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0)
- 2023(14928)
- 2022(13052)
- 2021(12096)
- 2020(10028)
- 2019(22596)
- 2018(22468)
- 2017(43286)
- 2016(23044)
- 2015(25677)
- 2014(25296)
- 2013(24795)
- 2012(22681)
- 2011(20542)
- 2010(20563)
- 2009(19241)
- 2008(18011)
- 2007(15573)
- 2006(13822)
- 2005(11983)
- 学科
- 济(108353)
- 经济(108247)
- 管理(68375)
- 业(59590)
- 企(50282)
- 企业(50282)
- 方法(43090)
- 数学(37131)
- 数学方法(36759)
- 中国(24769)
- 地方(24539)
- 农(23817)
- 学(22634)
- 财(22180)
- 业经(22048)
- 环境(19134)
- 贸(16512)
- 贸易(16502)
- 农业(16043)
- 制(16032)
- 理论(15934)
- 和(15918)
- 易(15862)
- 地方经济(14992)
- 划(14751)
- 务(13804)
- 财务(13738)
- 财务管理(13714)
- 技术(13668)
- 融(13466)
- 机构
- 大学(328277)
- 学院(327588)
- 济(136959)
- 经济(134104)
- 管理(129637)
- 理学(112954)
- 理学院(111647)
- 研究(111340)
- 管理学(109726)
- 管理学院(109151)
- 中国(80554)
- 京(68915)
- 科学(68231)
- 财(59742)
- 所(55044)
- 研究所(50251)
- 中心(49207)
- 财经(48726)
- 农(47218)
- 业大(46536)
- 江(45975)
- 经(44248)
- 范(44135)
- 师范(43807)
- 北京(43345)
- 经济学(41716)
- 院(40911)
- 州(37716)
- 经济学院(37320)
- 农业(36810)
- 基金
- 项目(226427)
- 科学(178922)
- 研究(166692)
- 基金(164941)
- 家(142916)
- 国家(141754)
- 科学基金(122457)
- 社会(106774)
- 社会科(101165)
- 社会科学(101139)
- 基金项目(88203)
- 省(87767)
- 自然(78835)
- 自然科(76960)
- 自然科学(76944)
- 教育(75852)
- 自然科学基金(75550)
- 划(73460)
- 编号(67806)
- 资助(66922)
- 成果(53985)
- 重点(50332)
- 部(49600)
- 发(48741)
- 创(46850)
- 课题(46099)
- 国家社会(43805)
- 创新(43613)
- 教育部(42974)
- 科研(42844)
- 期刊
- 济(154501)
- 经济(154501)
- 研究(98122)
- 中国(56810)
- 学报(49001)
- 管理(47704)
- 科学(46420)
- 财(43987)
- 农(42677)
- 大学(37090)
- 学学(35033)
- 教育(33991)
- 农业(29944)
- 技术(27877)
- 经济研究(25812)
- 融(24786)
- 金融(24786)
- 业经(24256)
- 财经(23798)
- 经(20412)
- 问题(19402)
- 技术经济(16902)
- 图书(16472)
- 理论(15529)
- 科技(15324)
- 现代(15104)
- 商业(15012)
- 资源(14863)
- 业(14642)
- 实践(13998)
共检索到472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诗萍 刘倩倩 张文忠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地缘政治复杂的背景之下,地理学的空间视角为能源—经济—环境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论文通过梳理、评述能源—经济、能源—环境以及能源—经济—环境关系研究文献发现:(1)能源—经济关系研究出现“空间转向”趋势,区位特征被用于解释能源—经济关系的空间异质性;(2)能源—环境关系研究多关注能源污染及政策的空间效应,出现了能源景观研究等新研究话题;(3)能源—经济—环境关系研究刚刚兴起,出现了因果关系实证、耦合协调度评价、多目标规划预测3种研究思路;(4)当前研究存在实证分析高度同质化、空间差异机制解释不足、可再生能源相关研究较少等不足之处。据此,论文尝试构建了空间视角下能源—经济—环境(3E)关系研究基础框架,并基于中国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即完善理论框架建设、加强可再生能源研究以及开展碳减排目标下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拟预测,从而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姜璐 黄耿志 谢惠春 王长建 郭杰 董志强
能源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家庭能源消费活动作为区域典型人地关系活动的形式,是能源地理精细化研究的一大趋势。论文基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视角,回顾了能源地理研究的缘起、家庭能源消费的空间特征、形成机制及数据来源,对存在问题进行述评,并从当前家庭能源消费面临的机遇出发,对未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主题进行了展望和阐释。主要得到3个结论:(1)构建全景式家庭能源数据调查框架,将地域类型与能源类型、数量、用途纳入调查的视域;(2)中观尺度的研究有待加强,通过微观—中观—宏观尺度内关系的协调,从一个相互嵌套式的结构整体中去认识和把握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及规律;(3)构建家庭属性、地理因素、生活方式等多要素综合集成分析框架,剖析家庭能源消费空间特征的形成动因,实现对家庭能源消费空间分异过程的本质理解。研究有助于地理学能源领域的空间研究和实践的国际化,对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的理论视角补充具有积极的学科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基于Web of Science中1982—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产业集群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了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脉络、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了学术争议和研究前沿,旨在为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创新寻求突破口。结果表明:(1)研究热点集中于集群创新和集群网络、集群和区域发展、集群演化;(2)研究内容逐步从关注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转变为多维邻近、路径依赖视角下的集群创新和集群演化,再深化至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网络对集群知识流动和集群创新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穆恩怡 贺灿飞
解析经济活动和环境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是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环境经济地理应运而生,主要研究环境要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自然条件的选择、适应与改造。论文首先梳理环境经济地理学科演进,构建经济循环视角下的研究框架,发现其经历了从关注外生发展时的成本外化与外部治理,逐渐转变为成本内化,将自然资源考虑为资本的新经济模式的发展历程。论文对1996—2023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总结出环境经济地理研究经历起步期、建构期、腾飞期等重要阶段。结合全球价值链和物料流通理论,论文分析出环境经济地理议题对后发区域“绿色化”转向、生产部门网络重构、演化经济地理需求侧以及全球—地方互动的关注,并提出未来研究为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创新与产业转型,能源、韧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贡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磊 李贵才 林姚宇 叶磊
在气候变化和全球减排的背景下,城市的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碳减排的重要内容。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运行及城市各要素具一定锁定效应,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手段,因此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基本概念出发,厘清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并对国际、国内相应研究的方法与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在明晰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逻辑框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其关系是相关研究的主流方向;由于国内城市的特殊性,在国内开展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能正确认识国内的实际情况,为我国低碳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规划 空间形态 碳排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尚勇敏
"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地方空间"向"流动空间"转变的背景下,多主体、多尺度的网络化模式成为创新导向,动态性、路径依赖性与邻近性等演化经济地理学分析思维有助于理解创新网络演化规律和机制。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1991—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创新网络演化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创新网络演化研究的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核心研究内容和学术争议。结果表明:①创新网络结构演化、演化路径与演化机理是国外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借鉴西方演化理论和研究范式,企业、产业和区域等创新网络演化实证探讨受到国内研究重视;②多维邻近性机制下的创新网络形成与演化、全球—地方多空间尺度耦合的创新结网以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成为研究的知识基础;③创新网络演化是否呈现路径依赖有待解答,不同维度邻近性对创新网络演化影响的重要程度存在争议,着眼于多集群的创新网络演化则是新近的前沿领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桦楠 贾元华 周杨
交通需求分析是进行科学的交通规划的基石,基于交通需求的空间属性,空间经济学理论在交通需求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在深入分析了交通需求与空间经济相关性的基础上,系统评述了空间经济对客运交通需求特征的影响和交通需求模型的研究进展,简要探讨了该研究领域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内容,主要包括深化理论研究基础、强化模型方法研究、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及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保障措施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淑英 许文立 夏飞飞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与之相应,学术界对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对我国学者"十一五"时期以来在主要环境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其进行适当评述,进而探索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环境经济政策 研究进展 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以居民福祉为核心,重视加强社会—生态空间的交互关系与机理研究,推进生态空间格局公平性及其规划模式研究,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的空间治理与优化调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融入人文—经济地理研究思想及其综合方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莹莹 刘传哲
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命题已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述评。从国际趋势看,借助定量分析工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具体到我国,研究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度、二者间的协调效应、虚拟经济背离实体经济对经济系统各层面造成的影响、虚拟经济泡沫膨胀率测算及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预警分析等是目前重要的研究内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红松 郭丽佳 章锦河 钟士恩 虞虎 韩娅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却很少有研究在不同理论脉络下系统梳理相关成果,并比较不同理论、方法、模型、指标与评价体系的优劣势与应用范围,以至于难以确定理论贡献。本文综述了相关的5类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并比较其理论内涵、模型方法、评价体系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关系分析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结果发现:①二者关系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指标各具优劣势与应用范围,相关研究应遵循"检验因果关系方向→识别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脱钩状态→评估生态效率强度→判定耦合协调阶段"的基本框架,并按照"方向调控→拐点/状态调控→强度调控→系统调控"的思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②未来应重点开展方法、模型与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研究,关注驱动因子、作用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探索多案例对比、远程耦合及关联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瑞玲 佟连军 佟伟铭 于建辉
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关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年来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文章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基本特征、研究形式进行了探讨。在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主要3种表现形式:①对投入产出模型、非线性的扩展型生产函数及新古典经济模型等经典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②以协调发展指标、环境承载力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评判;③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表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未来对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应该注意: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相结合的方法来减少环境数据欠缺的限制;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注重探究经济与环境背后作用机制;通过拓宽环境指标、模型改进、改变内生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妤 蔺雪芹 王岱
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加强了各国间的联系,但也将污染从国家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全球气候变暖、海上石油泄漏和大面积雾霾的出现,不仅制约了经济增长,也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间的冲突已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二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实证研究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虽在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应注意多学科交叉综合,加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深入剖析二者相互作用机理,总结二者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根据污染物不同的峰值找出不同经济增长阶段重点应当治理的污染物类型,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途径和可供选择的模式,为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资源环境 环境治理 资源供给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岳陵 刘善仕 刘小浪
从关系认同的概念、测量方法、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研究视角等方面系统地回顾与分析了国内外关系认同的研究现状与成果。对关系认同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总体来看,研究者主要从状态观和过程观两大视角界定关系认同,已有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关系认同会受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对个体的状态和产出有强大的预测力。目前,已经出现了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性别、文化等四大研究视角。未来研究应深入讨论其发生过程、前因、结果,并尝试进行本土化研究。
关键词:
关系认同 关系认定 自我描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