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64)
- 2023(3008)
- 2022(2708)
- 2021(2304)
- 2020(1962)
- 2019(4389)
- 2018(4060)
- 2017(7667)
- 2016(4023)
- 2015(4501)
- 2014(4336)
- 2013(4320)
- 2012(3930)
- 2011(3644)
- 2010(3481)
- 2009(3205)
- 2008(3231)
- 2007(2772)
- 2006(2515)
- 2005(2181)
- 学科
- 济(19933)
- 经济(19915)
- 管理(11841)
- 业(11603)
- 方法(10924)
- 企(10173)
- 企业(10173)
- 数学(9965)
- 数学方法(9844)
- 中国(4620)
- 财(4503)
- 业经(4021)
- 地方(3961)
- 学(3950)
- 农(3890)
- 制(3327)
- 贸(3075)
- 贸易(3073)
- 务(3044)
- 财务(3034)
- 财务管理(3031)
- 理论(2989)
- 易(2951)
- 企业财务(2948)
- 银(2847)
- 银行(2836)
- 融(2834)
- 金融(2834)
- 行(2718)
- 环境(2695)
- 机构
- 大学(60940)
- 学院(60471)
- 济(24195)
- 经济(23690)
- 管理(22164)
- 研究(21710)
- 理学(19802)
- 理学院(19533)
- 管理学(18912)
- 管理学院(18815)
- 中国(16320)
- 科学(14840)
- 京(12743)
- 农(11964)
- 所(11606)
- 财(10970)
- 研究所(10776)
- 业大(10428)
- 中心(9581)
- 农业(9570)
- 财经(8964)
- 江(8411)
- 经(8253)
- 院(8152)
- 北京(8064)
- 经济学(7621)
- 范(7446)
- 师范(7297)
- 州(6986)
- 经济学院(6978)
- 基金
- 项目(44025)
- 科学(34648)
- 基金(32628)
- 家(30024)
- 国家(29797)
- 研究(28696)
- 科学基金(25212)
- 社会(18588)
- 社会科(17689)
- 社会科学(17685)
- 自然(17528)
- 省(17303)
- 自然科(17190)
- 自然科学(17186)
- 基金项目(16945)
- 自然科学基金(16876)
- 划(14797)
- 资助(14044)
- 教育(13544)
- 重点(10479)
- 编号(9928)
- 部(9562)
- 发(9308)
- 计划(9127)
- 创(9080)
- 科研(8885)
- 创新(8508)
- 国家社会(8097)
- 大学(8016)
- 教育部(7934)
共检索到85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昭彬 薛明 易文 何佼龙
针对橡胶沥青与常规沥青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差异,选用国内外在橡胶沥青混合料中使用较多的AR-AC-13矿质级配,选取实际路面常见的3种空隙率,依据正交试验思路安排试验,采用冻融劈裂强度比评价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通过对3种空隙率橡胶沥青混合料冻融强度比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空隙率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延英 王海春
依据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通过分析橡胶沥青技术要求,提出了胶粉用量的设计方法,研究了橡胶沥青的技术性能.
关键词:
橡胶沥青 沥青混合料 设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雪飞 蒋康 吴超凡 刘克非 吴庆定
【目的】为探究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能,为生物油基再生沥青的制备与储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软化点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组分分析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测试并比较了基质沥青、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及其性能变化规律。【结果】热储存作用可提高沥青的软化点而降低其稳定性,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弱于基质沥青、强于RA-102再生沥青。热储存可提高沥青的复数模量并降低其相位角。木焦油、生物质纤维及增塑剂的协同强化作用可提高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抗变形能力,进而表现出较好的弹性。沥青的胶体状态与热储存时间有较大关联,热储存时间的延长会使沥青产生一定程度的老化,沥青由溶胶态转变为溶-凝胶态。沥青的胶凝指数随热储存时间延长而升高,导致流动性降低,沥青变得脆硬。热储存作用促使沥青发生氧化反应,高温条件下沥青的芳香分官能团峰强度降低而羰基和亚砜基官能团峰强度升高,沥青内部组分发生变化。【结论】与RA-102再生沥青相比,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再生剂相不易与沥青相产生分离,在搅拌均匀的前提下,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可储存时间更长,使用性能更稳定。热储存对再生沥青使用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缩短再生沥青的高温储存时间,并在拌制混合料前搅拌均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叶兴乾 陈健初 金兵 吕益良 陈辉
应用GY30-6D高压均质机研究了不同压力和均质次数不同处理后的苹果、南瓜混合带肉果汁的稳定性、稠度以及粒子大小、色泽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苹果、南瓜混合带肉果汁的澄清分层率随均质压力增加而变小,30MPa以上压力下均质后产品贮藏6个月无分层现象,说明30MPa以上是较理想的均质条件。产品内小于3μm的粒子含量随均质压力及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产品稠度随均质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均质以及不同压力和次数对产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以及pH无影响。此外,实验表明,均质可使产品的色泽变好,均质后产品的hunterL、a和b值均比对照大,L值随均质压力的增加和次数的增多而增加,说明产品的光泽变好,但a、...
关键词:
苹果 南瓜 果实汁液 均匀化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肖鹏 陈家骏 康爱红 孔贺誉 邓续康 张垚
为探究不同种类纤维(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抗开裂和耐疲劳性能的提升效果,在混合料配比设计的基础上,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小梁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以及冻融劈裂试验等对其进行路用性能测试。通过冲击试验,探究纤维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三种增韧效果:在环氧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纤维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其路用性能;低温性能再加入纤维后,提升效果较为明显;添加玄武岩纤维路用性能优于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春太 周珺 姚行成 陈先红 王军 林位夫
为探讨不同橡胶树品种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特征,首先通过对不同提取材料、提取液和提取时间的研究,以确定巴西橡胶树叶片花色素苷的最佳提取条件,然后对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测试,并利用最佳的橡胶树花色素苷提取条件对抗寒性不同的橡胶树品种的花色素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用1%盐酸乙醇作为橡胶树古铜期叶片花色素苷提取液的效果最好,最佳的提取时间为6 h;橡胶树叶片花色素苷的稳定性受p H值影响较大,随着p H升高其稳定性明显下降,其对光强也比较敏感,但对温度较不敏感,可见,黑暗和酸性条件能较好地保持花色素苷的稳定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垚 贾思林 吴正光 寇长江 郭翔宇
再生骨料是一种将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块等废料加工而成的再生产品,它可以替代部分天然骨料加入沥青混合料中铺筑路面,有助于减少对天然石材的开采,降低沥青路面的成本。为了研究再生粗骨料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特征,针对4种取代率的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采用不同频率和温度下的动态模量试验,通过Sigmoid函数建立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的主曲线,探究再生骨料的掺量(0%、17%、37%、56.7%)对AC-20沥青混合料动态黏弹性特性的影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频率、相同温度下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减小,这种现象在低温高频条件下表现得更为明显。低温和常温条件下(–10、5、20℃),沥青混合料的相位角随着再生骨料掺量增大而减小,随着频率增加而减小,在中高温条件下再生骨料掺量的变化对沥青混合料相位角的影响规律并不统一。通过动态黏弹性拟合参数结果分析发现Sigmoid模型的拟合参数变化趋势与再生掺量增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该研究聚焦于道路工程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环保设计需求,可为建筑垃圾应用于道路养护工程提供试验参考,可作为教学案例应用于工程领域的研究生课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解军 杨涛 张新胜
木结构建筑作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值得传承和发扬。本研究针对湖南洞口雪峰山胶合木连续梁廊桥,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考虑廊屋和桥面结构之间的受力变形耦合效应,建立整体结构模型,分析胶合木廊桥的静力与稳定特性。计算廊桥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结构内力和变形,按最不利荷载组合,验算廊桥结构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获得了廊桥结构的受力规律,验算表明廊桥设计满足结构安全要求,同时也证明了国产兴安落叶松可用于木结构桥梁。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垚 陈虎 康爱红
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其粗集料骨架及细观介质成分(FAM)等内部结构组成的差异又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纤维因其优异的物理力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为了有效表征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瞬时损伤演化并评估其断裂特性,开发了一种新型测试方法,通过原位动态拉伸(ISDT)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细观损伤断裂性能进行表征。为了研究纤维沥青混合料细观损伤与宏观断裂性能之间的关系,设计添加和不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宏观半圆弯拉(SCB)及细观ISDT试验,定义荷载-位移曲线的特征参数表征其抗裂性能,并实时观测细观裂纹密度扩展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用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和FAM的断裂能和断裂韧性有相当的增加趋势,且沥青混合料及FAM的裂纹萌生及扩展存在滞后效应。因此,ISDT试验是评价纤维沥青混合料细观损伤断裂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用琏 刘纪麟
田间鉴定7个CMS材料雄花育性,发现Mo17CMS—ES、Mo17CMS—C、107CMS—ES、107 CMS—C、塘四10CMS—C 5个材料均为完全不育或高度不育株,77 CMS—C、关17CMS—C则分别出现了25—30%的半可育株。Mo17CMS—C、Mo17CMS—ES材料线粒体DNA经PstⅠ、SalⅠ酶切,与2.2kb探针杂交的电泳图谱与正常胞质Mo17的有差异;它们的总DNA经ECoRⅠ酶切,与2.2kb探针杂交,其电泳电谱与正常胞质Mo17的也有差异。研究结果说明核背景中的修饰基因与胞质亚组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共同控制CMS材料雄花育性的不稳定遗传的可能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莫玮俏
本文对婚姻稳定性与生育率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理论方面,构建生育模型,将婚姻稳定性分为与生育率相关的内生部分和不相关的外生部分,分析得到,当外生因素不变时,婚姻稳定性和生育率处于均衡水平;当不利于婚姻稳定性的外生因素增强时,生育率降低。同时,利用CGSS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的影响效应,通过区分非流动和流动人口的影响差异来识别内生和外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具有总体正向效应,其中,农村非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于人口流动对婚姻稳定性具有负的外部冲击,进而对生育率产生局部均衡影响,使得生育率降低。
关键词:
婚姻稳定性 生育率 均衡 变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宁吉英 顾丰颖 高萍萍 曹晶晶 罗其琪 王锋
【目的】采用多次冻融循环(FTC)处理手段,研究蜡质玉米淀粉凝胶与冻融稳定性相关的物性变化,为蜡质玉米淀粉在冷冻食品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一个普通玉米淀粉样品(YM)为对照、两个蜡质玉米淀粉样品(WCS1、WCS2)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心过滤方法测定淀粉凝胶的析水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淀粉凝胶的糊化焓、回生焓、冰晶熔化焓;Brabende黏度仪测定淀粉凝胶的糊化特性;物性测试仪测定蜡质玉米淀粉凝胶的质构特性;流变仪测定淀粉凝胶的凝胶动态黏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淀粉凝胶截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思瑞 柳金章 张云奎 刘振学 关明杰
为了考查杨木蓝变对重组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以蓝变端部材(LD)、蓝变中部材(LM)、普通端部材(PD)、普通中部材(PZ)4组重组木为研究对象,对比了4组重组木尺寸稳定性的差异,并运用胶合界面荧光显微分析探讨了这种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4组重组木的纵向湿胀率和干缩率均小于0.50%,LD、LM的宽度湿胀率和干缩率在0.50%~2.40%之间,PZ、PD在1.50%~2.90%之间;LD、LM厚度湿胀率和干缩率为2.00%~5.00%,PZ、PD为3.30%~6.80%。4组重组木的胶层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为LM(79.81%)、LD(59.83%)、PZ(47.42%)、PD(39.36%)。当胶合强度一定时,胶层面积百分比与湿胀率成负相关,蓝变重组木的尺寸稳定性最好。
关键词:
杨木 重组木 蓝变 尺寸稳定性 荧光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旭光 刘晶晶 郑泽慧 袁旭峰 任济伟 王小芬 崔宗均
根据热电偶原理采用无纸记录仪测定温度,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乙酸和乳酸对玉米秸秆青贮料有氧稳定性及干物质的影响,并通过批次厌氧发酵工艺,分析不同质量比的乙酸和乳酸对提高青贮料甲烷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乙酸能有效提高青贮料的有氧稳定性,且随乙酸浓度的增加,青贮料有氧稳定性提高。相应地,乙酸添加量为10%和8%的处理干物质损失分别为1%和3%,而乙酸量添加为2%和没有添加乙酸的处理干物质损失分别为20%和25%,且干物质损失率(x)与甲烷产量减少率(y)呈线性正相关:y=0.705x+1.224(R2=0.986 2)。在仅以乙酸和乳酸为原料的厌氧发酵体系中,高浓度乙酸的甲烷产率显著高于高浓度乳酸(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区惠平 周柳强 黄金生 曾艳 朱晓晖 谢如林 谭宏伟 黄碧燕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明确其对甘蔗产量、肥料利用及环境效应,为南方赤红壤蔗区合理施肥,维持甘蔗高产、稳产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肥料径流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过量施氮(OPT+N)、过量施磷(OPT+P)4个处理,分析甘蔗蔗茎8年产量变化、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结果】在种植的前4年,CK处理甘蔗蔗茎产量急剧下降,之后保持在50 t·hm-2并趋于平衡。施肥处理不同年份间波动性较大,但在相同年份内波动较小。与CK相比,施肥显著提高甘蔗蔗茎产量和稳定性,8年平均,蔗茎产量施肥处理增幅均高达70%以上。施肥处理下,蔗茎产量OPT与OPT+P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OPT+N处理。蔗茎产量稳定性三者间均差异不显著。蔗地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4年急剧下降,肥料贡献率急剧上升。之后,两者均基本稳定在50%左右。肥料贡献率及肥料农学利用率OPT处理均显著高于或相当于OPT+N和OPT+P处理。施肥显著提高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量。过量施入氮磷肥显著增加相应氮磷流失量,但对氮(磷)肥径流流失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过量施入氮磷化肥不仅没有增产、稳产优势,还造成养分流失。推荐施肥是南方赤红壤蔗区兼顾甘蔗高产稳产、高肥料贡献率及低养分流失的较好施肥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