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7)
- 2023(8243)
- 2022(6837)
- 2021(5844)
- 2020(4533)
- 2019(10166)
- 2018(9986)
- 2017(18028)
- 2016(10289)
- 2015(11323)
- 2014(11356)
- 2013(11351)
- 2012(10994)
- 2011(10221)
- 2010(10276)
- 2009(9030)
- 2008(8735)
- 2007(7926)
- 2006(7296)
- 2005(6841)
- 学科
- 济(46442)
- 经济(46404)
- 管理(24341)
- 业(22422)
- 地方(17519)
- 中国(16550)
- 企(15619)
- 企业(15619)
- 农(13955)
- 学(13366)
- 环境(13342)
- 业经(11174)
- 方法(11097)
- 发(9971)
- 地方经济(9963)
- 农业(9767)
- 数学(9246)
- 数学方法(9132)
- 融(8838)
- 金融(8838)
- 银(8613)
- 银行(8568)
- 行(8484)
- 和(7511)
- 财(7407)
- 贸(7396)
- 贸易(7385)
- 制(7383)
- 发展(7251)
- 展(7228)
- 机构
- 学院(147178)
- 大学(143765)
- 研究(63486)
- 济(56576)
- 经济(55253)
- 管理(47102)
- 中国(46804)
- 科学(43395)
- 理学(38818)
- 理学院(38230)
- 管理学(37368)
- 管理学院(37120)
- 农(36416)
- 所(35450)
- 京(32860)
- 研究所(32533)
- 农业(28786)
- 中心(27694)
- 业大(26824)
- 财(25474)
- 江(25138)
- 省(23832)
- 院(23714)
- 范(21795)
- 师范(21412)
- 北京(21299)
- 科学院(20459)
- 州(20132)
- 财经(18958)
- 技术(18796)
- 基金
- 项目(99059)
- 科学(75436)
- 基金(67962)
- 研究(67650)
- 家(63563)
- 国家(63030)
- 科学基金(50474)
- 省(41943)
- 社会(40438)
- 社会科(38258)
- 社会科学(38251)
- 划(36024)
- 基金项目(35663)
- 自然(33763)
- 自然科(32901)
- 自然科学(32893)
- 自然科学基金(32253)
- 教育(29343)
- 发(29272)
- 资助(27393)
- 编号(26165)
- 重点(24510)
- 发展(22140)
- 计划(21927)
- 展(21723)
- 成果(21123)
- 科技(21029)
- 课题(20622)
- 创(20453)
- 部(19834)
共检索到241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简少芬 钟楚 万斯 林杨 陈东亮
【目的】明确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不同生长发育期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的积累和碳、氮代谢特征及其关系,为穿心莲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穿心莲生长发育特点,将其物候期划分为塔型期、团棵期、拔节期、现蕾期、盛花期和花果期,分析大田条件下各生长发育期的生物量及穿心莲内酯积累和碳氮代谢特征。【结果】穿心莲全株和茎秆生物量在盛花期开始稳定,叶片生物量在拔节期开始趋于稳定,相对生长速率和叶片生物量占比随着生长进程逐渐下降。叶片的穿心莲内酯含量在塔型期~现蕾期(营养生长期)逐渐上升,在现蕾期达峰值且保持稳定,单株穿心莲内酯产量在盛花期达最大。穿心莲内酯合成关键酶基因ApDXS、ApDXR、ApGGPS和ApCPS的表达量在团棵期上升,随后下降并趋于平稳,而基因ApHMGS和ApHMGR1在现蕾期后维持在高表达水平。穿心莲内酯合成可能主要受甲羟戊酸(MEP)途径调控,且穿心莲内酯积累滞后于基因表达。叶片和茎秆的氮含量随着穿心莲的生长进程逐渐下降,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和茎秆氮积累量在现蕾期达最大值,而叶片的氮在现蕾期后向果实转移其积累量逐渐下降。塔型期和团棵期叶片氮同化相关酶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NAD-GDH)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活性较高,同时叶片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也较高,随后氮同化酶活性及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淀粉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叶片穿心莲内酯含量和单株穿心莲内酯产量与株高、生物量、地上部氮积累量和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叶片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促进穿心莲营养生长期生物量积累有利于提高穿心莲内酯含量和产量。【结论】现蕾期至盛花期是采收穿心莲药材的最佳时期;营养生长期是穿心莲氮同化和积累的主要时期,在该时期适当增施氮肥促进穿心莲生物量积累可提高穿心莲内酯含量和产量。
关键词:
穿心莲 生育时期 碳氮代谢 穿心莲内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永红 李孟楼
【目的】比较4种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2、A4b、A4d、A4e)与羟基马桑毒素(Tutin)对粘虫生理代谢影响的差异,为探索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粘虫3龄幼虫采用Tutin和A2、A4b、A4d、A4e经活体和离体2种方法处理后制备粗酶液,用比色法测定试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保护酶的活力,通过酶比活力对比分析活体处理不同时间酶活力的变化及2种处理方法酶活力水平的一致性。【结果】活体试验结果表明,Tutin、A2、A4b、A4d、A4e对粘虫体内POD、CAT活力有抑制作用,而对SOD活力有促进作用;在5种化合物中,整体而言,A4b...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琦 崔庆新
比较传统方法与微波合成新技术对于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两种方法的反应体系中目标产物和副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微波反应体系中目标产物的含量较传统反应体系较高,副产物含量较低。验证了微波合成技术具有提升反应的效率、提高产率、降低副产物的生成等优点,为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丹妮 黄瑶 乔颖 夏彩萍 骆宇强 陈志刚
[目的]本文旨在提高穿心莲内酯(AND)及其乙酰化衍生物(Ac AND)的水溶性并探究其抑菌效果及机制。[方法]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AND和Ac AND进行包合,以食品中常见的4种致病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采用菌落计数的方法研究上述包合物对菌株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检测其抑菌效果,并通过测定菌液上清液中β-半乳糖苷酶(β-GAL)、碱性磷酸酶(AKP)及总蛋白水平以研究包合物的抑菌机制。[结果]AND/Ac AND-HP-β-cD的最佳紫外检测波长为224 NM,且HP-β-c...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宁 张边江 陈全战 杨平
以穿心莲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穿心莲气体交换参数对不同光温的响应,测定了穿心莲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光强为1400μmol·m-2·s-1下,穿心莲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随光强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上升趋势,胞间CO2浓度略有下降,穿心莲光补偿点为18.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464.29μmol·m-2·s-1,本研究为穿心莲的生产栽培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
穿心莲 净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琳 陈孝煊 蔡雪峰
给不同组草鱼分别投喂含0%、0.5%、1%和2%穿心莲的人工配合饲料,在不同时期取样检测各组草鱼前、中、后肠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草鱼肠内细菌的种类,特别是优势菌群的种类没有受到穿心莲的影响。各组草鱼肠内各部位的优势菌群均为气单胞菌Aeromonas和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草鱼肠内细菌数量为10~5-10~8CFU·g-1,分析后发现,各组草鱼肠内细菌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1%及2%的穿心莲能降低气单胞菌的组成。上述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穿心莲可以通过降低优势菌群气单胞菌的组成而对草鱼肠内微生态系产生影响。
关键词:
草鱼 穿心莲 肠内细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开永 高海 黄显会 贺利民 陈建新 陈杖榴 曾振灵
【目的】对穿心莲在鸡中血清药物化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在建立穿心莲超微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指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分析比较空白对照鸡血清、给药后所得鸡血清样品指纹图谱,鉴定内服穿心莲超微粉血中移行成分、来源及其代谢产物。【结果】鸡内服给药后,在60min时,有9个组分在血中出现;其中有4个主要成分来源于原药并在给药后0~480min内维持较高浓度,其余的组分可能是代谢产物。【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及代谢产物将成为穿心莲的体内作用基础,对其血清药物化学深入研究将为穿心莲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孝煊 吴志新 殷居易 李莉
用分别含1%(质量分数)的大黄、穿心莲、板蓝根和金银花水提取物的饵料连续28d饲喂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其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和体表粘液的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大黄、穿心莲、板蓝根和金银花可使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有明显提高。投喂药饵后4d,吞噬百分比(PP)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投喂药饵后4d或7d,吞噬指数(IP)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在停投药饵后的10d,PP、IP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极显著差异。同时,投喂这4种中草药后,异育银鲫血清和体表粘液溶菌酶的活性也有明显提高,但体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文琼 马玉芳 李健 邓必贤 黄一帆
将180羽三黄鸡公雏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1杆菌肽锌和6 mg·kg-1硫酸抗敌素)、超微粉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穿心莲超微粉)和普通粉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穿心莲普通粉),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通过检测28和70 d三黄鸡的抗氧化指标、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溶菌酶活性、白介素-2(IL-2)含量、干扰素-γ(IFN-γ)含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研究穿心莲超微粉对三黄鸡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28 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超微粉组和普通粉组三黄鸡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方园 卞潇华 蒋展 肖晓璐 段博 陈畅 马霓 关周博
【目的】作物产量受到生态环境的显著影响。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冬油菜的产量形成机制,为冬油菜高产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高产油菜品种秦优1618(Q1618)、油菜材料QF1以及常规油菜品种中双11(ZS11),2020—2021年在黄淮地区(陕西永寿)和长江中游地区(湖北阳逻)分别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生态区3个不同品种冬油菜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结果】不同生态区显著影响冬油菜根系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碳氮积累特征。两个生态区均以Q1618的根系生长最为旺盛,其根长在越冬期较ZS11和QF1分别平均提高了21.0%和6.0%。此外,在阳逻3个品种油菜花期的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浅层(0—15 cm),永寿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深层(15—30 cm)。与ZS11和QF1相比,两个地点的Q1618油菜花期的深层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尖数分别平均提高了138.1%、78.8%、24.2%、83.3%和104.8%、103.1%、44.2%、41.6%。油菜越冬期和花期根系生长与产量显著正相关,且在永寿点相关性更强;越冬期,黄淮产区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减缓,叶片氮含量降低,根部可溶性糖含量积累,各器官(根、茎、叶)中蔗糖、果糖含量整体表现为QF1>Q1618>ZS11,且该区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与产量正相关。长江中游产区冬油菜根茎叶基本处于同步生长期,其越冬期干物质积累量整体较黄淮产区提高3.0倍,而该区越冬期干物质积累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显著正相关。抽薹期后,两个试验点均以Q1618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永寿试验点冬油菜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角果中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分别较阳逻点显著提高10.3%和39.0%。整体而言,长江中游产区提高了冬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但黄淮产区冬油菜通过提高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其实测产量(除ZS11受冻害严重减产外)较长江中游产区平均提高了21.1%。相关性分析也表明,永寿点油菜产量与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正相关,阳逻点油菜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中游地区通过促进油菜冬前生长,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黄淮产区则通过适当控制越冬期油菜地上部营养体的生长,抽薹期后促进根和茎秆的干物质向籽粒分配来提高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实现冬油菜高产。
关键词:
油菜 根系 碳、氮积累 干物质分配 产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迎军
方方的小说以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及其对叙事策略的自觉,将个体家庭里的人伦关系置于社会转型的时代大视野下审视,通过对底层女性形象的塑造,探讨当代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而反思女性自身所存在的某种文化缺憾或道德病痛,深刻表达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悲剧宿命。对作家叙事技巧的探究,既有利于揭示其文本内涵,兼得管窥作者对传统婚恋观、两性观、女性道德观等的思考。
关键词:
方方 女性主义 叙事策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刚 黄盖群 殷浩 张建华 朱永群 危玲 佟万红 林超文
本研究采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夏伐式修剪、多年生试验桑园桑树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氮磷钾肥能促进桑树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干物质含量,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氮肥、磷肥、钾肥对单株产叶量的影响表现分别为N2>N3>N1>N0、P2>P1>P3>P0、K2>K1>K3>K0。桑叶干物质积累量推荐施肥量为694.36kg/hm2N、198.15 kg/hm2P、274.26 kg/hm2K,最大值为8045.04 kg/hm2;枝条干物质积累量推荐施肥量为1000.05 kg/hm2N、242.04 kg/hm2P、218.01 kg/hm2K,最大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亮 李艳 王桥江 杨志兰 刘志刚 张力 韩萍 魏建军
为探讨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栽培模式,于2015年以高产油用大花生新品种花育36号为试材,利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花前揭膜(UPF)和全生育期覆膜(MPF)2种种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PF和MPF 2种方式下,花育36号的农艺性状、各器官干、鲜质量动态变化以及荚果产量间均存在不显著差异。与MPF种植方式相比,UPF方式有利于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主茎节数等。同时,UPF前期根茎叶和荚果的鲜质量以及根茎叶各器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志玲 谭梓峰 杨旭 左慧
在红花石蒜不同生长发育期进行八分法切割繁殖,研究无性繁殖系数和子球生物学性状差异性。结果表明:(1)不同生长发育期无性繁殖系数在0.80~6.80之间浮动,休眠期的6、7月和旺盛生长初期的9月繁殖系数较高;(2)不同生长发育期无性繁殖的子球鲜质量、最大直径、子球高度、根系长度、根基粗度及根系数量等生物学性状均呈现1%水平极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休眠期的6、7月,旺盛生长初期的9月及生长后期的4月是适宜无性繁殖的季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玲 骆炳山 屈映兰
研究了 2种施肥水平下、4种浓度的BR12 0 浸种及苗期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BR12 0浸种及苗期处理 ,对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幼苗的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构成因子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以 0 .1mg/L浓度处理以及在高肥条件下的效果最佳 ,单株产量在高肥区增产 11.7% ,差异达显著水平 ,而在低肥区增产 5 .8% ,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高油菜素内酯 小麦 生长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