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50)
2023(15265)
2022(12846)
2021(11700)
2020(9977)
2019(23016)
2018(22318)
2017(43225)
2016(23054)
2015(25832)
2014(25922)
2013(25645)
2012(23614)
2011(21447)
2010(21367)
2009(19844)
2008(19161)
2007(16876)
2006(14682)
2005(12989)
作者
(65797)
(55333)
(55032)
(52569)
(35127)
(26549)
(25319)
(21669)
(20899)
(19345)
(18798)
(18648)
(17402)
(17274)
(17161)
(16922)
(16447)
(16386)
(15890)
(15832)
(13497)
(13423)
(13305)
(12777)
(12530)
(12323)
(12026)
(11895)
(11109)
(10870)
学科
(117463)
经济(117367)
管理(65752)
(60071)
方法(48941)
(48782)
企业(48782)
数学(43345)
数学方法(42868)
中国(27977)
地方(26962)
(26056)
(24953)
(22371)
业经(21979)
(21306)
贸易(21300)
(20657)
农业(17880)
环境(16421)
(16334)
地方经济(15966)
(15855)
理论(14928)
(14767)
财务(14723)
财务管理(14686)
技术(14279)
(13860)
金融(13857)
机构
大学(334700)
学院(334534)
(149001)
经济(146033)
管理(130766)
理学(113467)
研究(112897)
理学院(112151)
管理学(110244)
管理学院(109614)
中国(83705)
(69103)
科学(67909)
(64189)
(55604)
中心(52408)
财经(52151)
研究所(50577)
(50538)
(49327)
经济学(47564)
(47358)
业大(47083)
(43577)
师范(43185)
经济学院(42813)
北京(42505)
(40952)
农业(39573)
(38858)
基金
项目(228145)
科学(182094)
基金(168927)
研究(164702)
(146586)
国家(145484)
科学基金(126555)
社会(108646)
社会科(103278)
社会科学(103252)
基金项目(90071)
(88289)
自然(81367)
自然科(79528)
自然科学(79510)
自然科学基金(78073)
教育(75218)
(74269)
资助(68316)
编号(65392)
成果(51910)
重点(51328)
(50910)
(50067)
(47220)
国家社会(46066)
创新(44297)
课题(44108)
教育部(44104)
科研(43983)
期刊
(161174)
经济(161174)
研究(97057)
中国(57356)
(50432)
学报(48288)
科学(46155)
管理(46127)
(44236)
大学(36786)
学学(34970)
农业(29928)
技术(29788)
经济研究(27197)
教育(26912)
(26622)
金融(26622)
财经(25975)
业经(24254)
问题(22802)
(22484)
统计(18414)
技术经济(18333)
(18162)
(16675)
(15880)
商业(15564)
资源(15564)
理论(15308)
决策(14913)
共检索到485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国富  兰宇宁  
文章以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在综合考虑内生经济增长和累积因果循环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可能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和导致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而验证上述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政策提供依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城市所属省份的增长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政策等因素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未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经济或不经济。文章分析了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林  丁艺  刘志华  
考虑到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地理特征,论文运用前沿的计量经济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中国金融业的Moran'I指数确定中国金融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刻画了2005年与2009年中国金融集聚的Moran'I指数散点图,得出中国各省金融集聚地理空间相关模式,在此基础上,论文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蒋伟  刘牧鑫  
要素积累所产生的知识和技术,会突破地理行政边界的限制外溢到相邻区域。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知识空间溢出的增长模型,检验知识空间溢出对工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要素投入以外,知识空间溢出是促进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邻近城市工业产出和要素投入的增加对本城市的产出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各地区在注重自主创新的同时,要格外重视技术吸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营造有利于知识空间溢出的各种环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涛  
知识溢出高度依赖于地理邻近性,知识溢出效应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选用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专利水平三种知识存量替代变量,借助SEM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测度和分析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知识存量变量具有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Jacbos效应、Porter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城市集聚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以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飞  赵黎晨  候璠  吕可文  
基于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我国空间知识溢出全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我国局域知识溢出效应的空间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省域间人均GDP增长与相邻区域的知识资本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专利授权量和R&D投入对相邻区域存在正向知识溢出效应;空间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规律,但随着经济发展,区域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差距正逐渐缩小。基于此,提出促进区域间知识溢出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飞  赵黎晨  候璠  吕可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得文  苗建军  
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相关性。本文在运用空间过滤模型消除人力资本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省域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对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集聚效应最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均比较明显。通过比较发现,运用空间过滤模型消除空间相关性可以较好的识别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避免模型设定中的多重共线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玲  陈军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文章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普通OLS回归对交通基础设施产出贡献估计会有一定的偏差;通过Moran’s I检验,经济增长和交通网络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和周围区域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回归表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较0-1空间权重矩阵、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要高一些,区域间时间距离的缩短加强了空间溢出效应;投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和财政支出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其中投资、对外贸易和财政支出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而劳动力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为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玲  陈军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文章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普通OLS回归对交通基础设施产出贡献估计会有一定的偏差;通过Moran’s I检验,经济增长和交通网络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和周围区域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回归表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较0-1空间权重矩阵、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要高一些,区域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轲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视角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商贸流通业聚集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在地理邻接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在1%水平下呈正向显著性。在经济距离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产生的负向作用超过直接效应的正向作用。为更好推动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积极展开跨区域合作、推动区域间交通运输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苗洪亮  曾冰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技术的吸收能力,创新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建新  
通过构建国民收入决定的新经济地理结构方程,以"真实市场潜能"指标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测算发现:2002-2011年,两期市场潜能比每提高1%,会导致两期国民收入比提高0.671%,显著高于国内前期同类研究结论;在恰当处理"生成回归元"问题所致变量变异性不足后,该数值仍在5%的水平下统计显著。回归还表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交通费用逐年下降,促进全国各区域真实市场潜能水平提升的接壤(邻省)因素效应逐年增强,全国区域内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应继续改善以铁路、高速公路等为主的基础交通设施条件,不断降低区域间贸易壁垒,加快区域融合,为保持进而提升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苗洪亮  曾冰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家庭  贾晨蕊  
本文从城市化角度出发,利用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定量地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结合人均GDP、城市人口规模和第三产业比重的Moran散点图和显著性水平图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表现在东部集中偏高和西部集中偏低;城市人口规模已产生规模不经济,这种现象抑制了城市人口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偏小,但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会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是当今经济发展需要注重的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薄文广  安虎森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市1979-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入邻省发展水平及其细分变量,实证分析了中国区际增长溢出效应的差异性以及区域经济运行空间的分割问题。结果发现:全国及分区域的样本范围内都存在溢出效应;相邻的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溢出效应,即与东部相邻的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溢出效应而不是相反;相邻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格局;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运行形成了以东部地区外向型和中西部地区内向型为主要类型的两种经济运行系统,且这两种经济运行系统之间缺乏互动性,形成了相互分割的两种经济运行空间,这是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