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3)
2023(5182)
2022(4418)
2021(4182)
2020(3679)
2019(8129)
2018(8352)
2017(16415)
2016(8881)
2015(10182)
2014(10239)
2013(10262)
2012(10014)
2011(9131)
2010(9611)
2009(8989)
2008(9220)
2007(8517)
2006(7765)
2005(7086)
作者
(29262)
(24491)
(24034)
(23058)
(15490)
(11496)
(10998)
(9329)
(9015)
(8835)
(8390)
(8138)
(8040)
(7724)
(7639)
(7493)
(7293)
(7178)
(7167)
(7109)
(6376)
(6117)
(6058)
(5541)
(5512)
(5506)
(5492)
(5411)
(5006)
(4918)
学科
(37934)
经济(37903)
管理(26032)
(25764)
(19705)
企业(19705)
方法(17863)
数学(15972)
数学方法(15746)
中国(12440)
技术(12278)
(10398)
(8954)
(8231)
(8086)
(8004)
贸易(7999)
(7798)
(7554)
银行(7528)
(7252)
业经(7148)
农业(6771)
技术管理(6428)
(6193)
金融(6190)
环境(6003)
地方(5740)
理论(5567)
(5391)
机构
大学(144050)
学院(142938)
(57454)
经济(56098)
研究(50790)
管理(50733)
理学(43169)
理学院(42557)
管理学(41596)
管理学院(41333)
中国(38157)
科学(32651)
(32355)
(27746)
(27316)
研究所(24770)
(24616)
财经(22093)
中心(22012)
(21814)
业大(21464)
北京(20851)
(20116)
师范(19913)
(19888)
农业(19716)
(18088)
经济学(18039)
(17608)
经济学院(16524)
基金
项目(88816)
科学(69088)
基金(63969)
研究(63055)
(56899)
国家(56520)
科学基金(46837)
社会(39033)
社会科(37141)
社会科学(37132)
(34422)
基金项目(34210)
自然(30631)
自然科(29906)
自然科学(29892)
(29747)
自然科学基金(29309)
教育(29261)
资助(26226)
编号(25343)
成果(21202)
重点(20429)
(19949)
(19260)
(18683)
课题(18040)
创新(17711)
计划(16813)
科研(16703)
教育部(16505)
期刊
(64861)
经济(64861)
研究(43707)
中国(26768)
学报(23854)
科学(22433)
(21846)
(19277)
管理(19220)
大学(17411)
学学(16442)
农业(15423)
教育(15314)
技术(15076)
(12915)
金融(12915)
财经(10799)
经济研究(10483)
业经(9824)
问题(9359)
(9278)
技术经济(9195)
(8281)
(7880)
科技(7848)
理论(7542)
统计(7442)
图书(7083)
国际(7040)
现代(6976)
共检索到215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雁  李潞滨  韩蕾  
在综述微重力环境、空间辐射等对生物样本的诱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论述了应用空间诱变技术进行高科技生物育种的理论基础。回顾了空间诱变技术在我国农作物、花卉新品种选育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并探讨了花卉新品种培育中应用空间诱变的不定向性的优势及花卉空间诱变成功的可能性 ,对未来花卉空间诱变育种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霞  梁燕  李翠  秦蕾  李云洲  
化学诱变因其点突变比例和突变频率高、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诱发育种。近年来,用此方法获得的突变材料,成为基因组学等研究的重要基础,进而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化学诱变的特点与发展历史,总结分析了诱变材料、诱变剂种类以及诱变方法如浓度、时间、温度等对诱变效率的影响,综述了化学诱变技术在国内外蔬菜育种研究中的进展及成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亚华  刘录祥  毕宏文  谢立波  王雪  高永利  邓立平  郭会君  
1987年8月5日以龙椒二号甜椒(纯系)的干种子搭载于"870805"返地卫星上,并留下等量种子作为原始对照.(搭载的种子随卫星在空间飞行5d,飞行高度200~400km,飞行周期为90min,微重力为10-10e/cm2).种子回收后在常温下保存,1988年开始进行选育,1996年从龙二的搭载后代中获得突变体B10.1997—1999年又于田间进行连续4代鉴定,2001—2003年在所外布点3处,进行了异地试验及预备试验,2003-2005年进入全省区试及生试.2006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宇椒二号甜椒.龙椒二号甜椒果大、抗病、质佳、果面光滑少褶、适于保护地栽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林  田砚亭  吴涤新  
植物细胞和组织在离体培养中的变异性,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研究的基础.其中体细胞无性系(somaclonal)泛指任何形式的体细胞培养所再生的植株;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 variation)则指体细胞无性系再生植株所表现的变异.即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受植物种类、外植体类型、培养条件及诱变处理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基因重组或突变、染色体畸变等遗传物质的改变,从而使再生植株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理生化或生态习性等方面产生变异,而统称为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虽然有人对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概念和使用尚有异议,但实际上这一概念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红兵  赵葵  郭继宇  倪嵋楠  隋丽  孔福全  路秀琴  周平  
为扩大玉米种质资源,用重离子7Li和12C分别辐照玉米品种农大108种子胚,研究重离子束辐照玉米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所用能量和剂量的重离子7Li和12C对M1出苗率影响不明显;重离子辐照后,M1代产生了5株黄化苗,6株雄性不育,2株无雄穗,1株抽雄期提早等多种变异植株.M2代获得了多穗玉米突变类型.变异材料可供进一步选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晓燕  王贻莲  魏艳丽  张广志  李纪顺  杨合同  
以BtR05为原始菌株,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对朱砂叶螨成螨有较高毒力的突变株63号.63号菌株的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LB摇瓶培养48 h后显微计数为4.88×109cfu.mL-1.63号发酵液的杀螨活性是原始菌株的1.33倍.通过斜面传代培养,该菌株能稳定遗传10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元林  向平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植物基因转移方法,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在培育抗病、抗虫、抗逆和优质作物新品种方面的应用概况。并对转基因植物的前景作了展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荣  陈学军  缪南生  
介绍了蔬菜诱变育种的特点、方法和我国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昌生  徐燕  谢潮添  纪德华  柳佩娟  梁艳  王凤霞  史修周  
近十几年来,坛紫菜品种退化、产量降低、质量下降,本实验通过诱变处理,筛选和培育优质高产的坛紫菜新品系。坛紫菜野生丝状体经一定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子代叶状体发生了变异,经大量培养后筛选出紫色突变体(3号Ⅰ)和经济性状优良的个体(7号Ⅰ和7号Ⅱ),通过体细胞酶解和单克隆技术快速获得诱变选育纯系,并对其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特征:①7号Ⅰ:叶片宽[(2.99±0.61)cm]、生长快(30 cm以上的藻体长度平均日增长量可达6.51 cm,比对照组快55.3%)、耐高温(29℃正常生长,比对照组高2℃以上)、总藻胆蛋白含量高(104.86 mg.g-1干品,比对照组高39.0%);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艳芳  王世恒  祝水金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作物种子并研究其变异机理,进而培育新品种,这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育种方法。近年来,我国已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了70多种植物500多个品种的作物种子,航天诱变育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培育出许多新品种(系)。对航天诱变机理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增多,从单一的形态观察向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发展,并且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展。本文对航天诱变育种的成就、研究方法和机理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世成  吴政卿  杨会民  王汉芳  孙贵启  
高空处理的小麦种子SP1代基本无变异,SP2代在幼苗习性、抽穗期、株高、穗型、粒质、成穗数等性状均产生较明显的变异,这些变异一般在SP3代中,SP4代稳定,缩短了育种年限。通过对变异性状的选择已育出两个苗头品系。高空诱变为小麦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育种途径,也为航天部门为农业服务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子瑜  黄先群  唐章林  黄团  李丽  
简述了诱变育种中常用的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和定点诱变的方法、原理,以及这些方法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应用及研究概况,提出了马铃薯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对马铃薯诱变育种前景的展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庞爱军  庞伯良  彭选明  邓钢桥  金龙新  朱校奇  
本文介绍了诱变育种的特点,国内外简况及湖南省在水稻诱变育种领域的成就。至2006年止,通过省级审定的水稻突变品种有24个,并育成了一批通过地(市)级审定的品种,同时获得了一批优质、抗病、矮秆、早熟及具有恢复能力的新种质资源;诱变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000万hm2以上;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并提出了在发展该项研究领域的设想和建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古绍彬  姚建铭  于洋  向砥  余增亮  
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3011(简称微藻3011)为材料,对其进行离子注入诱变体系的建立及注入后的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为10%的甘油培养液处理微藻3011,并收集藻泥均匀涂布于灭菌后的滤纸上,风干后进行离子注入,效果最为理想。不同剂量的N+注入后,微藻3011存活曲线呈先降后升再降的"马鞍型",即当N+注入量为(0~9.1)×1014ions/cm2时,存活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大而迅速下降;当N+注剂量为(9.1×1014)~(1.872×1015)ions/cm2时,存活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大而有所上升,但远低于对照组;当N+注入剂量增大到1.872×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