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3)
- 2023(1786)
- 2022(1442)
- 2021(1265)
- 2020(1075)
- 2019(2227)
- 2018(2276)
- 2017(3787)
- 2016(2039)
- 2015(2458)
- 2014(2541)
- 2013(2380)
- 2012(2186)
- 2011(1909)
- 2010(1949)
- 2009(1646)
- 2008(1609)
- 2007(1519)
- 2006(1303)
- 2005(1187)
- 学科
- 业(10945)
- 技术(10160)
- 管理(9369)
- 企(9329)
- 企业(9329)
- 济(8580)
- 经济(8579)
- 技术管理(5625)
- 方法(4229)
- 数学(3723)
- 数学方法(3689)
- 教学(2688)
- 新技术(2512)
- 高新(2507)
- 高新技术(2507)
- 农(2456)
- 理论(2344)
- 贸(2069)
- 贸易(2069)
- 中国(2054)
- 易(2051)
- 农业(1968)
- 业经(1910)
- 学(1785)
- 出(1712)
- 学法(1668)
- 教学法(1668)
- 产业(1511)
- 学理(1502)
- 学理论(1502)
- 机构
- 学院(33477)
- 大学(32409)
- 济(13666)
- 经济(13373)
- 管理(13118)
- 理学(11377)
- 理学院(11292)
- 研究(11274)
- 管理学(11098)
- 管理学院(11039)
- 科学(7391)
- 中国(7211)
- 京(7028)
- 技术(6646)
- 农(6548)
- 业大(6199)
- 所(5968)
- 研究所(5525)
- 江(5392)
- 农业(5270)
- 中心(5091)
- 北京(4326)
- 范(4205)
- 师范(4133)
- 财(4120)
- 科技(4079)
- 州(4069)
- 院(4053)
- 职业(3998)
- 经济学(3977)
共检索到48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波 马文来 李金华 邢琳琳
当今中国民航已跻身于世界民航大国行列,而要实现到2020年建成民航强国的总体目标,必须依靠民航行业队伍数量的不断壮大和素质的提高,而飞行技术人才则是这支队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滨州学院飞行学院积极推进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以主动适应民航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对飞行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更加重视航空知识的应用、飞行驾驶技术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艳
多年来,铜仁学院在办学中充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学院由此成为当地重要的人才输出基地,对推动区域经济升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建构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倩
创业素质培养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更高要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担着以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转化为目标的历史重任。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要解放教学思想,就必须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平台,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态和创业能力,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才能适应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更有活力地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人才 创业素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建松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双高建设的目标要求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双高计划改革发展任务关于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基本要求,工字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机制,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养重点,培养工匠精神的新要求和重点培养一批复合技术技能人才,并就如何推动双高建设抓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了详细论述,提出了作者系统的思考。
关键词:
双高计划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思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董刚 杨理连
提升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教育建设的重要内涵。通过建立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师"教学做"能力提升、探索人才质量多元化社会评价,是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性提升的有效途径。国外高职教育保障其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人才开发、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职业培训体系开发以及终身化教育等领域,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技术技能 人才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晓燕 袁二凯 马建华
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任务。伴随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的贯通培养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贯通培养目前存在多校分段衔接难、长学制培养学习动力保持难、模式多样管理难、本科落实形成特色难等问题,建议通过一体化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开放性设计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性衔接职业教育本科等举措完善贯通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祺午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探索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部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协同培养教师和培训教师的机制。搭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推动人才成长和企业技术变革同步发展。当前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孕育兴起,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抢占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标志的智能制造产业制高点。面对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新兴国家的产业变革,我国要突破发达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健 刘巨钦
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独立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由于创办时间不长,办学模式不够完善,办学经验不够成熟,教育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干洪 徐达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价值多元化、经济结构多样化、人才需求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不同的区域、不同行业对于人才需求不同,高等教育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丰富和多样的服务对象,高等学校的质量观也应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今后10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提高质量。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才能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邢贵和
世纪之交,经过政府、社会和高校自身的共同努力,高等教育改革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调动,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的提高,高校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露:办学经费紧张,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守伦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神圣使命。因此,就地方高校而言,如何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着力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自身社会服务水平和办学能力的重要命题。多年来,潍坊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年在山东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寿山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新时期赋予高等学校的任务和使命。西安工程大学(原名西北纺织工学院)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以纺织服装为学科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加工技术的发明,纺织的概念已经得到极大的延伸,用传统的纺织来理解和涵盖今天的纺织领域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及时适应纺织领域的这种变化,突破传统的观念,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纺织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运河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责,高校要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首先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突出优势。教育界的很多专家学者将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三类: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型。按照这种标准,大多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1999年以来升本的院校属于应用型,主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克明 马陆亭
在对上海、深圳的八家高新技术企业高层访谈的基础上,归纳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所决定的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既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更看重思想道德、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高新技术企业的骨干,一般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企业的忠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克服挫折的意志和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目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理念、产学研合作、专业学位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人才素质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