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3)
- 2023(14469)
- 2022(11642)
- 2021(10670)
- 2020(8844)
- 2019(19949)
- 2018(19733)
- 2017(38684)
- 2016(20357)
- 2015(22872)
- 2014(22776)
- 2013(22763)
- 2012(21077)
- 2011(18822)
- 2010(19507)
- 2009(18241)
- 2008(18462)
- 2007(16764)
- 2006(15102)
- 2005(14123)
- 学科
- 济(97837)
- 经济(97729)
- 业(88699)
- 企(78489)
- 企业(78489)
- 管理(74036)
- 方法(41206)
- 数学(32590)
- 数学方法(32398)
- 业经(30861)
- 财(30352)
- 农(29004)
- 中国(27740)
- 制(23132)
- 务(22467)
- 财务(22432)
- 财务管理(22383)
- 地方(22251)
- 企业财务(21304)
- 农业(20831)
- 银(20541)
- 银行(20530)
- 行(19674)
- 技术(19166)
- 融(19039)
- 金融(19038)
- 理论(17427)
- 贸(16921)
- 贸易(16905)
- 易(16362)
- 机构
- 学院(298551)
- 大学(291207)
- 济(129147)
- 经济(126599)
- 管理(120576)
- 理学(101537)
- 理学院(100609)
- 管理学(99407)
- 管理学院(98852)
- 研究(92835)
- 中国(80787)
- 财(65671)
- 京(61265)
- 财经(50852)
- 科学(50694)
- 江(47615)
- 经(46112)
- 所(45224)
- 中心(44570)
- 农(44438)
- 研究所(39682)
- 经济学(39336)
- 北京(39270)
- 州(38180)
- 业大(37744)
- 财经大学(37525)
- 经济学院(35549)
- 范(34804)
- 商学(34614)
- 师范(34439)
- 基金
- 项目(184321)
- 科学(146990)
- 研究(140783)
- 基金(133623)
- 家(112997)
- 国家(111880)
- 科学基金(99032)
- 社会(91379)
- 社会科(86761)
- 社会科学(86736)
- 省(73397)
- 基金项目(69893)
- 教育(64605)
- 自然(61360)
- 自然科(59943)
- 自然科学(59931)
- 划(59464)
- 自然科学基金(58941)
- 编号(57202)
- 资助(55231)
- 成果(45993)
- 发(43657)
- 创(41452)
- 部(41237)
- 重点(40775)
- 课题(39815)
- 业(38902)
- 创新(37886)
- 国家社会(37744)
- 制(36475)
- 期刊
- 济(152657)
- 经济(152657)
- 研究(93878)
- 中国(63046)
- 财(54932)
- 管理(51733)
- 农(41903)
- 融(40736)
- 金融(40736)
- 科学(36078)
- 学报(35211)
- 教育(30373)
- 技术(30103)
- 大学(28906)
- 农业(28484)
- 学学(27380)
- 业经(27137)
- 财经(26361)
- 经济研究(23817)
- 经(22585)
- 问题(19341)
- 业(17260)
- 技术经济(17222)
- 商业(15600)
- 财会(15520)
- 贸(15423)
- 现代(15058)
- 世界(14209)
- 会计(14029)
- 经济管理(13641)
共检索到469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宇龙
在金融业混业经营、金融风险交叉频繁的背景下,防范和化解保险业另类投资的风险,治本之方是坚持和深化市场化导向的金融改革,实现风险的市场穿透。但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尚未达到市场穿透所需的深度和广度的情况下,仍需依靠监管和行政的力量实施监管穿透,从而有效地管控交叉性金融风险。本文借鉴国内外穿透原则在偿付能力和资本监管领域的实践经验,尝试构建对保险资产风险的穿透式监管框架,并以40家具有代表性的保险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保险业的资产风险。结果表明:保险业大类资产配置结构和风险组合特性在穿透前后差异不大;保险资金投资结构较为简单、底层资产相对清晰,整体投资杠杆较低,嵌套结构多为实现税务筹划、收益分配、隔离/控制风险等目的,在统计学意义上,未发现保险资金存在放大杠杆、变异风险、空转资金或绕道投资以规避监管等行为。保险机构作为负责任的机构投资者,以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为主,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长期稳定资金。最后,本文为穿透式监管的后续落地提出了几点配套措施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苟文均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资产管理领域也存在不少乱象,如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名股实债、监管套利、非法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等,显著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尽管各监管部门都出台了本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范,但并没有有效地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分业监管体制下不同类型机构开展同类业务的行为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苟文均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资产管理领域也存在不少乱象,如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名股实债、监管套利、非法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等,显著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尽管各监管部门都出台了本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范,但并没有有效地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分业监管体制下不同类型机构开展同类业务的行为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彧
在以融资为唯一诉求的市场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及产品的创新自改革开放以来呈现一种以“监管套利”为主的演进特点,由此始终遭遇“合理”与“不合理”的非议与挑战。就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特点而言,在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名义下越来越强调对于金融主体或者金融行为的“穿透式监管”。然而如果无视金融工具自身的特性及由其所决定的金融监管应有的边界,对于金融工具的任意“穿透”可能不仅无益于有效监管的总体目标,还会扼杀金融市场按其自有规律前行的动力和基础。总体而言,金融监管的“穿透”只应是一种实现功能监管的辅助工具而非主要手段,更加科学的方式是在对“系统风险”与“系统性风险”进行区分识别的基础上实现“和而不同”的功能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静 张伟
同业监管政策变化针对同业业务的开展情况,监管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相对宽松到逐步收紧的过程。20112013年,证监、保监相继放松资管业务,券商、基金子公司、保险加入资管大军,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引致其资产规模大幅增长。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也逐步显现,自2014年开始,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重新规范和定位同业业务,引导同业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宋莹
本文对后危机时期英国保险业监管新框架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英国保险业监管的新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英国保险业监管改革的经验,从强化监管方法、构建评估体系、建立风险处置机制、完善保险业自律机制等方面对推进我国保险业稳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绪群 吴苏林
基于风险的反洗钱分类监管是国际反洗钱组织极力推介的监管方式。本文对我国的反洗钱监管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设计了我国基于风险的反洗钱分类监管的基本框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洗钱风险评估模型。
关键词:
反洗钱 分类监管 框架设计 风险评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郑伟
2016年,保险业从三个方面助推民生保障:一是保险助推脱贫攻坚,二是出台大病保险配套制度,三是城乡居民住宅地震保险正式销售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2016年中国经济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前三季度GDP实现同比增长6.7%,基本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从行业来看,保险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11月全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8.88%,相关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郑伟
2016年,保险业从三个方面助推民生保障:一是保险助推脱贫攻坚,二是出台大病保险配套制度,三是城乡居民住宅地震保险正式销售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2016年中国经济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前三季度GDP实现同比增长6.7%,基本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从行业来看,保险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11月全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8.88%,相关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作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产物,交叉金融创新拓展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优化了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然而,交叉金融创新具有涉及机构多、嵌套环节复杂、资金链条长的特征,容易引发金融风险的传染和蔓延,危害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这对我国目前以机构监管为主体的分业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要坚持"穿透式"监管理念,深化金融监管改革,建立符合交叉金融创新规律的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协同监管框架,完善与"穿透式"监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与"穿透式"监管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向下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向上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和中间穿透核查融资交易全链条三个层面,加强对商业银行交叉金融创新的"穿透式"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其交叉持有、跨界经营的特征比较突出,募集资金的流向不透明,交叉性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导致杠杆率较高。虽然监管部门提出要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穿透式监管,但在监管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难点:一是监管部门难以掌握理财产品跨行业的资金流动信息,加之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之间、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实施穿透式监管尤其是纵向穿透监管的难度较大;二是现行分业监管模式难以适应穿透式监管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要求;三是金融数据的分散式统计管理不利于穿透式监管的实施。为完善商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其交叉持有、跨界经营的特征比较突出,募集资金的流向不透明,交叉性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导致杠杆率较高。虽然监管部门提出要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穿透式监管,但在监管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难点:一是监管部门难以掌握理财产品跨行业的资金流动信息,加之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之间、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实施穿透式监管尤其是纵向穿透监管的难度较大;二是现行分业监管模式难以适应穿透式监管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要求;三是金融数据的分散式统计管理不利于穿透式监管的实施。为完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穿透式监管,建议开发统一的信息登记系统,强化对纵向穿透监管的信息支持;加强监管的横向协调,实现监管机构在监管政策上的一致性和针对同类资管业务监管规则的一致性;优化金融监管协调组织架构,克服分业监管模式所引发的分段式、隔离式监管的局限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文震 徐可涵 吴文锋
基于新券发行股权关联行为视角,本文使用2015—2023年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违约数据,考察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的定价效率问题。研究发现:初始收益率利差与累计违约率显著正相关,其对债券未来损失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有“股权关联”模式的参与机构会选择放松标准或隐藏信息,初始收益率利差的相应预测能力有所减弱,这表明股权关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债券定价效率存在扭曲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发债主体具有国有企业背景和不同评级方评级意见一致时,股权关联模式对债券定价效率扭曲效应更强。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发现发行机构声誉对债券定价扭曲效应具有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为“穿透式监管”提高债券定价效率和“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提供了实证证据,也为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与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等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婧
首先介绍当前我国对穿透式监管的相关规定,对穿透式监管在资管业务中的多重层次进行分析。而后分别论述功能性监管视阈下的资管业务穿透式监管、资管业务穿透式监管的协调与分工和穿透式监管保障投资者适当性的法制化问题。随后提出了穿透式监管法制化的具体途径,指出应该健全穿透式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协调司法监管化视阈下的资管合同条款文义与法律关系的判定、从一致性角度出发协调金融监管与金融司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完善数据基础建设和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为穿透式监管在资管业务中的法制化规划了保障机制。
关键词:
穿透式监管 资管业务 法制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