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1)
- 2023(14162)
- 2022(12141)
- 2021(10912)
- 2020(9222)
- 2019(20872)
- 2018(20254)
- 2017(39077)
- 2016(20930)
- 2015(23347)
- 2014(22881)
- 2013(22567)
- 2012(20937)
- 2011(18905)
- 2010(19029)
- 2009(17822)
- 2008(17304)
- 2007(15542)
- 2006(13544)
- 2005(11846)
- 学科
- 济(90473)
- 经济(90369)
- 管理(56372)
- 业(54936)
- 企(43571)
- 企业(43571)
- 方法(39060)
- 数学(34186)
- 数学方法(33815)
- 中国(25768)
- 农(25090)
- 财(20898)
- 地方(20180)
- 业经(19986)
- 学(18369)
- 贸(17300)
- 贸易(17295)
- 易(16710)
- 农业(16639)
- 制(15347)
- 环境(13568)
- 产业(13393)
- 融(12996)
- 金融(12994)
- 和(12904)
- 理论(12888)
- 技术(12753)
- 银(12718)
- 银行(12674)
- 行(12121)
- 机构
- 学院(301558)
- 大学(300330)
- 济(126352)
- 经济(123727)
- 管理(113098)
- 研究(104415)
- 理学(97986)
- 理学院(96796)
- 管理学(95013)
- 管理学院(94474)
- 中国(76012)
- 科学(65282)
- 京(63152)
- 财(55860)
- 农(53187)
- 所(52938)
- 研究所(48345)
- 中心(48002)
- 业大(46067)
- 财经(45261)
- 江(44860)
- 农业(42363)
- 经(41085)
- 范(40297)
- 经济学(40026)
- 师范(39829)
- 北京(39101)
- 院(37913)
- 经济学院(36395)
- 州(35775)
- 基金
- 项目(206368)
- 科学(162804)
- 基金(150466)
- 研究(147426)
- 家(133265)
- 国家(131885)
- 科学基金(112324)
- 社会(95599)
- 社会科(90718)
- 社会科学(90689)
- 省(81021)
- 基金项目(79841)
- 自然(72759)
- 自然科(71126)
- 自然科学(71101)
- 自然科学基金(69814)
- 划(68685)
- 教育(66881)
- 资助(60574)
- 编号(58521)
- 重点(46955)
- 成果(46185)
- 发(46093)
- 部(45019)
- 创(43298)
- 课题(40659)
- 创新(40444)
- 国家社会(40120)
- 科研(39752)
- 教育部(38419)
共检索到436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宜
发挥国家中心城市消费升级和产业发展引领带动作用,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我国9大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空间视角检验了国家中心城市对消费和产业双升级的乘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家中心城市的确立能够显著促进本地消费和产业双升级。从整体上来看,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和发展能够产生显著的产业升级乘数效应,但消费升级乘数效应不明显。分城市来看,国家中心城市带来的消费升级乘数效应要显著滞后于产业升级乘数效应,目前仅北京、上海和广州能够带来显著的消费和产业双升级乘数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东景,薛玉琴,徐中民
乘数分析法是研究生产部门之间、生产与使用、供给与消耗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在阐述乘数概念的基础上,给出部门乘数、就业乘数、收入乘数、能源消耗乘数和水资源消耗乘数的计算公式,然后以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地区为例进行了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钟元 李腾 马强
金融集聚是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选择我国九大国家中心城市2003-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使用区位熵方法测算了九个城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对于城镇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考察期内,各个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均呈现上升的态势,北京、上海的金融集聚水平位居前列,武汉、西安较低。第二,整体来看,金融集聚可对城镇绿色经济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分区域来看,北京和上海的金融集聚对于城镇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其余七个城市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三,金融集聚对城镇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低于门槛值时,金融集聚可对城镇绿色经济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超过门槛值后,金融集聚对城镇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再显著。最后文章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绿色经济 中心城市 门槛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进 王礼力
通过对农村居民和谐消费特征的研究,认为要实现农村居民和谐消费,必须注重对生态环境共生性适应维度的培育。农村居民的消费决策或消费行为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个维度相协调,农村居民和谐消费的乘数效应和生态效应将得以充分发挥。实现农村居民和谐消费应该主要从收入增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消费观念转变以及政府政策支持4种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和谐消费 乘数效应 生态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彩霞
在内外双循环加速发展之际,拉动国内消费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以2000-2020年全国50个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旅游消费对拉动内需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消费对扩大内需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在跨越门槛值之后,旅游消费对拉动内需的乘数效应开始显现。进一步分析发现,旅游消费对内需的拉动存在城市规模差异,旅游消费对扩大内需的乘数效应与城市规模正相关。
关键词:
旅游消费 扩大内需 乘数效应 城市规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新文 傅文君
投资乘数是近年来决策层和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反映的是一定量的投资对于总收入所发生的连锁反应和推动作用。本文从投资乘数的涵义出发,建立产业投资乘数的测算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其乘数值。并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说明投资乘数的计算过程,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的投资乘数值较大,说明其对黑龙江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小利
通过发展旅游业来消除贫困是西部地区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乘数效应是旅游扶贫的理论基础,本文对旅游乘数效应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并结合西部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指出旅游乘数效应在西部贫困地区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又会受到限制。因此笔者认为,最大限度的发挥乘数效应的作用是旅游扶贫的关键。
关键词:
西部 旅游扶贫 乘数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敬峰
本文从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出发 ,通过计算和分析我国的对外贸易乘数 ,提出我国扩大出口需求、发挥对外贸易乘数作用的具体措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璇
产业要素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职能中的重要支撑。武汉目前的产业现状与其它国家中心城市比较还存在明显差距。需要通过立足产业转型、突出区域中心功能、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升政府服务功能,促进中心城市产业的引领和溢出效应,提升城市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产业结构 武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娴 林楠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城市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开始逐渐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而这种带动作用则源于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是建立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也代表着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对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殷培伟 谢攀 雷宏振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军力量。在明确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以经济运行供给侧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分维,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9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指数和综合指数进行测度和比较,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剖析区域发展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17年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由东向西梯次下降;三个子系统指数在国家中心城市内部及其之间均表现出高度非均衡性;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集中在区域间,而东—西区域间差异最大且呈扩大趋势。据此,从加强区际循环、深化三大变革、开展先行示范等方面提出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畅
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的作用机理,选取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产业共生水平评价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发展水平较低,处于生产性服务业高度依赖于制造业的非均衡初级共生阶段,产业共生发展呈现由东至西梯度递减的区域不平衡态势。产业共生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正自相关性,但各区域产业共生背景下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不同。加快产业转型发展、营造共生环境、实行动态调节机制、重组产业管制框架是产业共生背景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益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畅
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的作用机理,选取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产业共生水平评价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发展水平较低,处于生产性服务业高度依赖于制造业的非均衡初级共生阶段,产业共生发展呈现由东至西梯度递减的区域不平衡态势。产业共生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正自相关性,但各区域产业共生背景下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不同。加快产业转型发展、营造共生环境、实行动态调节机制、重组产业管制框架是产业共生背景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道奎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乘数效应与凯恩斯意义下的乘数效应张道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00871)乘数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R.F.Kahn)在1931年提出的。卡恩在《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中论述了就业乘数,即初级就业(公共工程支出增加引起的最初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丛晓男 王宇飞
人口疏解能够通过消费和就业传导机制产生乘数效应。外生疏解一定数量的人口后,会内生、间接带来就业需求和人口的进一步疏解,导致实际疏解人数大于初次疏解人数。通过改进的标准劳瑞模型,可推导出人口疏解乘数,而该乘数与就业人员带眷系数、劳动生产率等参数密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人口疏解乘数为1.5302,每疏解10000人,将间接促使人口数量降低5302人,即人口疏解总量可达15302人;人口疏解降低了对各部门的就业需求,租赁和商务服务、房地产、金融、教育以及住宿餐饮等部门的就业需求缩减量占缩减总量的60.4%,是受人口疏解乘数效应影响较大的部门。基于此,建议在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过程中,重点做...
关键词:
北京市 人口疏解 乘数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