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1)
2023(2386)
2022(2013)
2021(1804)
2020(1563)
2019(3582)
2018(3469)
2017(6282)
2016(3648)
2015(4172)
2014(4079)
2013(4155)
2012(4032)
2011(3717)
2010(3743)
2009(3451)
2008(3412)
2007(3174)
2006(2801)
2005(2600)
作者
(14804)
(12308)
(12265)
(11490)
(7930)
(6265)
(5446)
(4897)
(4860)
(4460)
(4391)
(4332)
(4278)
(4243)
(4120)
(3925)
(3897)
(3768)
(3730)
(3723)
(3349)
(3216)
(3072)
(2897)
(2893)
(2865)
(2846)
(2775)
(2712)
(2675)
学科
(12542)
经济(12520)
管理(7958)
(7183)
(6183)
(5858)
企业(5858)
方法(5838)
数学(5037)
数学方法(4939)
中国(3476)
(3157)
(3021)
(2602)
(2536)
贸易(2535)
(2481)
业经(2392)
理论(2158)
农业(2093)
(2061)
金融(2061)
水产(2056)
地方(1985)
(1967)
教育(1940)
及其(1930)
(1914)
(1889)
银行(1869)
机构
大学(56917)
学院(54947)
研究(26616)
科学(20436)
(19855)
(18432)
中国(18391)
经济(17977)
农业(16330)
(16203)
管理(15448)
研究所(15147)
业大(13988)
(13752)
理学(13041)
理学院(12796)
管理学(12286)
管理学院(12207)
中心(10930)
(10456)
(10266)
农业大学(10158)
(9794)
(9608)
实验(9419)
(9351)
实验室(9029)
科学院(8986)
北京(8760)
重点(8619)
基金
项目(40139)
科学(29225)
(28786)
国家(28594)
基金(28334)
研究(21924)
科学基金(21792)
自然(17319)
自然科(16903)
自然科学(16891)
自然科学基金(16606)
(15877)
(14545)
基金项目(14535)
资助(12808)
社会(11855)
社会科(11096)
社会科学(11091)
计划(10806)
科技(10663)
教育(10034)
重点(9950)
(8689)
科研(8584)
专项(8519)
(8205)
(8188)
(8125)
(7964)
创新(7563)
期刊
(20337)
经济(20337)
学报(19997)
(18130)
研究(15459)
科学(14675)
中国(13762)
大学(13457)
学学(12961)
农业(12422)
(7122)
管理(6759)
业大(6445)
(6005)
教育(5680)
农业大学(5353)
林业(4739)
(4462)
金融(4462)
(4460)
中国农业(3818)
经济研究(3691)
技术(3687)
自然(3679)
科技(3587)
财经(3311)
自然科(3260)
自然科学(3260)
(2908)
世界(2740)
共检索到87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蒋玉宝  张素梅  于元杰  
以穿龙薯蓣的丛生芽为材料,对根的诱导及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不添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是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生根率最高达76.7%;MS+0.2 mg/L NAA+0.5 mg/L IBA+0.2~0.5 mg/L PP333为根增殖的最佳培养基,60 d时增殖倍数超过93;快繁过程中根的生长形态发生变化,不同类型的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差异不显著,平均为0.2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丽  姚家玲  张友德  
以试管培养的盾叶薯蓣为材料 ,研究了基因型、外植体种类、光暗培养条件、激素配比等因子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盾叶薯蓣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较大差异 ;同一基因型 ,4种外植体(微块茎、幼芽、叶片、胚 )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所不同 ,胚和微块茎易诱导出愈伤 ,幼芽居中 ,而叶片较难 ;光暗培养条件下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差异 ,暗培养对叶片愈伤诱导有利 ,而光培养有利于微块茎愈伤组织的形成 ;2 ,4 -D可以诱导微块茎、幼芽、胚形成愈伤 ,但 6 -BA和 2 ,4 -D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需要添加NAA和 6 -B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温金明  石晓东  高润梅  戎丹仁  柳昱旻  
为了探讨穿龙薯蓣叶部形态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山西省2个种源地的穿龙薯蓣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种叶部的形态多样性,测定不同形态叶片的叶绿素与光合产物含量,研究叶部形态与叶绿素及光合产物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穿龙薯蓣是一个叶形态多型性的种。穿龙薯蓣存在长叶型与宽叶型2种类型,其中,长叶型占80%以上;叶色有深绿色与浅绿色的明显区分,深绿色叶片多为厚纸质,浅绿色叶片多为薄纸质,叶2~6裂,叶张角间于40°~70°。2个种源地之间的叶形态差异不显著,但叶部各形态指标间相关性明显。叶型与叶绿素、光合产物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叶色与叶绿素、光合产物含量相关性显著,深绿色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产物含量的均值均高于浅绿色叶片;5裂和2裂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2裂的叶片光合产物含量较高;叶张角与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还原糖含量相关性显著,含量的整体变化趋势是:随叶张角的增大,光合产物含量增加。穿龙薯蓣筛选种质资源时,可首选叶片深绿色、叶裂为2裂、叶张角大的植株。研究结果可为穿龙薯蓣的良种选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凤霞  祝朋芳  周广柱  孙晓梅  毛洪玉  李智辉  
穿龙薯蓣(Dioscoreanipponica)可用来提取薯蓣皂甙 ,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本试验首次使穿龙薯蓣组培成功。试验结果表明 ,带芽茎段、带芽根茎和茎尖以定芽成苗方式诱导成苗 ,带花蕾原基的花序轴以叶丛—不定芽方式诱导成苗。穿龙薯蓣的组培扩繁倍数与继代次数密切相关 ,一株继代苗理论年增殖数可达53万株。最佳扩繁继代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BA3mg·L-1+NAA0.3mg·L-1 及MS+NAA1.0mg·L-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向丽  刘选明  周朴华  易克  朱至清  
用 3种不同的繁殖技术进行盾叶薯蓣组织培养 ,其中以离体诱导微块茎的形成为最有效的方法 .BA与 KT质量浓度分别为 4.0~ 8.0 ,1 .0~ 2 .0 mg/ L时 ,最有利于盾叶薯蓣微块茎的形成 ,将之接种到含有 NAA的培养基上后易生根形成小植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云松  郭华春  杨雪兰  
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薯蓣和魔芋叶片的SPAD值与其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用SPAD值来反映叶绿素含量,为快速、简便和非破坏预测叶绿素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佳梅  牛志多  张卫东  刘丽娟  徐国经  
为确定穿龙薯蓣的最佳栽培年限及采收期,对长白山区栽培的穿龙薯蓣产量及不同载培年限根茎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于秋季果熟期之后或春季鞭梢子期之前采收,穿龙薯蓣的产量均较高;5月采集的穿龙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2年生穿龙薯蓣根茎中的薯蓣皂苷元含量即可达到《中国药典》标准,而3年生和4年生穿龙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远高于2年生穿龙薯蓣。因此,长白山区穿龙薯蓣最佳栽培年限应为3年,最佳采收期为每年的5月中旬。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丽  姚家玲  
以盾叶薯蓣叶片、种子愈伤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的酶浓度、酶解时间及渗透压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5~10 d的叶片置于0.6%纤维素酶、0.5%果胶酶、0.9 mol/L甘露醇的酶液中、黑暗处理21 h,其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悬浮培养5~10 d的愈伤组织在2.0%纤维素酶、1.0%果胶酶0、.7 mol/L甘露醇的混合酶液中黑暗处理6~8 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志祥  陈圆  肖敏  肖彤斌  陈绵才  
薯蓣茎腐病是薯蓣科作物常见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在海南海口、临高等地大规模爆发,给海南山药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筛选有效的化学药剂用于茎腐病的防治,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多菌灵等10种化学杀菌剂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咪酰胺、多菌灵、戊唑醇和丙环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其EC50分别为0.15、0.33、0.14和0.16μg/mL;嘧菌酯、百菌清和异菌脲的抑制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为10.53、18.17和5.05μg/mL;代森锰锌、甲霜灵和甲基托布津对茎腐病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终浓度为10 mg/mL时,抑菌率接近于0。在生产实践中,应采用咪酰胺、多菌灵、戊唑醇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建斌  李静  李琼  孙治强  
以盾叶薯蓣的叶片制备ISSR-PCR DNA模板。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模板DNA质量和浓度、Mg2+浓度、Taq酶用量、dNTPs浓度以及退火温度对盾叶薯蓣ISSR-PCR扩增的影响,建立了适宜于盾叶薯蓣的ISSR反应体系和扩增参数,即15μL反应体系中包括:20 ng/L模板DNA,1×Taq酶缓冲液,1.0 UTaq聚合酶,2.5 mmol/L MgCl2,0.2μmol/L引物和0.3 mmol/L dNTPs。并从46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带纹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并确定了这些引物的适宜退火温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俊英  韩志慧  刘国际  卢朝国  雒廷亮  
【目的】解决当前薯蓣皂素生产中废水量大,酸性强,有机物含量高,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的现状。【方法】利用饱和蒸汽作为压力介质,在较高压力和温度下处理盾叶薯蓣根茎块,将薯蓣皂素与淀粉、纤维素剥离开,处理过的物料干燥后不需进行酸水解即可直接提取皂素。【结果】分析了影响热分解的各种因素,并予以优化。优化工艺条件为:饱和蒸汽压力1.4MPa,保压时间30min,加料量3.5kg,在此条件下薯蓣皂素的收率为1.745%。在热分解前加入二氧化碳介质,可以提高处理效果,改善物料颜色,但物料呈酸性,保压时间需要适当延长。【结论】热分解工艺无需酸、碱处理,不需对残渣进行清洗,基本无废水产生,可从根本上解决皂素生产中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丹  沈忠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红  夏冰  杭悦宇  王筱璐  周义峰  吴宝成  
采用CTAB法提取总DNA,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山药原植物薯蓣及其近缘种共10个种和1个变种的trnL-F和rbcL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薯蓣及其近缘种trnL-F序列长689-834 bp,当空位始终作缺失处理时,有变异位点67个,其中信息位点11个,占序列总长度的1.4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1.6%,其中转换率为0.6%,颠换率为1.0%;序列的G+C含量为32.5%。薯蓣及其近缘种rbcL序列长1 096-1 160 bp,存在变异位点42个,其中信息位点1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0.9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0.6%,其中转换率为0.3%,颠换率为0.3%;序列G+C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惠丰  呼世斌  
 为解决薯蓣皂素废水治理工程的技术、经济和运行管理难题,试验开发了吸收-消化工艺。利用污泥对单糖的快速吸收(单次吸收率为20%~35%)特性,通过污泥沉降完成污染物与水的分离,然后对污泥进行集中消化。单次模拟和运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一般经6~9个周期的吸收,污染物分离效率可达90%左右,污泥消化反应时间平均为96~106h,与理想反应时间持平,无明显生化抑制现象,运行稳定性、经济性高于传统工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玉云  王新良  金月嵘  侯思名  罗红梅  曾黎琼  
针对紫甘薯京薯6号生产现状,应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对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生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0.75 mg/L 6-BA+0.1 mg/L NAA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得到无毒苗,出芽率达到100%,出芽平均时间为28d,脱毒率达到95%。以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茎节为材料,在MS培养基中培养20~25 d可以获得无毒快繁苗,繁殖系数为5~6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