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5)
- 2023(15137)
- 2022(12840)
- 2021(11603)
- 2020(9805)
- 2019(21793)
- 2018(21129)
- 2017(39988)
- 2016(21704)
- 2015(23784)
- 2014(23308)
- 2013(22973)
- 2012(21132)
- 2011(19151)
- 2010(19286)
- 2009(18055)
- 2008(17397)
- 2007(15679)
- 2006(13683)
- 2005(12058)
- 学科
- 济(103307)
- 经济(103219)
- 管理(60293)
- 业(55287)
- 企(44268)
- 企业(44268)
- 方法(40175)
- 数学(35361)
- 数学方法(35058)
- 农(24828)
- 中国(24569)
- 地方(23262)
- 财(22457)
- 学(21196)
- 业经(20672)
- 贸(18025)
- 贸易(18018)
- 易(17413)
- 农业(16749)
- 制(16294)
- 环境(14968)
- 地方经济(14375)
- 和(13691)
- 务(13612)
- 财务(13585)
- 财务管理(13552)
- 银(13464)
- 银行(13409)
- 融(13405)
- 金融(13403)
- 机构
- 学院(313055)
- 大学(311502)
- 济(135305)
- 经济(132634)
- 管理(116069)
- 研究(109356)
- 理学(100645)
- 理学院(99435)
- 管理学(97674)
- 管理学院(97104)
- 中国(79923)
- 科学(68683)
- 京(64206)
- 财(58650)
- 农(58561)
- 所(56259)
- 研究所(51458)
- 业大(49968)
- 中心(49529)
- 财经(47415)
- 农业(46666)
- 江(46372)
- 经(43010)
- 经济学(42815)
- 范(40333)
- 师范(39826)
- 北京(39590)
- 院(39085)
- 经济学院(38576)
- 州(36601)
- 基金
- 项目(212357)
- 科学(166444)
- 基金(154555)
- 研究(149244)
- 家(137278)
- 国家(136161)
- 科学基金(115479)
- 社会(97182)
- 社会科(92191)
- 社会科学(92163)
- 省(83752)
- 基金项目(82613)
- 自然(75281)
- 自然科(73601)
- 自然科学(73572)
- 自然科学基金(72243)
- 划(70814)
- 教育(67985)
- 资助(61519)
- 编号(58854)
- 重点(48483)
- 发(47047)
- 成果(46340)
- 部(46079)
- 创(44568)
- 创新(41713)
- 科研(41324)
- 国家社会(40768)
- 课题(40631)
- 计划(40175)
共检索到454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宗刚 张雪薇 张江朋
本文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检验在不同空间权重下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相关性,然后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对经济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基础设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地理距离权重相比0-1空间权重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对经济集聚的影响更为显著。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而且对本地经济集聚的作用不显著;公路对经济集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且高等级公路对经济集聚的贡献度最高。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空间相关性 经济集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佳
针对交通运输促进经济集聚还是分散的问题,构建了一个交通网络主导城际贸易的空间量化模型,通过仿真技术模拟交通网络整合市场的动态演变机制,辅助结合双差分方法对交通政策进行评估,以此分析交通引发特定城市经济活动集聚还是扩散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交通作用于产品的定价机制,影响了商品进行区际贸易的可行比例和无套利价格空间的范围,体现为市场规模的阶段性变化。交通网络的改善整合了市场,具有显著扩大市场规模的效应,市场规模对交通的弹性约8.7%,而相比之下,交通中心城市的效应则要高出2.3个百分点。城市技术非对称情况下,发展交通中心的城市,其政策效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放大,且效应具有边际递减的规律,而此时与交通中心城市连接的城市则出现市场规模收缩。研究揭示交通网络调整经济活动分布的内在机理,对检验交通网络改善引起市场整合的程度与范围、预测发展交通的政策效应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珂
作为影响经济集聚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能够增强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加速经济要素流通;还可以优化地区资源配置,保证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合理化。文章在全面了解经济集聚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并针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集聚效应 概述 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晨 刘军 郑义
文章基于中国2007年省级层面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经济、人力资本以及FDI等要素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产业集聚影响因子,诸如运输成本(交通基础设施、洲际区位)、规模经济、人力资源禀赋等因素得到验证,同时我们发现FDI也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运输成本 FDI 产业集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红祥
本文使用20002014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的区位熵存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公路密度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知识溢出效应和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能显著促进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规模经济、资源禀赋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鹏 莫珂迪
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影响经济增长和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基础性因素。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人口集聚情况下的影响机制,利用2006-2015年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估计,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影响存在人口密度门槛,人口密度的升高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随着人口密度增加,城市劳动生产率的边际效应随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增加而升高。分地区估计结果表明,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供给增加使城市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人口密度门槛在地区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增加能够抵消集聚不经济,人口密度门槛随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增加而提高;而中西部地区未达到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的人口密度门槛,在人口密度低的西部地区城市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过度供给问题。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城市劳动生产率 人口密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吉亚辉 文静
选取1999—2013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将1999—2013年分为3个时间段,从动态层面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为正相关影响,且影响程度在降低。此外,各地区应注重加强与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以促进制造业合理发展与集聚。同时,应该加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制造业集聚 空间分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勇杰 张梅青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勇杰 张梅青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平
本文基于2009-2014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显著促进该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可以促进相邻地区商贸流通水平的提升。同时,本文还发现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均对该地区和相邻地区的商贸流通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平
本文基于2009-2014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显著促进该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可以促进相邻地区商贸流通水平的提升。同时,本文还发现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均对该地区和相邻地区的商贸流通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红祥
采用西部地区2003~2011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数据,从行业细分角度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具有促进作用,并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交通基础设施对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小。这与全国层面的研究结论有差异,反映出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特殊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良 孙海鸣
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聚集特征;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并形成了由东往西逐步递减的梯度。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0912,介于运用时间序列数据与面板数据得出的弹性值之间。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然。
关键词:
空间聚集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希果 刘培森
在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面板模型,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2000-2011年我国省际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并探讨二者与制造业集聚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城市化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具有倒N型关系,城市化对制造业集聚的拥挤效用比促进作用会更早地出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N型关系;银行业集中度、对外开放度与信息化对制造业集聚均具有显著作用;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玲 陈军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文章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普通OLS回归对交通基础设施产出贡献估计会有一定的偏差;通过Moran’s I检验,经济增长和交通网络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和周围区域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回归表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较0-1空间权重矩阵、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要高一些,区域间时间距离的缩短加强了空间溢出效应;投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和财政支出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其中投资、对外贸易和财政支出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而劳动力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为负向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