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6)
- 2023(8250)
- 2022(6861)
- 2021(6176)
- 2020(4867)
- 2019(11211)
- 2018(11065)
- 2017(20395)
- 2016(11420)
- 2015(12890)
- 2014(13028)
- 2013(13297)
- 2012(12805)
- 2011(11789)
- 2010(12593)
- 2009(12056)
- 2008(11390)
- 2007(10234)
- 2006(9592)
- 2005(9058)
- 学科
- 济(52247)
- 经济(52196)
- 管理(40284)
- 业(33192)
- 企(26418)
- 企业(26418)
- 中国(21089)
- 地方(20227)
- 农(14632)
- 业经(13153)
- 方法(13051)
- 财(12516)
- 银(11209)
- 银行(11201)
- 融(11026)
- 金融(11026)
- 行(10803)
- 制(10716)
- 发(10550)
- 地方经济(10499)
- 农业(10399)
- 数学(10059)
- 数学方法(9985)
- 学(8877)
- 环境(8865)
- 和(8109)
- 策(8078)
- 划(7920)
- 务(7787)
- 理论(7783)
- 机构
- 学院(163271)
- 大学(160293)
- 济(65994)
- 经济(64107)
- 管理(62013)
- 研究(61763)
- 中国(50452)
- 理学(49248)
- 理学院(48550)
- 管理学(47880)
- 管理学院(47519)
- 京(37562)
- 科学(36905)
- 财(33013)
- 所(31967)
- 中心(28486)
- 研究所(28229)
- 江(28133)
- 农(27228)
- 北京(24550)
- 范(23836)
- 师范(23629)
- 财经(23560)
- 州(23190)
- 院(22503)
- 省(22404)
- 业大(21690)
- 经(21173)
- 农业(20911)
- 经济学(18870)
- 基金
- 项目(97074)
- 科学(75745)
- 研究(73246)
- 基金(67212)
- 家(58041)
- 国家(57469)
- 科学基金(49042)
- 社会(45728)
- 社会科(43349)
- 社会科学(43339)
- 省(39385)
- 基金项目(35593)
- 划(32640)
- 教育(32259)
- 编号(30216)
- 自然(30194)
- 自然科(29448)
- 自然科学(29444)
- 自然科学基金(28862)
- 发(27133)
- 资助(26820)
- 成果(25272)
- 课题(22520)
- 重点(22054)
- 发展(22003)
- 展(21621)
- 部(20213)
- 创(19606)
- 创新(18401)
- 国家社会(18323)
共检索到284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东序
本文结合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点阐述了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城市公用事业安全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应该突出抓好的有关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危机管理 城市公用事业安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弘久 张捷
基于汶川"5.12"大地震前后(2008和2011年)分别进行的2次九寨沟景区实地问卷调研,将这2年的游客群作为2个样本组,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合感知可进入性测量模型,从组内、组间2个角度研究突发危机事件对游客感知可进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8年"5.12"大地震前的感知可进入性要好于2011年地震后;②游客出游后对于感知可进入性的评分都出现下降,说明当地实际感知可进入性较好,与游客出游前的感知可进入性存在较大偏差;③突发危机事件前,游客对于"人身安全"最为担心;突发危机事件后,游客对于"交通通畅"最为担心;④"5.12"大地震造成游客的感知可进入性明显下降,对于当地旅游业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造成了消极影响。
关键词:
突发危机事件 可进入性 感知 九寨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志坚 吴健辉 方文龙
在介绍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引入其领域,通过两件公共危机事件:SARS和汶川大地震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不同,指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社会资本的坏的和积极作用;提出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必须合理有效地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公共危机 危机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予丰
在今天这个"危机象死亡和纳税一样"追逐着我们的时代,无时不在的危机就像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斯之剑,时刻威胁着我们。如何在做好常规经营管理的同时也做好危机管理,以期在危机发生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遭遇危机后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是每一个现代企业都面临的重要课题。保险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危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保险行业的情况,根据危机的特点来探讨危机管理的"道"和"术",阐述危机预防、危机处理的策略与方法,进而阐述危机中存在的机会以及保险企业如何把握这些机会,转危为机。
关键词:
危机 危机管理 保险行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晓翔 刘春林
企业常常利用冗余资源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其原因在于冗余资源对组织环境的变化具有吸收与缓冲作用。有研究认为,组织环境变化不同,冗余资源的作用会发生改变。但是这一论断至今未得到实证检验。文章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以四川等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证实在突发事件情境下,沉淀冗余资源和非沉淀冗余资源均具有缓冲作用;在不同的环境变化情境下(包括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在不同的时间窗口,不同类型的冗余资源的作用会存在差异。
关键词:
冗余资源 绩效 突发事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翼彪
2008年的5.12汶川里氏8.0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在这次地震中遇难69225人,失踪17939人,其中四川省68712人遇难,17921人失踪,其中更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广瑞
本文提出汶川地震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震后旅游的发展必须做出科学的规划,不要把重建当作是简单的原状恢复,而是抓住机遇对旅游发展重新定位和调整。旅游业的振兴要靠大家共同合作,同舟共济,靠产品启动市场,政府和企业都要考虑危机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旅游发展 危机管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倪锋 张悦 于彤舟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对口支援工作。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对口支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存在行政体制不适应、支援省市之间缺乏统筹和协调、整体资金安排欠平衡和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在简要追溯对口支援历史、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对口支援存在的根本是现有政治体制的支持,因此完善对口支援必须考虑以现有体制框架为基础。提出了加强对口支援的统筹,完善产业帮扶市场平台建设,尽早考虑后期营运维护资金的筹措,健全动态评估机制等近期建议。并对对口支援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初步设想。
关键词:
对口支援 汶川大地震 协调 效率 平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新
"5·12"汶川大地震对震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破坏。素有"粮仓"之称的四川是全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和产粮大省,短期内地震势必对全国粮食和猪肉价格造成一定冲击,给目前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带来挑战。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食品价格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玖平 杨春燕
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三个维度对灾区资源承载力变迁进行分析与评估;就灾区产业集群现状,给出产业集群的内外聚集评价与分析;从网络设施、环境发展、集群计划、外部平台四个层面思考灾区产业集群调整战略,从过程和布局两大部分探讨灾区产业集群解决思路,从实施原则、集群涅、外包服务和支持体系四个方面研究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实施框架,从工业产业现代化、集群工业园区化、企业+基地+农户农业产业集群化、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化、区域特色+地震纪念五个方位讨论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有效途径,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政策性集聚效应与非政策性集聚效应四个角度阐述灾区产业集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玉成 徐砥中 勾永阶 任佩瑜
国内外对灾后农房加固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尚属空白。本文阐述了灾后农房加固项目管理与其它项目管理的不同特性,分析了灾后农房加固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户主体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即"GMAC"模式,以及实施"GMAC"模式的配套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世庆
文章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及灾后重建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笔者认为,汶川大地震涉及范围有很大差异性:一类是四川最发达的成德绵平原地区,也是我国西部最发达的地区;另一类是我国水能、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有"富饶的贫困"之称的经济发展最落后和居民收入最低的地区。是什么原因造成"富饶的贫困",如何走出"富饶的贫困",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一直希望解决,但至今仍存在许多棘手问题的挑战。第二类地区还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灾后重建应走什么道路?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汶川大地震警示我们,对这类地处江河上游、高山峡谷、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