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2)
- 2023(14055)
- 2022(12216)
- 2021(11534)
- 2020(9746)
- 2019(21900)
- 2018(21858)
- 2017(41969)
- 2016(22802)
- 2015(25615)
- 2014(25072)
- 2013(24461)
- 2012(22280)
- 2011(20039)
- 2010(20131)
- 2009(18583)
- 2008(18113)
- 2007(15955)
- 2006(14019)
- 2005(12357)
- 学科
- 济(84423)
- 经济(84298)
- 管理(74765)
- 业(69415)
- 企(60744)
- 企业(60744)
- 方法(37459)
- 数学(31477)
- 数学方法(31102)
- 财(25024)
- 中国(23366)
- 农(22175)
- 业经(21168)
- 制(20749)
- 技术(19912)
- 学(18332)
- 地方(16629)
- 理论(16048)
- 务(15751)
- 财务(15683)
- 财务管理(15652)
- 企业财务(14850)
- 银(14812)
- 银行(14769)
- 农业(14605)
- 贸(14573)
- 贸易(14561)
- 和(14417)
- 体(14251)
- 易(14140)
- 机构
- 大学(318017)
- 学院(315380)
- 管理(128753)
- 济(123799)
- 经济(121013)
- 理学(111707)
- 理学院(110457)
- 管理学(108661)
- 管理学院(108071)
- 研究(102477)
- 中国(76310)
- 京(67563)
- 科学(62525)
- 财(59860)
- 所(50083)
- 财经(47190)
- 农(46340)
- 江(46336)
- 中心(46244)
- 业大(45622)
- 研究所(45319)
- 经(42824)
- 北京(42563)
- 范(41149)
- 师范(40796)
- 院(37516)
- 州(37414)
- 经济学(36644)
- 农业(36005)
- 财经大学(35138)
- 基金
- 项目(217156)
- 科学(172194)
- 研究(161964)
- 基金(157801)
- 家(136228)
- 国家(135060)
- 科学基金(117443)
- 社会(102275)
- 社会科(96834)
- 社会科学(96811)
- 省(85403)
- 基金项目(84230)
- 自然(75722)
- 教育(74397)
- 自然科(73976)
- 自然科学(73961)
- 自然科学基金(72662)
- 划(71190)
- 编号(65969)
- 资助(63514)
- 成果(54049)
- 创(49241)
- 重点(48094)
- 部(47774)
- 发(45530)
- 课题(45505)
- 创新(45219)
- 制(43546)
- 国家社会(41614)
- 项目编号(41544)
- 期刊
- 济(137418)
- 经济(137418)
- 研究(95379)
- 中国(64210)
- 管理(50052)
- 学报(47715)
- 财(46403)
- 科学(44774)
- 农(42432)
- 教育(39205)
- 大学(36986)
- 学学(34541)
- 农业(29236)
- 技术(27986)
- 融(27384)
- 金融(27384)
- 财经(23058)
- 业经(22529)
- 经济研究(21314)
- 经(19618)
- 科技(17591)
- 问题(17226)
- 图书(16768)
- 理论(15984)
- 技术经济(15574)
- 业(15077)
- 实践(14645)
- 践(14645)
- 现代(14565)
- 版(14172)
共检索到464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俞立平
在界定突击创新概念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突击创新的形成机制以及对创新成果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并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突击创新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对科技成果具有明显的作用机制;突击创新对创新成果绩效显著;创新成果较好的企业突击创新绩效最佳;随着突击创新水平的提高其绩效有所降低;应注意持续创新与突击创新的协调。本文开创了突击创新的研究领域,丰富了持续创新理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俞立平 胡甲滨
创新是企业的长期战略,必须掌握好创新的节奏。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综合采用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以及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高技术产业创新更加稳健,稳定创新的绩效良好,但突击创新绩效不佳;稳定创新与突击创新协调水平不高;稳定创新中等水平时对科技成果的绩效最佳;科技成果水平越高时突击创新的绩效越好,而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较高时突击创新的绩效越低。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稳定创新根本路径,突击创新只是特殊情况下的必要手段,掌握好稳定创新与突击创新的节奏,加强稳定创新与突击创新的协调。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企业创新 企业管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史洁 俞立平 杜维 玄黎娜
协同创新是基于横向合作的创新策略,突击创新是基于时间的纵向创新策略,研究二者互动机制意义重大。本文运用面板联立方程、面板门槛回归、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突击创新对创新成果贡献显著而协同创新不佳;协同创新对突击创新的影响总体较小但潜力巨大;突击创新对协同创新的积极作用显著;当突击创新水平较高时协同创新对突击创新有积极影响;当协同创新水平较低时协同创新对突击创新有积极影响;协同创新水平较高时突击创新对协同创新有积极影响;突击创新水平较低时突击创新对协同创新有积极影响;当创新成果较低时突击创新对协同创新才可能有积极影响。本文拓展了新研究方向,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突击创新 协同创新 高技术产业 作用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骏 张蕾 陈雪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企业创新速度备受关注。从宏观作用机制方面对企业创新速度进行分析,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企业创新速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企业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具有正向促进作用;②创新速度并非越快越好,其与创新成果呈倒U型关系;③创新速度自身存在门槛效应,创新速度越快,其对创新结果的弹性系数也就越大;④创新速度存在创新成果门槛效应,企业创新成果越多,创新速度对其的弹性系数也就越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俞立平 买买提依明·祖农 钟昌标
【目的/意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研究创新效率对创新速度的作用机制与作用特征很有必要。【设计/方法】在分析创新效率对创新速度的作用机制基础上,以高技术产业为例,综合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创新效率对创新速度的影响。【结论/发现】统计分析显示:创新效率对创新速度的作用机制显著;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发展态势良好;随着时间推延创新效率对创新速度的弹性有所提高;创新效率对创新速度的弹性随着前者的提高而下降;创新效率对创新速度的弹性随着后者的提升而降低;研发规模中等时创新效率对创新速度的弹性最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耀亭
国资本市场发展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截至2019年11月底,沪深证券交易所两市上市公司总数3751家,沪深交易所总市值548654亿元人民币(以即时汇价折算,约合7.84万亿美元),加上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内地上市公司市值约2.7万亿美元(占港股总市值的70%以上),内地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0万亿美元,约为纽交所与纳斯达克总市值之和的三分之一,稳居世界第二位,是排在第三位的日本交易所总市值的两倍左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天柱 侯锡林 马佳
采取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揭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接力创新特性。在此基础上,从"高校-企业"接力创新这一新视角,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主要包括主动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双向协同机制、信息交互机制、对接辅助机制、价值实现机制与环境优化机制。最后,对加速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律成 李明
从国家主体科技计划成果转化问题及原因分析入手,提出构建以政府为核心的全覆盖财政科技资助体系、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知识转移中心、建设以大学为支点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形成政府引导、平台共享、专业化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机制。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 推进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红丽 李建昌
应用社会认知理论,揭示创新情绪、情境信心对用户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情绪对用户创新行为同时产生直接和间接效应,并对个体行为发挥关键引导作用。同时还研究了用户与企业创新互动过程中的信任演进机制,测量了身份信任阶段对创新情绪以及用户创新行为的直接效应,研究发现身份信任所表征的情境信心可以显著地增强用户的创新情绪并推动用户的创新行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云飞 党雁 王思梦
基于"互联网+"大背景,跨界创新成为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通过现有文献分析,构建了跨界创新在突破性技术创新模糊前端的作用模型,并运用案例研究法,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例对模型进行释义。研究表明,跨界创新在突破性技术创新模糊前端起到重要作用,跨界创新可分为跨界搜索与跨界合作,跨界搜索有助于创意搜集和创意筛选,识别突破性技术创新机会;跨界合作有助于提升研发效率和成功率;跨界搜索与跨界合作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突破性技术研发成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梁阜 李树文 孙锐
组织层次情绪理论关注近期国际上逐渐兴起的新型情绪研究主题,是对组织层次情绪理论和情绪构面组织能力理论前沿的补充。但目前组织情绪资源传递机制尚未明晰,阻碍了情绪理论深入发展。基于组织情绪能力形成与转化视角,首先结合中国本土文化情境,将组织内领导-成员互动分为角色获得、角色扮演和角色习惯化3个阶段;组织内部场景情绪互动可以分为情绪刺激、情绪认知和情绪反应3个阶段;情绪资源螺旋分为个体单元内、单元间、组织行动体系内、体系间4个阶段和5个阶点;然后进一步从塑造、渗透与转化3条路径分析情绪资源转化为创新智力资源的动态机制;最后,对组织情绪研究结论与启示进行总结,并从前因、测量及文化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组织情绪 资源转化 动态螺旋 情绪分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佳 张林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前进发展的助力,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环境、金融环境、政府政策导向等条件下,仍然保持较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也体现出企业面对不确定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即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针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内在作用机理,提出相应的建议,能够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创新收益。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动态能力 转型发展 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海华 陈松
从创新的集群现象、创新集群形成演化的动力因素、影响因素、演化机制、研究方法等角度对创新集群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今后创新集群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
创新集群 影响因素 演化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驰 张兵 薛冰
企业研发活动具有较大风险,这为投资者回报和高科技企业的股权融资带来了不确定性,因而有必要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创新溢价。文章基于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视角探究创新溢价的存在性及形成机制。结果发现: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能产生创新溢价;风险溢价能解释创新投入所产生的创新溢价,错误定价能解释创新产出所产生的创新溢价;创新投入能显著改善企业的基本面,从侧面印证了创新投入带来的创新溢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佳 张林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前进发展的助力,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环境、金融环境、政府政策导向等条件下,仍然保持较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也体现出企业面对不确定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即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针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内在作用机理,提出相应的建议,能够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创新收益。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动态能力 转型发展 创新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