
- 2010(28285)
- 2009(25952)
- 2008(25637)
- 2007(22947)
- 2006(20331)
- 2005(18188)
- 学科
- 济(118580)
- 经济(118436)
- 管理(86189)
- 业(81956)
- 企(66241)
- 企业(66241)
- 方法(49394)
- 数学(41782)
- 数学方法(41225)
- 中国(34808)
- 农(34483)
- 财(30418)
- 学(29588)
- 地方(28000)
- 业经(27824)
- 制(24292)
- 农业(23302)
- 贸(21833)
- 贸易(21818)
- 易(21118)
- 银(21079)
- 银行(20997)
- 理论(20989)
- 行(20089)
- 融(19771)
- 金融(19763)
- 技术(19355)
- 务(19168)
- 财务(19082)
- 财务管理(19042)
- 机构
- 大学(432029)
- 学院(429820)
- 济(164180)
- 管理(163461)
- 经济(160396)
- 研究(152208)
- 理学(140159)
- 理学院(138438)
- 管理学(135758)
- 管理学院(134983)
- 中国(113573)
- 科学(98656)
- 京(94344)
- 农(83975)
- 所(79492)
- 财(76463)
- 研究所(72556)
- 业大(70989)
- 中心(69238)
- 农业(66215)
- 江(65471)
- 财经(60349)
- 北京(59710)
- 范(58581)
- 师范(57815)
- 院(54892)
- 经(54784)
- 州(53175)
- 省(48391)
- 技术(48390)
- 基金
- 项目(292343)
- 科学(226803)
- 基金(209347)
- 研究(207261)
- 家(186489)
- 国家(184889)
- 科学基金(155876)
- 社会(128018)
- 社会科(121010)
- 社会科学(120978)
- 省(115321)
- 基金项目(110925)
- 自然(103809)
- 自然科(101420)
- 自然科学(101389)
- 自然科学基金(99572)
- 划(98028)
- 教育(95136)
- 资助(86283)
- 编号(84394)
- 成果(69287)
- 重点(65875)
- 发(64334)
- 部(62923)
- 创(60192)
- 课题(58949)
- 科研(56322)
- 创新(56197)
- 计划(55420)
- 大学(53140)
- 期刊
- 济(184853)
- 经济(184853)
- 研究(125166)
- 中国(90436)
- 学报(80879)
- 农(76859)
- 科学(69410)
- 管理(60104)
- 大学(59158)
- 财(58313)
- 学学(55631)
- 农业(52230)
- 教育(52030)
- 融(39731)
- 金融(39731)
- 技术(36260)
- 业经(31496)
- 财经(29414)
- 经济研究(29190)
- 业(27410)
- 图书(25784)
- 经(25177)
- 问题(23922)
- 版(22858)
- 科技(22158)
- 业大(21461)
- 理论(20439)
- 技术经济(19842)
- 商业(18805)
- 实践(18658)
共检索到647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阳长征
为了探索社交媒体用户黏性、情感负荷和信息共生之间动态影响机制,本文使用2015—2020年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1起突发事件面板大数据,以新浪微博社交平台为例,采用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面板数据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对用户黏性、情感负荷和信息共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在信息共生过程中,情感负荷和用户黏性对信息共生的冲击影响效应均较大,且情感负荷的影响大于用户黏性的影响;在情感负荷波动中,情感负荷自相关效应的影响最大,信息共生和用户黏性的冲击影响较大。(2)用户黏性对信息共生的边际影响大于情感负荷的边际影响,信息共生对情感负荷的边际影响大于用户黏性的边际影响,情感负荷对用户黏性的边际影响大于信息共生的边际影响。(3)情感负荷对信息共生波动的贡献率大于用户黏性的贡献率,情感负荷对用户黏性波动的贡献率大于信息共生的贡献率,信息共生对情感负荷波动的贡献率大于用户黏性的贡献率。(4)情感负荷、用户黏性和信息共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在不同人口统计学群体间存在差异。根据研究结论,可制定有针对性的情感引导策略以及危机信息共生行为的管控和预防措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布林 薛冬 杨克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社交媒体信息的可信度最为关键,严重影响社交媒体用户行为。而用户行为直接决定公共事件信息传播效果。当前大多数的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分析方法是量化、跟踪单个用户的网络行为,但是无法总体衡量媒体用户行为变化趋势。为此,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事件为例,对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相关信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过程]选取某市某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Likert五级量表作为测量工具,依据调查问卷调查者对测量项目的认同程度,设计调查问卷变量测量量表。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检验整体模型适配度,通过临界比率方法检验所建立模型的显著性,深入探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事件相关信息过量推送与分享易造成用户的心理抗拒情绪;事件信息质量决定了用户的信息行为;用户的危机信息采纳行为与风险感知存在负向影响;积极性信息的用户转发概率更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旭 李阳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情境下谣言信息更易在网络上肆意横行,提高社交媒体辟谣信息传播效果,对于更好地发挥辟谣信息的影响力,抑制谣言信息传播、净化舆论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新冠疫情社交媒体辟谣信息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计算辟谣信息的综合影响力,利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融合信息传播主体特征和信息内容结构特征,探讨辟谣信息传播效果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进而提出若干思考和启示。[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内容结构均会对辟谣信息传播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别下的影响因素对辟谣传播效果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不尽相同,其中粉丝数、会员认证和链接比其他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强度更大,除链接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对辟谣信息传播呈现正向影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玥琪 王晰巍 王小天 邱程程
全球灾害事件频发,突发事件情境下的社交媒体风险管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对国内外突发事件情境下社交媒体风险管理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更好地为国内外相关学者提供风险管理的研究视角和启示,并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各类突发事件中应急管理体系和风险响应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借鉴。文章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为文献分析数据来源,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进行主题挖掘,呈现突发事件情境下社交媒体风险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内容,并分析突发事件社交媒体风险管理的新机遇及新应对。研究发现:从研究热点主题来看,社交媒体风险分析、社交媒体风险响应、社交媒体危机沟通及风险下的用户行为等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风险管理研究的新机遇包括社交媒体风险精准预警研究、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分析研究及社交媒体风险监测与决策协同研究;突发事件社交媒体风险管理的新应对包括风险应对理论研究、风险响应体系建设研究以及风险情报智能挖掘研究。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社交媒体 风险管理 研究热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邵艳丽 张弘
文章基于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行为过程角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移动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用户行为特性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进行分解,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过程模型;然后,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获取的550份有效问卷利用AMOS17.0应用GLS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发现信息行为客体和媒体形象是影响用户评价移动社交媒体的重要因素,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体系。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徐元 毛进 李纲
当前,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突发事件态势感知的一种重要信息来源,其中包含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信息,可广泛应用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近年来,作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向突发事件的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分析已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突发事件中的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分析研究展开综述,从内容、时空和传播三个维度解析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的多维特征,并从信息获取、信息整合和信息挖掘三个方面归纳多模态信息分析的关键方法和技术。最后,本文在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情境-应对"模式下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目标,构建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分析框架,并从信息获取、描述、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面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分析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引,以期通过方法创新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亚丽 范逢春
[目的/意义] 分析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与层级结构,为国内外学者进一步探究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问题提供价值参考,为社交媒体运营商减少用户数字囤积行为提供干预策略。[方法/过程] 基于MOA理论,从动机、机会和能力3个维度提取要素,结合改进的DEMATEL-ISM-MICMAC对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影响程度打分,确定关联路径,划分层级模型,并建立“驱动力—依赖性”结果分析图。[结果/结论]在DEMATEL的计算结果中,其中心度较高和影响度较高的因素与ISM中的根源层因素以及MICMAC中所得出的独立群因素在影响性质上具有一致性,且进一步发现改进的DEMATEL-ISM-MICMAC对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识别和内部关联存在交互关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新元 方文琪 卢泉 樊雅睿
[目的/意义]针对用户倦怠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不同学者的观点下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哪些因素对用户倦怠行为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揭示用户倦怠行为的前因。[方法/过程]文章运用元分析技术对57项研究58个独立样本中的171个效应值进行整合分析,通过严格的数据编码过程对众多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合并以探究影响程度,并从情境因素和测量因素两个方面讨论影响因素与用户倦怠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认知性因素、情感体验性因素、态度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对用户倦怠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局限]本研究所纳入的实证文献数量较少;自变量的类型有待丰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贾若男 王雷 韦亚楠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宽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沉浸理论以及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理论模型,重点关注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沉浸体验以及用户社交媒体使用满意度是否会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用户转移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利用SPSS和AMO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假设的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可知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而用户满意度负向影响转移行为。
关键词:
社交媒体 转移行为 影响因素 模型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孟猛 朱庆华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季忠洋 李北伟 朱婧祎 陈为东
[目的/意义]倦怠属于用户主观心理感受,从用户对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PAD三位情感模型、情感化设计)和感知控制视角解读用户负面情绪和倦怠心理的演变。[方法/过程]梳理社交媒体用户倦怠内涵及相关研究,为了统筹人类情感和认知,在分析社交媒体用户倦怠行为的特征和要素的基础上,分别从情感体验和感知控制视角提出社交媒体用户倦怠行为的两个机理及彼此关系。[结果/结论]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了社交媒体用户倦怠行为的心理感知演变,为社交媒体服务主体提高用户黏性给予心理层面的考量,同时丰富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局限]基于情感体验和感知控制理论分析得出的机理缺少实证检验,后续将借助实证方法验证机理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尉永清 杨玉珍 费绍栋 朱振方
文章在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事件特征抽取方法和情感特征的突发性,用于识别突发事件,为预测事件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突发事件 事件特征 情感特征 事件识别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宇桐 王晰巍 邱程程 乌吉斯古楞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社交媒体推荐算法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社交媒体用户通过算法抵抗行为参与社交媒体算法规则,主动调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获取。算法抵抗行为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用户的重要信息行为。[方法/过程]利用扎根研究方法对25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划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交媒体用户算法抵抗行为过程阶段,识别不同过程阶段的影响因素,总结算法抵抗行为过程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交媒体用户算法抵抗行为过程包括情景需求诱发阶段、推荐评价与体验阶段、抵抗评估与决策阶段。算法抵抗行为受到抵抗策略评估、用户素养、情感体验、推荐评价要素的直接影响以及情境压力和用户需求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可以深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理论研究,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和舆情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宇桐 王晰巍 王楠阿雪 乌吉斯古楞
[目的 /意义]鉴于社交媒体推荐算法所带来的众多算法负面问题,研究社交媒体用户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算法抵抗行为,对我国的应急管理和舆情治理具有应用价值。[方法 /过程]基于福格行为模型(FBM模型)和风险信息寻求与处理模型(RISP模型)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的算法抵抗行为影响机理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触发维的感知风险变量正向影响负面情感反应;动机维的信息不充分变量正向影响算法抵抗行为。能力维的算法功能感知会通过信息不充分影响算法抵抗行为,算法FEAT感知直接影响算法抵抗行为。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算法抵抗行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对推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交媒体算法治理和应急舆情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贾若男 王晰巍 孙玉姣
[目的/意义]从多角度分析网络辟谣信息主体的类型、相互关系、社区结构和辟谣信息传播效果,有助于发现关键的辟谣信息主体和有效的网络辟谣信息扩散模式,对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舆情引导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选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双黄连”辟谣事件,通过Neo4j构建辟谣主体关系网络,利用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划分网络社区;通过内容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网络辟谣信息主体的内容特征和辟谣策略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构建“主体-内容”二模网络,以分析不同信息主体和网络社区如何推动社交媒体中的辟谣信息传播以及行之有效的辟谣方式和辟谣策略。[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政府和大众媒体是网络辟谣中的主要行为者。政府最普遍使用反驳谣言的策略,大众媒体则与之相反。内容特征对辟谣信息传播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